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733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docx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

(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

热油炉安全操作规程

说明:

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点火升温

  

(一)有机热载炉投入运行前的必备条件

  1、办理有机热载体炉登记手续,领取使用登记证。

领取使用登记证。

无证炉不得投入运行。

  2、司炉人员持有《热载体炉司炉操作证》,应经过热载体炉专门知识培训。

  3、使用单位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二)点火前的准备工作

  1、有机热载炉内、外部的检查和准备,包括:

  有机热载炉内部残存水已放尽、吹干;炉膛内杂物清除干净;各检查孔、人孔等都已密闭,使用填料符合热载体炉介质要求。

  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的检查

  1)压力表弯管前端的针形阀或截止阀处全开状态。

压力表精度、量程、表盘直径符合要求,无压力时指针回零。

  2)液位计放油管阀门处关闭状态,放液管已与储存罐正确联接。

  3)温度计及自动记录仪表已校验合格;超温超压报警、自动连锁保护装置已投入,电器控制各接点无异常。

  4)燃烧通风设备检查,无异常。

  2.介质化验及冷态循环

  有机热载炉使用的热传导液质量合格,对热载体锅炉安全运行关系极大,所以,使用的热传导液有供应方的相关质量证明,应明确:

  1)热传导液最高使用温度是否与有机热载体炉供热条件一致。

炉出口温度至少应比热传导液允许使用温度低30~40℃,即280度以下,否则热传导液在使用中会很快分解变质,提前失效。

  2)抽样化验,测定热传导液的外观质量、闪点、粘度、酸值、残炭和水分,与热传导液生产厂提供的质量证明书是否相符,同时也为今后运行中介质质量变化监测提供依据。

  装油将化验合格的热传导液用加油泵往炉内和膨胀器内注入热传导液。

在加油泵向系统注热传导液时,应再检查一遍炉体、用热设备、管道系统的排污阀、放油阀是否关好,以免热传导液流失。

同时将管道和炉体上的排汽阀逐一打开,排除空气,直至有油流出时关闭。

当膨胀器液位计上出现油位时停止注热传导液,然后启动循环泵,进行冷态循环。

  由于冷油粘度较高,故热载体炉进出口压力差比较大,管路系统的流动阻力也较大,每台循环泵应轮流启动、试车,使冷油在系统内循环6~8小时。

冷态循环中,还要经常打开放气阀门排放残存空气,观察并记录各点压力表、温度表、电流表等显示情况,注意记录循环泵电流、进出口压差、循环泵出口压力、有机热载体炉进出口压差等数据,并检查油泵运行是否平稳,轴承密封是否良好。

  拆卸清洗过滤器冷态循环中,系统的各种杂质及热传导液中的残渣等随着冷油循环,在油泵前的过滤器过滤掉,循环结束后,过滤器应拆卸,除尽过滤器内及过滤网上的污物。

  4、点火升温步骤:

链条炉排的运行操作

  1)点火操作步骤

  a)将煤闸板提到最高位置,在炉排前部铺20~30毫米厚的煤,煤上铺木柴、旧绵纱等引火物,在炉排中后部铺较薄炉渣,防止冷空气大量进入。

  b)点燃引火物,缓慢转动炉排,将火送到距离煤闸板1~1.5米后停止炉排转动。

  c)当前拱温度逐渐升高到能点燃新煤时,调整煤层闸板,保持煤层厚度为70~160毫米,缓慢转动炉排,并调节引风机,使炉膛负压接近零,以加快燃烧。

  d)当燃烧的煤随炉排转动至第二、三、四各个风门时,适当打开该处风门,使燃烧继续。

  e)当底火铺满炉排后,适当加厚煤层,相应加大风量,维持炉膛负压2~3毫米水柱。

  2) 燃烧调整链条炉排的燃烧调整主要是调整煤层厚度、炉排速度和鼓、引风机。

  a)煤层厚度煤层厚度适当时,在煤闸板前200毫米处开始着火,距离挡渣铁(老鹰铁)前400毫米处燃尽,对粘结性强的烟煤应稍薄些,粘结性弱的烟煤稍厚些。

  b)炉排速度正常的炉排速度,应保持整个炉排面上有2/3火床,在挡渣铁附近不再有红火。

当供热量增加时,炉排速度适当加快,可使火床延长;供热量减少时,炉排速度适当减慢,使火床缩短。

  c)通风量正常运行时,炉排下各风室开度,应根据燃烧情况及时调整,燃用挥发份高的煤,鼓风量应集中在中间偏前处。

燃用挥发份低的煤,风量要从前向后逐渐加大。

减弱燃烧时,可关小送风机出口风门;强化燃烧时,则要增加送风量。

鼓、引风机供风量应互相匹配,以维持炉膛前部负压2~3毫米水柱。

  煤层厚度、炉排速度、送风量三者的调整互相关联,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保持燃烧正常。

  升温和升温曲线有机热载体炉的点火升温是运行操作中较危险的阶段,需要特别谨慎,其升温过程要遵循“一慢二停”原则;一慢即升温速度要慢,二停即在95°~110℃(脱水)和210°~230℃(热紧)两个温度段要停止升温,维持这个温度一段时间。

  1)升温曲线热载体炉点火后,升温过程和升温速度按升温曲线的规定执行。

典型的热载体升温曲线见下图

  a)冷炉点火后,控制升温速度10℃/时,直到90~95℃。

因为冷炉时油的粘度大,受热面管内流速较低,管壁油膜较厚,传热条件差,如升温速度过快,容易使局部油膜温度过高。

  b)95~110℃范围是驱赶系统内残存水分和热传导液所含微量水分阶段。

升温速度控制在0~5℃/时范围,视脱水情况决定。

当膨胀器放空管处排汽量较大,底部有水击声,管道振动加速,各处压力表指针摆动幅度较大时,必须停止升温,保持恒温状态,必要时可打炉门减弱燃烧。

这个阶段时间的长短,视系统内残存水分的多少和热传导液的质量不同而异,短的可以十_大量喷出,而且可能会使整个系统压力急剧升高,导致受压元件破裂,酿成严重事故。

  c)当炉内和管道中响声变小,循环油泵不再出现抽空现象(泵出口压力降至0.1MPa以下,有沉重的喘气声)时,以5℃/时的速度再升温,但不能超过120℃,直到放空管不再有汽体排出为止。

此时,压力表指针停止波动即为脱水合格。

  d)脱水过程完成后,以30℃/时的速度继续升温,但仍应注意可能会有残余水蒸发,随时停止升温。

当温度达到210~230℃时要停下来,这时主要为脱出热传导液中的烃组份。

热传导液中烃组分的存在,使闪点降低,一旦泄漏,引起爆燃的可能性就增大。

在液相供炉的热载体炉中,烃组分以气相存在,会造成“气阻”,使循环泵压不稳,流量不降甚到中断。

脱轻组分析过程视热传导液的不同牌号、不同质量而异,当放空管中无气体排出,循环泵压稳定,即定可继续以0~10℃/时的速度升温。

  e)从210℃直至热传导液的工作温度是在脱轻结束后,以40℃/时的速度升温,这时应全面观察各个检测、控制仪表的指示,动作是否灵敏、准确。

各配套辅机,附属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全面检查锅炉和供热系统工作是否正常,能否满足生产需要。

若供热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应暂停升温,寻找原因,解决后再升温。

  2)点火升温中注意事项

  a)点火升温过程,应严格按“升温曲线图”的升温曲线进行。

  b)当热传导液温度升到200℃以上时,应对设备及整个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对所有螺栓联接部位进行一次热紧,消除因热膨胀不均引起的泄漏。

  c)注意热传导液的膨胀量。

若膨胀器的液位过高,应打开放液管,将热传导液放入储油槽,以免热传导液从膨胀器中大量溢出引起事故。

  d)冷炉点火必须先开循环泵后再点火。

寒冷地区在点火前应先将热传导液用蒸汽加温达到30℃左右,然后才能开动循环泵。

  e)液相炉点火升温过程中脱去的水分以水蒸汽形态经膨胀管进入膨胀器,其中一部份以气体从排空管排出,另一部份凝成水分沉入膨胀器底。

要避免这些水分再次进入循环系统,在升温过程中要定期打开膨胀器底部的排污管,放出冷凝水。

  二.有机热载体炉的运行操作

  有机热载体炉的运行操作,应贯彻“安全供热,节约能源”的原则。

保证安全运行,注意节煤、节电,提高经济效益。

  

(一)、有机热载体炉的正常运行指标液相有机热载体炉供热量与输出介质的流量和温度有关。

为了达到合理的输出功率,用户应当以炉的进出口温度差为运行参考依据。

当进出口温差减小时,说明用热量减少,应相应减弱燃烧;反之则应强化燃烧。

  

(二)、巡回检查和异常情况处理司炉人员在值班时,除了作好燃烧调节、保证供热外,还应定时进行巡回检查,并作好记录。

  值班司炉每2小时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热传导液进炉压力、温度、出炉压力、温度;过滤器前后压力;循环油泵进口压力与出口压力,循环流量。

  2)锅炉本体(特别是辐射受热面)有无鼓包变形和渗漏。

炉膛燃烧情况良好。

  3)炉排、出渣机、鼓、引风机运转情况、油位、冷却水是否正常,除尘器及排烟温度是否正常。

  4)膨胀器液位应正常,膨胀器内热传导液温度应低于70℃,储存罐内是否有热传导液体?

能否向膨胀器补液,加油泵是否正常?

  5)管道、阀门有无渗漏。

巡回检查路线

  电控柜-炉前压力表、液位计-炉排减速机-热载体炉本体及炉膛燃烧情况-出渣机、空气预热器-鼓、引风机-膨胀器-循环油泵、过滤器-储存罐-电控柜。

    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

  1)循环泵异常情况

  a)当循环泵的电流比正常值低,说明循环泵效率下降,流量下降,可能是供热管线积垢堵塞,应予清洗。

  b)循环泵压不变,电流升高而流量下降,则是热传导液变质,粘度增加,应及时更换或再生。

如因新加热传导液含水或分解的气体在系统内未排除,则应立即打开放空阀排出气体。

  c)循环泵电流减小,出口泵压回零,说明泵空转不供油。

可能是油汽化,查明汽化原因采取措施;如过滤器堵塞使循环泵抽空应立即开旁通清洗过滤器;如因新增加热传导液含水或水分解的气体在系统内未排除,则应立即打开放空阀排气。

  2)液相热载体炉出口温度低,供热量不足,而排烟温度超过300℃,则主要是积灰问题,应及时吹灰。

如排烟温度低,则主要是燃烧问题,主要是引风不足。

炉子虽然正压,但鼓风量开不大,炉膛温度低,燃烧强度不够。

应着重检查炉后部出渣机水封、除尘器出灰口等处是否封闭好,有无冷风大量漏入。

  3)过滤器前后压差增加,泵入口压力下降时,可能是滤网阻塞,应开通旁路,将过滤器拆卸清洗。

  4)链条炉排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a)炉排停止转动,可能是链条太松,与链轮啮合不好,或链轮磨损严重,与链条连接不良;将两侧调整螺丝重新调整,将炉排拉紧,如仍不能正常,则需调换链轮。

  b)炉排卡住。

原因常是炉排片折断或销子脱落后炉排片松动;煤中有金属夹杂物将炉排卡住;炉排片拱起;挡渣器(老鹰铁)尖端下沉,将炉排卡住。

处理方法:

用板手倒转炉排清除杂物、更换断裂炉排片后再启动,如启动后再卡住,则停止转动后详细检查原因再解决。

如老鹰铁下沉,可以两侧拔火门用铁钩拔正。

  有机热载体炉运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1)有机热载体炉内介质均为高温、渗透性较强的易燃物质。

司炉人员在操作中心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开关阀门时要轻、缓,头部不要正对阀盘,防止热传导液从阀杆与填料间隙中冲出而被烫伤。

  2)热传导液在运行中有损耗,要注意及时补加,在热态运转的系统内,不能直接加入未经脱水的冷态介质。

  3)液相炉依靠循环泵强制循环,一旦发生停电(循环泵停止运行),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炉内热传导液因停止循环而超温。

如没有自备电源,不能立即启动备用泵时,应立即停止炉排,打开膨胀器与炉体的联接阀门,让膨胀器内冷油流入炉内,保持炉内油的流动。

直至炉膛温度低于300℃,热油出口温度降至100℃以下为止。

有条件也可加装备用柴油机提供动力的循环泵。

  4)锅炉房内应备有足够的消防设备,灭火器材应经常检查,使其保持完好状态。

5)前一个月炉排调整(见炉排铭牌),一般要紧固三次。

6)每班每1小时对拉灰杆清灰一次,炉排前面打开清1-2次。

7)炉中部中拱清灰孔每周清灰1-2次,后边对流段清灰孔一周1-2次。

  三停炉操作

  

(一)、正常停炉

  暂时停炉,按停炉时间长短有所不同。

  1)临时停炉(短时间停炉)链条炉排继续向炉内推煤5~10分钟或炉排走进400毫米左右,然后关鼓风、引风,关烟囱挡板,维持炉膛温度。

循环泵不停,用热设备打开旁路,维持热传导液的正常循环,避免局部超温。

当用热设备继续用热时,手烧炉排扒开火堆,关炉门、开鼓风、烟囱挡板,恢复燃烧。

链条炉排则先开烟道挡板和引风机,然后开启鼓风机,使炉膛升温,等前拱处温度升高后开动炉排,恢复燃烧。

  2)较长时间停炉(一般在8小时以上)当需要停炉8小时以上时,链条炉排则停鼓、引风机后,加厚煤层并走入炉排800~1200毫米。

冬季如气温低,炉膛冷却过快,可适当在停炉期间开一下鼓风、引风,将煤引燃,然后再进一些新煤,不能断火种。

循环泵在停炉时仍继续工作,油路打循环,用热设备不用热时打开旁路。

当出口油温度降至100℃以下时,关闭循环泵。

用热设备重新启用时,有机热载体炉先开循环泵,使热传导液先流动起来,再“扬火”恢复燃烧,如油温已降至100℃以下重新运行时,不能像短时停炉那样快速恢复燃烧,而是要控制升温速度,以免局部超温。

  检修停炉(熄火)操作

  链条炉排的正常停炉操作顺序

  a)关闭煤斗下月形挡板,煤闸板放低到30~50毫米,有利于空气流通,避免烧坏闸板。

  b)降低炉排速度,减少鼓风、引风,待炉排上煤基本上燃尽后,关鼓风、引风。

  c)继续转动炉排,将灰渣除净。

  d)停炉、时炉膛温度降至170度时,停炉排,并把炉排放松,炉膛温度降至130度以下,油温降到80度以下,方可停循环泵。

待炉体压力降为零,热传导液温度降至70℃以下时,将锅内热传导液放入储油槽,炉体与其它炉、管道可靠隔绝,然后打开检查孔,用蒸汽冲洗,清除焦垢、杂质。

    正常停炉操作的注意事项

  1)液相有机热载体炉停炉操作中特别要注意不要因操作不当发生超温而使热载体结焦、变质,所以停炉不停泵,循环泵一直运转到油温降至70℃以下为止。

  2)对于暂时停炉压火时间较长的,要注意炉排的通风,避免烧环炉排。

  

(二)、紧急停炉

  什么情况下要紧急停炉司炉人员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权立即采取紧急停炉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1)出口温度超过允许值,超温警报动作而温度继续升高时。

  2)压力表,温度计全部失效,液位计液面剧烈波动,虽然采取措施,仍不能恢复正常时。

  3)炉受压部件发生鼓包、变形、裂缝等缺陷,严重威胁安全时。

  4)循环泵全部损坏,不能运转时。

  5)管道阀门发生破裂,法兰接合面填料冲出等,造成热传导液大量泄漏时。

  6)邻近发生火灾或其它事故,直接威胁到热载体炉安全运行时。

  紧急停炉的操作步骤:

  1)链条炉排将煤闸门弧形板摇上,炉排走快挡,迅速将炉膛内燃煤走完,停鼓风、引风。

  2)关闭循环泵。

  3)打开放油阀门,将系统内热传导液全部放入储油槽,然后切断锅炉与其它设备的联系,关闭进出口阀门;

  4)打开炉门、看火门、烟囱挡板,加快炉膛自然通风冷却。

  紧急停炉操作的注意事项在采取紧急停炉操作时,应保持镇静,先判明原因,再针对直接原因采取措施。

在紧急停炉操作时,要谨慎小心,防止被烫伤。

  四加强管理工作,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有机热载体炉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确保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经济运行。

  有机热载体炉锅炉房的规章制度一般包括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热传导液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清洁卫生及安全保卫制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