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329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docx

八年级上物理活动单活动单综述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通过经历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声音具有能量.

【活动方案】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活动一:

感知声音发生的条件

1.自主探究:

利用桌上的器材和你身边的物品,让他们发出声音.

(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2.自主思考:

观察、对比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3.组内交流: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动二:

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自主探究:

用手轻轻敲击桌子一端,听听发出的声音;再把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一只手堵住另一只耳朵,另一只手用同样的力敲击桌面另一端,再听听发出的声音.

组内交流:

两次声音分别通过什么物体传播到耳朵的?

两次声音有什么区别?

2.合作探究:

探究:

在水中摇动小铃铛,能听到声音吗?

组内交流:

声音通过什么传播到耳朵的?

口头展示: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3.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自主思考:

能听到电铃的声音有怎样的变化?

停止抽气,再将空气放进玻璃罩内,电铃的声音又有怎样的变化?

活动三:

认识声波、声速、听声过程

自主阅读:

课本第29页“声音是一种波”

自主阅读:

P30“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归纳出影响声速的两个因素。

自主阅读:

P30“科学世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巩固反馈】

1.说话时放在喉咙处的手感到颤动,这让我们体会到()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2.如图所示,是《星球大战》中太空飞船激烈战斗的画面.若将来真的在太空中发生了星球大战,下列不能描述战斗场面的词语是()

A.落荒而逃B.火光冲天

C.振聋发聩D.冲锋陷阵

3.小明晚上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贴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你认为此现象能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A.声音越来越大

B.声音越来越小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

D.音调越来越低

6.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如图所示,一个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4s后听到回声,则这个人离山崖的距离为_____m.古人讲“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其实是杞人忧天,因为_________________.

7.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人站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有可能听到两次声音,一次是铁管传播的声音,一次是空气传播的声音.你认为应当先听到______(选填“铁管”或“空气”)传播的声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8.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____.

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声现象》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声音具有能量.

3.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4.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5.了解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以及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和危害.

【活动方案】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和影响.我们在复习本章知识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二是加强实验探究活动,感受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一:

自主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通过介质(物质)以的形式传播.

(2)声音在中不能传播.(3)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

3.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有关,音调越高;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有关,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4.噪声的防治:

(1)从处减.如城区禁放鞭炮,汽车禁鸣.

(2)从噪声的处减弱.如使用吸引材料,建立隔音板,道路两旁植树造林.(3)从处减弱,如捂住耳朵.

5.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超声波在生活中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列举两个超声波应用实例:

.列举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活动二:

实验回顾与应用

1.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

(1)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实验(选填“甲”或“乙”).

(2)利用图甲还可以完成的有关声音实验有.

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响度

较响

较响

【检测反馈】

1.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2.如图所示,为网上流传的男女混合高音合唱搞笑图片.“男女混合高音”里的“高”是指()

A.声音的响度大

B.声音的音调高

C.声音的音色好

D.声音的振幅大

3.“和谐号”高铁运行速度大,发出的噪声影响高铁旁居民的生活,为此在高铁一些路段旁安装隔音屏障,这种措施属于()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以上三种均是

4.陈奕迅在“相约北京十年演唱会”模仿刘德华语气与粉丝逗趣,自嘲是“话痨”.“模仿刘德华语气”主要是模仿刘德华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响度

5.Common Coqui是一种生活在波多黎各岛的蛙类(如图所示),它们或许是全世界已知叫声最响亮的两栖动物了.当它们聚集在一起鸣叫时,几乎就像是你家门前大半夜的来了一台巨型打桩机一样让人无法忍受.这里的“一台巨型打桩机一样”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6.在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里有个情节:

某服装店举行促销活动,只要顾客喊出的声音超过120_____________(填上合适单位),服装就半价销售.我们一听“老大”的声音就知道是范伟扮演的,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作出的判断.

7.如图所示,在一些景区工作人员常常会借助超声波水雾机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是因为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人耳听不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_________Hz.

第二章物态变化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汽化的现象和方式.认识液体沸腾的条件和规律,会查沸点表.

2.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

【活动方案】

植树造林是造福后人的千秋大业,春季植树时总是将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枝芽,从而提高树的成活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什么呢?

活动一:

认识汽化

1.自主阅读:

阅读教材第58页“汽化”.

2.口头展示:

物质由变为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3.自主探究:

(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变化,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

(2)将一只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何变化?

4.组内交流:

想一想,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经验支持你的结论?

5.口头展示:

物理学上,把只在液体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热.

活动二:

观察水的沸腾

1.合作探究:

(1)根据提供必需的实验器材如:

温度计等,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记录的表格,讨论交流后确定最佳方案.

(2)动手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2.组内交流:

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不断上升,体积变,到液面时消失;沸腾时不断上升,体积变,到液面时破开.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自主思考:

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保持不变”或“不断下降”);沸腾时,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保持不变”或“不断下降”).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停止对水加热,水(“能”或“不能”)沸腾.可见,沸腾(“需要”获“不需要”)吸热.

4.组内交流:

分析讨论蒸发和沸腾的共同点与异同点:

区别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检测反馈】

1.物质由变为的现象叫做汽化,这个过程需要热量.汽化有两种方式:

2.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议:

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填“减慢”或“加快”);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3.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4.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5.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6.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①小明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②他改正错误后,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4

88

96

98

98

98

98

第三次数据没育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读数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

③小华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活动方案】

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

活动一:

实验探究:

人工造“雪”

1.自主探究:

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2.自主思考:

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棉线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

3.口头展示:

固态的樟脑丸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

气态的樟脑丸蒸气要冷却后方可直接变成.

升华:

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热.

凝华:

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热.

活动二: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组内交流:

小组讨论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有;属于凝华的有.

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卫生球变小;③固体空气清新剂慢慢变少;④冰棒表面的“白粉”⑤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⑥用久了的灯泡变黑

活动三:

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及过程

1.自主阅读:

阅读教材第65页“科学·技术·社会”,了解水循环过程.

2.组内交流:

(1)水循环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

(2)提高节水意识的必要性

【检测反馈】

1.对固态的碘加热时,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升华;碘蒸汽冷却时,会发生__________现象.

2.白炽灯泡工作时,灯丝温度可以高达2000℃以上.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高.用久的灯泡壁会发黑,这主要是由于钨先,然后在玻璃泡内表面所致.

3.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它是水蒸气而成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的(填“内”或“外”)表面.这个过程中,水蒸气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这一现象属于.

4.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冻肉,过一段时间后,冻肉表面会产生许多“白粉”,这是由于发生了()

A.熔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

5.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也称FD食品.它首先将食品中的水分速冻成冰,然后用高温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食物因此而脱水干燥.需要食用时,只需重新加水,食物就会恢复原来的面貌,色、香、味、形不变.在加工冻干食品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

C.先凝固后凝华D.先凝固后升华

6.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

7.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冰雕大奖赛中展示的冰雕作品,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8.“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这里讲的树挂也叫“雾凇”.阴雨天气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这时,突然一股冷空气吹来,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树枝上形成小冰晶挂在树上形成雾凇.形成“雾凇”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9.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__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热量.

10.据《北京晚报》报道:

去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一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l)请你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

 

《物态变化》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活动方案】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一定已知道了自然界云、雨、露、雾、霜、雪的奥秘了吧,有没有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呢?

让我们再次盘点一下本章的知识能力版块吧!

活动一:

正确理解温度,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1.自主复习:

阅读课本第32、32页,复习有关温度计的知识.

2.巩固练习:

(1)温度计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测量中的不妥之处:

(3)读出下图温度计的读数:

___________.

 

活动二:

正确区分物态变化,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1.在下图中的( )内写出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的情况

 

(2)小组交流:

针对每种物态变化分别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你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是什么?

2.写出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名称.

(1)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2)冰镇啤酒瓶“冒汗”()

(3)用久的电灯的灯丝变细()(4)冰棒纸上结的“霜”()

(5)冰棒含在嘴中变成糖水()(6)冬天河水结冰()

活动三: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及其应用

1.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以下,农民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冻坏,这是为什么?

2.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

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

3.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烯,把病人身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这里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烯时要的原理.

4.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加速了热水的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的温度升高.(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检测反馈】

9.小梅常见妈妈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保鲜膜可以减少蔬菜中水的_________;将冷藏在冰箱中的蔬菜取出来,不一会就发现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_的缘故.(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0.如图所示,图中图线a为某种固态物质加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从图像a可以看出,该物质为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开始加热时再添加一些该固态物质,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变为_____________(选填“a”、“b”、“c”或“d”).

11.“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灶具用的燃料是液化石油气,这是利用_____________方法使石油气液化的.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实验装置.

(1)请指出图甲中的温度计操作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小明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3)实验中,你是通过什么现象判断水沸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沸腾的水在酒精灯撤去后不再沸腾,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在实验时用硬纸板盖住烧杯,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缩短加热时间B.加快烧杯内水的蒸发

C.便于观察气泡的变化D.提高水的沸点

13.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水是沸点是__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冷却过程水温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光现象

第四节平面镜(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活动过程】

你照过镜子吗?

你对“镜子中的你”与“实际的你”有什么样的关系了解吗?

观察并用手摸一摸桌子上的平面镜,你有怎样的体验呢?

活动一:

认识平面镜

1.自主探究:

找出桌面上平面镜,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组内交流:

生活中还有哪些平面镜?

活动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组内交流:

根据你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如何去验证你的猜想.

(2)怎样确定像的位置及大小?

(3)设计实验:

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3.实验验证:

(1)将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在桌上,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看它在镜中所成的像A’(如图所示);

(2)把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在镜后并移动它,使它与棋子A的像;此时棋子B的位置就是位置;

(3)观察并比较棋子A的像A’与棋子B的大小,可知:

(4)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再描下棋子A、B的位置,画出他们的连线,并用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