五年级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233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五年级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教案.docx

《五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教案.docx

五年级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天津市大港区英语实验小学李桂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

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

画面上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

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

3、师:

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

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

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

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

4、师: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

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

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

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怎样求总棱长?

(2)师:

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

(汇报后板书)

小结: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3、书练习五第一题。

(略)(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5、

若分别改变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形状会怎么样改变?

(课件分别演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顶点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12条

8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此,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

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二、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

教学中注意我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重视想象,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如让学生根据图形想象长、宽、高的长度分别发生变化后,会引起长方体的形状怎样改变,既使学生认识到长、宽、高和长方体大小的关系,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每桌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四面体、六面体形状的盒子,白纸,吸管,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本环节用时约3分钟。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

(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师:

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

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3.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

如果我们只考虑墨水瓶货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

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

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

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

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

“的认识”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出长方体,使学生回忆起长方体的形状,并对长方体有一个整体的、形象的认识。

]

[评析: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再辨认、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几何模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打好基础。

]

二、探索发现,归纳特点。

1.引导学生说出对长方体的认识。

(本环节用时约3分钟)

师:

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请同学们以小盒子为例,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可以一边比画一边说。

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内容依次写在黑板上。

此时不做任何评价。

师: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同学们的说法都对吗?

哪些是长方体的特点呢?

我们来研究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看看本班学生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那些认识。

以便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特点。

]

[点评:

对于一个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学生绝不是一点也不知道,像一张白纸一样,相反多数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或多或少是知道一些的。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接下来的研究内容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

2.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本环节用时约2分钟)

师:

你们说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

摸一摸,指一指。

师:

板书“面”

师:

你们说的边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

摸一摸,指一指。

师:

你们说的边在数学里叫做棱。

板书:

“棱”

师:

你们说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

摸一摸,指一指。

师:

你们说的角在数学里叫做顶点。

板书:

“顶点”

师:

课件演示长方体透视图上的面、棱、顶点。

然后指出,我们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就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3.进一步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1)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本环节用时约3分钟)

师:

这位同学说“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是不是长方体的特点呢?

那就要看一看我们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个面。

师:

(学生数前强调)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数的,一会我们来点评他的数法。

师:

评价学生的点评。

注意数法的有序性,特别是按面的相对关系数的方法。

板书“6个”

(用如上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

(2)从面的形状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本环节用时约2分钟)

师:

这个同学认为“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你们同意这个说法吗?

师:

引领学生观察这种情况。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面,有的全是长方形,也有特殊的情况是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

“长方形,有时有两个正方形”

小结:

这是从面的形状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板书:

“形状”

(3)从面的大小关系、棱的长度关系的角度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本环节用时约8分钟)

师:

这名同学说“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你能指出在盒子上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师:

怎样说明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呢?

师:

学生说出方法后,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小结:

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这是从面的大小关系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板书: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大小关系”

师:

指导学生验证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

出示焊接的长方体筐架,筐架按长度漆成三种颜色。

小结:

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这是从棱的长度关系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板书: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度关系”

(4)整体认识长方体的特点,了解认识立体图形的一般方法。

(本环节用时约2分钟)

师:

我们是从那些方面认识长方体的特点的?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原来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深刻地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同时使学生经历认识立体图形的一般过程,体会认识立体图形的一般方法。

4.认识正方体的特点。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师:

你能用认识长方体的特点的方法自己认识正方体的特点吗?

[设计意图:

认识正方体的特点。

通过独立认识正方体的特点,巩固认识立体图形的一般方法。

点评:

有了认识长方体特点的经历,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地认识正方体的特点。

这样做也很有必要,学生获取了初步的经验后,通过应用才能加深认识,进一步应用到认识一般立体图形中去。

]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本环节用时约2分钟)

师:

如果我们把长方体的棱按长度分组可以分几组?

师:

讲解长、宽、高的含义。

出示透视图表示的长、宽、高。

(注意使盒子的不同面向下,再指出盒子的长、宽、高。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

(本环节用时约2分钟)

师:

有人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小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并用集合圈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图1)是长方体的透视图,解答下面的问题。

(本环节用时约3分钟)

(1).图中上面的形状是,长是,宽是,面积是。

下面的面积是。

(2).图中左面的形状是,长是,宽是,面积是面积是,右面的面积是。

(3)图中前面的形状是,长是,宽是,面积是面积是,后面的面积是。

2.教材中,第15页的第2题、第3题。

(本环节用时约6分钟)

四、总结评价,感受成功。

(本环节用时约1分钟)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应该感谢谁呢。

师:

今天我们学会了认识立体图形的方法,回家后,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任意形状的物品,了解一下它的特点。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人教版)第19-20页,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

各种长方形状的纸盒,一本厚书,一个木块,一个玩具魔方,一个小足球,一个油漆筒,多媒体计算机硬、软件一套。

学具:

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新课的引人顾及到知识的衔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人课题。

诱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

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国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人。

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3.长方体立体图的教学,改变以往由教师包办的做法,通过引导学生不定位观察、定位观察逐步抽象得出。

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长、宽、高的教学,注意在"变式"中理解,通过把长方体的横放、竖放、侧放,使学生真正理解长、宽、高的含义。

4.本节课注意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用实物演示有困难的地方,均自行设计了一些电脑软件,使原来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从而有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练习设计力求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题型多样,针对性强。

并注意面向全体,讲练结合。

除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习题外,还精心设计了填空、判断、选择和想象练习,既保证全体达标,又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各图:

提问: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

(板书:

平面图形)

教师走到讲桌前,揭去盖布,露出课前老师准备好的各种实物。

提问:

讲桌上的这些物体的形状还是平面图形吗?

(不是)

师:

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板书:

立体图形)在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形状叫做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样的物体。

(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一)实物感知,形成表象。

师:

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初步认识过长方体,谁愿意到前面来,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给大家找出来。

学生找完后提问:

这个玩具魔方是什么形状?

这个油漆筒呢?

这个小足球呢?

然后告诉学生:

这几种形状的物体我们以后再研究。

(把玩具魔方、油漆筒和小足球从讲桌上拿走)

师:

除了讲桌上这些物体,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的?

(学生举出日常活中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指导观察.总结特征。

师:

(指讲桌上的实物)为什么说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呢?

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1.面的认识。

师:

(出示一个用电线围成的长方形框)大家知道,长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边说边把长方形框展开)你们看,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边说边把长方体纸盒展开)

学生很容易说出:

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

(板书:

面)

师:

(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并用手摸长方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看,这就是长方体的一个面。

拿起自己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学生摸完后提问:

你有什么感觉?

师:

现在你们用左手拿起自己的长方体不要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学生数完后,找二至三人回答。

(板书:

6个)

师:

(结合手中的教具介绍)根据长方体面的位置,我们分别把它们叫做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从位置上看,前、后两个面正好是怎么样的?

启发学生说出:

前、后两个面正好是相对着的。

师:

我们把这样的两个面叫做一组相对的面。

找一找,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面?

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在老师的长方体上指一指是哪三组。

师:

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进一步观察,看一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学生观察得出两种情况:

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

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然后,让学生分组测量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

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

师:

由相对的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知道,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怎么样?

启发学生说出: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师:

是不是这样呢?

同学们看屏幕,我们验证一下。

媒体演示:

屏幕上先出现6个长方形,再慢慢围成一个长方体,并将围成的长方体旋转一周。

然后依次抽出长方体的后面、下面、左面分别同它们的对面比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板书: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

谁能把长方体面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2.棱的认识。

师:

现在我们继续观察,同学们用于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学生可能说有一条边)

媒体演示:

屏幕上分别闪动前面和上面,再出现两个面相交的边。

教师指出:

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

棱)

师:

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

指名回答数的结果。

(板书:

12条)

师:

为了使同学们更清楚地观察长方体的棱,同学们看屏幕,我们看一看棱的框架。

媒体演示:

隐去长方体的6个面,出现12条棱组成的框架,并将此框架旋转一周。

师:

注意观察屏幕上这4条红色的棱(媒体演示:

将左右方向的4条棱从左往右逐渐变成红色)它们的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启发学生说出:

这4条棱互相平行。

师:

我们把这样的4条棱称为→组相对的棱。

从棱的框架中很容易看出,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棱?

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另外两组棱分别变成绿色和蓝色。

师:

现在你们量一量长方体每条棱的长度,看一看,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通过测量使学生发现: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书: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媒体演示:

分别抽出三组棱进行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

谁能把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师:

同学们接着观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学生可能说有一个角)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什么叫角,并画角研究它的构成,使学生知道刚才看到的不是角而是顶点。

媒体演示:

先闪动三条棱,再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教师指出:

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

顶点)

师:

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指名说出数的结果。

(板书:

8个)

师: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了长方体,现在同学们看屏幕,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

媒体演示:

依次隐去6个面,再分组闪动12条棱,最后一次闪动8个顶点。

师:

现在谁能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去分析。

(三)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

师:

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长方体,如果把它们画下来该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画图表示长方体。

师:

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学生观察后发现:

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师:

现在你们把自己的长方体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进一步观察,你看到了哪三个面?

哪三个面看不到?

师:

(出示一个长方体)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放在左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下来就是这样的。

(媒体演示)在这个

图中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哪几个面看不到?

教师结合媒体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屏幕出现)

师:

这叫做长方体的立体图。

看图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上、下、左、右这四个面画的是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表示的却是长方形。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体的立体图,让学生在图上指一指长方体的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练习:

看图摆火柴盒。

(略)

练习后教师指出:

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画出的立体图也不一样。

(四)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

现在你们讨论一下,如果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启发学生说出:

只要量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

(结合媒体演示说明)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

(结合黑板上的立体图说明)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中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在立体图上分别标出:

长、宽、高)

练习:

教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后,教师说明:

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

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

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练习五的第2题)

(五)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有()个面是正方体。

2.判断下面各图所表示的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

(图略)

3.练习五中的第3题。

4.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如图所表示的长方体,后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①15②10③6

(2)这个长方体棱长的总和是()厘米。

①20②40③60

5.在屏幕出示下图,让学生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

学生正确回答后电脑将长方体完整画出来。

6.教师出示一摞书,提问:

这摞书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

拿走一部分,剩下的这摞书的形状还是长方体吗?

再拿走一部分,剩下的这摞书的形状还是长方体吗?

最后老师手里只剩下一本,提问:

这一本书的形状还是长方体吗?

(是)

启发学生想:

过去学过的长方形和今天学习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长方形只有长、宽,没有高,而长方体除了长、宽,还有高。

教师指出: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说长方形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