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021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docx

工作报告之教学问题研究报告

教学问题研究报告

【篇一: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宜章县城关完小:

刘泽平

摘要:

由于我国现有的升学考试制度,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要求,以及多元文化涌入校园,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

因此,我校课题组从问题学生的具体表现分析,对问题学生进行了分类,分析出了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初步探索出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形成有效的转化问题学生的经验措施,使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充满自信、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学生。

【关键词】:

问题学生、类型、成因、转化对策。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1、现有的升学制度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让学生承受过重压力,成为了问题学生,呼唤我们必须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

单纯的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阴影,高考落榜让学生一蹶不振,甚至跳楼;父母“望子成龙”过分地施压,让孩子不堪重负,最后刺杀自己的父母的教诲也有不少,这些足以表明孩子的心理存在问题了,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问题并不是初中、高中才有的,作为小学教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对这类学生进行关注教育。

2、培养新世纪人才,培养全面、健全的人才,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给人们提供一种复杂得多的生活方式。

这种复杂的生活方式要求未来的一代具有比现在一代更加高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具有更加灵活的心理调节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多方面的去研究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成为健康、健全的人,能成为一位品行端正、思想健康的新世纪人才。

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3、目前的学生现状呼唤我们重视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和引导。

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把孩子当做心肝宝贝,一种“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1

么,想做什么总是有人帮忙,什么都是无所谓的状态,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经受不了任何挫折。

再加上多元文化相继涌入校园,追星族、讲名牌的不良风气日益增长,加之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差,很容易就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我校要求3—6年级的班主任对班内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

3-6年级问题学生人数对比统计图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从统计图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年级的上升,问题学生的人数也在急剧的上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如果这些问题若不及时纠正而任其发展,将会导致心理异常,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犯罪,同时,它也影响了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本校选择该课题的意义在于:

从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入手,探索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和策略,促进问题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完整、健全的人才;引导教师探索、总结一些心理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校、教师教学育人水平。

更好地预防问题学生的形成。

二、课题的界定

1、问题学生概念的界定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常规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

思想品德不良,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性格孤僻,或骄横无理等。

2、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的研究是指根据问题学生的表现,利用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和途径,寻求转化的措施、策略,使有问题的学生成为一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得学生,使学生由非正常转化为正常。

三、研究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本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多

2

元智能理论、案例教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准则。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

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也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3、多元智能力理论

霍华德的多元智能认为传统偏重智力商数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不但是集中在学业,还有八种智能评定一个人的成就。

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

4、行为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论认为环境能够促成或消除儿童的某种行为,儿童的行为是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

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他的这一理论为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5、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其心理因素包括:

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

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6、案例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该课题的案例形成提供方法指导。

四、研究目标

总目标:

3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预防及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育人水平。

具体目标:

1、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讨论寻求解决问题学生的对策,研究如何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

2、通过研究,使有问题的学生不再有问题,树立自信,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学生。

3、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推动学校教研和科研的深入开展。

五、研究内容

根据目前我校掌握的问题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问题学生进行分析成因,寻找探究出适当的对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问题学生的现状的研究。

2、问题学生的成因及类型的研究。

3、转变问题学生的策略、方法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谈话、问卷、考察等调查方式,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问题学生和形成原因,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能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3、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4、个案研究法:

教师通过详尽搜集问题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5、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在研究4

中,要按照这四个环节去落实。

七、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6.9—2007.7)⑴、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

⑵、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⑶、有关专家对课题的论证。

⑷、确定问题学生,成立成长袋。

2、实施阶段(2007.7—2010.6)

a、第一阶段2007.7—2008.7课题组拟出第一年度实施计划,确定问题学生,采用调查法、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对“问题学生”的情况作好原始记载,了解分析“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并进行实验。

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要做好记录,及时收集资料,写好第一阶段的实验总结,写好实验的案例。

通过教师的研究实验,让“问题学生”走出问题的阴影,在心理、人格、学习成绩等诸方面得到健康与发展,基本做到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遵纪守法,开朗大方。

b、第二阶段2008.7—2009、7,课题组拟出第二年度实施计划,继续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寻找制订适合“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加强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心理辅导、课程辅导,进行效果检测,作好质量分析对研究情况,转化情况予以总结归纳。

通过教师的实验,让“问题学生”完全树立自信,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改正各种不良行为,学习成绩得到较大的进步,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学生。

c、全面总结阶段2009.7—2010.6继续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收集数据、资料、总结典型、深入分析、写出研究报告,编写案例集和论文集,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结论鉴定。

八、研究措施

1、针对问题学生的表现进行分类、建档,并成立问题学生子课题组,设组长

5

【篇二:

新课程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总报告】

《新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内容:

重点研究下述问题: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养途径、措施和成长的基本规律。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途径和办法,建立学生成长评价实施办法,建立学生成长档

案。

(3)完善教育质量全程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校教育质量发展评估实施办法,研究明确农

村中小学提高质量全面提高的有效措施。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教师的培养目标、内容、措施和途径的研究形成适合我校或更大范围内教师

实际的培养方法,规范和优化教师培养过程,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

平,培养一支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

(2)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措施和有效途径的研究,形成适合我校、辖区学

校或更大范围内的学生培养及素质形成评价考核机制,优化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

(3)通过对质量全程管理评价考核的目标、内容和措施的研究,解决学校教育发展存在

的问题,寻找对策,优化学校教育质量全程管理,健全质量全程管理评价考核办法,提高学

校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规范教育教学程序,提升教师的课堂教

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立足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在学习中成长

(一)强化校本培训,让教师走上骨干和名优成长之路。

1.以“自研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1)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2)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骨干带动教师提升。

(3)学术沙龙促交流。

2、优化研修方式,确保教师参加研修的实效性

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在校本研修中是否得到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习培

训情绪。

因此,校本培训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培育教师对特长和优势的自我认同感,促进教

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实施校本研修时,学校采取了“四结合”的方式:

(1)个人自修与培训讲座相结合。

(2)校内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

(3)提高与督查评估相结合。

学校对教师进行“参与互动式”培训,每学期组织一

次全员参与的常规课赛讲,学区优质课,每学年组织一次学区教学能手赛讲,课后结合实际

进行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应用沟通、思辩与对话,最后由教研组长或活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

进行点评、小结,推荐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县教学标兵赛。

(4)跟师帮教与教学评优相结合。

我校中老年骨干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学校制

定“跟师帮教”工作计划与考核办法,通过上“骨干教师展示课”、“一帮一”师徒结对等

形式,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跟班听课、评课、修改教案、整合利用教育资源

等。

3、规范管理,促校本研修健康发展

校本研修是教师在职培训,学校只有做到科学规范管理,才能使校本研修健康发展。

(1)建立研修常规促发展

①坚持教学常规反思制。

②丰富校本教研活动。

③以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推动资源应用的发展水平。

开设骨干教师示范课,使他们的教

学水平得到充分展示,教学风格得到充分张扬。

(2)完善工作制度

①健全业务学习制度。

②建立“跟师帮教”制度。

新课程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我们农村学校多数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就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要想教师获得实用的教学技

能。

③实施校本教研激励制度。

(3)建立校本教研资源

加强对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随笔、教师下载资源、制作课件、科研论文等过

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收集,整理汇编成册,不断推进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校本教研积极有效

开展,对上级配发的电教教材分类建立目录,便于教研组为教师应用指导参考,积极收集有助于各学科研究的各种文字、电子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学习的

舞台,使教师尽快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4)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自2007年起,我们又重新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在两年的建档过程中,我们对成长档案逐步作了修改,目的是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让教师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定努力方向,强化目标意识,促成教师的健康成长。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中青年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力军,只有真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校本教研中获得充实感,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学校教研才可能获得其内在的生命力。

二、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

教师的成长过程既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制约,又受自身德、知、才、学、体等诸要素的影响,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

1.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成长的动力要素。

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需要一个

较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起着关键性的

作用。

有些教师刚进学校时存在着“高理想”和“低现实”的矛盾,职业理

想还有幻想的痕迹。

2.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其成长的关键要素。

教师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

理念的统领下,才能充分发挥功效。

3.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成长的基本要素。

我们把教师知识分为三个方面,即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4.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是其成长的核心要素。

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5、环境是教师成长的外部要素。

教师的成长一方面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机遇。

另一方面,教师也离不开宽松、舒畅的学校环境。

三、影响教育质量发展与中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

现就影响中青年教师成长过程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1、知识结构对教师成长过程的影响

实践调查,我们看到,多数教师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或偏重于理,或偏重于文,知识面狭窄,对适应信息技术资源应用教学工作有很大的阻碍。

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需要广博的综合知识。

2.工作态度对教师成长过程的影响

学校领导和教师普遍认为,工作态度对中青年教师成长过程的影响,在诸因素中是最值得重视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具备了优秀教师的良好素质,在人们的印象中极佳,但来校几年成绩始终平平,究其原因,多为缺乏敬业的工作态度,

3.人际关系对成长过程的影响

教师来到一个工作单位,就会碰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

如,和领导的关系,和老、中、青年教师的关系,和同辈人的关系等等。

【研究存在的困惑与展望】

1、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意识有待加强。

课题实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对课题的准确认识以及参与热情。

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在课例研究中能重视课堂教学,以研究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2、质量全程管理过程有待改进。

受教师结构和校点分布的影响,部分学校及教师在质量全程管理研究中缺少监控、矫正、反思,组织参与校本研修工作无法落到实处,课题组只能涉及到本校,多数时间无暇顾及参与协作学校,学校领导自主研究意识淡薄,管理与研究浮在表面。

3、学生的学习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受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学生的阅读通常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练习任务必须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

4、不同课型、不同年级段、不同学科的教学体系建构还不能成型。

在这三年的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不同课型、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而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体系我们还需在下一阶段全面展开研究。

5、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是学校关注的重点。

课题组在研究中能始终把握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的构建与指导,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研究的积极性较高,

【篇三: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吉林省梨树县万发镇学校课题负责人孙万祥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施“问题导学法”构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导学研究实验

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承担了子课题“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任务。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调查、实验、探索,本人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上都有所收获。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

由此,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发现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重视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创新。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

苏格拉底说: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教育的起点应该立足于人的成长的基本形式,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

所谓问题,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一般的解释为不能即时达到的目标。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多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进一步作心里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

“当你需要组织新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解决问题时,你碰到了问题”。

问题在科学的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

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获取有关自然的各种信息,然后加以理性的加工,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虽然从表面上看,许多科学的发现似乎来自偶然的观察,但事实上任何人都是根据一定的问题去研究、观察的。

在观察之前总是先有种“预期”,构成某种先于经验的参考框架。

只有当观察的事实落入这一框架时,才会有所发现。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认识自然的过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要获取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都需要获取各种信

息,并进行思维加工,对问题进行探索。

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转化为教学实践;理想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最终归宿都是“努力去做,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把这个思想提高到教学原则来论述教学:

“要激励学生独立地研究真理”或者“激励学生的认识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和寻找真理中得到发展”。

诱思探究理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点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多向反馈,注重智能发展。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在“导”上下功夫,导知识、导方法、导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而在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量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究其原因,出了基础问题外,主要是不注意学习方法,不积极思考问题,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较差和作业依赖性强。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着力使教学重心下移,使学生学会学习。

“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划分为数个相应联系的动态结构,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师生的双边活动。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结果,轻知识形成过程的倾向。

“问题导学法”就是通过提供背景(问题)、自学教材、探讨问题、运用知识等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良好的探索精神,这也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所要求的。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索、研究,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面对问题的“想学”“想尝试”。

2、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学教材,使其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学会学习。

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具有一种求知欲望,从而把他的智慧力量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

3、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研究,切实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质的飞跃。

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三、课题研究内容

1、“问题导学法”课堂环节。

“设置问题——自学思疑——合作探究——

反馈点拨——生疑再探”这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模式,也是本课题研究中比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2、“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时“问题”设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探究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问题提出的技巧。

3、通过“问题导学法”探索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动机。

四、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

如在进行课题理论研究时,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资料、期刊、图书、互联网网站文献及电子文献检索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情况及理论上的应用等。

问卷调查研究法:

这种方法主要在课题研究前期对目前教师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及课堂教学效果等相关情况展开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奠定重要的实证基础,增强研究的实效性。

通过实验研究法检测所研究的内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