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753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docx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目录

序号

主题内容

页号

1

目录……………………………………………………………

1

2

修订页………………………………………………………………

3

3

总则……………………………………………………………

4

4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5

5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7

6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8

7

二级以上实验室人员进入规定……………………………………

10

8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12

9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

13

10

实验室设备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19

11

实验室气溶胶污染控制程序………………………………………

23

12

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25

13

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27

14

生物安全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29

15

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30

16

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制度………………………

31

17

生物安全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32

18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33

19

可疑高致病菌处理程序……………………………………………

35

20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36

目录

序号

主题内容

页号

21

安全保卫制度………………………………………………………

38

22

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

39

23

职业暴露报告制度…………………………………………………

40

24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监督制度……………………………………

42

25

防火安全制度………………………………………………………

43

26

用电安全制度………………………………………………………

45

27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46

28

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49

29

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事件的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50

30

生物危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2

31

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55

32

化学危险品溢出后应急预案………………………………………

57

修订页

序号

文件编号

页码

需更改的内容

更改内容

批准人

批准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则

1、编制目的

为确保检验科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感染,防止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2、编制依据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4、修订

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做出修订。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1管理机构:

医院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下设机构分别是: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专家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员。

2职责:

2.1领导组职责:

领导组是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决策机构,全面负责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领导管理、协调指挥及重大事项决策,办公室设在医教科由医教科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2.1.1负责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2.1.2组织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

2.1.3制定和完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2.1.4组织协调生物安全应急处理;

2.1.5负责专家委员会的日常管理;

2.1.6其他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2专家组职责:

2.2.1负责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立和运行的技术咨询工作;

2.2.2负责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有关的监督、评审、检查、安全评估等有关技术方案或规范的编写、修订;

2.2.3负责对实验室人员培训、健康监护、安全防护、感染控制等涉及具体实施技术教材的编写、提出改进意见、进行效果评价等;

2.2.4提出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事件的确认、分级、终止的建议;

2.2.5其它与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工作。

2.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2.3.1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要求的相关规定进行日常检验工作;

2.3.2严格执行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健康监护制度;

2.3.3做好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知识和消毒技术的培训;

2.3.4定期检查实验室废物处置管理规定的落实情况;

2.3.5严格实行医院各临床科室的消毒监测制度;

2.3.6不断完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2.4生物安全监督员职责

2.4.1负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

2.4.2检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4.3检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能否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2.4.4检查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

2.4.5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合理、科学设置和布局实验室。

安全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实验室入口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人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2、禁止非工作人员进人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3、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4、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5、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6、使用尖锐器具时注意安全操作规程。

7、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8、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9、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

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防漏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10、如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

11、工作人员需要留取本底血清,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12、生物安全程序由科主任专门保管及监督执行,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13、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14、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15、人员职业暴露后,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

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操作人员、实验对象和环境安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安全运转及所有检测工作。

3职责

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4具体要求

4.1实验室是进行临床医学检验和教学科研实验的场所,非实验室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我实验室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菌标本的检测。

4.2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

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同时需经过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4.3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

4.4非本室人员到实验室,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方可进入。

在实验室内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4.5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知道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4.6进入实验室时,应穿着工作服或隔离衣,戴口罩、帽子。

当知道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立即更换。

离开实验室前应脱去防护服、手套,洗手后离开。

4.7禁止在工作区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形眼镜。

长发应束在脑后。

4.8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饭、饮水等。

以上活动应在检验科工作人员休息室内进行。

4.9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戴手套,以防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冷和热,标本污染,刺伤等。

在工作完成或中止后应摘掉手套并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摘除手套后应例行洗手。

4.10对污染的防护服应用黄色塑料袋封装好,交医院洗衣房处理。

工作服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

4.11实验结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以及室内存放的高压容器等,杜绝不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安全。

4.12实验结束后,关掉仪器设备电源开关、拉闸,将仪器设备整理好,实验现场整理干净,洗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级以上实验室人员进入规定

1.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

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本医院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基本情况,熟悉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上报程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2.科室负责人

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熟悉国家相应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熟悉本科室病原微生物相关人员、环境、工作内容和相应的生物安全要求,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上报程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3.实验室负责人

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和相应的实验室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掌握本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相关人员、环境、仪器设备、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和工作内容等情况,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有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4.实验室技术人员

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熟练掌握有关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通过所需的生物安全知识、技术考核,获得相应的上岗证,按要求参加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掌握相关技术规范,掌握与所承担工作有关的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风险,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5.质量管理部门或人员

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和相应的实验室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熟悉责任范围内实验室相关追踪曲线、环境、设备、设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和工作内容等情况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关键控制点,能够及时发现生物安全隐患,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和报告程序,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

6.实验活动辅助人员

专职消毒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清洁人员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应掌握责任区域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人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7.安全保卫部门或人员

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了解本医院或所在实验室相关基本情况以及安全保卫要求,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消除一般安全隐患,能对较严重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或方案,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原则和程序,具备火灾等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8.健康监护部门或人员

具有相应的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责任范围内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原则和程序,以及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的人员救护知识和处置程序。

9.外单位参观、学习、工作人员

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申请必须获得必要的批准,申请进入实验室并参与实验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教育和工作经历,并按要求参加培训。

批准程序详见本手册《进入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批准程序》、《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批准程序》。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规范实验室内务管理,创造良好的实验室检验环境,保证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实验室全体人员。

3职责

实验室全体人员应严格遵守内务管理制度。

4规定

4.1保证实验桌面及地面无纸屑、杂物、污迹、灰尘;所有物品摆放整齐。

4.2实验室内的文件、资料等按各抽屉标识归类放置,清除抽屉中与实验或专业无关物品。

4.3桌上的各种试验用品摆放规整,加样器、试管无污迹。

4.4试剂柜内试剂瓶贴好瓶签,摆放干净、整齐、无尘;台面光亮、无尘。

4.5冰箱、冷柜按规定位置摆放,按规定时间清理标本及清查试剂,并填好试剂库存清单。

4.6操作台、地面每日工作结束后均要用消毒剂擦干净。

4.7实验室内不得摆放与实验不相关物品,尤其是私人物品。

4.8工作时间内要着装整洁,配戴胸卡。

4.9工作时间内禁止大声喧哗,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4.10各班人员均要保证下班前将本科室的内务清理干净。

4.11下班前将实验台面所有物品归回原位,将台面、地面清理干净。

4.12产生的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按照要求放置,不得随意丢弃。

4.13灭火器、电源开关周围要时刻保持清洁;禁止堆放其它物品,尤其是易燃易爆物品。

4.14废弃的物品要通知科主任,由其告知相关部门统一处理,不得随处丢在走廊等公共区域。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

1目的

规范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行为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员。

3生物安全组织管理与行为规范

3.1组织框架图

第一负责人:

实验室负责人

生物安全员:

各实验室主管

实验室工作人员

3.2各类人员相应行为规范

3.2.1实验室负责人

(1)组织编印安全手册、操作规程等文件。

(2)按照上述文件要求组织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质量。

(3)组织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熟知微生物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掌握实验室设备的特殊要求并熟练操作,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决定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格。

3.2.3生物安全员

生物安全员由各实验室主管承担,必须具备如下资质:

具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对操作的微生物有全面、完整的了解;具有组织实验室工作的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1)对技术方法、化学品、材料与设备定期进行内部安全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安全与卫生政策与标准。

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停止工作并上报实验室负责人。

(2)与有关人员讨论研究安全政策的问题。

(3)确认所有工作人员都具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资格。

(4)为所有人员提供连续性的安全要教育与指导。

(5)针对操作程序、技术方法和各种条件要求的变更,以及新设备的引进,为全体工作人员提供最新的安全文献和信息资料。

(6)定期检查实验室各项技术参数,组织对实验室装备的常规保养。

(7)所有可能涉及潜在传染性或有毒物质泄露的意外事件与事故,即使没有人员受伤或暴露,也要予以调查,并向实验室负责人员和安全委员会报告调查结果和提出建议。

(8)当任何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疾病或缺勤与工作有关,并被记录为可能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时,协助随访调查其疾病或缺勤情况。

(9)确保在发生传染性物质溅洒其他事件时,监督消毒净化程序得到正确执行;并对这类意外事件和事故进行详细的书面记录。

(10)确保任何需要修理和维护的仪器设备在消毒与净化之后方可运出实验室。

3.2.4实验室工作人员

(1)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只允许进行实验室目的规定的操作,与此无关的活动一律不得进行。

(2)了解实验室安全原理,熟悉本手册的各项规定,熟记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应对措施。

(3)必须按规定进行个人防护,方得进入实验室。

(4)掌握病原微生物操作的基本要求,正确、安全地使用标本,避免污染,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5)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每项工作完成之后,必须清理和清洁台面,离开实验室。

(6)注意个人的健康状况,出现身体不适情况,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7)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访客和喧哗。

(8)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向生物安全员汇报。

4基础生物安全操作

4.1标本容器

标本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使用塑料制品。

标本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

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

容器上应当正确的粘贴标签以便于识别。

标本的要求或说明书不能够卷在容器外面,而是要分开放置,最好放置在防水的袋子里。

4.2标本的收集、接受和标记

需要接受大量标本的实验室应当安排专门的房间或空间并:

4.2.1始终遵循标准防护方法,所有操作均要戴手套。

4.2.2应当由受过培训的人员来采集病人或动物的血样。

4.2.3在静脉抽血时,应当使用一次性的安全真空采血管取代传统的针头和注射器,因为这样可以使血液直接采集到带塞的运输管和/或培养管中。

用完后自动废弃针头。

4.2.4对每个标本作唯一性标识。

4.2.5装有标本的试管应置于适当容器中运至实验室,在实验室内部转运也应这样。

检验申请单应当分开放置在防水袋或信封内。

4.2.6接受人员不应打开这些袋子。

4.3标本在设施内的传递

为了避免意外泄漏或溢出,应当使用盒子等二级容器,并将其固定在架子上使装有标本的容器保持直立。

二级容器可以是金属或塑料制品,应该可以耐高压灭菌或耐受化学消毒剂的作用。

密封口最好有一个垫圈,要定期清除污染。

4.4打开标本及处理

接受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处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时更应如此。

标本的内层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标本打开处理时:

4.4.1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标本管。

4.4.2必须戴手套,并建议对眼睛和黏膜进行保护(护目镜或面罩)。

4.4.3打开标本管时,应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以防止喷溅。

4.5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4.5.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

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4.5.2锐器损伤(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4.5.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

(a)减少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取锐器安全装置。

4.5.4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

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耐穿透的带盖容器中。

4.6血清的分离

4.6.1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

4.6.2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

4.6.3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

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

严禁用口吸液。

4.6.4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消毒液中。

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

4.6.5带有血凝块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4.6.6应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标本。

4.7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及排泄物的标准防护方法

设计标准防护方法(其中包括“常规预防措施”)以降低从已知或未知感染源的微生物传播危险。

4.8玻璃器皿和“锐器”

4.8.1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只能用实验室级别(硼硅酸盐)的玻璃,任何破碎或有裂痕的玻璃制品均应丢弃。

4.8.2不能将皮下注射针作为移液管使用。

4.9用于显微镜观察的盖玻片和涂片

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血液、唾液和粪便标本在固定和染色时,不必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

应当用镊子拿取这些东西,妥善储存,并经清除污染和/或高压灭菌后再丢弃。

4.10自动化仪器

为了避免液滴和气溶胶的扩散,可能的话这些仪器应采用封闭型的。

4.10.1排出物应当收集在封闭的容器内进一步高压灭菌和/或废弃。

4.10.2在每一步完成后应根据操作指南对仪器进行消毒。

4.11清除污染

建议使用次氯酸盐和高级别的消毒剂来清除污染。

一般情况可使用新鲜配制的含有效氯1g/L的次氯酸盐溶液,处理溢出的血液时,有效氯浓度应达到5g/L。

戊二醛可以用于清除表面污染。

4.12微型加热器

气体和电加热的微型加热器配有硼硅酸玻璃红火陶瓷保护罩,从而减少接种环灭菌时感染性物质的飞溅和散步。

但微型加热器会扰乱气流,因此应置于生物安全柜中靠近工作面后缘的地方。

4.13培养皿、试管和试剂瓶

由于没有明确的事故发生及明显的溢出物,因此不能确定打开的平板、试管及试剂瓶里的一些微生物体是否会引起实验室感染。

然而,这些很高的传染因子中很有可能有一些传染病会发生。

当打开存在真菌类的平板、试管及瓶子时需格外小心,因为在操作中可能会释放出大量孢子。

一些培养物应该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

在吸取液体培养物前,为确保它成为均一的悬液,应给予振动混匀。

剧烈的摇动将产生大量的气溶胶。

轻微的打旋可以成为均一的悬液,但仍伴有微量的气溶胶产生。

当液体培养物恢复原状停留片刻后再打开容器时,气溶胶产生减少。

将消毒后热的金属接种环或针插入液体或斜面培养物会产生飞溅并产生气溶胶。

为减少气溶胶的产生,金属接种环应在空气中冷却,或在容器内壁,或在繁殖物培养的琼脂表面没有物体生长的地方接触一下进行冷却。

用特定设计的电或气体烧灼装置消毒的接种环或针,比用开口火焰加热的更可取。

这种小型的烧灼装置有一个筒,可以包容从接种环或针上飞溅出的任何物质。

通常可任意使用的接种环是有用的。

加热使用过后为了能够立即消毒,丢弃首先放入消毒剂的容器中。

在粗糙不平整的培养基上用接种环或针划线接种培养物会导致气溶胶的产生。

如果培养基表面光滑整洁,通常是不会产生气溶胶的。

丢弃粗糙不平整的培养基是好的安全技术。

有盖培养皿内的培养物脱出的水里通常存在活的细小微生物,并且在倒转平板的盖子和边缘之间形成一层膜。

当打开平板时这层膜破裂,释放出气溶胶。

对于盖子与边缘只有三个接触点的塑料有盖培养皿可能减少危害物。

使用完全干燥的平板也能减少这种风险,但是从厌氧罐内取出的孵育平板(进行厌氧孵育)很容易变湿。

在盖子内装上过滤膜虽能减少危害物的产生,但不能防止扩散。

如果平板明显潮湿,则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