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249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

声音的特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1.了解声音的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学习内容分析

提示:

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声音的特性》这节是第二章声现象重点和难点最集中的一节,而且在这一节里开始学习到探究实验,并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所以在这一节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

成功在教学案的使用方面,充分发挥教学案的作用。

教学案都提早一天发给学生预习。

然后收上讲学稿进行批改,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

其次是注重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

课堂上,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向他们介绍探究的思路。

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同桌合作,在实验中体会实验的魅力我在上课时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设物理情景,通过学生直接感受,让他们体验声音的三个不同特性,二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相互启发,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是通过问题及合理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声音的特性的理解和对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提示:

说明本课堂可以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物理规律,尝试应用物理知识和规律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和问题。

体会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声现象,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2.探究决定音

调、响度的因素。

学生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并以波的形式传播,能说出15℃空气中声速的大小,并能使用这些知识解释诸如“先看到闪电才听到雷声”等相关生活现象。

然而此时学生尚没有机会了解声音本身具有哪些性质,对声音更多地停留在基于生活经验的认识层面上。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借助贴合学生生活的实验,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声音,意识到自身认识的缺失,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顺利的掌握声音的特性,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一、情景引入

师:

振动会发声,为什么我们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为什么用力重重敲鼓比轻敲发出的声音大?

模仿明星唱歌,模仿的声音再像,能完全一样吗?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音调

教师演示:

硬纸片在梳子上划过,一次快,一次慢。

学生观察并思考:

(1)听到两次声音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两次梳齿振动的快慢有什么不同?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师:

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2.频率:

(1)物理意义:

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

赫兹(Hz)。

1000Hz:

物体在1s内振动了1000次。

(4)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注意:

①声音不同于声,振动一定发声,但却不一定是人能够听见的声音;

②人最敏感的听觉频率是3000赫兹。

 

探究点二:

响度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

1.响度: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也就是声音的大小。

问题:

影响声音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请一位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鼓面上的碎纸屑弹起的高度。

1.振幅:

发声体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发声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越大。

3.波形图:

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问:

响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吗?

(学生思考、猜测。

拿出手机听,离的近可以清楚地听见手机的声音,离得远几乎听不见。

表明:

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响度还跟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声音越分散.减小声音的发散,可增大响度.

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探究三、音色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

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1.音色: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总结:

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2.音色与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了解声音的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从身边的现象入手,思考

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研究声音的特性。

 

【观察思考】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

快速划过时,发出的声音尖细;慢速划过时,发出的声音低沉

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慢速拨梳齿,梳齿振动慢。

 

【演示实验】: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探究目的:

钢尺振动发声的音调和什么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法:

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只改变钢尺伸出的越短

猜想和假设:

可能和振动的快慢有关

(3)设计实验: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实验步骤:

①把钢尺紧压在桌上,使钢尺的

伸出桌面外,用手向下压伸出的钢尺使其振动,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听钢尺发声的高低,记录在表格中;

②再分别把钢尺的

伸出桌面外,仍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伸出的钢尺使其振动,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听钢尺发声的高低,记录在表格中;

③整理实验器材,分析表格,记录总结结论。

探究音调的高低和振动快慢的现象记录表:

振动钢尺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钢尺长度的

钢尺长度的

较快

较高

钢尺长度的

(5)实验结论: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演示实验】:

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

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

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根据实验结果知道:

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振幅。

 

找几名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不许回头,能否判断出每一句分别是哪一位同学念的。

 

【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

1.乐音:

发声体规则振动

2.乐器:

(1)打击乐器:

力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

越细、紧、短,音调越高;

(3)管乐器:

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展示图片

蚊子,蝴蝶

模仿片段

3.用示波器观察不同音调的波形

将音叉发出的声信号输入示波器或计算机中,观察声音的波形。

换一个不同频率的音叉做实验,边听边分析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

观察下面三种不同频率声音的波形,两种不同频率声音的波形有何不同?

生:

通过观察示波器中的波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音调的声音频率高,波形密集;低音调的声音频率低,波形较稀疏。

问题1:

你知道为什么听不到蝴蝶飞过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了吗?

答: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问题2:

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

发生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时都会伴有次声波。

有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如大象等,有些动物能接收到次声波,如狗等。

 

【想想议议】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

哪个响度大?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

 

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让学生分辨出哪一段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哪一段是用二胡演奏的。

 

【演示实验】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的“1”(do)的波形图,用计算机播放这几个声音片段,边听边比较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

观察上面的波形可知,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它们的音色不同。

分层作业题

1.(2020北京)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答案】C

【解析】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0福建)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

A.震耳欲聋B.声如洪钟C.轻声细语D.斯声如雷

【答案】C

【解析】A.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声如洪钟意思是声音很大,说明响度特别大,故B不符合题意;

C.轻声细语是小声说话,是响度小,故C符合题意;

D.斯声如雷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0甘肃天水市)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答案】D

【解析】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真空不能传声。

故B错误;

C.在振幅一定时,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响度越小。

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所以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故D正确。

4.(2020广州市)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又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答案】C

【解析】频率的定义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是多少,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由于甲音叉每秒振动256次,即甲音又发声时振动频率为:

所以,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故C正确。

故选C。

5.(2020河南省)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频率为256Hz的A音叉和频率为440Hz的B音叉中______(选填“A”或“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

【答案】

(1).振动

(2).B

【解析】[1]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B音叉声音的音调比A音叉音调高。

6.(2020年湖南省娄底市)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时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答案】振动;音调

【解析】演员在演奏小提琴时,琴弦振动发声;

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附加题

蜜蜂带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300 Hz,而不带花蜜飞的时候,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440 Hz,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

(4)如图所示,有一长笛,当演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音调,吹奏出美妙的曲子,图中七个小孔中A应为___,G应为___。

(选填“1,2,3,4,5,6,7”七个音符中的某一个音符)

 

个人反思

本课是声现象中重要而且较难的一节课,对于“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三个概念的区分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实际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将声音的这三个特性展现给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师生讨论、学生展示、阅读理解、练习巩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从而全方位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采用了“预、突、练、巩”的教学流程,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形成的初步成果,通过这一节课的实践,我发现存在好处和不足。

好处:

一是采用观看微课预习新知,学生能很快就了解了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二是减少了老师的讲解,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

三是为学生争取到了更多的运用和巩固的时间。

不足:

一是探究的时间有些紧张,探究过程不完整。

二是对重难点的突破显欠缺。

特别是在突破音调和响度的区别时,对学生的反馈举例太少,没有做到重难点的真正突破。

改进措施:

一是调整时间的分配,缩短总结巩固讲解的时间到5min,增加突破重难点的时间到15min。

二是加强学生知识应用的练习,做到重难点的真正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