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029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docx

远航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1工程概况

中国中铁一局承建的贵阳市域久永铁路起讫里程为DK0+000~DK34+065,正线建筑长度35.736公里。

全线新建桥梁9657.1m/31座,其中特大桥3303.11m/4座,大桥5695.4m/20座;中小桥658.59m/7座。

桥梁设计概况见表1.1桥梁设计概况表。

表1.1桥梁设计概况表

序号

桥名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桥长

1

盐井冲大桥

DK03+023.50

DK03+246.95

223.45

2

龙滩坝大桥

DK05+514.98

DK05+641.65

126.67

3

大湾1号大桥

DK05+847.25

DK06+267.52

420.27

4

大湾2号大桥

DK06+654.64

DK07+027.23

372.59

5

六平寨大桥

DK07+812.91

DK08+291.45

478.54

6

石板井中桥

DK09+598.57

DK09+696.05

97.48

7

白马洞中桥

DK10+024.85

DK10+141.66

116.81

8

情久河大桥

DK10+664.57

DK11+098.80

434.23

9

老泱地大桥

DK11+546.80

DK11+909.94

363.14

10

大坡大桥

DK12+143.45

DK12+365.90

222.45

11

花厂田特大桥

DK12+618.05

DK13+166.80

548.75

12

凉水井1号中桥

DK13+364.54

DK13+460.87

96.33

13

凉水井2号中桥

DK13+541.74

DK13+618.26

76.52

14

尹子寨大桥

DK14+057.80

DK14+258.26

200.46

15

石板田中桥

DK14+542.48

DK14+655.51

113.03

16

石板田大桥

DK14+798.22

DK14+943.15

144.93

17

钱家坡1号大桥

DK15+105.97

DK15+454.55

348.58

18

钱家坡2号大桥

DK15+667.16

DK15+942.30

275.14

19

大寨大桥

DK16+133.12

DK16+308.25

175.13

20

潘家堰大桥

DK16+393.90

DK16+846.70

452.80

21

许家坝中桥

DK17+049.30

DK17+112.20

62.90

22

瓜飘寨大桥

DK22+678.08

DK22+984.11

306.03

23

尖山特大桥

DK23+223.74

DK24+052.88

829.14

24

尖山大桥

DK24+500.49

DK24+700.29

199.80

25

雷打岩大桥

DK24+798.89

DK24+990.68

191.79

26

雷打岩特大桥

DK25+058.55

DK25+720.25

661.70

27

旧寨1号大桥

DK25+838.45

DK25+972.25

133.80

28

旧寨2号大桥

DK26+056.91

DK26+510.72

453.81

29

刘衙特大桥

DK26+707.52

DK27+961.30

1253.78

30

练马坝大桥

DK28+563.05

DK28+721.56

158.51

31

练马坝中桥

DK28+754.73

DK28+831.29

76.56

控制性桥梁工程说明:

全线桥梁工程具有墩高、复杂、梁形种类较多的特点,主要控制性桥梁工程见表1.2。

表1.2控制性桥梁工程表

序号

中心里程

桥梁名称

孔跨式样

全长(m)

特殊跨控制因素

1

DK10+853

情久河大桥

2×24+1×32+(52+96+52)m连续刚构+2×32+3×24m

434.23

跨越情久河

2

DK25+321

雷打岩特大桥

(2×24+3×32+(44+80+80+44)连续刚构+7×32+1×24m

662.54

跨水库沟谷

3

DK27+424

刘衙特大桥

1×24+18×32+(52+88+52)连续梁+11×32+3×24m

1253.78

跨工农水库沟渠

全线控制工期的桥梁工程有3座,情久河大桥全长434.13米,最大墩高98米;雷打岩特大桥全长662.54米,最大墩高88米,刘衙特大桥全长1260.58米,最大墩高68米。

桥梁上部结构均为大跨度连续钢构,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施工,技术复杂,施工时间长,控制运、架梁施工通道,为本项目重难点工程。

下部高墩施工,设备投入量大,安全管理难度大,亦为本项目重难点工程。

2施工准备

2.1一般规定

2.1.1施工调查应根据项目工程和单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需要按不同深度分别进行。

单项工程施工调查应结合施工放样测量进行。

2.1.2施工调查、施工复测和施工设计文件核对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合时,应及时联系勘察设计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

2.2施工调查和技术准备

2.2.1施工单位中标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核对和研究,并经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据以进行施工调查。

2.2.2施工调查前应编制施工调查提纲,编制施工调查提纲时应明确施工调查的依据、施工调查的主要内容、参加调查的人员及各自的分工。

2.2.3施工调查的依据:

1工程招、投标文件。

2施工承发包合同。

3施工设计文件。

2.2.4施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桥涵附近地形地貌、河床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当地最大冻结深度等。

2可供利用的山坡荒地、需要占用的耕地和拆迁的建筑物、施工期内对当地水利排灌和交通设施的影响。

3当地劳力和生产物资供应、工业加工、通信设施和水陆交通运输、水源和电源等供应能力、砂石料源、可供利用的房屋数量、生活物质等供应情况,当地计量、检验机构情况。

4当地有无地区性的病疫和卫生防疫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施工队伍应注意的事项等。

5修建各项临时工程、施工机械运输组装场地、施工放排水措施的资料。

6桥梁所在的位置、地形、交通运输及跨线工程情况,并提出可行性施工方案(现场桥位制梁或预制后架设)。

7采用现场桥位制梁时应调查地基承载力、排水条件等。

8当采用桥梁预制和运架施工方案时,尚应调查以下内容:

1)施工便道、路基、桥梁墩台等有关运价梁的设计承载力、施工情况及施工资料能否满足运梁要求。

2)对运梁车及组装后的架桥机运行地段的高压线、通信线、广播线、立交桥、隧道、渡槽及一切影响架桥机走行净空和工作净空的障碍物进行调查测量,提出解决办法并要求在运架梁前完成整治工作。

3)特殊困难架梁地段的地形、各桥电力供应情况及道路运输情况。

4)材料及梁运输路径和架桥机架设顺序。

5)桥梁预制厂址及地质地貌、附近水电供应、道路交通情况。

2.2.5现场施工调查应采用现场勘察和沿线走访的方法进行,施工调查时,还应携带必要的文件、设计资料等,现场对图纸资料进行核对。

2.2.6现场调查工作完毕,应编写施工调查报告。

施工调查报告的内容为:

1工程概况:

如线路的经由;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分布;重点桥梁工程情况;施工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工程数量等。

2施工条件:

工程场地情况;沿线交通和供水、供电、供油情况;主要材料和地方材料的供应条件和供应方式,砂石料源情况;临时房屋和临时通信的解决条件等。

3提出以下施工建议方案:

1)施工区段划分,施工队伍驻地、大型临时工程的布置。

2)施工便道的布置及现有道路的改扩建方案。

3)施工用水、供电线路和工地发变电站的设置。

4)砂石料场选定和场地布置、开采规模、运输方法及供应范围。

5)主要材料供应基地、桥头制梁场等的位置和规模。

6)重点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

7)施工机具设备和利用地方机械设备的意见。

8)影响施工的障碍物的拆迁方案。

9)梁的运输路径和架设顺序。

10)施工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优化设计的意见。

11)计量、检验、试验方案。

2.2.7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调查报告和合同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其主要内容包括:

1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工期要求、工程特点。

2组织管理机构、施工总体部署、施工现场布置、材料运供方法、临时用地计划、临时工程修建计划、机械使用计划和劳力使用计划,制梁架辅助工程和水、电供应方案等。

3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和施工进度计划。

4计划采用的保证施工安全、质量措施,创优规划和措施,保证工期、进度措施,环保、水保、节能、节料、节约用地、降低工程成本等措施。

2.2.8开工前应做好所需材料机具的准备工作,包括:

材料供应渠道、材料的存储、机具配备方案、机具购置和调配、砂石料供应等。

施工单位在施工调查的过程中,应详细调查当地水资源及电力供应情况,做好水电供应方案。

充分利用地方通信设备,必要时也可架设临时通信线路。

2.2.9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核对,应该对以下主要内容:

1地形、地貌、水文和地质资料。

2桥涵的结构、孔径、跨度及与其他建筑物的协调。

3桥涵的平面位置、设计高程和主要结构尺寸。

4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5主要工程数量、物资与设备的品种规格。

6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7征用土地界限及构筑物拆迁补偿的数量。

8排水系统及导流设备。

2.2.10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划的临时设施,应包括生产房屋、生活房屋、施工便桥、工程现场内外交通道路、工地供电和供水设备及其他小型临时设施等,宜在正式开工前完成。

起重设备、施工便桥在使用前应予以验收并做好记录,使用过程中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高空作业工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

2.2.11施工前应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认真进行研究和深入细致地讨论,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施工。

2.2.12 施工前应对参加施工人员按有关客运铁路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做到持证上岗。

2.2.13 正式工程开工前,要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工作,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申请开工。

工程开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或施工资料能满足施工需要;

2 征地、拆迁、城市规划、环保评估已经完成;

3 中线复测及工点放线已完成,施工桩撅完备;

4 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完成并已按规定的程序审核批准;

5 地质复核工作已经完成;

6 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7 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准备能满足开工需要;

8 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已建立和健全;

9 工地试验室已经建立并通过认证,能满足施工要求;与开工有关的材料试验已完成;

10 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用电、临时房屋和便道能满足开工要求;

11 对有关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已完成;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12核实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分布。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审批制度,未经批准的工程不得开工。

2.3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

2.3.1 桥涵工程主要施工设备有以下几种:

1基础施工设备:

锤击沉桩急、振动沉桩机、冲击钻机、旋转钻机、旋挖钻机、套管钻机、双(单)壁钢围堰、钢套箱、钢沉井和必要的土石方施工设备等。

2墩台主要施工设备:

钢筋设备、混凝土设备、模板提升设备。

3 桥位制梁设备:

膺架(或移动支架造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挂篮)、张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设备、试验和检测设备,及其它辅助施工设备。

4 预制梁设备:

包括台座、模板、张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设备、吊装及滑移设备、试验和检测设备;采用蒸汽养生时还有蒸汽养生设备;以及其它一些辅助施工设备。

5 运架梁设备:

包括装梁、运梁和架梁设备。

6混凝土施工设备:

吊装、运输和架设设备。

7钢筋施工设备:

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电焊机、对焊机等。

8桥涵顶进及线路加固设备。

2.3.2 施工单位应根据梁的尺寸、重量、形状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配备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确定其参数,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工程工期、安全和质量。

2.4 辅助工程

2.4.1 铁路桥梁施工辅助工程主要包括:

存梁场、场内运梁线、大型龙门吊机走行线、供应制梁砂石料的砂石场、修建临时承托结构、钢构件、架桥机的运梁道路。

开工前,应考虑辅助工程特点及施工工期,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出设计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修建辅助工程。

辅助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要编制竣工报告。

其内容为:

开、竣工日期,施工依据,施工单位,竣工数量,主要材料消耗,工程成本及必要图纸等。

2.4.2 当桥梁工程施工采用预制和架设施工方案时,运梁便线及桥上临时轨道应按不同运梁车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要平整、顺直,以便箱梁的顺利移运。

2.4.3 施工便道应直通工地并与国家公路网连结,并应满足各种设备运输进场的需要。

3明挖基础

3.1一般规定

3.1.1基坑开挖前应按地质、水文资料和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方案,确定开挖范围、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弃土位置和防、排水措施。

3.1.2基坑土方施工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现异常情况,应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1.3基础底面不得处于软硬不匀地层。

当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应联系勘察设计部门和相关单位。

3.1.4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或砌体施工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3.1.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专项施工设计,必要时要进行温度监控。

3.1.6基础混凝土和砌石施工质量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和砌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3.2 基坑开挖

3.2.1 基坑开挖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1)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

2)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3.2.2 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开挖方法。

在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排开地面水后再开挖基坑。

3.2.3 在天然土层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表3.2.3选定。

基坑深度大于5m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作平台。

如土的湿度过大,能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应采用该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

表3.2.3 基坑坑壁坡度

坑壁土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无载重

基坑顶缘有静载

基坑顶缘有动载

砂类土

1:

1

1:

1.25

1:

1.5

碎石类土

1:

0.75

1:

1

1:

1.25

黏性土、粉土

1:

0.33

1:

0.5

1:

0.75

极软岩、软岩

1:

0.25

1:

0.33

1:

0.67

较软岩

1:

0

1:

0.1

1:

0.25

极硬岩、硬岩

1:

0

1:

0

1:

0

注:

①挖基通过不同的土层时,边坡可分层选定,并酌留平台;

②在山坡上开挖基坑,当地质不良时,应防止滑坍;

③在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坑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办理。

3.2.4 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3.2.5 弃土不得妨碍施工。

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

3.2.6 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确定。

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3.2.7 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

3.2.8 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

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砌筑基础。

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3.2.9 必要时,基坑应进行边坡稳定计算。

3.3 基坑回填

3.3.1 基坑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回填,应分层夯实。

3.3.2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所用的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3.3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应密实、稳定。

若以碎石分层填筑,其压实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3.3.4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

3.4 基坑护壁

3.4.1 下列基坑开挖后可采用护壁加固:

1)基坑较深,土方数量较大。

2)基坑坡度受场地限制。

3)基坑地质松软或含水量较大,坡度不易保持。

3.4.2 挡板支撑,可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木)框架支撑坑壁。

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不宜超过1.5m,应边挖边支。

3.4.3 对支撑结构应随时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应先撑后拆。

支撑拆除顺序,应自下而上。

待下层支撑拆除并回填土后,再拆除上层支撑。

3.4.4 用吊斗出土,应有防护措施。

吊斗不得碰撞支撑。

3.4.5 喷射混凝土护壁适用于稳定性好,渗水量少的基坑。

喷护的基坑深度应按地质条件决定,但不宜超过10m。

3.4.6 喷射混凝土厚度可参照表3.4.6规定办理。

表3.4.6 喷射混凝土厚度(cm)

基坑渗水情况

地质类别

无渗水

少量渗水

砂类土

10~15

15

黏性土、粉土

5~8

8~10

碎石类土

3~5

5~8

注:

(1)本表喷射混凝土厚度适用于不大于10m直径的圆形基坑,未考虑基坑顶缘荷载;

(2)每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取决于土层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渗水量的大小;

(3)坑内砂层有少量渗水,可在坑壁打入木桩后再喷混凝土,木桩直径约为5cm、长100cm,向下与坑壁成300角打入,一般间距约为50~100cm。

3.4.7 喷射混凝土护壁的坡度根据土质稳定情况与渗水量的大小可采用1:

0.07~1:

0.1。

3.4.8所选用的喷射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输料均匀。

喷射混凝土应掺入外加剂,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使用速凝剂时,应满足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的要求。

干混合料宜随拌随喷。

按土质与渗水情况,每次下挖0.5~1m,应即喷护。

对无水或少水坑壁,喷射顺序应由下而上,但对渗水的坑壁,应由上而下。

当一次达不到要求厚度时,可在第一层混凝土终凝后,再喷第二次或第三次直到要求厚度。

续喷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污渍、泥块清洗干净。

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进行湿润养护。

3.4.9基坑开挖前,应在坑口顶缘,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土层坍塌。

3.4.10 开挖基坑遇有较大渗水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0.5m,汇水坑应设于基坑中心。

2)开挖进入含水层时,宜扩挖40cm,以石料码砌扩挖部位,并在表面喷射一层5~8cm厚的混凝土。

3)对流砂、淤泥等夹层,除打入小木桩外,并在桩间缠以竹篱等,然后喷射混凝土。

3.4.11 混凝土围圈护壁,除流砂及呈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外,适用于各类土的开挖防护。

3.4.12 围圈混凝土由上而下逐层浇筑。

顶层应一次整体浇筑,以下各层分段开挖浇筑。

上下层混凝土纵向接缝应相互错开。

分层高度以垂直开挖面不坍塌为原则,顶层高度宜为2m,以下每层高1~1.5m。

3.4.13 混凝土围圈的开挖面应均匀分布,对称施工,及时浇筑,无支承总长度不得超过1/2周长。

3.4.14 围圈混凝土壁厚和拆模强度应满足承受土压力的要求。

3.5 基坑围堰

3.5.1 围堰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围堰顶面宜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0.5m。

2)对河流断面被围堰压缩而引起的冲刷,应有防护措施。

3)围堰应尽量做到防水严密,减少渗漏。

4)堰内面积应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

5)围堰应满足强度、稳定性的要求。

3.5.2 土围堰适用于水深在2m以内,流速小于0.3m/s,冲刷作用很小,且河床为渗水性较小的土。

土围堰宜使用黏性土填筑,围堰断面应根据使用的土质、渗水程度及围堰本身在水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而定。

堰顶宽度不应小于1.5m,外侧坡度不陡于1:

2,内侧坡度不陡于1:

1。

填土出水面后应分层夯实。

筑堰引起流速增大,可在外坡面采用草皮、片石或土袋等进行防护。

3.5.3 土袋围堰适用于水深不大于3m,流速不大于1.5m/s,河床为渗水性较小的土。

堰顶宽度可为1~2m,外侧边坡为1:

0.5~1:

1,内侧为1:

0.2~1:

0.5,堰底内侧坡脚距基坑顶边缘距离不应小于1.0m。

土袋围堰应用黏土填心。

袋内装入松散黏性土后,袋口应缝合,装填量约为袋容量的60%。

在流速较大处,外侧土袋内可装粗砂或小卵石。

堆码时土袋应平放,其上下层和左右层应互相错缝。

3.5.4 土、土袋围堰填筑前,应清理堰底的树根、草皮、石块等杂物。

当有冰块时,必须彻底清除。

填筑时,均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堰底内侧坡脚距基坑顶缘距离不应小于1m。

3.5.5 钢板桩围堰适用于深水基坑,河床为砂类土、黏性土、碎石土以及风化岩等地层。

3.5.6 新钢板桩验收时,应备有出厂合格证,机械性能和尺寸符合要求。

经整修或焊接后的钢板桩,应用同类型的钢板桩作锁口通过试验检查。

验收或整修后的钢板桩,应分类、编号、登记存放。

锁口内不得积水。

3.5.7 钢板桩堆存、搬运、起吊时,不得损坏锁口损坏和由于自重而引起残余变形。

3.5.8 钢板桩接长应以等强度焊接。

3.5.9 当吊装设备许可时,应将2~3块钢板桩拼成一组组合桩,组拼后用坚固夹具夹牢。

3.5.10 插打钢板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插打前,在锁口内应涂抹防水混合料,组拼桩时应用油灰和棉絮捻塞拼接缝。

2)插打顺序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可由上游分两侧插向下游合龙。

3)插打时必须有可靠的导向设备。

宜先将全部钢板桩逐根或逐组插打稳定,然后依次打到设计高程。

4)开始打的几根或几组钢板桩,应检查其平面位置和垂直度。

当发现倾斜时,应即予纠正。

5)当吊桩起重设备高度不够时,可改变吊点位置,但不低于桩顶以下1/3桩长。

6)钢板桩可用锤击、振动、或辅以射水等方法下沉。

但在黏土中,不宜使用射水。

锤击时应使用桩帽。

7)钢板桩因倾斜无法合龙时,应使用特制楔形钢板桩,楔形的上下宽度之差不得超过桩长的2%。

8)钢板桩相邻接头应上下错开不小于2m。

9)围堰将近合龙时,应经常观测四周的冲淤状况,并采取预防上游冲空涌水或下游积淤的措施。

10)同一围堰内,使用不同类型的钢板桩时,应将两种不同类型钢板桩的各一半拼接成异型钢板桩。

3.5.11 锁口漏水,可用板条、旧棉絮条等在内侧嵌塞,同时在漏缝外侧水面撒细煤渣与木屑等,使其随水流自行堵塞,必要时可外部堵漏。

较深处的渗漏,可将煤渣等沉送到漏水处堵漏。

3.5.12 潮汐地区或河流水位涨落较大地区的围堰,应采取措施防止围堰内水位高于外侧。

3.5.13 拔桩前应向围堰内灌水,保持内外水位相等。

拔桩应从下游开始。

3.5.14 打钢板桩过程中,当导向设备失效,钢板桩顶达到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