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16262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_3篇(共45页)30100字.docx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

(一)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作个发言。

  一、20xx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基本估价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和农业重点龙头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强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政策效益趋稳、上年基数较高、自然灾害偏重、农资价格上涨情况下,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优势特色凸显、亮点不断增多、后劲逐步增强的良好态势。

除夏粮因灾全年粮食略有减产外,多数农产品保持了稳定增长。

预计,全市农业增加值可达到192.67亿元,同比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增加400元以上,增长10%。

  总体上看,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基地规模快速膨胀。

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786.7万亩,同比增加40.5万亩。

食用菌、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蛋肉鸭、奶肉牛、淡水产品等基地建设快速发展。

新增特色种养专业村1000余个,各类规模种养基地达到2760处、增加160多处,并呈现出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继金乡大蒜后,食用菌、大樱桃已发展成为优势产业。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0家、新增12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21家、新增65家;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基地410万亩,养殖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全市规划建设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96处、面积33万亩,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189个,总量达到489个,认证面积达到250.4万亩;市级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三大检测中心全面启动建设,质检中心、质检站发展到13个,产地检测点56个。

四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去冬今春全市投资4.3亿元,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1.32万项;今年以来投资1.34亿元,解决804个自然村、66.2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全市通自来水的自然村达到3947个,普及率达到97.3%,比年初提高9.2个百分点;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49万千瓦,增加35万千瓦;农村&;一池三改&;建设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新建户用沼气池5.8万个,&;一池三改&;农户累计达到1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3%,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稳定增加。

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万人,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2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

六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直接面向农民的&;四项补贴&;规模和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兑现落实补贴资金30113万元,其中新增棉花良种补贴1410万元,同时落实国家和省扶持生猪发展专项资金8311万元。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进一步规范,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七是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取得历史性突破。

集中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整治,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强力推进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264万亩,利用率达到89.6%。

八是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市政府为农民群众承诺解决15个方面的实际问题得到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321&;试点示范和亮点村培植、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干部驻村帮扶、市直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扎实开展。

  二、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和扩大了前几年的良好发展态势。

但从宏观环境分析,当前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国内农产品供求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产品结构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质量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国际农产品市场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日益加深,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部分地方出现现代农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短缺的现象;主要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增收空间相对缩小。

从全市情况看,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区域优势和特色日益明显,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规模小、档次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农业龙头企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投入不足、大型骨干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薄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任务紧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体系不健全、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等等。

同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有着许多有利条件。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高含金量的支农惠农政策,对&;三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加强;加上当前多数农产品处高位运行,市场利好因素增多。

因此,只要把握机遇,趋利避害,扎实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又好又快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三、20xx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基本思路及工作重点

  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强调,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农业道路,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重点龙头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五大重点,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努力实现农业综合产业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

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工作中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突出规模开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

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引导特色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不断提高优势产业聚集度。

种植业在稳粮扩经增效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精细瓜菜、设施瓜菜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品;林业集中实施封山育林、绿色通道、湿地保护与恢复、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苗木花卉和绿化示范村新一轮六大工程建设;畜牧业在稳定发展猪鸡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两牛&;(肉牛、奶牛)、&;两鸭&;(肉鸭、蛋鸭),培植主导畜禽产品产业区;渔业突出抓好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三大重点,加快构建&;优而特、大而强&;现代淡水渔业新格局。

同时,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依托,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特色专业村建设计划,年内力争新建500个特色农业专业村、100处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

  

(二)突出项目带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集中筛选确定一批重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实行重点包保,重点招商,集中扶持,强力推进,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

抓好农业对外招商引资与合作,深入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与国内大城市农产品市场的对接。

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100家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带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突出规范管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切实做到严把四关:

一是把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关,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二是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依法加强示范区内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三是把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关,继续抓好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三大质检中心和质检体系建设,加快施工建设、设备购置和专业人员培训,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四是把好&;三品&;认证关,加大申报认证力度,创出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围绕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以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秸秆养菌、秸秆反应堆技术推广、秸秆清洁能源开发等为重点,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培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着力抓好夏秋关键季节、关键环节,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再上新水平。

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和大型养殖场沼气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再有1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一池三改&;,配套搞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形成农村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利益生态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五)突出基础保障,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抓好南四湖湖内行洪工程及泗河治理工程、湖东堤工程、南四湖西股引河及湖西堤插花段工程、西苇贺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大型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高质量完成今冬明春规划的投资7.8亿元、1.49万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加大以土地治理项目、三期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年内改造中低产田50.7万亩,着力抓好种养基地的设施的配套。

继续加强山区、湖区、滩区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均衡发展。

巩固扩大村村通自来水成果,力争再解决101个自然村、6.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6%,同时对全市涉及600个村62.87万人的524处农村自来水工程进行整合联网、升级改造。

农业机械化,重点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等新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继续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

  (六)突出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支农力度。

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逐步构建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四项补贴&;政策,规范操作程序,确保政策及时兑现到位。

形成合力,加大上级涉农项目建设争取力度,力争有更多更大的农业项目落户济宁。

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做到落实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纠正&;两田制&;、纠正超标机动地三个坚定不移,完善农村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七)突出示范带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搞好&;321&;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抓好四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在发展富民产业上,培植一批特色专业亮点乡镇、亮点村,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二是配合孔子文化、运河文化产业开发,培植一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域;三是结合村镇规划建设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培植一批村庄合并、整体搬迁、社区化管理及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的示范乡镇和亮点村;四是在推进农村土使用权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农村生产生活社会化系列化服务、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农村社区化管理等方面,培植一批示范亮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逐步推开。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

(二)

  同志们: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之年。

要实现三年翻一番,今年是关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二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总结20xx年的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使命,进一步完善发展战略、拓展发展途径、强化发展举措、突出发展重点,奋力推进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牢固树立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的坚定信心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十一五&;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开放文明和谐新,提升发展理念,强化发展举措,把主要精力放在重大战略布局上,放在重点工作的推进上,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经济社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实现了五个&;明显提升&;:

  

(一)突出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我们坚持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战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增幅位次大都在全省前三名,跟上和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扭转了我市经济发展长期被动落后的局面,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11.8;财政总收入完成39.79亿元,增长29.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67亿元,增长4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95.3亿元,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3.8亿元,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14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6.4元,增长8.4。

  

(二)突出&;双百千亿&;,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我们把&;两区&;开发作为实现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03个、总投资267亿元&;两区&;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又安排了主要包括&;十五&;结转在建项目、年内新开项目、上海香港青海长沙&;四地&;招商签约项目在内的&;双百千亿&;项目,总计203个项目,总投资1118.2亿元。

初步测算,这些项目全部建成达产达效后,年新增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新增税收可望达到60&;80亿元。

到目前已竣工的项目有(晋北铝业一期、500输变电工程、保德神华煤矸石项目一期、广宇热电一期、晋神沙坪煤矿、代县龙丰80万吨球团项目等)27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有(河曲龙口电站、晋北铝业二期、偏关汇嘉半导体工业园区、河曲二甲醚等)156项,占到&;双百千亿&;项目总数的76.8,累计完成投资149.1亿元。

  (三)突出招商引资,开放层次明显提升。

我们把&;创优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引进&;作为一项战略来抓,抓紧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召开的大机遇,树立大开放、大引进、大发展理念,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突出解决好在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等方面影响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诸多顽症,提升开放的水平,提高引进的质量,营造安商、富商、亲商的浓厚氛围,努力把建设成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体制活、发展后劲足的开放型城市。

沪洽会、港洽会、青洽会和中博会等招商引资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签订各类合同、协议30项,涉及总投资343.3亿元,其中引进资金263.42亿元,占总投资的76.7,可以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年相当于&;十五&;期间的总和。

目前这些招商签约项目累计到位资金2.76亿元,已有13项正式开工,完成投资2.74亿元。

  (四)突出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提升。

我们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立足自身实际,着力从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和突出问题入手,一手抓新农村建设,一手抓扶贫开发。

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在121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举办了新农村&;五个一&;工程和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班,县、乡两级和试点村新农村规划基本完成。

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培训转移、产业扶贫&;四大工程&;,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涉及8000人的移民搬迁和83个村3.17万人的整村推进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市又有4.3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减少低收入人口5.3万人。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1.78亿斤,比上年增长6.56,是连续第四个丰收年。

畜产品产量达16.5万吨,增长2。

与此同时,全年争取国家、省、银行贷款等各类资金5亿元,又建成一批水、电、路、学校和城市建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与发展后劲的基础工程。

忻阜高速公路已经正式开工,忻保高速也已正式立项。

五台山拆迁整治和&;双申遗&;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部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五)突出协调发展,和谐水平明显提升。

我们围绕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从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在构建和谐上下真功夫、有新举措。

全市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发放率达到100,特困企业医疗保险政府救助型机制得到完善。

城市低保达到5.3万户、9.7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试点正式启动,出台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实施方案。

市委、市政府承诺的12件实事,除矿山沉陷区治理因规划变更、重新选址推迟外均全部完成。

  总的看,20xx年是夯实基础年、鼓舞士气年、重大项目年、初见成效年。

我们赢得了一个科学发展的开局、一个扩大开放的开局、一个促进和谐的开局,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局。

  与此同时,我们在实践中,对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也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思想共识。

  一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不断强化发展主体,不断激活发展动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

  二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坚持&;五个统筹&;、&;三个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友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又好又快&;这一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科学&;。

&;科学&;要求按规律办事,要把&;好&;放在第一位。

只有尊重规律、讲质量、讲效益、讲协调、讲创新、讲后劲,发展才有生命力、创造力、竞争力。

讲&;科学&;是为了&;发展&;,&;发展&;必须以&;科学&;为指导,以&;快&;为生命。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好与快统一,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和谐社会构建为价值导向。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五统筹&;、&;三协调&;,就是为了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利益保护、利益协调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谐社会构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要体现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上。

  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前进的主旋律。

我们只有踏紧历史前进的节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发展目标,提升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把本地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才能推进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

  我们在看到成就与进步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问题、矛盾和挑战。

  一是经济总量小、公共财政弱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近年来,我市经济增速快,实现了与全省发展同步,甚至还有一些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由于经济总量小、基础差,经济增长的绝对量仍然低于兄弟市,可用财力的差距越来越大,公共财政支出力不从心,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要实现与全省同步,显然更艰难,势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是&;三农&;发展现状与推进扶贫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应。

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难,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低于全省965.3元,扩大再生产投资乏力。

农民素质提升和社会化组织程度滞后于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农民弱势群体、农业弱势产业的问题在我市表现较为突出。

农业抗灾能力低,农民靠天吃饭的问题在一些山区较为严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任务繁重。

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市扶贫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是以资源为主的产业开发萌发的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新型工业化进程。

煤铁铝等矿产资源开发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发展的一些同志的认识滞后,导致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惰性,新的支柱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一些企业改制中的&;夹生饭&;、不规范,助长了短期经营行为,导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遗患于民、隐患于后的新问题,与资源开发生产中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历史顽症叠加,使科学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型工业化的重重困难。

  四是城镇化进程不适应生产力优化布局与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

生产力优化布局的第一要求是实现人口合理流动。

移民整村推进、农民进城创业;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来忻发展;发展新型工业、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都需要城镇化进程与之相适应。

而我市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城镇特色定位迟缓、规划实施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功能不够完善,管理缺乏规范。

推进城镇化进程,让城乡人民共享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成果,任重道远,时不我待。

  我们更要看到推进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拥有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在山西实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以及省委、省政府推进&;两区&;开发决策、扶持我市&;双百千亿&;项目的举措和扩大对外开放部署,构成了我市产业开发提升、社会协调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良好历史机遇和优惠政策机遇。

  二是&;神华&;、&;鲁能&;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开放引进示范效应;一些县市区与周边市区跨区域合作的成功推进,我市有关方面走出去大范围、宽领域招商的成功实践,以及市委、市政府扩大开放引进、创优发展环境的措施出台,标志着我市开放发展从实践探索进入理性推进时期,从重点突破进入整体推进的时期。

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成为推进我市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前所未有的社会机遇。

  三是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积累和过去一年&;五个明显提升&;的重大成就,以及&;两区&;开发&;双百千亿&;项目、招商项目相继实施,奠定了我们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

广大干部群众从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景,增长了士气,坚定了信心,正转化为奋力争先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是我市在市、县、乡、村换届同时,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一批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他们勤奋创新、廉洁奉献,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政通人和,干群同心,成为我们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的政治基础。

  五是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传贯彻,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第九次党代会、经济工作会,我市第二次党代会、人代会召开,使干部群众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思路不断完善、行动更加自觉,构成了我们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的深厚思想基础。

  回顾成就与进步,我们信心倍增。

分析困难和问题,我们头脑清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扩大发展成果,缩小发展差距,实现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我们还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进一步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