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776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docx

三类人员安全管理

第二部分安全管理

1关于职业道德,不正确的说法是(B)。

A.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B.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

C.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D.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权利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83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

道德不是由专门的机构来制定和强制执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观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

道德与法不同,它没有强制性。

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性质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2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表述错误的是(B)。

A.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

B.树立个人利益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C.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D.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团结协作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1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

3.1.3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应具备下列职业素养:

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2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

3树立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4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有终生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3下列对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A.辩证统一关系B.相互对立关系C.相互矛盾关系D.互相制约关系

安全与生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当安全状态笼罩着整个生产时,那么生产绩效将有显著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效益的增长。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科学地揭示了生产与安全的辨证关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方针.在贯彻执行这一思想的同时,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

4关于安全发展理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生产经营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B.安全生产不能影响经济发展

C.生产经营不能损害劳动者健康权益D.生产经营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安全

安全发展的提出:

2005年我国国家领导人在青海视察时首次提出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

2006年3月27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布《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的讲话。

指出:

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经济发展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应该是有安全保障能力的发展,绝不是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损害劳动者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换来的短暂的局部的发展。

5下列关于企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原则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安全目标要具备先进性和可行性B.安全目标要尽可能具体、量化

C.安全目标不必与措施之间保持对应性

D.安全目标应切实体现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集中控制重大伤亡和发生频率高、后果严重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0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4.0.2安全管理目标应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目标,以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等,安全管理目标应予量化。

安全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安全化的行动指南。

目标管理是以各类事故及其资料为依据的一项长远管理方法,是以现代化管理为基础理论的一门综合管理技术,必须围绕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上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结合施工生产的经营特点,作科学的分析,按如下原则制定安全目标:

1.突出重点,分清主次,不能平均分配、面面俱到。

安全目标应突出重大事故,负伤频率,施工环境标准合格率等方面指标。

同时注意次要目标对重点目标的有效配合。

2.安全目标具有先进性,即目标的适用性和挑战性。

也就是说制定的目标一般略高于实施者的能力和水平,使之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应是“跳一跳,够得到”,但不能高不可攀,令人望目标兴叹,也不能低而不费力,容易达到。

3.使目标的预期结果做到具体化、定量化、数据化。

如负伤率比去年降低百分之几,以利于进行同期比较,易于检查和评价。

4.目标要有综合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

制定的企业安全管理目标,既要保证上级下达指标的完成,又要考虑企业各部门、各项目部及每个职工的承担目标能力,目标的高低要有针对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以利各部门、各项目部及每个职工都能接受,努力去完成。

5.坚持安全目标与保证目标实现措施的统一性。

为使目标管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制定目标时必须有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使措施为目标服务,以利目标的实现。

6(D)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A.危险源B.重大危险源C.事故D.事故隐患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3、135

7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内容不包括(D)。

A.危险源辨识B.风险评价C.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D.事故报告与处理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8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B)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A.决策、计划、实施和改进B.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C.计划、组织、控制和反馈D.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3

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9下列不属于系统原理中的原则是(C)。

A.整分合原则B.动态相关性原则C.本质安全化原则D.封闭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5

 

10某企业职工能够抑制违章指挥,从而避免了工伤事故的发生,企业管理部门及时对违章负责人进行相应的批评和处罚,并对坚持不违章的职工给予表扬和奖励,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安全管理原理中的(A)。

A.激励原则B.能级原则C.封闭原则D.反馈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6

11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这体现了对(B)原则的运用。

A.反馈B.闭合C.整分合D.“3E”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6

12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下列不包括在人本原理中的是(C)。

(A单91、B单70)

A.动力原则B.能级原则C.监督原则D.激励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7

13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管理上的缺陷,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这就是(B)。

A.系统原理B.预防原理C.强制原理D.人本原理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6

14按照安全生产绩效颁发奖金是对人本原理的(B)应用。

A.动力原则和能级原则B.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

C.激励原则和能级原则D.动力原则、能级原则和激励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6

15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D)五个因素。

A.管理缺陷;环境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失

B.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C.基本原因;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失

D.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4

16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有效状态。

下列不属于事故致因理论的是(A)。

A.本质安全化理论B.能量意外释放理论(A单95、B单74)

C.轨迹交叉理论D.系统安全理论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4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有效状态。

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四)轨迹交叉理论;(五)系统安全理论。

17安全生产“3E'’原则不包括(C)。

A.安全工程技术对策B.法制对策C.经济对策D.教育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97

安全生产的“3E”对策:

(1)Engineering——工程技术

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

(2)Education——教育

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3)Enforcement——强制

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18(B)是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措施。

A.安全生产教育制度B.安全生产责任制

C.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02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

 

19(C)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体安排和指导工程安全施工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文件。

A.施工组织分项设计B.施工方案和措施

C.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施工工艺和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10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具体安排和指导工程安全施工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文件,是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从而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事故。

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因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的指令性文件,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具有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必须认真编制和贯彻执行。

20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A)为对象而编制的。

A.单位工程B.群体工程C分部(分项)工程D.单项工程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10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50502-2009):

2.0.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以单位(子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单位(子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21关于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的要求表述错误的是(C)。

A.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超前性B.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

C.必须在工程开工后编制,并经过审批D.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11

22安全技术交底是交底方向被交底方对(D)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减少其危害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进行说明的技术活动,用于指导建筑施工行为。

A.组织和协调B.预防和改进C.控制和反馈D.预防和控制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2.0.17安全技术交底explaininginaspecftofsafetytechnique

交底方向被交底方对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减少其危害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进行说明的技术活动,用于指导建筑施工行为。

23安全技术管理中出现下列(B)情况时,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或安全员应及时对班组及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A.实施安全大检查B.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C.使用劳务派遣人员D.总承包单位进行专业分包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24安全检查工作程序不包括(C)。

A.准备B.实施C.批评D.整改

安全检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安全检查准备。

2、实施安全检查。

3、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4、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

5、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6、获得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25(B)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A.风险B.危险源C.事故D.职业危害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33

危险源是指: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的定义为: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

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26(A)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就是从组织的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危险或危害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A.危险源辨识B.安全技术措施C.安全专项方案D.危险源监控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34

27下列关于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B.重大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C.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D.重大事故隐患一定是重大危险源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34

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28事故的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下列不属于应急管理过程的是(B)。

A.预防阶段B.评估阶段C.响应阶段D.恢复阶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52

应急管理过程:

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29(B)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A.专项应急预案B.综合应急预案C.现场施工方案D.现场处置方案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55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88号)第六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30(A)指造成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超出规定要求的不利环境影响的意外情况或事件的总称。

A.事故B.危险C.风险D.危害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57

31事故发生单位要按照(B)的原则进行处理。

A.“三不放过”B.“四不放过”C.“五不放过”D.工伤责任事故处理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5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2004]7号文指出,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如下: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2下列属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核心要素的是(D)。

A.应急准备和响应B.能力、培训和意识

C.沟通、参与和协商D.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6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括17个基本要素,这17个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共同有机地构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

核心要素包括以下10个要素: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和方案;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合规性评价;运行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7个辅助性要素包括:

能力、培训和意识;沟通、参与和协商;文件;文件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记录控制。

33影响作业场所内的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被称为(A)。

A.职业健康安全B.劳动安全C.环境管理D.环境保护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60

34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B),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A.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机制B.安全生产责任制

C.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D.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65

35(D)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以物质为载体所体现出来的人本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总和。

A.职业道德B.安全责任C.安全意识D.安全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指南》P169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36施工现场应该设置“两栏一报”,即(B)。

A.读报栏、宣传栏和墙报B.读报栏、宣传栏和黑板报

C.悬挂栏、张贴栏和黑板报D.防护栏、隔离栏和简报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2.4文明施工一般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2公示标牌

1)大门口处应设置公示标牌,主要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2)标牌应规范、整齐、统一;

3)施工现场应有安全标语;

4)应有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

37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B)检查和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A.抽样B.逐项C.随机D.外观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3.0.12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应按类别逐项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应作出验收记录。

3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根据(D)进行。

A.项目经理的指示B.电工的经验

C.用电人员的要求D.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39(C)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绳。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富强、和谐、自由、敬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出“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是立足公民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0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A)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A.偶然损失原则B.因果关系原则C.本质安全化原则D.“3E'’原则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关于人身事故,美国学者海因里希(Heinrich)调查指出:

对于跌倒这样的事故,如果反复发生,则存在这样的后果:

在330次跌倒中,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

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或者称为1:

29:

300法则。

日本学者青岛贤司的调查表明,伤亡事故与无伤亡事故的比例:

重型机械和材料工业为1:

8;轻工业为1:

32。

上述比率均是调查统计的结果。

实际上,这些比率随事故种类、工作环境和调查方法等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