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288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docx

寒假复习计划及初三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寒假语文复习计划及知识点

过完寒假,初三学生3个多月后就要面临中考了。

那么,同学们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个寒假安排学习和生活,为自己应对2014年中考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建议采取以下学习与生活策略。

1、首先一回家就把初一、初二、初三(包括初三下册)的6本语文教材找到,即使掉了的也要找以前的同学借到,春节后返校老师检查是否齐全,不齐的自己出钱复印(丑话说在前面),务必齐全,共6本。

寒假中,要认真、客观地对“一诊”语文考试进行分析。

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

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

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同学们在分析“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后,为自己制定一套寒假学习计划,并坚持实施。

2、有计划的梳理语文中考考点,形成知识体系与纲要结构

首先可初步整理出每个板块的知识体系。

其次要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再次,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课本中的知识点融汇在一起,理出线索,留在中考后期复习用。

对于文言文有欠缺的同学,一定要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通读一遍,掌握相关词语的用法,并在练习中巩固。

3、收集和整理做过的错题,选择中考真题及时训练

寒假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尽量多做历年中考真题。

在做完一套真题试卷后,要及时核对答案,看看哪些题目丢分,弄清丢分原因。

通过做真题可了解中考命题范围、题目深浅以及相关题型。

4、阅读中考满分作文,积累习作素材,借鉴写作手法。

每年中考的前半年时间我就会建议学生去读中考满分作文,写写阅读感悟,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对学生的作文的提高确实效果明显。

中考满分作文都是由参加中考的学生来写的与备考学生的年龄相同、生活阅历接近、思想高度相差不多,所以读他们的文章能够容易产生共鸣,里面的素材、写作手法都能够去很好的借鉴,所以在此建议每天读一篇中考满分作文,,一个寒假下来,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作文进步了。

5、从寒假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积累语文素材(要知道:

生活处处有语文,要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

比如:

回家的感受、新年、走亲访友、过节祭祖、贴春联、一家人看春晚、春节所见所闻所感等等)

6、建议每个同学在家长的带领下去书店选一本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和一本中考优秀作文书,可以趁寒假的时间系统复习,并在下学期里作为资料用。

7、多多关注时事,看看新闻,建议同学们多观看CCTC_10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科普之光》栏目。

  温馨提示:

寒假里,完成寒假复习往往会呈现两个极端:

一个是放假前两天拼命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以后的时间光顾着玩,到了开学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另一种是先尽情玩,直到快开学的前几天才慌忙写作业,保量不保质,要知道: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就没有多少时间看书了。

因此,寒假要有计划性的安排每天应完成的复习。

另外:

值得关注的是:

从2014年中考开始语文分值升为150分,在其它学科分值不变的基础上,语文再加了40分,可见,语文在目前学习和升学考试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在整个中考总分中占了四分之一。

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学好语文,在寒假里好好复习语文。

同学们从“一诊”考试的分数中也已经看出,自己的成绩很不理想,要学的、要掌握的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

任重而道远!

所以,也该好好复习。

复习内容:

一、语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正楷,提高书写速度。

” 

  把每册书每课“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看一遍。

  2、应对策略:

 

  

(1)注意平时的积累。

  

(2)定期检查巩固。

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

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

  (3)提高复习实效。

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

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二、字形

  

(1)掌握汉字的字形要靠日积月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都要做有心人,遇到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一定不要随便放过,要勤查字典,积累多了,出错也就少了。

 

  

(2)要将汉字的字形与它的音和义结合起来识记,这样比死记硬背掌握要轻松得多,记得也要牢固。

 

三、成语:

需平时的积累

  1、掌握课文中常用成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和感情色彩去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四、病句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

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如“在他跑过来时,抱着一个球。

”缺主语,应删去“在”“时”。

 

(2)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

如“这个公司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质量”“提高”搭配正确,但“数量”与“提高”不能搭配。

应改为“数量”“增加”。

 (3)分类不当。

如“商店里摆满香蕉、梨、苹果、萝卜等许多水果。

”“萝卜’属于蔬菜,不属于水果类,应删去。

 (4)前后矛盾。

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

应删去“否”字。

(5)否定误用。

如“难道能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6)语序不当。

如“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

”“调查问题”应放在“研究问题”之前。

(7)重复累赘。

如“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

”这类语病是因语意重复造成的,修改时将同义的词语删去一个。

(8)用词不当。

如“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生疏。

”“对”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

(9)句式杂揉。

把两句话的意思合在一句里说。

如“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应改为“他的家乡在福建省福州市。

或‘他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10)关联词误用。

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如果错用、滥用、配对不当、省略不当等都会造成病句。

如“只要你说得对,我们才改正。

”“只要”应对“就”。

所以应把“才”改为“就”。

(11)不合事理。

即现实生活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如“深蓝的夜空明月高照,繁星密布。

”当明月高照时不可能出现“繁星密布”的情形,应是“明朗星稀”。

另外;对应问题:

出现“是否”一词时要特别注意:

二对二或一对一。

二对一是错误的。

详见:

 (4)前后矛盾。

“切忌、防止、禁止”等本身含有否定意思的词语时,不能再加“不”字如:

切忌抽烟。

记叙文阅读:

【温故知新】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说明一个生活道理,或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或留给读者一种启迪、一种感觉。

1、为何以此为题目?

以此为题目的妙处是什么?

这个题目如果放在前面,只要答出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也可能是线索,或答出具体特征等就基本到位了,主要还是答基本义和引申义;如果这道题目出在后面则除了答出上述内容外,还必须结合全文答出题目的蕴含义、象征义,才有望得满分。

放在后面分值加大,不能只从单一角度而要从多角度答题。

如2002年第21题“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一个角度是表面义,“用自己的双腿走路”;另个角度是人物品质,“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一个好题目往往从文章内容和主题的角度来思考,既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又能显示主旨。

2、如何赏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主要指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品质又是以其表现作依据的,因此又要具体地看文章写了人物的哪些表现(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如现代文阅读《敲雪》,分析文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关爱子女、重视教育的好父亲,从他精心照料果树,只为能用卖果子的钱送孩子上学就可以看出来;同时他又是一个具有坚韧、吃苦耐劳品质的人,从他一夜未眠,冒着大雪给果树敲雪的行为可以看出。

3、句子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根据具体句子灵活运用)

在文章开头:

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

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4、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可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为散文中的描写,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

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

此外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补充: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

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

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

文字简练,不加学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5、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

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6.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7、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8、.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答题套路:

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选入上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

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夏之绝句》

注意: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9、写作手法及作用:

(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

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

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

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  意:

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

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

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

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

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0、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

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

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

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

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

   

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

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11.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

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

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散文阅读:

一、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二、散文的形式: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特点:

“形散神不散”。

三、散文的分类(列举已学散文)

(1)写人叙事散文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

(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

(3)议论性散文  冰心《谈生命》

四、散文阅读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五、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来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一般集中以下四方面:

一是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中的含义或作用;

三是鉴赏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结合实际谈感受。

同学们要想在现代文阅读题上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我们认为除了平时多阅读勤思考多练习,还得掌握阅读的基本思路和灵活的解题技巧。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

请问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或文章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抓住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

《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

找出文章的线索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

关注题目;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三)、分析关键句或哲理性语句的含义,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1、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例1:

重庆市中考阅读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问题之一:

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9)段中“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例2:

成都市中考阅读题《幸福为何总在遥远的山那边》问题之一:

文章结尾说:

“那地方我们从未去过。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关键要抓住中心词,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2、品味语言

(1)品味词语:

考题形式:

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思路点拨: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2)品味语句:

例1: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紫藤萝瀑布》    

  答:

句子中数量词“一串一串”“一朵一朵”连用写出了花之密;动词“推”“挤”“笑”、“嚷嚷”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的茂盛,开的繁密。

蕴涵了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例2: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那树》

答:

句中把那棵树的树顶比作“刚炸开的焰火”,比喻鲜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那棵树枝叶的茂盛繁密,表现了这棵树生命的壮美。

寄寓了作者对如此壮美的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思路点拨】

品——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作用:

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

)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

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可从语言优美、清新隽永、真挚朴实、不落俗套、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析———析句意悟———文中情感或哲理

3、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注意散文的开头结尾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例:

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