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375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docx

申报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

申报2018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

我国农业标准化理论体系研究

完成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完成人

李鑫、刘光哲

项目简介:

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使得农业标准化在我国农业发展中一直充当着无名英雄的角色传递在经验层面;农业标准化正式概念的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然而由于先入为主和对农业本身缺乏足够认识等缘故,前期的农业标准及理论等多基于工业标准化理论建立,脱离了农业本身。

经历曲折而漫长的起步和开拓阶段,我国农业标准化终于在入世(WTO)之际迎来新发展时期。

为建立基于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和发展趋势的真正的农业标准化理论及其体系,本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了相关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此后近30年中进行了反复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检验。

本世纪以来,国家对农业标准化的高度重视,营造了农业标准化空前良好的发展氛围;党中央“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和“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等英明论断确立了农业标准化的社会地位和理论需求。

以李鑫、刘光哲为代表,经过几十载探索,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的农业标准化理论架构,先后著书9部,发表论文30多篇,科技成果5项;2006年成立了校农业标准化研究所,主抓理论研究和高等人才培养探索;2015年,首次招收了12名农业标准化方向研究生,成为国内首创的专业人才培养。

特别是,《农业标准化导论》(72万字)是李鑫、刘光哲总结近30年的研究成果,于2016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内首部农业标准化学科系统理论专著,仅出版1年多时间就发行5100册,成为标准化领域管理者、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本研究在进行高等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直面社会需求的实践推动。

20多年来,培训各类人才万余众、产出科研成果多项,其中“‘农业技术家教’推广模式创建与实践”和“创汇型苹果GAP-HACCP体系研究与实践”研究分别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还为政府部门提供《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多份政策研究报告,研制国标10余项,已经颁布2项,行标地标共20多项。

2016年主办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多家权威媒体对会议实况进行了报道。

近5年来,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先后获得“中国标准化助力奖”和“中国标准化十佳研究单位”荣誉称号,李鑫教授本人也获得“中国标准化十佳研究者”荣誉称号和“中国标准化助力奖”,均属农业领域全国唯一。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来研究所考察学习者越来越多,已有十几家,如中国检科院、广州市农检所、湖北咸宁林科院和绵阳市质监局等政府、事业机构及社会团体。

本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①建立了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初步基本理论体系,为农业的标准化推动给出了理论依据;

②给出了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和农业标准的明确关系与相通相承之脉络关键,确立了农业标准化学科横断特征;

③提出了农业标准化基本原理,与标准化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原理一起,构成了农业标准化学科理论的基础;

④提出和阐述了“自然标准”与“目的标准”的传递应用,将自然、科技与社会人文等方面用标准学理论贯通,为标准学科发展开辟了理论延伸的新途径;

⑤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搭建了我国农业标准化学科各类人才培养的体系架构,创立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模式,并通过实践检验均为有效。

该研究成果对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全面市场化推进、特别进行各类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知识产权类别

名称

出版社

书号

专著

《农业标准化导论》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311-0

项目名称

动物基因编辑技术平台的构建及优化研究

完成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完成人

张智英、徐坤、王昕、魏泽辉、陈知龙、闫强、任充华、王令、张存芳、白义春、张涛

项目简介

近10年来,随着ZFNs、TALENs和CRISPR/Cas9等三代人工特异性核酸酶技术的开发、优化和衍替,基因编辑技术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精准医疗和动物基因编辑育种等领域的蓬勃发展。

本项目带头人张智英教授自2008年归国组建科研团队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独立自主的动物基因编辑技术平台,以期为国内动物基因编辑育种研究提供助力。

相关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1.ZFNs技术平台的构建及优化

在项目实施早期,为了克服ZFNs活性低、筛选困难的问题,项目组经过人工组装、细菌筛选、酵母筛选、哺乳动物细胞验证等多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先后建立了基于SSA修复机制的ZFNs酵母活性验证报告系统(Renetal.MolBiolRep,2014,41(10):

6939-48)、基于三锌指库的高效ZFNs酵母筛选系统(Wangetal.PLoSOne,2013,8(5):

e64687)、旨在降低细胞毒性的ZFNs自杀型表达报告系统(Zhangetal.BiotechnolLett,2015,37

(2):

299-305),最终建立了高效的ZFNs筛选和活性验证技术体系,通过相关的应用研究获得了多个基因敲除细胞系。

另外,为了拓展锌指核酸酶技术平台的功能,项目组还开发了ZFNs介导的酵母双杂交系统(Wangetal.PLoSOne,2013,8(12):

e85650)。

2.TALENs技术平台的构建及优化

随着更具优势的TALENs技术的出现,ZFNs活性低、筛选困难的劣势便凸显出来。

为了建立独立自主的TALENs技术平台,项目组进一步开发了基于TALE单元四聚体库的TALEN/TALE-TFGoldenGate快速组装技术(Zhangetal.PLoSOne,2013,8(6):

e66459)。

另外,项目组还针对TALENs进行了多位点突变的优化(Zhangetal.2015,AnalBiochem,476:

26-8)和N-末端长度的优化(Wuetal.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33(5):

367-75),获得了高效的TALEN突变体,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3.CRISPR/Cas9技术平台的构建及优化

CRISPR/Cas9技术的问世将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带入了黄金时代。

项目组于2012年开始进行CRISPR/Cas9技术的开发,是最早进行该技术开发的研究团队之一。

项目组首先建立了源于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真核(酵母和哺乳动物)StCRISPR/Cas9系统(Xuetal.CellMolLifeSci,2015,72

(2):

383-99)。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时,针对真核基因编辑的SpCRISPR/Cas9系统尚未报道,项目组相关研究完全独立进行,有着自己的研究思路和优化过程;并创新性地开发了基于SSA修复机制的酵母筛选报告验证系统和哺乳动物双荧光报告系统,为CRISPR/Cas9活性的快速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于2014年在线发表后,被加拿大咨询机构“全球医药发现”(GlobalMedicalDiscovery,scientificarticle”。

为了有效富集基因编辑阳性细胞,项目组进一步开发了RPG(DsRed-Puror-eGFP)报告富集筛选技术(Renetal.CellMolLifeSci,2015,72(14):

2763-72),其中pSSA-RPG和pNHEJ-RPG报告载体已被国际最大载体共享平台Addgene主动索取(https:

//www.addgene.org/Zhiying_Zhang/)。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进一步开发了CRISPR模拟组装表达技术(Guoetal.2015,AnalBiochem,478:

131-3)和sgRNA-shRNA串联表达技术(Yanetal.SciRep,2016,6:

38970),建立了具有自主特色的多基因/位点打靶技术平台。

针对CRISPR/Cas9脱靶效应、双等位打靶效率低、HDR重组效率等问题,项目分别制备了StCas9切口酶(Zhangetal.AnalBiochem,2015,476:

26-8)、开发了新型的Rep/Don双等位打靶技术(Wuetal.FEBSLetters.2017,591(6):

903-13)和CRISPR/Rad52-Cas9系统(Shaoetal.IntJBiochemCellB.2017,92:

43-52),并最新提出了基于HDR/SSA两步法的“无缝编辑”技术(专利已申请、文章暂未发表)。

通过上述研究,项目组成功建立了完善的ZFNs、TALENs和CRISPR/Cas9三大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并已经在人、小鼠、猪、羊和鸡等动物细胞中的应用中实现了高效的基因编辑,这些为以后的动物基因编辑育种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先后培养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14人;相关研究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15篇(2016.10.31之前:

12篇,WebofScience中总被引频次87次,其中核心合集中被引频次74次)。

另外,项目组新近申请CRISPR/Cas9相关技术发明专利5项(2016.10.31之前4项)。

 

知识产权类别

项目名称

申请号

授权号(批准号)

发明专利

基于人工核酸酶的可视化细胞修复效率报告系统及其建立方法

CN201611020358.6

公开(公告)号

CN106755049A

发明专利

基于CRISPR/Cas9的外源基因敲入整合系统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CN201610703246.4

公开(公告)号

CN106191116A

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CRISPR/Cas9技术基于SSA修复的基因无缝编辑方法

CN201610333062.3

公开(公告)号

CN106011171A

发明专利

一种T7RNA聚合酶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构建方法

CN201610261461.3

公开(公告)号

CN105861552A

发明专利

一种真核细胞III型启动子表达CRISPRsgRNA的方法及其应用

CN201510500937.X

公开(公告)号

CN105255937A

 

 

项目名称

特色食物组分营养健康功能发掘与作用机制研究

完成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完成人

刘学波、刘志刚、王玉堂、肖春霞、武万强、米雅诗

项目简介

针对我国食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不深入、部分居民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引发的营养过剩及代谢综合征的系列健康问题,开展食物的营养功能评价和有效营养干预研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撑下,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协同攻关,发掘了一批特色食物营养组分,并系统地研究了高热能膳食引起的健康危害及其营养干预策略等科学问题,为有效解决营养过剩引发的机体健康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营养学策略。

创新性成果:

1)从果蔬、粮油、水产品等中一系列食品原料中发掘了一批包括菊苣酸、鼠尾草酸、芝麻酚等具有营养功能的特色食物活性组分,为构建西北特色食品功能因子库奠定了基础;2)阐明了菊苣酸等食物组分在体内的代谢机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食品功能组分在体内发挥生物学作用的规律,及解决其活性保持、生物利用率不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3)揭示了芝麻酚等功能因子诱导肝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阐明了这些功能因子在参与调控细胞自噬,干预氧化还原敏感信号Akt/MAPK以及诱导线粒体依赖细胞死亡信号通路分子机制;4)深入研究了食物组分干预营养失衡引发健康问题的潜在途径,阐明了高热能膳食对机体线粒体营养和生物节律的影响及其引发糖脂代谢紊乱的关键机制,发现了脑内IIS信号通路对营养失衡引发的认知记忆功能紊乱过程中的关键作用;5)揭示了芝麻酚等食物组分通过激活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生物合成、调控Nrf2/ARE氧化应激防御体系进而抑制高热能膳食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及认知记忆功能衰退的分子机制,为这些特色食物组分在营养健康领域内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围绕以上研究,在FreeRadicalBiology&Medicine、MolecularNutrition&FoodResearch、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FoodChemistry、JournalofFunctionalFoods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5篇,他引共计299次。

 

知识产权类别

项目名称

申请号

授权号(批准号)

发明

一种辅助降低血糖的紫锥菊功能饮料

201710046091.6

发明

一种能通便的高膳猕猴桃超微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咀嚼片

201710027797.8

发明

一种抗疲劳的苣荬菜运动饮料

2017102198985

发明

一种具有改善和缓解压力作用的芝麻木酚素咀嚼片

2017102429392

发明

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叶黄素微胶囊速溶饮料

2017102796245

项目名称

高产优质早熟小麦新品种陕农138及其育种技术与方法

完成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完成人

王成社、谢彦周、赵晓峰、许喜棠、刘录祥、魏红升、刘耀斌、张登辉、张小燕、杨进荣、刘俊、黄晓刚、邹淑芳、陈光斗

项目简介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物新品种选育。

2、主要技术内容:

陕农13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陕农138的主要特点是:

优质强筋、抗病、极早熟,落黄好。

2008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

陕审麦2008008)。

2014年获得国家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

CNA20080590.8)。

3、主要技术指标:

陕农138以当时黄淮流域主栽品种新麦9号为母本,以1997年航天搭载的陕354为父本,经过杂交F2代田间选育,于F3代进行花药培养选育的小麦优良新品种(系),2004年育成,2008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弱冬性,春季发育快,成穗率高;成株期叶挺,黄绿色,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株高78厘米左右,茎杆粗硬,根系发达,长方形穗,结实性好,白粒、硬质,穗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42克左右,亩成穗40-45万;亩产量大田一般为476.3公斤左右,潜力可达600公斤。

抗旱、耐寒、抗倒伏、抗穗发芽、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抗赤霉病;极早熟;成熟黄亮。

经陕西省种子管理站组织品质分析,容重791克/升,蛋白质含量(干基)14.9%,湿面筋32.0%,沉降值49.0毫升,稳定时间16.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74E.U,拉伸面积70cm2,角质率99%,降落值385s,达到农业部一级强筋优质小麦标准。

省区试14点次平均亩产457.4公斤,比对照小偃22增产4.1%。

2008年被列入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4、应用推广情况:

陕农138通过审定后,在我省关中灌区大面积推广。

2009-2016年,7年累计推广面积402万亩,生产优质专用小麦160800万公斤,增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增产优质麦7241.95万公斤(按亩增产4.1%计算),增值15932.28万元(优质麦按2.1元/公斤计算);二是优质麦溢价计算,增值15355.9万元(153559万公斤优质麦,按溢价0.1元/公斤计算);合计增值31288.18万元。

知识产权类别

项目名称

申请号

授权号(批准号)

植物新品种权

陕农138

CNA20080590.8

项目名称

农科大261玉米品种选育及应用

完成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市种业管理局、汉中市种子管理站

完成人

张永科、廖允成、海江波、王瑞、郭勇、陈明清、王伟、郗洛延、

董永利、李小宁、赵金山

项目简介

项目所属科学领域:

作物育种学

基于长期承担“玉米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研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研究”、“昌7-2自交系改良与玉米种质创新研究”省校专项攻关任务的研究基础,从玉米自交系西农672的育成到高产品种‘农科大261’育成审定推广,分步解决了玉米育种中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和优质等难以聚合的技术难题,丰富了当代玉米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高产稳产多抗品种‘农科大261’的育成,较好地解决了玉米高产稳产性状因子及其与优良农艺性状难以协调的矛盾,具有大穗大粒结实性好、活杆成熟、多抗性好的优点,2014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2014-2017年在陕西关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推广有效面积58.6万亩,新增玉米1560.863万公斤,新增产值2813.7095万元。

本项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通过高配合力、多基因致矮、坚杆抗倒伏、优异自交亲本优良基因的重组累加的玉米自交系选育技术,和高配合力、多抗广适自交系亲本的择优利用,逐步解决了玉米新品种选育中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优质等性状难以聚合的技术难题,为玉米常规育种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增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途径。

2.育成优异玉米自交系5276及其组配的‘农科大261’,指导育成优异自交系西农672及其组配的‘西农233’通过省级审定,丰富了我国玉米种质基因库。

3.创立提出资源高效型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新思路;植物占位立体营养调控的理论学说,为当代“矮化、密植、早熟、宜机收”玉米杂交种选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理论指导。

4.在陕西关中等地累计推广‘农科大261’等玉米新品种58.6万亩,新增玉米1560.863万公斤,新增产值2813.7095万元。

 

知识产权类别

项目名称

审定编号

农作物新品种

农科大261

陕审玉2014024号

 

 

项目名称

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和适应性管理的基础研究

完成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完成人

淮建军、于强、霍学喜、白秀广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中国黄土高原、澳大利亚小麦绵羊区气候变化、作物种植、农户适应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作物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及其对空间分类,验证增加生计资本降低脆弱性,提高适应能力的理论假设,探究农户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其激励因素,从而揭示气候变化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的互作机制,旨在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农业发展与农户适应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本研究自2010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多个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

(1)评价黄土高原气候变化规律,制定了农业区划

(2)揭示了生计资本、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能力的关系

(3)提出了气候变化脆弱性集成与分类的方法论

(4)阐明了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特征、驱动因素和激励机制

截止2016年10月31日,项目组先后发表论文15篇。

其中,《Science》1篇,高引论文1篇,JCR一区的SCI收录8篇(累积影响因子63.644);CSSCI论文6篇,发表在《中国农业问题》、《农业技术经济》、《经济地理》、《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等。

总引用频次达到148次。

知识产权类别

项目名称

申请号

授权号(批准号)

 

项目名称

圆通制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标准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财经学院、陕西理财世界网络传播有限公司

完成人

孟全省、王民权、王新安、刘允飞、白文丽

项目简介

1.成果研究背景

脑力劳动有没有科学规律,企业和各类组织的工作人员如何更有效的工作,大学生如何快速积累经验适应各种工作需要。

从这个问题出发,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大量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开展了工作标准的研究,形成了圆通制科学工作标准体系。

圆通制科学工作标准体系是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标准委支持下完成的。

圆通制科学工作标准是以探索和揭示现代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工作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据此建立的适应不同行业、单位以及不同工作岗位的科学工作体系,填补了国际ISO脑力劳动标准化空白的成果。

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现了脑力劳动科学化,强调过程控制和目标实现,通过工作标准的建立、实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形成工作有序化管理。

2.成果内容

圆通制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标准研究与应用成果,是基于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及问题,在研究总结大量优秀成本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成本管理工作体系。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标准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从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到最后的成本档案管理分为具体的18大类38个小类114项具体工作,形成了每类每项工作的具体标准、工作流程,并且对每项工作进行了解释和范畴界定。

该成果对成本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分类合理,条理性、系统性强,工作解释清楚明了。

该项成果包含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标准》著作、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标准训练软件、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标准训练沙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能力认证系统。

形成了“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教学法(企业版、学校版)”和“圆通制实习实训新模式”。

该项成果在企业的应用便于会计实际工作者查阅了解不同具体工作的流程和程序,促进了企业财会工作人员掌握规范的工作思路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方便了学生系统学习、快速掌握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解决其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成果应用

(1)该项成果在航天四院、西安市地税局等单位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工作水平。

(2)在西安财经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财经职业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应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2016年12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在全国建立满足一百个行业(专业群、岗位群),在一千所高校建立文科实训基地,培训一万名实训指导师,让受训大学生毕业时能够具有五年以上优秀工作经验,具有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

目前首批建设30所院校的圆通制科学工作院已经建设完成,《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标准》及其配套成果在广泛应用。

 

知识产权类别

项目名称

申请号

授权号(批准号)

著作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标准

书号:

ISBN978-7-5095-4303-0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5月

软件著作权

圆通财经工作标准能力训练系统V1.0

软件登字

第1944081号

2017SR359397

 

 

项目名称

黄土高原农果牧复合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

完成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完成人

吴发启、田霄鸿、王旭东、来航线、佟小刚、闫小丽、师江澜、王效琴、韦小敏、张阿凤、张育林

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农果牧三业并存,且养殖业、果业规模大,发展迅猛的特点和生产中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的问题,以循环农业“4R”原则为指导,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重点攻克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果渣饲料化技术、畜禽粪便无害化肥料化生产等技术,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构符合该区域产业特点的农果牧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农业节能减排,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构建了麦玉轮作体系最佳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