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065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docx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

授课内容

机电班组长

授课教师

岳修胜

授课名称

矿井电气设备安全

课时

7

重点与难点

煤矿常用防爆电气设备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课时分配

授课内容

5分钟

45分钟

45分钟

85分钟

85分钟

45分钟

5分钟

1、导语

2、矿用电气设备的一般规定

3、矿井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通用要求及选用

4、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失爆及其防治

5、煤矿常用防爆电气设备

6、井下电气设备的检查与维护

7、小结

导语:

煤矿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按使用场所、设备类型可分为矿用一般型和矿用防爆型。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是指专为煤矿井下生产的非防爆的电气设备,使用在无瓦斯、煤尘爆炸的场所。

在其外壳的明显处有“KY”标志。

由于煤矿井下环境特殊,特别是井下存在瓦斯和煤尘,在一定条件下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因电火花、电弧等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在煤矿井下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第一节矿用电气设备的一般规定

煤矿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按使用场所、设备类型可分为矿用一般型和矿用防爆型。

《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电气设备的一般规声如下:

(1)操作井下电气设备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非专职人员或非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②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③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必须有良好绝缘。

(2)井下不得带电检修及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控制设备内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

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3)容易碰到的、裸露的带电体及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栏等防护设施。

(4)矿井必须备有井上、下配电系统图,井下电气设备布置示意图和电力、电话、信号、电机车等线路平面敷设示意图,并随着情况变化定期填绘。

图中应注明:

①电动机、变压器、配电设备、信号装置、通信装置等装设地点。

②每一设备的型号、容量、屯压、电流种类及其他技术性能。

③馈出线的短路、过负荷保护的整定值,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值以及被保护干线和支线最远点两相短路电流值。

④线路电缆的用途、型号、电压、截面和长度。

⑤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设地点。

(5)电气设备不应超过额定值运行。

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变更额定值使用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必须经国家授权的矿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6)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7)硐室外严禁使用油浸式低压电气设备。

4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应采用真空电磁启动器控制。

(8)井上、下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并遵守下列规定:

①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和电机车架线,必须在入井处装设防雷电装置。

②由地面直接人井的轨道及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必须在井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两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③通信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9)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10)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接成一个总接地网。

第二节矿井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通用要求及选用

一、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及标志

矿用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GB3836生产的、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

按使用环境爆炸性气体不同,将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两大类,即I类和Ⅱ类。

其中I类为煤矿井下用,Ⅱ类为工厂用。

防爆电气设备根据防爆要求不同分为10种型式,如表7—1所示。

表7-1矿用防爆电气设备的型式

序号

型式名称

型式标志

序号

型式名称

型式标志

1

防爆型

d

6

充砂型

Q

2

增安型

e

7

浇封型

M

3

本质安全型

ia、ib

8

无火花型

N

4

正压型

p

9

气密型

h

5

充油型

o

10

特殊型

s

在矿用防爆电气设备外壳的明显处;均有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Ex"和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MA”;各种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符号由防爆电气设备的总标志Ex、型式标志和类型标志组成,如煤矿井下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符号为ExdI。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

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主要包括:

防爆电气设备使用的环境温度,对外壳、紧固件、连锁装置、绝缘套管、接线盒、连接件、引入装置及接地装置的要求等。

(1)防爆电气设备使用的环境温度为-20℃—+40℃,环境气压为(0.8~1.1)×105Pa。

(2)防爆电气设备如果使用塑料外壳,该塑料外壳须使用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制成,并且保证塑料表面的绝缘电阻不大于1×109Ω,以防止积聚静电,还必须接受冲击试验和热稳定试验。

(3)防爆电气设备限制使用铝合金外壳,防止其与锈铁摩擦而产生大量热能,避免形成危险温度。

(4)防爆电气设备要装设紧固件。

(5)为了防止电气设备误操作造成事故,防爆电气设备应设置连锁装置。

连锁装置在设备带电时,设备可拆卸部分不能拆卸。

当可拆卸部分拆开时,设备不能送电,以保证安全。

(6)对于固定在设备外壳隔板上用来使导线穿过隔板的绝缘套管,必须用不易吸湿的材料制成,绝缘套管的使用不能改变电气设备的防爆形式,如果绝缘套管或电气设备需要使用胶结剂,胶结剂必须具有抗机械、热和化学的能力。

(7)对于正常运行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功率大于250W或电流大于5A的I类电气设备,其电缆和导线的连接都应使用接线盒和连接件。

接线盒的形式根据使用环境和有关技术要求决定。

(8)连接件是置于接线盒内供引入电缆和电缆接线用的(又称接线端子)。

连接件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结构尺寸,要保证导线牢固不良等现象。

对于铝芯电缆的连接件,要用铜铝过渡接头。

(9)防爆电气设备外电路的电缆或电线进人设备内要装设引入装置。

常用的引入装置有三种:

密封圈是引入装置,该引入装置应用最广泛,包括盘式引入装置和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两种;浇封固化填料密封式引入装置;金属密封环式引入装置。

(10)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带电时发生人身触电和对地放电引起周围可燃性混合物爆炸,防爆电气设备必须进行良好的接地。

电气设备的接地主要包括设备金属外壳的外接地端子和设备接线盒内的内接地端子,所选用的规格都必须与电气设备容量大小相匹配。

对于便携式和运行中需要移动的电气设备可不设置接地装置,但必须使用有接地芯线的电缆,其外壳与接地芯线连接并与井下总接地母线可靠连接。

(11)无论何种形式的防爆电气设备,都应有明显的防爆标志。

第三节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的失爆及其防治

一、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原理

隔爆型电气设备是指设备所有电子元件全部转入具有一定强度的由钢板、铸钢或铸铁等制成的外壳内。

当外壳内部发生可燃性混合物爆炸时,绝不会引起壳外的可燃性混合物燃烧或爆炸。

这种由壳体和盖子共同构成的外壳称为隔爆外壳。

矿用电气设备的隔爆外壳失去了耐爆性或隔爆性叫失爆。

当防爆电气设备的内部发生爆炸后,会因为外壳炸坏而直接引起壳外的爆炸性气体爆炸,或者是从各部缝隙中喷出的高温气体或火焰引起壳外的爆炸性气体爆炸。

几种防爆电气设备的隔爆原理:

(1)隔爆型电气设备。

把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都放在与周围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级别相适应的隔,爆外壳内,使两者隔开。

由于隔爆外壳的间隙存在,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的渗透作用,隔爆外壳内存在爆炸性气体是完全可能的。

当隔爆外壳内点火爆炸时,不会引起壳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

(2)增安型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在零部件上采取适当措施,当其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

因此,增安型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就没有引起爆源。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或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每种爆炸性气体都有最小的点燃能量,当小于这个能量时,就不能引起点燃。

因此,可以从限制电流电路中的能量人手,采用各种方式使电路的电压、电流等电气参数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这时尽管产生了火花,也不会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4)正压型电气设备。

正压型电气设备在启动和运行时,设备外壳部气压高于设备外壳外部的气压,从而限制了周围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进入设备外壳的内部。

(5)充油型电气设备。

充油型电气设备的全部或部分带电部件浸入油内,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当侵入矿物油内的电气元件在工作时产生电弧,油迅速分解爆发成蒸气,从而在电弧周围形成气泡。

它的膨胀受到周围油惯性和油壁箱的阻碍使气泡内压力很高,加强了气体的对流作用,造成电弧间隙强烈的冷却和游离,而迫使电弧熄灭。

(6)充砂型电气设备。

充砂型电气设备的外壳内填充细颗粒材料,以便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外壳内产生的电弧、火焰传播或壳壁及颗粒材料表面的过热温度均不能将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爆。

在电气设备的外壳内填充一定粒度、一定高度的石英砂,从而阻止了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传播。

使之不能将电气设备外壳外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爆。

(7)无火花型电气设备。

无火花型电气设备在正常的运转情况下不产生火花、电弧、危险温度,也木会将周围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爆,并且一般不会发生引爆故障。

二、煤矿井下常见的失爆现象

(1)由于隔爆接合面严重锈蚀,有较大的机械伤痕凹坑,连接螺钉没有压紧而使它们的间隙超过规定值,因此失爆。

(2)因矸石冒落砸伤、支架变形挤压、搬运过程中严重碰撞等而使外壳严重变形,因隔爆外壳上的盖板、连接嘴、接线盒的连接螺钉折断,螺扣损坏,连接螺钉不齐全,使其机械强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而失爆,

(3)存隔爆外壳内不经批准随便增加元件或部件,使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于规定值,造成经外壳相间弧光接地短路,使外壳烧穿而失爆。

(4)连接电缆没有使用合格的密封圈或末用密封圈,电缆橡胶护套伸入内腔壁长度不够规定值,以及不用的电缆接线孔没有使用合格的封堵挡板而失爆。

(5)接线柱、绝缘座管烧毁,使两个空腔连通,内部爆炸时产生过高压力而使外壳失爆。

(6)隔爆外壳因焊缝开焊、有裂纹而失爆。

三、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失爆原因

造成隔爆外壳失爆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常见的主要原因有:

(1)隔爆电气设备运行到一定程度或由于维护和定期检修不妥,防护层脱落,往往使隔爆面上出现砂泥灰尘等杂物,某些用螺钉紧固的平面对口接合面上也会出现凹坑,有可能使隔爆面间隙增大。

(2)井下电气设备由于移动或搬运不当而发生磕碰,使外壳变形或产生严重的机械伤痕;或在使用中也很可能发生碰击现象,严重时可能增加接合面间隙。

(3)装配时产生严重的机械伤痕。

这是由于装配前隔爆面上铁屑、焊釉等杂质没清除干净而划伤隔爆面造成的,在转盖式结构的结合面上特别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4)隔爆面上产生锈蚀而失爆。

这是由于井下湿度大,钢制零件容易氧化而产生锈蚀斑点,损伤光洁度所致。

(5)拆卸防爆电动机端盖时,为了省事而用器械敲打,将端盖打坏或产生不明显的裂纹而失爆。

()拆卸时零部件没有打钢印标记,待装配时没有对号而误认为是可互换的,造成间隙过小,使活动接合面产生摩擦现象,破坏隔爆面而失爆。

(7)螺钉紧固的隔爆面,由于螺孔深度过浅或螺钉太长,而不能很好地紧固,从而使隔爆面产生间隙而失爆。

四、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的防治

加强隔爆电气设备的综合管理维护,及时排除故障,是防止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的重要环节。

(一)隔爆电气设备的管理

1.下并前的检查

设备出厂,除按规程规定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做好绝缘特性试验检查外,下井前,还要作一般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零、部件是否齐全、完整。

(2)隔爆外壳是否涂有防腐油漆。

大、中修设备必须重新涂防腐油漆(铝制外壳例外)。

(3)隔爆外壳、接线箱,底座等是否变形、走样。

轻微凹凸不平不能超过完好标准的规定值。

(4)要通电试运转,看开、停、吸合动作是否灵敏可靠,运行是否正常,有无杂音。

(5)各种进出线嘴是否封堵。

要有合格的密封胶圈、铁垫圈和挡板,放置顺序是:

最里为密封胶圈,中间为挡板,最外是铁垫圈。

线嘴要拧紧。

(6)隔爆面是否有锈蚀和机械伤痕,是否涂有防锈油脂。

隔爆面不能有锈,最好进行磷化处理,光洁度要合乎要求。

针孔、划痕等机械伤痕不能超过规定。

(7)隔爆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对每台设备的隔爆面都要逐一测量。

2.搬运中应注意的事项

井下尤其是采掘工作面,设备装车、卸车、搬运工作比较困难,甚至有的地方全靠人力运输。

因此,安全地把防爆电气设备运送到使用地点,对于保证其防爆性能很关键。

在搬运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电气设备装车时,要轻装轻放,不要乱扔乱摔。

(2)在主运输巷道内,用电机车等设备运行时,速度不宜过快,防止掉道碰车,损坏设备。

(3)卸车时,不能“大撤把”,要注意不要把线嘴、线盒手把、仪表碰坏。

临时存放地点不能有积水、淋水。

(4)采掘工作面范围内,一般采用绞车、推车等搬运设备。

3.使用中的管理工作

加强防爆电气设备在使用中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运行中的隔爆电气设备,周围环境要干燥、整洁,不能堆积杂物和浮煤,保持良好的通风;设备上的煤尘要及时打扫;顶板要插严背实,有可靠的支架,防止矸石冒落砸坏设备;有底水的地方,要疏通水沟及时排水;底板潮湿时,要用非燃性材质做个台子,把设备垫起来;避不开的淋水,要搭设防水槽,避免淋水浇到电气设备上。

(2)备用的隔爆电气设备、零部件要齐全,螺丝要拧紧,大小线嘴要有密封胶圈、垫圈,并用挡板堵好;外露螺丝要涂油防锈隔爆面要涂防锈油。

存放地点要安全、干燥,且便于运输;设备上要接上明显的“备用”标志牌,备用设备的零件不许任意拆用。

(3)因急需或倒装需用拆下来未经上井检修的隔爆电气设备

时,要在井下现场进行小修:

更换老旧螺丝和失效的弹簧垫圈,擦净隔爆腔内的煤尘、电弧、铜末、潮气,修理接线柱丝扣、变形的卡爪,修理或更换烧灼的触头,防爆面除锈,擦拭涂油,并用欧姆表测量其三相之间、相地之间的绝缘情况,看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用塞尺测量隔爆间隙是否合乎要求,合格后方可使用。

不经检修,零件不全,螺丝折断,绝缘、防爆间隙不合要求的设备不准使用。

(4)设备使用要合理,保护要齐全。

增加容量要办理手续,要有专人掌握负荷情况。

(5)为了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保证隔爆性能良好,井下使用单位必须在现场准备一定数量的备件和材料。

(6)如果没有一定的专用工具和合理的操作规程,设备仍然可能“不防爆”。

所以井下电工必须配备专用工具。

不常用的特殊工具也要以工作面、片为单位准备一套。

要教育电工按操作规程办事,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工作符合质量标准。

4.设备上井

拆下不用的隔爆电气设备,要及时组织运往井上,进行检修。

拆下的设备,要保持零部件齐全,不准随意拆套。

下运、装车、上井,要由专人来做,不能连滚带摔,碰坏零件,也不能将设备拆散上井。

(二)隔爆型电气设备防爆接合面的防锈处理

煤矿井下湿度大,隔爆型电气设备的接合面很容易生锈,如果锈蚀严重,对其隔爆性能影响极大,甚至造成失爆。

为此应采取如下防锈措施:

(1)涂防锈油剂。

在隔爆接合面上直接涂204—1防锈油。

(2)涂磷化底漆。

这是一种新的防锈涂漆,能代替钢铁的磷化处理,其特点是:

漆膜薄,仅有8—12μm,且坚韧耐久,具有极强的附着力;涂抹方便,仅用半小时即可自然干燥;漆膜不怕瓦斯爆炸时的瞬时高温。

(3)热磷处理。

隔爆接合面经热的磷酸盐液处理后,在金属表面便形成一层难溶的金属薄膜,即磷化膜,可防止隔爆面的氧化锈蚀。

(4)对在热磷处理时形成的质量差的磷化膜,可用浓度为

10%~15%的盐酸(HCl)溶液(即氯化氢水溶液)或加热的浓度为

10%~20%的苛性纳(NaOH)溶液(也叫火碱溶液)擦洗磷化膜,即可除去,也可用砂布等方法清除。

(5)冷磷处理。

隔爆接合面经大修后,一般采用冷磷处理,使其形成一层难溶的金属氧化膜,以防止隔爆接合面氧化锈蚀。

第四节煤矿常用防爆电气设备

煤矿常用防爆电气设备包括真空开关;电动机、变压器、移动变电站、防爆接线盒、防爆控制按钮、防爆灯具、照明信号及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等。

一、真空开关

《煤矿安全规程》第454条规定:

4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应采用真空电磁启动器控制,真空开关以其断流能力大并且开距小为优势,在煤矿井下获得大量使用。

煤矿常用的真空开关有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和矿用隔爆型真空磁力启动器。

1.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

DKZB—400/1140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主要用在煤矿井下,额定电压为1140V或660V、频率为50Hz的配电系统中作线路总开关或分支开关,所控制电路的负荷电流为400A。

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7-2。

表7-2.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序号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1

指示灯不亮

1.指示灯泡松动或损坏

2.熔断器4RD断开

1.拧紧或更换灯泡

2.更换熔断器4RD

2

馈电开关不能合闸

1.开关故障跳闸后(短路与过载)未复位

2.某一开关漏气,继电器动作

3.实验开关HK1-4误打至过载或短路位置

4.26、27连线松动或脱落

1.将电源开关打至复位后再送电

2.更换漏气的开关

3.将实验开关HK打至中间位置

4.接好26、27连线

3

馈电开关合闸后即跳闸(无短路或过载情况下)

辅助接点FC2滞后,1-3LJ接点断开

将辅助点下移并紧固好

4

馈电开关实验室震动

1.实验开关HK节电接触不良

2.保护插件损坏

1.调整好接点

2.更换保护插件

2.矿用隔爆型真空磁力启动器

矿用隔爆行政空磁力器是一种新型矿用低压电气产品,真空接触器把电弧封闭在真空开关管内,具有分断能力高、燃弧时间短、触头磨损小、电寿命长等优点;介质绝缘强度恢复速度快,适用于频繁操作,开距小、耗散功率小.而且没有喷弧距离;体积小、质量轻、不飞弧、保护齐全,便于检修;在煤矿高、低压开关中已得到广泛使用。

(1)BQD7--80矿用隔爆型真空磁力启动器。

BQD7--80矿用隔爆型真空磁力启动器主要用于就地或远距离控制电压为660V、频率为50Hz的矿用隔爆型三相笼式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并在停机时进行换向。

BQD7--80矿用隔爆型真空磁力启动器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7-3。

表7-3BQD7—80型矿用隔爆型真空磁力启动器

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序号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1

不启动

1.JR9触点没有闭合

2.漏电闭锁插件损坏

3.真空接触器整流桥烧坏

4.启动器漏电

查出故障根源,排除后更换新元器件并调整好

2

不能可靠

吸合

1.控制电压低于26V

2.反力弹簧过大

3.运动机构卡住

4.整流桥局部烧损

查出故障后,重新检查调整方轴、轴套、限位电气杆,更换电器元件

3

释放缓慢

1.反力弹簧损坏

2.启动器线圈有短路匝或接交流侧

1.更换弹簧

2.检查处理或更换线圈

4

信号灯不亮

1.发光二级管损坏

2.稳压管、三极管、电阻和电容等电气元件个别毁坏

3.插件中小型继电器常闭,触点接触不好

1.更换发光二级管

2.检查测量、跟换不合格的电气元件

3.检查调整常闭触点,使之接触良好

(2)BQD4--80(120D)矿用隔爆真空电磁启动器。

BQD4--80(120D)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启动器,可作为就地或远距离控制交流电压380V、660V的矿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或停止,在允许变压器一端地时可实现程序控制,启动器可在所控制电动机停止时换向。

BQD4--80(120D)矿用隔爆真空电磁启动器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7-4。

表7-4BQD4--80(120D)矿用隔爆真空电磁启动器

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序号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1

不启动

1.变压器二次侧没电,矿用千伏级熔体烧坏

2.控制电路有断线地方

3.启动按钮接触不良

4.控制电压低于36V,使中间继电器不能可靠吸合

5.真空接触器两个线圈接线错误,作用于衔铁的电磁吸力抵消

6.真空接触器整流桥烧坏

1.更换熔体

2.接上断线

3.调整或更换按钮

4.提高控制电压

5.调换其中线圈首尾

 

6.更换整流桥

2

不能可靠

工作

1.控制电压低于36V

2.真空接触器反力过大

3.真空接触器辅助触头、XLC2、XLC3

4.真空接触器的运行机构卡住或别劲

5.真空接触器整流桥局部损坏,二极管开路

6.真空接触器开关管漏气

1.提高控制电压

2.重新调整反力弹簧

3.检修辅助触点组

4.检查方轴、轴套限位螺杆并排除故障

5.检查整流桥二极管并更换

6.更换开关管

3

释放缓慢

1.真空接触器反力弹簧损坏

2.真空接触器控制线圈有短路匝,控制点接在交流侧

1.检查并更换弹簧

2.修复或更换线圈,改装直流侧

4

温升高

1.真空接触器线圈绝缘不良或短路

2.真空接触器辅助点XLC2、XLC3不能正常断开

1.修复或更换线圈

2.检修接点组

5

不停止

1.停止按钮失灵

2.中间继电器反力弹簧损坏

1.调整或更换停止按钮

2.修复并更换弹簧

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路中交流电压和电流大小的电气设备。

它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能把交流电源一种等级电压在同一频率下变换为另一种等级电压,以适应各种用户的需要。

变压器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7—5。

表7-5油浸式、干式变压器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过度发热或发热不均匀

1.过负荷

2.二次线圈绝缘不好或破损,引起局部漏电

3.铁芯损坏

1.检查使用负荷情况,并予以调整

2.测量绝缘,修理破损处

3.拆开铁芯,处理绝缘

线圈绝缘损坏,发出强烈声音

1.变压器油绝缘低,降低线圈绝缘

2.一次电压超高

1.更换变压器油或进行修理

调整一次电压

经过短时间运行后,温度达到90-100℃以上

1.严重缺油或绝缘油不良

2.一次线圈局部短路

3.负荷超过太多

1.检查注油或更新油

2.大修

3.调整负荷

经常发现二次电压大大降低

1.供电线路电压太大

2.二次线圈有局部短路

3.一次侧调压偏低

1.调整负荷

2.检查并送厂修理

3.调高一次压

外壳带电

1.套管瓷瓶不良

2.引线与变压器外壳接触

3.内部漏电

1.更换或去污

2.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3.检修

变压器有异常

1.线圈绝缘损坏

2.铁芯固定螺栓松动

3.硅钢片绝缘不好

1.检查并进行处理

2.紧固螺栓

3.送厂大修

保护装置动作

线圈短路,内外引线造成短路,过负荷,油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