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5722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乘法分配率及其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率,能运用分配率进行简便运算

3、会用两步或三步计算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及落实方法

 

1、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率,能运用分配

率进行简便运算

落实方法:

 

 

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正确率

单元教学难点

及突破方法

 

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率,能运用分配率进行简便运算

 

 

突破方法:

要把对问题的分析作为重点,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思路

单元训练点及做法

在计算中根据题目的不同情况,进行灵活

处理,能简算的要由简算得意识。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细十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层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二部分为乘法分配率,注重学生分配率的应用

第三部分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用计算器的目的除了进行大数的计算以外,重要的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9课时进行教学

 

课题

笔算乘法

第几

课时

编写人

复备人

主备

复备

内容

分析

学习两为数乘三为数的笔算。

会估算。

估算与笔算相结合。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关不会感到困难。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学习两为数乘三为数的笔算。

会估算。

估算与笔算相结合。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落实重点方法

 

教学难点

笔算两位数乘三位数。

 

突破难点方法

能力训练

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训练方法

德育实施点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施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一、基本练习:

1.出示口算题

集体背背口诀

100×2300×5

23×1012×100

400×202×12

2.复习两为数乘两为数乘法的笔算。

38×36

12×84

3.强调:

用十位上的3和38乘时,所得结果的末位要和十位的3对齐,即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笔算时每一位都有进位的情况,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二、新课:

1.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看图:

广场上的花坛。

看图叙述思考:

每个花坛需要398盆花,摆14个大花坛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列式:

398×14

估算

2.说出估算结果

把398看成400,400×14=5600,所以大约是5600

3.笔算:

强调竖式要规范

指导学生说清计算的过程。

指导学生用计算器验

三、巩固练习:

先估一估再计算

125×21=

304×15=

62×314=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课堂检测与效果分析

234×45165×76667×98

学生基本能准确进行计算

作业设计与布置

完成练一练计算题

设计意图

1、

2、

板书设计

 

二乘法

例1每个花坛需要398盆花,摆14个大花坛,共需要多少盆花?

398×14=5572(盆)

 

二次备课

 

 

强调竖式要规范,指导学生说清计算的过程。

指导学生用计算器验

 

教学反思

三位乘两位和两位乘两位的方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加以解决.学生估算的意识不强。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题

笔算乘法

第几

课时

编写人

复备人

主备

复备

内容

分析

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学生先试算在指导。

培养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和情况。

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学生先试算在指导。

培养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落实重点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中间的0。

 

突破难点方法

能力训练

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训练方法

德育实施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实施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一、复习准备

1口算练习

13×516×38×123×276×1619×4

2计算

247×43394×28

二、新课:

1.出示例2:

每个花坛需要206盆花,摆18个小花坛需要多少盆花?

列试:

206×18或

18×206

2.估计一下需要几盆花?

3.笔算:

自己动笔算一算,看看到底需要多少盆花?

重点指导:

中间这个0要乘,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0起占位的作用。

学生独立解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

试一试

20×560

四、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与效果分析

20×560340×56

作业设计与布置

练习三1—2题

设计意图

1、

2、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二乘法

例218×206

 

二次备课

 

 

重点指导:

中间这个0要乘,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0起占位的作用。

学生独立解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教学反思

对于第二个因数大的计算题学生不能自觉地将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相乘。

 

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说明,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计算。

课题

乘法

第几

课时

编写人

复备人

主备

复备

内容

分析

巩固两为数乘三为数的乘法,提高计算速度。

复习方法,练习,订正。

培养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历了两次课堂的学习,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本节课主要注重对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培养,因此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巩固两为数乘三为数的乘法,提高计算速度。

复习方法,练习,订正。

培养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两为数乘三为数的乘法

落实重点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会简算

 

突破难点方法

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有序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方法

德育实施点

培养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实施方法

教学准备

数学教学课件

 

 

 

 

 

 

 

一、口算练习

口算练习

13×3223×4

12×419×5

18×512×7

二、复习计算方法

416×62

702×94

说计算的过程

三、练习:

指导应用题

4题

先求3箱一共有多少个台灯?

再求总钱数。

也可以先求每箱卖的钱数,在求3箱的总钱数。

5题

先求下半月植树的棵数,再求全月的棵数。

6题

估算时把16台看作15台,每台看作200元,则总价是3000元。

7题

可以先求改造后的宽,再求改造后的面积。

也可以先求原来的面积,再求改造后的面积。

四、总结:

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堂检测与效果分析

416×62

702×94

学生通过三节课的学习争取率已经很高了

作业设计与布置

练习三7—9题

设计意图

1、

2、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练习3

部分习题

 

二次备课

 

 

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解决实际问题中对问题的分析存在很大的问题。

逐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形成自己的。

 

学生独立解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课题

笔算乘法

第几

课时

编写人

复备人

主备

复备

内容

分析

学习乘法分配率,理解推导过程。

培养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总结。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率的过程总结定律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实际应用当中的变形学生会感到有写困难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学习乘法分配率,理解推导过程。

培养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总结。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乘法分配率的内容。

落实重点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乘法分配率的内容。

 

突破难点方法

能力训练

1、用不同方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2、用字母概括这种规律,并赋予名字:

乘法分配律

训练方法

德育实施点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实施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一、复习准备

30×5+5×20

5×(30+20)

(23+2)×10

23×10+2×10

口算直接说出结果

观察比较每组式子,你能发现什么?

二、新授:

教学例3

每车装285盆,公运12车。

每车装215盆,共运12车。

大卡车和小卡车一共运花多少盆?

思考可以怎样解答,先求什么?

1先算一辆大卡车和一辆小卡车共装的盆数。

2先分别算,再求总盆数。

3.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认真观察,发现规律

得出:

(285+215)×12=285×12+215×12你还能举出这样的等式吗?

4.举例

如:

(4+2)×3=4×3+2×

(5+3)×4=5×4+3×4

5.试总结:

这些等式有什么规律吗?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写作:

(a+b)×c=a×c+b×c

说明:

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6.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吗?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堂检测与效果分析

1课后习题:

练一练,根据乘法分配率在横线填上适当的数。

(15+37)×14=15×——+37×——

(28+45)×7=——×7+——×7

56×14+16×14=(——+——)×——

作业设计与布置

将课后知识窗中的内容读懂,并且进行应用

设计意图

1、

2、

板书设计

 

二乘法(例3)

(285+215)×12285×12+215×12

=500×12=3420+2580

 

二次备课

 

 

.加强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反思

学生容易理解,发现掌握这个规律。

对分配律的变形不太认可。

在新授中要引领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加深理解后面的变形相应的会容易些。

 

乘法分配率,学生理解推导过程,推理能力提高。

课题

笔算乘法

第几

课时

编写人

复备人

主备

复备

内容

分析

应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

提高计算能力。

导学尝试,练习提高。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昨天练习的基础上理解了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利用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练习才会完全掌握。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应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

提高计算能力。

导学尝试,练习提高。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应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

落实重点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

 

突破难点方法

能力训练

乘法分配率的运用

训练方法

德育实施点

通过练习养成学生计算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实施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一、口算练习:

填空

300×23

89×200

100×99+2×99=(——+——)×——

二、新授:

1.出示:

64×48+36×48你会怎样计算这道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把计算过程完整的写下来。

2.指导学生应用乘法分配率计算。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思考如何应用乘法分配率进行变式。

3.巩固练习:

99×37+37

4.拓展:

101×99

鼓励学生应用多种发进行简算。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与效果分析

课后习题:

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38×10257×99+57

作业设计与布置

完成书上43页1题

设计意图

1、

2、

板书设计

 

二乘法(例4)

用简便方法计算

64×48+36×48287×99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已经学会的学生掌握得较好,能熟练的加以辨认快速地进行计算。

关于乘法分配律简算的题目类型较多,对一般的的学生容易混淆。

 

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在进行本节课的练习,效果会很好。

课题

笔算乘法

第几

课时

编写人

复备人

主备

复备

内容

分析

通过大量的等式例子,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在进行本节课的练习,效果会很好。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的等式例子,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3.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落实重点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突破难点方法

能力训练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训练方法

德育实施点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实施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一、导入:

口算:

5×2    25×4     8×125   25×(4+2)

50×2    40×25     125×80

5×(2+10)         12×6+12×4

15×7+15×3   37×89+37×11     78×99+78×1

问:

为什么算得那么快?

老师猜算得快的同学肯定有一定的规律,老师也知道这个规律,

利用这个规律有时可使一些题简便易算,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

(板书:

乘法分配律)

这节课深入研究乘法分配律。

二、新授:

例3:

大卡车每车装55棵树,共运12车;小卡车每车装45棵树,共运12车;大卡车和小卡车一共运树多少棵?

1.算一算,大、小卡车共运多少棵数?

列式计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板书:

(55+45)×12       55×12+45×12

2.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用什么连接?

师:

像这样表示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3.观察这个等式有什么特征,你能再举出几组这样的例子吗?

4.通过举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⑴小组讨论

⑵汇报

⑶揭示乘法分配

5.举例验证。

6.字母表示。

  板书:

(a+b×c=a×c+b×c

练一练: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数。

(15+37)×12=15×    +37×

 (28+45)×7=     ×7+    ×7

  54×14+46×14=(   +   )×           

师:

通过计算这组题,你最想对大家说一句什么话?

三、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与效果分析

课后习题:

2.判断。

⑴(3+4)×6=3×6+4×6        (     )

⑵15×8+10×8=(15+10)×8         (     )

⑶(13+7)×4=13×4+7             (     )

⑷(15-8)×4=15×4-8×4          (     )

⑸(8×6)×2=8×2+6×2           (     )

作业设计与布置

完成数学书44页4题

设计意图

1、

2、

板书设计

 

例3:

大卡车每车装55棵树,共运12车;小卡车每车装45棵树,共运12车;大卡车和小卡车一共运树多少棵?

2.算一算,大、小卡车共运多少棵数?

列式计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板书:

(55+45)×12       55×12+45×12

 

二次备课

 

 

加强练习

练一练:

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数。

(15+37)×12=15×    +37×

 (28+45)×7=     ×7+    ×7

  54×14+46×14=(   +   )×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很准确的掌握分配率的相关知识,并能准确的解题。

 

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在进行本节课的练习,效果会很好。

课题

笔算乘法

第几

课时

编写人

复备人

主备

复备

内容

分析

1通过实际应用理解乘法分配律,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通过知识窗了解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

 

学情分析

学生能较灵活的运用乘法分配律,基本上了解三个运算定律,应该能够利用这三个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应用理解乘法分配律,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通过知识窗了解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

3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落实重点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突破难点方法

能力训练

练习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训练方法

德育实施点

通过知识窗了解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

 

实施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一、解决实际问题:

1.天安门摆设花坛,每辆大卡车装205盆花,共运4车。

每辆小卡车装95盆,共运4车。

大卡车和小卡车一共运花多少盆?

2.五年级的马二龙是李德成的好朋友,去年他买了两套校服,夏装每套40元,秋冬装65元,马二龙一共要付多少元?

3.学校买了8套办公桌椅,每张办公桌165元,每把椅子45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步骤:

(1)学生独立读题思考。

(2)指名分析列式。

老师板书。

(3)想一想:

两组算式有什么异同?

意义不同结果相同。

二、总结规律:

1.你能把左右两组算式概括的说一说吗?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3.总结字母公式:

三、巩固定律:

1.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转化。

(15+37)×12=15×()+37×()

(28+45)×7=()×7+()×7

45×14+46×14=(+)×14

2.选择方法计算下面各题方法计算。

74×5+26×5(74+26)×5

125×8+7×8(125+7)×8

25×4+5×4(25+5)×4

分成两组来做,做完后谈一谈感受:

体会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四、拓展知识

乘法中除了有乘法分配律,还有其它的定律,你知道吗?

课堂检测与效果分析

1.判断:

下面各题符合乘法分配律吗?

(20+6)×5=20×5+6

7×3+3×6=(7+3)×6

(4—2)×12=4×12—2×12

(4×2)×12=4×12+2×12

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后习题:

判断:

下面各题符合乘法分配律吗?

(20+6)×5=20×5+6

7×3+3×6=(7+3)×6

(4—2)×12=4×12—2×12

(4×2)×12=4×12+2×12

设计意图

1、

2、

板书设计

 

15+37)×12=15×()+37×()

(28+45)×7=()×7+()×7

 

二次备课

 

 

通过实际应用理解乘法分配律,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反思

在练习中学生的一次计算正确率有所提高,速度也加快了许多。

解决实际问题中对问题的分析也有明显进步。

 

学生能较灵活的运用乘法分配律,基本上了解三个运算定律,应该能够利用这三个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题

笔算乘法

第几

课时

编写人

复备人

主备

复备

内容

分析

以回文诗、回文联导出三个例题,在分析认识回文诗、回文联特点的基础上,借助计算器,对所教的三个例题进行同化、迁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全员参与问题的讨论、交流,去发现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化手段带来的方便、快捷。

2.以“回文数”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给予学生以数学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探索“回文数”的有关规律。

 

落实重点方法

 

教学难点

用计算器探索“回文数”的有关规律。

 

突破难点方法

能力训练

以“回文数”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训练方法

德育实施点

给予学生以数学文化的熏陶

 

实施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游戏的名字和规则是“倒过来读”。

学生练习:

我好看、细心大胆、我为人人、僧游云隐寺、前门大碗茶、秀山清水清山秀。

2.小故事:

学生:

“斗鸡山上山鸡斗。

”老师:

“龙隐洞中洞隐龙。

对得很巧。

这是一幅回文对联。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们做的文字游戏其实是语文上的一种修辞手法,叫“回文”(板书),它的特点是正着读和倒着读都是言之成理,通顺的。

它的种类很多,在对联中有回文联,诗词中有回文诗。

下面我们再来读几个数,(板书686、78987)倒过来读仍是原数,这样的数很多,你们能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