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811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docx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

作文“对话诉说”的类题训练

一、“对话诉说”类题训练的基本原理

考生拿到作文题目,明确主题后,如何运思?

考试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视角新颖?

不妨平时训练几种娴熟便于应变的手法,有一种就是“对话诉说”。

其好处有三:

1、不需要像正规议论文那样花精力建构逻辑大厦。

2、不需要像一般记叙文那样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3、易于运用情感搅动读者的心绪。

对话,一下子接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沟通。

方法很好,那如何操作呢?

我们采取“类题训练”的方法。

我们知道,夏日的阳光是不能点燃火柴的,而冬天的阳光是要用凸透镜聚焦于一点,就能聚焦超常的热能,产生燃烧的火苗,以致点燃纸片。

高考语文复习也是如此,不仅要分点,而且要到位,所分之点应能聚焦所属的考题——子题,否则不能聚焦超常的能量,产生奇特的效果。

这里有两个原则,一是聚焦性,二是重复性。

所谓聚焦,就是要聚集于一个焦点,所分之点统领的子题必须零距离地凝聚在这个焦点之中;所谓重复,就是要进行一定量(而不是无限制)的反复练习,切不可稍尝则止。

这就如同铁匠打铁一般,散点打铁,则永远为铁,定点打铁,百炼成钢。

因此,“定点打铁”才是真正的训练,“散点打铁”貌似训练,实则违背训练原则。

散点打铁式复习,最容易把学生引向题海,使学生溺于题海,师生苦不堪言,学生久练无效,教师久教无果。

二、“对话诉说”类题训练的教学过程

(两节课连上)

步骤一:

◆聆听廖老师开讲

对话,就是“我”或“我们”与“你”或“你们”对话。

这个“你”“你们”通常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但有时候也是读者。

与文中人物交流情感,其中自然包括彼此交往过程的记叙。

这个过程应是“我”或“我们”与“你”或“你们”共知的,也应符合彼此思想感情与性格特点。

所以所选材料应当如数家珍,是彼此的熟悉材料,否则,既不能流畅表述,更不能从中生发出真实的感情来。

若与读者对话,所涉及的事情、道理都属于社会常识范畴,其真实性与典型性应当符合社会常识。

这种“对话诉说”的作文,不仅方法别致,而且视角神奇。

神奇的视角更需要“化大为小”的选材,即选择独特别致的题材表达作文主题。

如广东省有位考生写《原点》,把范围缩小到“将心比心是谅解他人的‘原点’”上。

这化大为小的过程就是具体化的过程,具体化过的内容应该是独特的与个性化的。

如果是雷同的,尽管也在“对话”,也在“诉说”,却不是真实的,就无法表现真情实感。

◆联想几个小问题

1.“对话诉说”就是平时所说的第二人称叙述法吗?

2.“化大为小”的选材思路也适应一般作文题吗?

3.“对话诉说”的也有思路吧?

怎样确定这样的思路呢?

4、什么样的题材适用“对话诉说”?

◆完成廖老师作文

(一)请把下面这篇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改为“对话诉说”式的作文。

【作文题·天津卷】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鲜明。

留给明天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她不幸被歌德这老头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

“红线”是文学。

校文学社的小报把我的文章和她的诗歌登在一起,同为社员的我和她便在互评作品的时候有了较深的印象。

她的诗清纯且有些朦胧,我的散文热烈奔放。

经过一段时间的“切磋”与“碰撞”,我终于有了感觉,我有些喜欢她了。

我很内向,又很胆小,不敢去她的教室解决秋水之盼,便心如长草般等待着每周一次的文学社活动。

我发现,她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

文学社20多位“文学家”,女才子占了一半多,她却偏偏坐在我旁边的位置,而且时不时向我莞尔倩笑。

于是常常不顾老师口吐莲花的妙语,和她谈“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谈“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谈“诗意的栖居”,谈“思想的芦苇”。

她则和我谈泰戈尔、谈惠特曼、谈顾城、谈北岛。

谈谈复谈谈,惺惺亦惺惺,别的“社员”们常常在休息的间歇说笑打闹,我和她却始终“相敬如宾”。

我曾听经验丰富的大人们说,这就是“好”的标志。

我和她真的“好”上了,没有明言,心有灵犀。

有人会笑话或指责我:

小小年纪竟敢早恋。

其实我始终反对“早恋”这个词。

林黛玉与“宝哥哥”两情相悦的时候不过十多岁;翠翠对二老傩送有好感的时候大了点,也才14岁多一点;朱丽叶与罗密欧就更是绝对的“早恋”,一个14岁,一个17岁;为爱而烦恼的维特本来就是个“少年”。

这些都是千古绝唱,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过?

更何况我们只是谈文学,从来就没有谈过“恋爱”,更不会像那些低素质的同学一样光天化日之下牵手、喂饭,更没有偷偷KISS(连想都没想过)。

我和她都是很纯洁的青年,是精神境界很高的好学生。

如果非要给我们安上“早恋”的罪名,那我们也只不过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已。

高三了,文学社暂停,我和她难得再见一次面(我们学校很大)。

发e-mail成了我们“精神恋爱”的主要方式。

有一次,我曾大胆地在信中写进热辣辣的“情语”,好久,才收到她的回复。

“我一直把你当作最要好的同学,把你当作可信赖的哥哥。

如果真的有缘,请留给明天!

好吗?

我知道,她比我理性。

如果真如她所预言,我的明天,不,是我和她的明天一定是沐浴在阳光、春雨中的一棵橡树,一株木棉。

等待明天,用真心,用汗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看廖老师范文

留给明天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你不幸被歌德这老头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

“红线”是文学。

校文学社的小报把我的文章和你的诗歌登在一起,同为社员的我和你便在互评作品的时候有了较深的印象。

你的诗清纯且有些朦胧,我的散文热烈奔放。

经过一段时间的“切磋”与“碰撞”,我终于有了感觉,我有些喜欢你了。

我很内向,又很胆小,不敢去你的教室解决秋水之盼,便心如长草般等待着每周一次的文学社活动。

我发现,你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

文学社20多位“文学家”,女才子占了一半多,你却偏偏坐在我旁边的位置,而且时不时向我莞尔倩笑。

我和你真的“好”上了,没有明言,心有灵犀。

有人会笑话或指责我:

小小年纪竟敢早恋。

其实我始终反对“早恋”这个词。

林黛玉与“宝哥哥”两情相悦的时候不过十多岁;翠翠对二老傩送有好感的时候大了点,也才14岁多一点;朱丽叶与罗密欧就更是绝对的“早恋”,一个14岁,一个17岁;为爱而烦恼的维特本来就是个“少年”。

这些都是千古绝唱,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过?

更何况我们只是谈文学,从来就没有谈过“恋爱”,更不会像那些低素质的同学一样光天化日之下牵手、喂饭,更没有偷偷KISS(连想都没想过)。

我和你都是精神境界很高的好学生。

如果非要给我们安上“早恋”的罪名,那我们也只不过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已。

高三了,文学社暂停,我和你难得再见一次面(我们学校很大)。

发e-mail成了我们“精神恋爱”的主要方式。

有一次,我曾大胆地在信中写进热辣辣的“情语”,好久,才收到你的回复。

“我一直把你当作最要好的同学,把你当作可信赖的哥哥。

如果真的有缘,请留给明天!

好吗?

我知道,你比我理性。

如果真如你所预言,我的明天,不,是我和你的明天一定是沐浴在阳光、春雨中的一棵橡树,一株木棉。

等待明天,用真心,用汗水。

◆再听廖老师点拨

“早恋”是学生非常敏感的话题,这类话题学生有感触,但以此为题材写作文,写不好就会出现主题不明确或者感情泛滥而主题肤浅的问题。

修改前的文章,作者用第三人称叙事,侧重于对事件理性的思考,缺少情感的沟通。

而用第二人称修改后,在感情上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而且叙事更加流畅自然。

注意修改时不能只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二人称,还要注意内容相应的变化,如修改前的第五节文字在修改后就去掉了,不然在文中显得格格不入。

总结几个小经验

1、如果表达感情的文字,用对话诉说的方式更有利于对感情的表达。

2、运用“对话诉说”时要自然、流畅的交流,和文中人物交流,和读者交流。

3、“对话诉说”要注意全文应该有一条连贯的线索,不是随意的倾诉。

◆完成廖老师作文

(二)请把下面这篇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改为“对话诉说”式的作文。

【作文题】(20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汀州梅花香

2012年山东考生

他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直入云霄……

一枝梅花落在他的眼睛里,可这本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碎了天朝沉醉的迷梦,四万万人民的泪眼看不到神州的方向,天安门前学生们的怒吼唤不醒一个早已枯朽的中国。

而他和他的同伴们用自己的身与心,用自身的意志与精神,撼天动地,与日月齐光。

实在不敢想象,他这个戏称自己是“一佳顶双目”的男人在临刑时该是怎样的豁达,怎样的英气逼人。

他赴刑场时手夹的那半支香烟还燃在历史的光影里,他沿途高唱的国际歌还响彻在长汀公园的刑场上,他奋力去照亮社会前进的道路,甚至不惜举全身自陨!

一颗灿星从此陨落,秋白不朽!

孙中山说: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而他,是即使此身不存,此心也不死的人。

他在临刑前的从容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激励了后世不知多少仁人志士,他心中的“大丈夫文武忠孝,求仕为国”的豪言壮语始终像鞭子抽在他瘦弱的身躯上,于是他宁肯倒下,也要去铺平中国革命的道路。

他从不灰心,也从不因困难而缩步。

哪怕他被王明驱逐出了中共中央领导集团,哪怕他后来被捕,被国民党威逼利诱,他一直很坚定地走在革命的道路上。

他是真正的目睹人民于水火时操起菜刀救国救民的人,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

他是文人,信奉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至理,他本该在书斋里实现自己的文化价值,本该将“瞿秋白”这三字镌刻在文化长廊里,可他没有。

他将自己的全部都倾注在了中国革命上,一路披荆斩棘,遇刀剑水火而不退缩。

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终他一生,并未留一纸著作传世,然而我却在他喝破魔界、吼震浊世的声音中听到了真正的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他为中国发展而献身、为世界进步而殒命的理想贯通了天香楼和罗汉岭,以至后世虽几至变迁,而他依然永垂不朽。

“此地甚好,开枪吧。

”他盘膝坐下,笑容温和恬静,一如数年前,他刚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样子。

汀州何其有幸,从此抱紧了一个坚强伟大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看廖老师范文 

汀州梅花香

2012年山东考生

你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直入云霄……

一枝梅花落在你的眼睛里,可这本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碎了天朝沉醉的迷梦,四万万人民的泪眼看不到神州的方向,天安门前学生们的怒吼唤不醒一个早已枯朽的中国。

而你和你的同伴们用自己的身与心,用自身的意志与精神,撼天动地,与日月齐光。

实在不敢想象,你这个戏称自己是“一佳顶双目”的男人在临刑时该是怎样的豁达,怎样的英气逼人。

你赴刑场时手夹的那半支香烟还燃在历史的光影里,你沿途高唱的国际歌还响彻在长汀公园的刑场上,你奋力去照亮社会前进的道路,甚至不惜举全身自陨!

一颗灿星从此陨落,秋白不朽!

孙中山说: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而你,是即使此身不存,此心也不死的人。

你在临刑前的从容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激励了后世不知多少仁人志士,你心中的“大丈夫文武忠孝,求仕为国”的豪言壮语始终像鞭子抽在你瘦弱的身躯上,于是你宁肯倒下,也要去铺平中国革命的道路。

你从不灰心,也从不因困难而缩步。

哪怕你被王明驱逐出了中共中央领导集团,哪怕你后来被捕,被国民党威逼利诱,你一直很坚定地走在革命的道路上。

你是真正的目睹人民于水火时操起菜刀救国救民的人,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

你是文人,信奉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至理,你本该在书斋里实现自己的文化价值,本该将“瞿秋白”这三字镌刻在文化长廊里,可你没有。

你将自己的全部都倾注在了中国革命上,一路披荆斩棘,遇刀剑水火而不退缩。

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终你一生,并未留一纸著作传世,然而我却在你喝破魔界、吼震浊世的声音中听到了真正的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你为中国发展而献身、为世界进步而殒命的理想贯通了天香楼和罗汉岭,以至后世虽几至变迁,而你依然永垂不朽。

“此地甚好,开枪吧。

”你盘膝坐下,笑容温和恬静,一如数年前,你刚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样子。

汀州何其有幸,从此抱紧了一个坚强伟大的灵魂。

◆再听廖老师点拨

本文是为了赞美瞿秋白不朽的革命精神的

◆完成廖老师作文(三)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

“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用“对话”的方法,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800字)

◆看看廖老师范文与你为邻

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

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里。

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一起倾听啦啦队女生的尖叫,一起讨论巴萨vs国米;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共同开发的网站像youtube那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

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嫉妒。

你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最好的,但在球队,你是最好的,教练经常拿你当作榜样来训斥其他队员。

用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

“要想踢比赛,首先学习成绩要好,进入大学里,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

”末了总不忘补上一句:

“像某某同学那样,踢球学习两不误。

我最忘不了的是去年那件让我烦恼的事,我生病了,尿血,是你旷课把我送到深圳友谊医院的结石科去。

当时数学课正上到复数这一章节,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每天下课之后你都会来到医院看我,把你做好的课堂笔记给我看,第一次翻开笔记的时候我很感动,从没见你这么认真的做过笔记,几乎是把一节课上老师所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了下来……

直到高考前那最紧张的一个月,你却忽然说你要回安徽老家。

按规定,考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高考,你说会放弃报考深大,因为深大在老家的招生人数较少,另外安徽的学习环境,使用教材与深圳不同,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

今天,我们会同时走进考场,为自己的明天书写一份答卷。

不同的是,我在深圳,而你在千里之外的安徽农村。

我知道,在深圳还有很多很多像你一样的同学。

他们的父母,和所有深圳人一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推动着城市发展。

他们同样拥有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彼此为邻,相互依存。

然而他们却要比我们承受的更多,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成为“高考移民”的一员,并为此放弃心仪的学校,使梦想走得更远……

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

◆再听廖老师点拨

(这是2010年广东阅卷场所评判的首篇满分作文,阅卷老师批阅这篇作文时被深深地打动。

作文中写到的“高考移民”现象是该老师的学生曾多次经历过的事情,以至当场流下泪水。

主要原因是作者诉说了“我”对同桌真实的留恋与祝福,其真情实感扣动了阅卷教师的心弦。

作者把“与你为邻”缩小为“我”与同座“你”二人之间的活动,既具体,又真实。

行文采用对话诉说的方式,既自由,又亲切。

材料既是熟悉的,也是独特的。

“你”的性格与农民工的家境都有明显的独特性,两人交往的细节既是典型的更是独特的,如“你”到医院来看“我”,给“我”看课堂笔记。

而且更为独特的是从来不记笔记的“你”,为了“我”也记起笔记来。

如此增强了抒情的真实性,“我”的留恋之情油然而生。

叙述思路是顺叙式,先说两人平时交往过程,后说当下考试情景。

叙述过程之中渗透惜别之情。

倒数第三段成为如此,“不同的是,我在深圳,而你在千里之外的安徽农村”,酸楚之情油然而生。

结尾以小见大,拓展到“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升华了主题。

◆总结几点体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二:

◆完成廖老师作文

(二)

请以“希望”为题,用“对话诉说”的方法,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800字)

希望

黛玉,你知道吗?

每当我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这个场面,就会想到你的香消玉殒。

于是,我仿佛心中充满阴霾,失去了所有希望。

残阳如血,秋风萧瑟。

桃花帘内,你空对的是菱花镜中的瘦影,空对的是昏暗的照壁,空对的是画着秋景的屏风,空对的是余晖下的雕栏玉砌。

那么,此时的你是否也在思考着什么,你是否也有自己的希望?

我想是的。

可是,你的希望仿佛眼前的落花,在风中翩跹,跳着最美的舞。

可它们终究是要落的啊!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吟着《葬花辞》,你用锦囊收集落英,让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你用一掊净土埋葬落花的同时,也将你美好的希望一同埋葬在苍穹尽头的香丘里。

那么,你是有希望的,只是它们已经死了,对吗?

你无法阻止它们的死去甚至是你的死去。

你是一株空谷幽兰,你不属于那个姑苏的小巷,你也不属于金陵监盐御史的那个幽深的宅院,你更不属于那个风凄露冷的潇湘馆。

你只属于那个完美世界,三生石畔。

世俗的土壤,肮脏的河水,你会水土不服的!

那么,你及你的希望的萎蔫,凋零,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呢?

你的泪水从你的脸颊落下,落到火红的薛涛笺上,化做你无尽的诗情。

你的诗中流淌着你对爱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流淌着你带着淡淡哀愁的希望。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你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希望!

我不能没有希望,那样恰恰是对你的曲解!

如果我们是好朋友,你也一定不允许我这样做的,对吗?

对!

我要让奋斗的泪水浸透我的芽儿,让牺牲的血雨洒满我的身躯,追求一切美好事物,实现我的你的未竟的希望,化做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一瓣馨香!

即使有一天,我已化做一团春泥,可我已实现了我的希望,我曾经散发的馥郁馨香将布满世界的每个角落!

 我又一次闭上了眼。

我看到了你弱柳扶风的身影,你的风鬟雾鬓。

这次,你笑了,笑靥如花。

(本文配合“对话诉说”的构思方法以“化大为小”的选材思路,让“我”与《红楼梦》中的文学人物林黛玉对话,以演绎作文题“希望”的中心。

通篇紧扣黛玉葬花这一细节行文,借此诉说“希望”主题。

先与黛玉说,“你”的希望是“眼前的落花”,这是比喻。

然后揭示其本体是“对爱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这样的希望在肮脏、黑暗的现实环境中难以存在,更难长大,所以,“你及你的希望的萎蔫,凋零,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

由此揭示“黛玉葬花”的原因。

然而,作者行文并没有就此终止对话,而是转折到“我”对“希望”的态度方面来,即“我不能没有希望”。

并通过“你也一定不允许我这样做的”一语强化这一观点,而且在结尾,以“你笑了”以突出这一主题。

不过,如果在转折处补写一段,即现在“我”所在的现实,不比“你”所处的大观园,“美好的希望”存在与长大是可能的与必然的,其表达“我”对“希望”的追求就会自然一些。

◆总结几点体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完成廖老师作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用“对话诉说”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800字)

参考答案  忧与爱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

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

就你的烟好?

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

撇啥腔?

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

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

谁不知道喝了难受?

你没看你舅那天那个高兴劲儿?

啥?

酒不好?

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买不到!

昨儿个你跟你妈去南坡锄草,你锄倒了多少稻子?

你看你妈多疼,你还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

锄完草回来,吃完饭你就往那儿一坐,你不能帮你妈洗洗碗?

你看你妈一天哪儿闲过一会儿?

你小时候勤快劲儿哪去了?

回城里你也这样?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脱了吧!

不穿西服就没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没人知道你是干部了?

穿大裤衩子有啥丢人的,你小时候不还光屁股满村跑了吗?

自己得劲儿不就行了?

昨儿个那包点心,你啥给扔了?

啥?

过期了?

庄稼人有啥过期不过期的?

那点心是前庄你表姐给你妈捎的。

她日子过得多紧巴你不知道?

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劲儿?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

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个方便面,那玩意儿能比吃个馒头营养?

当你媳妇面我不好说,你这是疼孩子?

下次别再偷着给你妈塞钱,我估摸着你媳妇也不知道。

咱俩口子身子也还硬朗,吃喝不愁。

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让咱俩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电话,让孙子和你妈多讲两句。

别用手机打,那玩意儿贵。

记住了!

叹啥气?

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

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

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

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

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

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

把烟掐了!

(考生模拟父亲与儿子絮絮叨叨拉家常,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忧”与“爱”。

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都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担忧”与“挚爱”。

“爹”对儿子诉说的11件事,既是11项具体要求,也是11种独特的“忧”,更是11种特殊的“爱”。

尤其告诫儿子不要谢绝乡亲的烟、不要不用方言打扫招呼、不要不穿农村人的衣服,其细致程度,实在叫人为之动容。

构思独特,情真意切,因在2012年江苏阅卷场所判为满分。

◆总结几点体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三:

◆完成廖老师作文(四)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用“对话诉说”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800字)

参考答案一路有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