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362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docx

最新月KV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

220KV拉法基变电站工程高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方案四川宏业电力集团有限公司220kV变电站工程工程部2012年6月批准:

.审核:

.编写:

一、概述:

220kV变电站工程进行交接实验的高电压电气设备本期有:

主变压器二,其中220kV部分:

出线2回、1号主变间隔、2号主台(2×750MVA)变间隔、母联间隔、Ⅰ、Ⅱ母线PT间隔等;110kV部分:

本期出线4回、1号主变间隔、2号主变间隔、母联间隔、Ⅰ、ⅡPT间隔等;10kV户内包括1号主变进线柜、2号主变进线柜、Ⅰ段母线PT柜、2个站用变柜、6组补偿电容器组柜等。

本实验方案包括了该变电所主要的一次高压电气设备及其所有附件的一般交接实验,一次GIS设备的交流耐压实验、变压器局部放电实验等重大实验工程则另写方案。

二、实验依据: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91)

2.产品出厂说明书或技术资料中规定的技术参数。

三、用于本工程的实验设备:

1.HJY-2000C介损测试仪

2.SM333直流电阻测试仪

3.Z-VI直流高压发生器

4.ATR-2、2C型自动变比测量仪

5.5000V/100000MΩ摇表

6.2500V/10000MΩ摇表

7.3168C型有载分接开关参数测试仪

8.QJ44双臂电桥

9.JB106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

10.BZHC3383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

11.SM40回路电阻测试仪

12.YD-5/50型实验变压器

13.HS400C氧化锌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

14.JSH-3型避雷器动作记录器

15GKCHD410E开关测试仪四.实验工程及要求:

1.220kV主变压器:

⑴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交接时,110kV以上的变压器,应在注油静置后、耐压和局部放电实验24h后分别进行一次,各次无明显差异。

⑵绕组直流电阻:

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平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平均值的%1。

⑶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出厂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

⑷绕组连同套管的tgδ:

20℃时不大于下列数值:

110~220kV(20℃时)不大于0.8%;35kV(20℃时)不大于1.5%且tgδ值与出厂实验值或历年的数值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一般不大于30%

⑸电容型套管主绝缘及电容型套管末屏对地绝缘电阻:

主绝缘的绝缘电阻值大于10000MΩ;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00MΩ

⑹电容型套管绝缘及电容型套管末屏对地tgδ与电容量:

交接时在室温下tgδ不应大于规程规定及厂家要求;电容型套管的电容值与出厂值或上一次实验值的差别不超出±5%。

⑺电容型套管中绝缘油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不超过规程要求。

(厂家要求不能取油样时可以不做)

⑻变压器绝缘油实验,现场进行绝缘油的电气强度实验,标准电极下其击穿电压应大于40kV;注入设备前后的新油:

要进行水溶性酸pH值、酸性mgKOH/g、闪点闭口℃、水分mg/L、界面张力(25℃)mN/m、tgδ(90℃)%、体积电阻率(90℃)Ω.m、油中含气量体积分数%、色谱等工程,取样后送广西中试所进行实验。

⑼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实验,高压绕组按中性点绕组出厂实验电压值的85%,中压绕组按中性点绕组出厂实验电压值的85%低压绕组按中性点绕组出厂实验电压值的85%,持续时间1分钟,应无异常。

⑽铁芯及夹件绝缘电阻:

与以前测试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别。

⑾穿芯螺栓、铁轭夹件、绑扎钢带、铁芯、线圈压环及屏蔽等的绝缘电阻:

220kV及以上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500MΩ;110kV及以下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00MΩ;其它与出厂值和以前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差别,一般不低于10MΩ。

⑿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20℃下不应大于50μA。

⒀绕组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与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变压比的规律;额定分接电压比允许偏差为±0.5%,其它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1/10以内,但偏差不得超过±1%。

⒁校核三相变压器的组别或单相变压器极性:

必须与变压器铭牌和顶盖上的端子标志相一致。

⒂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

与前次实验相比无明显变化。

⒃阻抗电压和负载损耗:

与前次实验相比无明显变化。

⒄绕组变形频率响应:

与初始结果相比,或三相之间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别,无初始记录时可与同型号同厂家对比。

⒅绕组连同套管的局部放电实验,测量电压在1.5Um/√3下,时间为30分钟,视在放电量不宜大于100pC。

⒆有载分接开关的实验和检查:

按DL/T574—95《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执行。

⒇测温装置校验及其二次回路实验:

按制造厂的技术要求;密封良好,指示正确,测温电阻值应和出厂值相符;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MΩ.

(21)气体继电器校验及其二次回路实验:

按制造厂的技术要求;整定值符合运行规程要求,动作正确;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MΩ。

(22)压力释放器校验及其二次回路实验:

动作值与铭牌值相差应在±10%范围内或符合制造厂规定;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MΩ。

(23)整体密封检查:

在油枕顶部施加0.035MPa压力,实验持续时间24h无4渗漏。

(24)套管中的电流互感器实验:

互感器的变比、伏安特性、极性及二次绕组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该产品的技术要求。

(25)全电压下的空载冲击合闸实验,应进行5次,每次间隔时间宜为5min,无异常现象。

(试运行时进行)2.GIS组合电器实验:

2.1断路器实验:

⑴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

⑵耐压实验:

交流耐压或操作冲击耐压的实验电压为出厂实验电压的80%;按规程的要求进行。

⑶回路和控制回路交流耐压实验:

耐压实验后的绝缘电阻值不应降低。

⑷断路器的速度特性:

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厂无要求时不测量,但制造要求提供厂家的测量报告)。

⑸断路器的时间参量:

在额定操作电压进行,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主、辅触头的配合时间应符合制造厂规定;除制造厂另有规定外,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期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相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5ms,相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3ms,同相各断口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3ms,同相各断口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2ms。

⑹分、合闸电磁铁的动作电压:

并联合闸脱扣器应能在其交流额定电压的85%~110%范围或直流额定电压的80%~110%范围内可靠动作;并联分闸脱扣器应能在其额定电源电压的65%~120%范围内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低至额定值的30%或更低时不应脱扣。

操作机构分、合闸电磁铁或合闸接触器端子上的最低动作电压应在操作电压额定值30%~65%之间;在使用电磁机构时,合闸电磁铁线圈通流时的端电压为操作电压额定值的80%关合电流峰值等于及大于50kA时为85%)时应可靠动作;按制造厂规定。

⑺导电回路电阻:

交接时的回路电阻值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和绝缘电阻,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Ω,直流电阻与产品出厂实验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⑻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包括整定值检验:

按制造厂规定进行。

⑼闭锁、防跳跃及防止非全相合闸等辅助控制装置的动作性能:

按制造厂规定进行。

⑽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

⑾耐压实验:

交流耐压或操作冲击耐压的实验电压为出厂实验电压的80%;按规程的要求进行。

⑿回路和控制回路交流耐压实验:

耐压实验后的绝缘电阻值不应降低。

⒀断路器的速度特性:

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制造厂无要求时不测量,但要求提供厂家的测量报告)

⒁断路器的时间参量:

在额定操作电压进行,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主、辅触头的配合时间应符合制造厂规定;除制造厂另有规定外,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期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相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5ms,相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3ms,同相各断口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3ms,同相各断口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2ms。

⒂分、合闸电磁铁的动作电压:

并联合闸脱扣器应能在其交流额定电压的85%~110%范围或直流额定电压的80%~110%范围内可靠动作;并联分闸脱扣器应能在其额定电源电压的65%~120%范围内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低至额定值的30%或更低时不应脱扣。

操作机构分、合闸电磁铁或合闸接触器端子上的最低动作电压应在操作电压额定值30%~65%之间;在使用电磁机构时,合闸电磁铁线圈通流时的端电压为操作电压额定值的80%关合电流峰值等于及大于50kA时为85%时应可靠动作;按制造厂规定。

⒃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和绝缘电阻,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Ω,直流电阻与产品出厂实验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2.2电流互感器实验:

⑴绕组的绝缘电阻:

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地的绝缘电阻与出厂值及历次数据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一般不低于出厂值或初始值的70%。

⑵局部放电实验:

交接时,在电压为1.2Um/√3时,视在放电量不大于5pC;在电压为1.0Um时必要时,视在放电量不大于10pC。

运行中,在电压为1.2Um/3时,视在放电量不大于20pC。

⑶极性检查:

与铭牌标志相符合。

⑷交流耐压实验:

交接实验:

a.老练实验:

预加1.1倍设备额定相对地电压10分钟,然后降至0;

b.施加1.0倍设备额定相对地电压5分钟,接着升至设备额定电压3分钟,然后降至0;

c.老练实验后应进行工频耐压试所加实验电压值为出厂实验值的90%;补气较多时表压小于0.2MPa,应进行工频耐压实验,实验电压为出厂值的80%~90%。

⑸各分接头的变比检查:

与铭牌标志相符合;交接时的比值差和相位差与制造厂实验值比较应无明显变化,并符合等级规定。

⑹校核励磁特性曲线:

与同类互感器特性曲线或制造厂提供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应无明显差别;多抽头电流互感器可在使用抽头或最大抽头测量。

(继电保护有要求时进行)(包括一次及二次绕组)

⑺绕组直流电阻:

与出厂值或初始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⑻SF6电流互感器气体的湿度:

交接时不大于25%。

⑼SF6电流互感器气体泄漏实验:

无明显漏点;年漏气率不大于1%。

⑽气体密度继电器和压力表检查:

参照厂家规定。

2.3电压互感器实验:

⑴绝缘电阻:

与历次实验结果和同类设备的实验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别;不应低于出厂值或初始值的70%。

⑵交流耐压实验:

一次绕组实验电压按规程进行;二次绕组之间及其对外壳的工频耐压标准为2k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持续时间1分钟,应无异常。

⑶局部放电测量:

交接时,相对地电压互感器在测量电压为1.2Um/√3时,视在放电量不大于5pC;在电压为1.0Um时必要时,视在放电量不大于10pC。

⑷空载电流和励磁特性:

在额定电压下,空载电流与出厂值比较无明显差别;空载电流的增量不应大于出厂实验值的10%。

⑸联接组别和极性:

与铭牌和端子标志相符。

⑹电压比:

与铭牌标志相符。

⑺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与初始值或出厂值相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⑻SF6电压互感器气体的湿度:

交接时不大于25%。

⑼SF6电压互感器气体的成分分析:

交接时只测量纯度,要求≥99.8%。

(110kV以上)

⑽SF6电压互感器气体泄漏实验:

无明显漏点;年漏气率不大于1%。

2.4导电回路直阻:

交接时的回路电阻值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5SF6气体泄漏实验

2.6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包括整定值检验:

按制造厂规定进行SF6气体泄漏实验:

不存在明显漏点;年漏气率不大于1%或按制造厂要求。

2.7交流耐压实验

3.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⑴绝缘电阻:

不低于2500MΩ。

⑵直流1mA电压(U1mA)及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

不得低于GB11032规定值;U1mA实测值与初始值或制造厂规定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5%;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0μA。

⑶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

测量运行电压下全电流、阻性电流或功率损耗,测量值与初始值比较不应有明显变化。

⑷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

应符合GB11032或制造厂规定。

⑸底座绝缘电阻:

不小于5MΩ。

⑹检查放电计数器动作情况:

测试3~5次,均应正常动作。

4.隔离开关:

⑴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

交接时不应低于10MΩ。

⑵交流耐压实验:

实验电压按规程进行;在交流耐压实验前、后应测量绝缘电阻;耐压后的阻值不得降低。

⑶二次回路交流耐压实验:

实验电压为2k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

⑷电动操作机构线圈的最低动作电压:

电动机操动机构在其额定操作电压的80%~110%范围内分、合闸动作应可靠;最低动作电压一般在操作电源额定电压的30%~80%范围内。

⑸导电回路电阻测量:

交接时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⑹操动机构的动作情况:

电动操动结构在额定操作电压下分、合闸5次,动作应正常;手动操作机构操作时灵活,无卡涩;闭锁装置应可靠。

5.10kV电流互感器:

⑴、绕组及末屏绝缘电阻:

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地的绝缘电阻与出厂值及历次数据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一般不低于出厂值或初始值的70%,电容型电流互感器末屏绝缘电阻不宜小于1000MΩ。

(2)极性检查:

与铭牌标志相符合。

(3)交流耐压:

一次按出厂实验电压的80%至90%进行;二次绕组之间及对外壳的工频耐压实验电压为2k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

(4)各分接头的变比检查:

与铭牌标志相符合;交接时的比值差和相位差与制造厂实验值比较应无明显变化,并符合等级规定。

(5)校核励磁特性曲线:

与同类互感器特性曲线或制造厂提供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应无明显差别;多抽头电流互感器可在使用抽头或最大抽头测量。

(继电保护有要求时进行)

(6)绕组直流电阻:

与出厂值或初始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包括一次及二次绕组)

6.10kV干式电抗器:

⑴绕组绝缘电阻:

一般不低于1000MΩ(20℃)。

⑵绕组直流电阻:

三相绕组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与上次测量值相差不大于2%。

⑶电抗或电感值:

与出厂值比较不大于5%。

⑷绕组对铁芯和外壳交流耐压及相间交流耐压:

干式空心电抗器只需对绝缘支架进行实验,实验电压同支柱绝缘子。

7.10kV电力电缆:

⑴电缆主绝缘的绝缘电阻,与历次实验结果和同类型电缆实验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别,一般大于1000MΩ。

⑵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每千M绝缘电阻值不低于0.5MΩ。

⑶电缆内衬层绝缘电阻,每千M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

⑷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当电阻比与投运前相比增大时,表明铜屏蔽层的直流电阻增大,铜屏蔽层有可能被腐蚀;当该比值与投运前相比减小时,表明附件中的导体连接点的接触电阻有增大的可能。

数据自行规定。

⑸外护套直流耐压实验交接时2.5k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持续时间1分钟,应无异常。

⑹相位检查与电网相位一致。

⑺电缆主绝缘耐压实验采用交流耐压,持续时间1分钟,应无异常。

8.10kV站用变压器:

⑴绕组直流电阻:

1600k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平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平均值的1%;16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平均值的2%;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

⑵绕组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

⑶绕组连同套管的tanδ(%):

不大于1.5%;tgδ值与出厂实验值或历年的数值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⑷穿芯螺栓、铁轭夹件、绑扎钢带、铁芯、线圈压环及屏蔽等的绝缘电阻:

与出厂值和以前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差别,一般不低于10MΩ。

(吊罩检查时)

⑸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实验:

按出厂实验电压值的0.85倍;持续时间1min,无异常。

⑹铁芯及夹件绝缘电阻:

与以前测试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别。

(吊罩检查时)

⑺绕组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各相分接头的电压比与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变压比的规律;额定分接电压比允许偏差为±0.5%,其它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1/10以内,但偏差不得超过±1%。

⑻校核三相变压器的组别或单相变压器极性:

必须与变压器铭牌和顶盖上的端子标志相一致。

⑼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

与前次实验相比无明显变化。

⑽阻抗电压和负载损耗:

与前次实验相比无明显变化。

9.10kV电容器:

⑴极对壳绝缘电阻:

一般不低于2000MΩ。

⑵电容值:

每节电容值偏差不超出额定值的-5%~+10%范围;

⑶tanδ(%):

符合厂家要求和规程要求。

⑷渗漏油检查:

用观察法,应无渗漏。

⑸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

一般不低于100MΩ。

13.悬式绝缘子及棒式绝缘子:

⑴测量绝缘电阻;采用2500kV兆欧表,按同批产品数量10%进行抽查,绝缘电阻不应低于300MΩ。

⑵工频耐压实验,每片实验电压55kV,持续时间1分钟,应无异常。

⑶棒式绝缘子的交流耐压按规程要求连同管母和隔离开关一起进行。

10.10kV真空断路器:

⑴绝缘电阻:

断口和有机物制成的提升杆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200MΩ;整体绝缘电阻不低于出厂值要求。

⑵交流耐压实验断路器主回路对地、相间及断口:

断路器在分、合闸状态下分别进行,实验电压为38kV。

⑶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交流耐压实验:

实验电压为2k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

⑷导电回路电阻:

用直流压降法测量,电流不小于100A,其测量值应符合厂家的技术要求。

⑸断路器的合闸时间和分闸时间,分、合闸的同期性,触头开距,合闸时的弹跳过程:

1分、合闸时间,分、合闸同期性和触头开距应符合制造厂规定;2合闸时触头的弹跳时间不应大于2ms。

⑹操作机构合闸接触器和分、合闸电磁铁的最低动作电压:

(7)并联合闸脱扣器应能在其交流额定电压的85%~110%范围或直流额定电压的80%~110%范围内可靠动作;并联分闸脱扣器应能在其额定电源电压的65%~120%范围内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低至额定值的30%或更低时不应脱扣。

(8)操动机构分、合闸电磁铁或合闸接触器端子上的最低动作电压应在操作电压额定值的30%~65%之间。

(9)在使用电磁机构时,合闸电磁铁线圈通流时的端电压为额定值的80%(关合峰值电流等于或大于50kA时为85%)时应可靠动作。

(10)合闸接触器和分合闸电磁铁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

(11)绝缘电阻:

交接时不应小于10MΩ,运行时不应小于2MΩ

(12)直流电阻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13)检查动触头上的软连接夹片有无松动:

应无松动。

(14)灭弧室的触头开距及超行程,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11.1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固体绝缘.绝缘电阻:

与历次实验结果和同类设备的实验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别,

(1)不应低于出厂值或初始值的70%。

(2).交流耐压实验:

一次绕组实验电压按附录G;二次绕组之间及其对外壳的工频耐压标准为2k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全部更换绕组绝缘后按出厂值进行。

(3).空载电流和励磁特性:

在额定电压下,空载电流与出厂值比较无明显差别;在下列实验电压下,空载电流的增量不应大于出厂实验值的10%: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1.9Un/√3,中性点接地系统1.5Un/√3。

(4).联接组别和极性:

与铭牌和端子标志相符。

(5).电压比:

与铭牌标志相符。

(6).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与初始值或出厂值相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12.一般母线:

⑴绝缘电阻:

110kV不应低于10000MΩ;220kV不应低于20000MΩ.

⑵交流耐压实验:

按实验规程要求进行,可连同设备耐压一起进行。

13.接地装置:

⑴有效接地系统的电力设备的接地电阻:

1)R≤2000/I或R≤0.5Ω当I>4000A时式中I-经接地网流入地中的短路电流,A;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2)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如按规定值要求,在技术经济上极不合理时,允许有较大的数值但不得大于5Ω,且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发生接地时,在该接地网上:

a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均不超过允许的数值

b不发生高电位引外和低电位引内

3)按照设计规定要求。

⑵独立避雷针线的接地电阻:

不宜大于10Ω。

五.人员组织

工作负责:

xxx

安全负责:

xxx

实验人员:

xxx、xxx、xx

六、危险点分析及控制.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潘宏亮个人所有

Thisarticleincludessomeparts,includingtext,pictures,anddesign.CopyrightisPanHongliang'spersonal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mayusethecontentsorservicesofthisarticleforpersonalstudy,researchorappreciation,andothernon-commercialornon-profitpurposes,butatthesametime,theyshallabidebytheprovisionsofcopyrightlawandotherrelevantlaws,andshallnotinfringeuponthelegitimaterightsofthiswebsiteanditsrelevantobligees.Inaddition,whenanycontentorserviceofthisarticleisusedforotherpurposes,writtenpermissionandremunerationshallbeobtainedfromthepersonconcernedandtherelevant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orquota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mustbereasonableandgood-faithcitationfortheuseofnewsorinformativepublicfreeinformation.Itshallnotmisinterpretormodifytheoriginalinten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and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