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227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docx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摘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完善,其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认识新媒体,适应新媒体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

文章论述了新媒体环境的特征,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挥新媒体环境的积极作用,要正视新媒体环境的消极影响,并阐述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影响措施

当代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新媒体的“新”是与“旧”、“老”相对的,指刚有的、初始的。

可表示形式或性质的改变,或有异于旧质的形态或性质。

“媒体”指传播信息的媒介,是承载、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物体,即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载体、工具、中介物或技术手段。

因此,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众的一切技术手段均可称为媒体[1]。

新媒体有以下较显著的特征:

(1)便利性,有丰富的可用资源,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快捷性,指新媒体可以让人们在最短时间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最新发生的事件,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3)交互性,实现了人与人之间资源的互享,做到双向互动,甚至多向互动,使用者没有明确的身份界定,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或接受者;(4)开放性和共享性,指新媒体环境下所有信息、资料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取,并且拥有资料、信息的主体可以和其他主体分享;(5)虚拟性,“OntheInternet,nobodyknowsyouaredog.”这句话充分表明我们在新媒体环境下无从知道对方的任何信息,仅仅靠新媒体传输的一系列数字信息符号获取想要的信息。

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可以算得上零阻碍,这就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道路越来越畅通。

由于信息蕴藏涵盖的范围太广,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无用的甚至有害信息。

由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其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极容易误入歧途。

深入了解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正确把握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利与弊,充分发挥其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有利作用、避免其不利作用,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挑战和机遇。

1.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1借助新媒体的便利性可以构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新媒体时代是不容逆转的时代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一趋势,相应做出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顺利发挥教育影响作用。

所谓“载体”是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可以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新媒体依靠计算机网络、数字、移动通讯等技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便利、多样获取信息的渠道。

传统的、单一的、纯理论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凭借新媒体的资源优势和渠道多样化,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生动的教育载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新媒体对一个单一的知识点进行扩展,使高校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引入一些相关视频或动画资料,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可以使高校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老师和学生是平等交流的双方,主客体可以实现平等交流,学生更易信任教师,有益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更易及时获取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最新动态。

新媒体的便捷性给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教育载体[2]。

1.2借助新媒体的快捷性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的快捷性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使人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通过手机、QQ、微信、微博等各种渠道获悉最新消息,还能通过这些渠道传递图片、视频等各种消息。

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取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真正做到“OnCall24”。

借助新媒体的快捷性,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悉最新信息和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所谓“实效性”是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能够快捷地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借助新媒体不断更新信息和资料,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变化保持同步性,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要求。

教育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提供的有关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向受教育者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感染力、吸引力,使受教育者很容易、很愉快地学习。

通过这种模式教学可以加深受教育者的印象,强化教学效果。

1.3借助新媒体的交互性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交互性是新媒体最突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红色网站”、大学生手机报、各校甚至各班的微博等新载体。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在原有的第一课、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寻求积极的应对措施,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

做到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龄阶段、不同群体,甚至针对不同个体的需要和特点设置教育内容、要求、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2.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马克思说: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个事物。

”新媒体也一样,它的优点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

2.1新媒体环境容易使学生陷入认知误区。

新媒体拥有一个巨大的网络体系,这个体系中散布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对人有益的信息,也有对人有害的信息。

因为在新媒体这个环境中对于信息是没有限制性和筛选性的,而且对于所有人都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

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就会面临信息的抉择,但由于学生缺失社会实践经历,对很多事物分辨能力、判断能力、抗诱惑能力还不够强,常常造成学生主动或被动地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比如,浏览不良网页、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QQ交友,还有的在网上购物出现问题。

凡此种种无不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2.2新媒体环境可能增大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首先,新媒体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导向难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媒体信息的开放性,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即所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学生虽然可以通过新媒体开阔视野,但与此同时难免造成一部分学生价值观混乱甚至颠覆。

其次,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及道德意识,个人道德感、责任心被淡化。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新媒体是一个虚拟环境,可以在这个环境干自己想干的一切事,甚至违法犯罪,因为所有信息都是虚假的,就算事态严重,也不会查到他,部分人开始利用新媒体,挑战法律的权威,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

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3]。

新媒体可以帮助我们结识更多的朋友,朋友遍布世界各地。

新媒体会使个人意识增强甚至超过社会意识,形成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忽视社会存在,沉溺于虚拟世界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这样一种混乱、矛盾的局面,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导致人格分裂。

从某种角度看,新媒体环境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3新媒体环境可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新媒体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搜寻很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愿意读书、翻阅书籍,甚至有的人认为那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相反他们乐意在网站上查阅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经思考地“复制”、“粘贴”,然后完事。

导致现在大学出现一种普遍现象――进图书馆的人越来越少,低头看手机、电脑的人越来越多,被称为低头一族。

少有大学生交的作业出自自己的思考,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交的那份作业到底是些什么内容。

几乎所有大学生一遇到问题,不管该问题是否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首先想到的就是“XX一下”,而不是思考,对日常作业一概应付了事。

久而久之,这种行为渐渐削弱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懒惰、不劳而获的心理便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可能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3.1借助新媒体环境的资源优势和传播优势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

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拓展教育平台,利用网络、手机、微博等渠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让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比如,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让学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正确的引导、陶冶。

还可以以学校、院系、班级为单位建立官方微博群,及时关注微博信息,并仔细研究学习,掌握社会热点,了解社会事实,通过这种途径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效率。

另外,现在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人手一部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手机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以纯理论讲授为主,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

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点演绎成生动的视频、声音、图片等形象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更容易接受,并且记忆更深刻。

3.2利用新媒体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了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根据教育的主客观条件,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安排教学日程,使之更有针对性,符合实际需要。

新媒体时代,网络当仁不让地成为大学生的乐趣之源,我们可以利用它面向学生开展积极的网络活动。

比如:

“微博大使”、“摄影大赛(最美的眼睛)”、“校园微电影(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征文大赛”等活动为校园文化注入活力、注入新的力量[4]。

3.3强化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督管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拥有巨大的资源库,不可避免地涵盖某些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信息。

为了避免新媒体环境的负面影响,高校可以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坚持对校园网络进行监控。

对每个学生的电脑IP地址进行登记,建立一道过滤有害信息的防火墙,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或拦截不良信息。

高校可以开设“网络心理疏导中心”,配备专门的心理疏导老师,对那些利用新媒体获取不良信息而造成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

避免他们失去判断能力,做出伤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学生步入正轨,防止误入歧途的事件的发生[5]。

通过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督管理,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想法,可以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无疑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结合教学是不容逆转的趋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改进、完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然而,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新媒体拥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缺点,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其优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克服弱点,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肖意贞.影响与对策:

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4):

29-33.

[2]田光灿.新媒体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36-37.

[3]肖学斌,朱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54-56.

[4]曹晓燕.新媒体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2011.

[5]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109-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