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73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筝说课稿共8篇.docx

风筝说课稿共8篇

篇一: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说课稿

城厢中心小学韦凤桃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风筝》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技能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描写心理的语句,体验童年生活的欢乐。

该篇课文可分2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第二课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即播放课件,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体验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及多次的角色转换,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

3、赏析教学法:

即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我主要是通过对文中的句、段进行品析,采用了以读代讲法、品词析句法,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我还在朗读中让学生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感。

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我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在学习生字环节和学习“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时,用上了这两个学习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学习相结合,教学中既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尝试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认知、感受课文,又在学生认真思考之后,让其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之中,互相倾诉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感受,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长补短,初步实现由对文字的感知过渡到情感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激情导入)每个人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有欢笑、有泪水、你的童年最快乐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回报)——这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利于一开始就跳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为课文的学习开设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2、引入:

有一群人,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是做风筝、放风筝,(出示放风筝的课件)

3、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可借用工具书完成。

(此环节采用自主学习法)

4、同桌互学生字新词:

用你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考考你的同桌。

(合作学习法)

5、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重点点拨易错点。

6、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

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然后想“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各小组组内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这环节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学习相结合,教学中既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尝试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认知、感受课文,又在学生认真思考之后,让其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之中,互相倾诉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感受,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长补短,初步实现由对文字的感知过渡到情感的体验)

7、朗读感悟,体会心情变化(赏析文中的语言美)

8、全班交流(学生谈谈自己最兴趣的部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9、感悟乐趣(让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尽量使其投入自己的情感,大大增加了语言的情感性,也使听的同学在富有情感的去听,想象当时做、放风筝时的心情)

四、板书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二:

《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风筝》。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

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风筝》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现代作家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身临其境。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2、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有学习的热情,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上语文课。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对风筝并不陌生,但是他们没有亲手放过风筝,只是看到过别人放风筝,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本科的学习难点是学生难于找出课文中描写我们做风筝时心情变化的句子,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重点指导和帮助学生找准重点句和词语,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二、说目标

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2课时,教学目标是这样把握的:

●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心理的语句,体验童年生活的欢乐。

三、说教法学法

为使学生课堂学习紧张、愉快、高效,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预设目标,我将用八个步骤来实现。

(一)课前准备

由于我班刚刚步入三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有丢三落四的习惯,要求学生课前把所需要的东西摆放整齐,以便节省时间,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开门见山导入,直接出示课题,在板书课题时,学生跟老师指空写课题,以便加深印象。

这一辅助环节预设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采用口述的形式。

根据学情我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心情的变化。

3会背课本45页第三题的语句。

(三)读课文,比谁能复述课文

小组读课文,然后两个人互相复述课文,比一比谁能抓住重点。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完成学习目标一中的“感悟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的大致概况。

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相机板书重点词语。

例如: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四)再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默读课文,利用设计好的思考题来指导学生学习,

本课的自学指导是这样设计的:

自学指导

认真默读课文

1、画出“我们”做风筝时快活语句。

2、画出“我们”放风筝时的情景

3、画出“我们”找风筝的句子,找出表现心情的词语。

4、孩子们为什么苦苦寻找丢失的风筝呢?

(思考题)

(8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的效果好)

前三道是必做题,体现出整篇课文的主要结构,第4题是拓展想象的一道思考题。

学生自学时,老师督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专心的自学。

采用举手的形式统计自学效果。

后教环节有三个策略

1学生举手展示自己自学的收获,也就是在自学时画了哪些?

做了哪些笔记,并鼓励意见不同的学生回答。

2如学生的回答没有抓重点句子时,要指导学生引出“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理解,相机板书,这样更能使学生体会出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3鼓励学生大胆抒发情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再读课文

体会出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就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比赛,谁读的有感情。

(六)读一读,背一背

这一环节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样是以竞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当堂背会指定的语句,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背诵的内容也就是课后45页第三题的读读抄抄。

预设5分钟背会,检验以提问的方式进行。

(七)总结全文,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不同意见举手补充,培养语言组织能力

(八)统计未完成堂堂清学生情况,以便日清。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憧憬

放风筝拼命快乐幸福找风筝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本节课重点针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提问,以朗读课文为主,比赛的形式开展,给学生一个紧张、愉快、高效的课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评析:

1.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说课者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此处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并能联系教材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

2.教学的重、难点定得准,是教材、教学的客观反映,说课时如能结合说说确定重、难点的理由和依据,当有更好的效果。

3.说教材不但要说出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特色和重、难点以外,还应概括说说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教学的中心详讲或再作进一步的发挥,哪一部分内容将简略处理,以及这样做的理由,没有详细指出。

4在分析完教材,说了教材的内容、特点及重点、难点以后,转入说怎样教的计划,是顺理成章的,至于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是可以的,而问题是即使不在教材分析后,不把教法和学法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在说完教学过程以后,也还需要再概括地点一点。

但这里的说课,未能这样,这就使得说课中的说理成分有些被削弱了。

篇三:

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都是作者有感于生活而发,而《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选材角度新颖,不但突出了浓浓的兄弟情谊,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

全文情词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七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生则容易出现:

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基于这些特点,我确立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品读描写“误解和冲突”的语句,进行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找出文中表示“误解和冲突”的内容,体会赏析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出疑问,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感悟“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3.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精神虐杀”的含义,体会文中浓浓亲情,以及作者的自省精神。

难点:

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品的批判性。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由于学生进入初中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中,对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太了解,以及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到或不深,因此本文以阅读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朗读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先介绍作者,再诵读和分析课文,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前提下探究学习。

(2)说学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习本课的重点方法,在学生熟悉课文情况下,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对话,引导学生多角度去审视,理解主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初步感知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阳春三月放飞风筝的情景以音乐相伴,让学生回归到童年放风筝的快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重点品读,深入分析

首先,让学生美美的朗读课文,既积累了词语,又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

然后具体分析课文每个层次,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3)问题探究,落实重点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

全文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你读了有哪些感受?

为了突出重难点,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哪些地方体现了小兄弟对做风筝的痴迷?

2.“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指哪件事?

具体是怎样的

3.我当时为何要这样?

现在想来是怎样的心情?

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与悲哀”?

4.“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记了,这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共同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解决问题

(4)情感体验,感悟主旨

了解了作者兄弟两人的行为和内心感受后,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鲁迅先生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最后说出文章主旨,让学生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并学会自我反省,珍惜兄弟情谊。

(5)生活链接,学以致用

假设我们在以后生活中,亲人和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误解和冲突,该如何处理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理解作正确的引导。

四、布置作业

假设弟弟还没有忘记儿时那件事,为了表达我对弟弟的歉意,拟写一封道歉信寄给弟弟。

五、说板书设计

篇四:

《风筝》说课稿

篇五:

自己动手做风筝说课稿

《自己动手做风筝》

平度市云山小学郭鲁晓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自己动手》,如何引导学生设计一个自己做的风筝。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要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还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自己动手做风筝》一课是我们云山小学自主设计的综合实践课程,是根据季节变化和学生爱好兴趣,又搜集了大量的材料而设计的一堂劳动技术课,用制作风筝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普通学生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制作风筝的方法和有关知识;了解制作风筝的工具和材料;知道制作风筝的主要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设计制作一个风筝。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分工合作效率高、团结力量大;培养学生对风筝设计的兴趣,体会亲手设计制作风筝的乐趣。

2随班就读生目标:

了解风筝制作方法,在老师我同学的帮助下能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风筝的设计制作。

以愉快、自信的积极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普通同学一样的学习快乐,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重难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风筝。

随班就读生能愉快的和同学们一起设计制作风筝,体验参加活动的乐趣。

二、说学情: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

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

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交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

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而对于随班就读生来说他的心里年龄要低于生理年龄,在与其他同学日常交往中往往处于盲从地位,同时他自己性格内向,也有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低下,交际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本节课首先通过谈话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演示风筝的具体制作流程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身经历风筝制作,观察风筝特点,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法:

《自己动手做风筝》一课是我们云山小学自主设计的综合实践课程,是老师根据季节和学生爱好兴趣,又搜集了大量的材料而设计的一堂劳动技术课,用制作风筝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激发随班就读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成为班级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探索观察、归纳总结、小组合作基础上制作出自己的风筝,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指导学生掌握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说流程:

在正式新授课之前,有一节准备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引导(通过语言和课件播放),学生想到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动手做一个风筝的兴趣。

然后通过学生小组互动模式,大讨论应该进行哪些准备活动,最后教师总结材料: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风筝制作的资料。

2准备好制作风筝用的剪刀、钳子等工具。

而对随班就读生的

要求可以适当放低,只让他收集有关风筝制作的资料,大体了解就可以。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四个流程,流程一:

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搜集风筝的有关知识(5分钟);流程二:

明确活动任务,设计风筝,学习了解如何制作风筝(10分钟),;流程三:

制作风筝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作自己的风筝感(20分钟);流程四:

试验调整,学生试飞调整风筝,学生谈活动收获(5分钟)。

这四个流程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着重围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克服各种困难尝试做风筝这一教学重难点而展开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随班就读生,让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的帮助下以愉快、自信的积极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普通同学一样的学习快乐,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在交流讨论这一流程,主要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交流组内的资料,对风筝制作的流程做到心中有一个大体轮廓。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班级内交流。

适当提问随班就读生简单的风筝资料问题,引导作答,提高他对本节课的自信心。

接下来,在设计风筝这一流程,教师从台前走到台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风筝的设计图,小组中讨论记录,组长汇报,全班展示,教师总结指导筝基本是左右对称的,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设计图上标明各部分的尺寸规格。

对于随班就读生也降低难度,只要求他画出自己想要的风筝图即可。

制作风筝这一流程,最为重要,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自己动手做风筝。

制作活动开始前,教师应介绍安全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项。

教师演示做风筝面,学生观察,然后小组讨论需注意的地方,老师小结:

1.首先将竹条浸水,令竹竹条软身,再用刀将竹条破开,约三分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

将修好的竹条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cm至23cm。

下一步,就将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cm。

2.将竹条贴在纸上,将长长的竹条,用纸扎在短边的三分之一处,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条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3.最后一步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

4.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

要工具,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今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容易上升。

小组分工合作扎风筝,随班就读生也加入小组分工。

教师来回巡视,并着重指导随班就读生所在小组。

第四个流程是实验调整,随班就读生和普通学生一起放飞风筝,有的风筝飞的高有的风筝飞不起来,大家一起找原因,应该怎样改进,教师展示飞的最好的风筝,学生观察其特性和结构进行小组内讨论。

最后一个流程是总结,回顾本堂课的知识点,尤其提问一下随班就读生对本节课的收获体会,布置课后作业就你自己的风筝进行修改,使其飞的更高飞的更好。

篇六:

10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3200

大家好!

我今天说的是人教版第五册6课《风筝》,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一、说教材:

《风筝》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是现代作家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美好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本文语言也是一大特色,笔调亲切、温馨,叙述层次清晰,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一大亮点。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精心、希望、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鉴于以上的文本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二、教法学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

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朗读品悟法: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形式、多层面的读,让学生在层层推移的朗读中感悟体验,领悟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2、想象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来体会孩子们放风筝的无限乐趣。

三、说教学流程

我把本课教学定为2课时,我简单地说说第一课时:

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现在具体谈谈我对第二课时的教学预设。

为把教学落到实处,我把第二课时分为五大板块。

板块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上课伊始,我就这样对学生说: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

那么,课文围绕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紧接着我说: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我想语文教学有时要向数学老师学习,崇尚简洁美,这样很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指示性强,节奏又快,非常干脆。

板块二,朗读品味,感悟有趣

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这篇课文贴近生活,富有童真,童趣,请在课文中找一找你觉得

有趣的内容,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具体步骤如下:

1、划出相关句子,摘录重要词语;2、同桌交流,说出理由;3、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在改变学习方法,学习之前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让每个成员明确学习的方法、步骤,做到人人积极参与。

板块三,细读探究,心情变化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先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到做风筝很快乐,就在旁边做个记号,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