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481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docx

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化学试题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班)

化学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Na:

23S:

32Cl:

35.5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下列诗句或成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B.铁杵磨成针C.野火烧不尽D.百炼成钢

【答案】B

【解析】

A项,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B项,铁杵磨成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野火烧不尽发生燃烧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项,百炼成钢,指通过化学反应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并除去杂质,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B。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

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爆竹

C.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配制稀硫酸D.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煤矿井里含有甲烷气体,甲烷为易燃气,用火把照明会引起爆炸,故A错误;

B.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炮竹可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故B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逐滴加入到水中,边加边搅拌,故C错误;

D.液化气为易燃气体,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可引起爆炸,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3.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的化学式

氢氧化钠

金属汞

四氯化碳

烟花爆竹

危险警告标签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以根据标志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进行分析判断,

A、氢氧化钠属于腐蚀品;

B、金属汞属于剧毒品;

C、四氯化碳常用作灭火剂;

D、烟花爆竹属于易爆物。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应贴腐蚀品的标志,图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

B、金属汞是剧毒品,图为剧毒品标志,故B正确;

C、四氯化碳常用作灭火剂,图为易燃液体标志,故C错误;

D、烟花爆竹属于易爆物,故应贴爆炸品的标志,图为爆炸品标志,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解题关键:

首先要知道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易错点C,四氯化碳为有机物,却不能燃烧。

4.下列仪器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是(  )

①烧杯 ②坩埚 ③锥形瓶 ④蒸发皿 ⑤试管 ⑥蒸馏烧瓶 ⑦表面皿

A.②④⑤B.①⑥⑦C.③④⑥D.①③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实验室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垫石棉网可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有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等。

【详解】①烧杯③锥形瓶⑥烧瓶垫石棉网可加热;②坩埚④蒸发皿⑤试管可直接加热;⑦表面皿不能用来加热。

故选D。

5.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其中错误的是(  )

A.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B.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C.盐酸和食醋都属于混合物

D.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答案】B

【解析】

A.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故A正确;B.纯碱是盐,故B错误;C.盐酸和食醋都属于溶液,都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豆浆和雾都是胶体,故D正确。

故选B。

6.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为试管,一般用于反应等,②为漏斗,一般用于过滤和向容器中添加液体,③为分液漏斗,用于分液,④是托盘天平,用于称量,⑤为蒸馏烧瓶,可以用于蒸馏或分馏等,因此用于物质分离的仪器是②③⑤,故选项B正确。

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过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⑥加热蒸发

A.②④⑤①③⑥B.④⑤②①③⑥

C.①②⑤④③⑥D.②⑤④①③⑥

【答案】D

【解析】

加入NaOH的作用是除去Mg2+;加入BaCl2的作用是除去SO42-;由于除SO42-时加入的BaCl2溶液过量,则加入Na2CO3的作用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Na2CO3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由于Mg(OH)2、CaCO3、BaCO3都能溶于盐酸,所以过滤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OH-和CO32-;获得的NaCl溶液用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所以操作顺序可为:

⑤②④①③⑥、②⑤④①③⑥,答案选D。

点睛:

物质分离提纯的原则:

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所加除杂试剂过量、过量的除杂试剂要除去、易分离、易复原。

8.高一入学体检时,小明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体检指标。

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

甘油三酯      0.52 mmol/L  

总胆固醇4.2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0mmol/L  

葡萄糖4.95mmol/L  

 

A.溶解度B.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D.摩尔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某种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该溶质的克数,单位是g,显然A项错误;

B.物质

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是mol/L或mmol/L(毫摩尔每升),B项正确;

C.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单位是“1”,显然C项错误;

D.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D项错误。

答案选B。

9.向盛有I2水溶液的试管中,再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上层橙红色,下层接近无色B.均匀、透明、紫红色

C.均匀、透明、无色D.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I2水溶液是棕色,加入密度大于水的四氯化碳,因为I2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下层为四氯化碳的典溶液,为紫红色,上层为水,接近无色,故D正确。

10.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定含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硫酸银等沉淀,不能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应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进行检验,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排除氯化银的干扰,检验SO42-,应先加入盐酸,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故B错误;

C.氢氧化铜为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故C正确;

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定含有

,也可能是

,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11.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

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B.胶体

纯净物,其它分散系是混合物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D.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故合理选项是D。

1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nm~100nm(1nm=10-9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半透膜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纳米碳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是一种介稳体系,静置不会析出黑色沉淀,正确的有②③④⑤,答案选D。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Cu+2H+=Cu2++H2↑

B.氧化镁和稀盐酸混合:

MgO+2H+=Mg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Cu2++Ag

D.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CO32-+2H+=H2O+CO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才反应,A错;氧化镁为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B正确;铜比银活泼,会置换出银,但该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C错;碳酸盐与酸反应分步发生,先生成碳酸氢根,再生成二氧化碳,当酸不足时仅生成碳酸氢根,D错。

考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

离子方程方是高中化学中考察的重点,重在考察学生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熟练程度,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应符合客观实事,电荷应守恒,微溶物,难溶物及弱电解质不可拆成离子式等几项注意事项。

本题难度属中等

14.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

K+、Al3+、Cl-、SO42—

B.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K+、Cu2+、NO3—、SO42—

C.含有0.1mol·L−1Ca2+的溶液中:

Na+、K+、CO32—、Cl-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Na+、Fe3+、NO3—、SO4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强碱性溶液含有OH-离子,与Al3+反应,生成Al(OH)3沉淀,故不能共存;B、溶液无色透明,故要排除Cu2+,错误;C、Ca2+与CO32-形成沉淀,故错误;D、酸性溶液中,均共存。

考点:

考查了离子共存的相关知识

15.下列名词中,哪个名词不属于物理量

A.长度B.质量C.摩尔D.时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A不选;

B.质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B不选;

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属于物理量,故C选;

D.时间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D不选;

答案选C。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答案】C

【解析】

【详解】A.1molH2O的质量为1mol×18g/mol=18g,A错误;

B.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摩尔质量为16g/mol,B错误;

C.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质量为0.5mol×64g/mol=32g,C正确;

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注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

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以g为单位时)不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不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

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

17.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固体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

B.将烧杯中溶解固体氢氧化钠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

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的部分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体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易吸水,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A错误;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需要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B正确;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失败,需要重新配制,C错误;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体体积低于刻度线,不能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否则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定容、摇匀后,发现液体体积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作任何处理。

1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4gSO2含有氧原子数

NA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H2O的分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14gN2含有分子数为0.5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mol氧原子,含有氧原子数为2NA,故A错误;

B、没有告诉氯化镁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数目,故B错误;

C、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14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含有分子数为0.5NA,故D正确;

故选D。

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一瓶溶液,标签上标有“CaCl20.1mol·L-1”的字样,下面是该小组成员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1L该溶液,可将0.1molCaCl2溶于1L水中

B.C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mol·L-1

C.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

D.将该瓶溶液稀释一倍,则所得溶液的c(Ca2+)为0.05mol·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0.1molCaCl2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大于1L,故A错误;

B.在CaCl2中,Ca2+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则浓度之比也为1:

2,故Ca2+的浓度为0.1mol/L,而Cl-的浓度应为0.2mol/L,故B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浓度与取出的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无关,故C错误;

D.溶液中Cl-的浓度为0.2mol/L,将溶液稀释一倍,则浓度减半,故稀释后Cl-的浓度应为0.1mol/L,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值关系等问题,难度不大,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关键。

20.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臭氧,则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B.分子数总数C.质子总数D.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由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物质的量相同,由于一氧化氮是双原子分子,臭氧是三原子分子,则原子数不相同,原子中质子数不同,相同物质的量时两种气体所含质子数不同,由于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则相同物质的量时二者质量不同。

【详解】A.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物质的量相同,由于一氧化氮是双原子分子,臭氧是三原子分子,则原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

B.由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物质的量相同,故B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不同,相同物质的量时两种气体所含质子数不同,故C错误;

D.由于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则相同物质的量时二者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以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组成原子的构成特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

(1)无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

(2)现有以下物质:

①NaCl晶体②液态SO3③液态的醋酸④汞⑤BaSO4固体⑥蔗糖(C12H22O11)⑦酒精(C2H5OH)⑧熔融的K2SO4⑨纯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

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树状分类法

(2).④⑤(3).①⑤⑧⑨(4).②⑥⑦

【解析】

【详解】

(1)图示方法将无机化合物分成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等,按照层次,符合树状分类的特点,属于树状分类,故答案为:

树状分类法;

(2)①NaCl晶体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②液态SO3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③液态的醋酸属于酸,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④汞是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BaSO4固体是盐,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⑥蔗糖(C12H22O11)是有机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是非电解质;⑦酒精(C2H5OH)是有机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是非电解质;⑧熔融的K2SO4是盐,可以导电,是电解质;⑨纯水是电解质,不能导电;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④⑤;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⑤⑧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⑥⑦。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导电性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辨析,难度不大.解题时紧抓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以及导电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为条件。

22.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H2SO4:

________

②NaOH:

________

③Fe2(SO4)3:

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________

②铁片与硫酸的反应:

________

③硫酸铜与氢氧化钡的反应:

________

【答案】

(1).H2SO4=2H++SO42-

(2).NaOH=Na++OH-(3).Fe2(SO4)3=2Fe3++3SO42-(4).H++OH-=H2O(5).Fe+2H+=H2↑+Fe2+(6).Cu2++SO42-+Ba2++2OH-=BaSO4

+Cu(OH)2

【解析】

【详解】

(1)①硫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H2SO4=2H++SO42-;②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NaOH=Na++OH-;③硫酸铁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

Fe2(SO4)3=2Fe3++3SO42-;

(2)①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H++OH-=H2O;故答案为:

H++OH-=H2O;②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

Fe+2H+=H2↑+Fe2+;故答案为:

Fe+2H+=H2↑+Fe2+;③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Cu2++SO42-+Ba2++2OH-=BaSO4

+Cu(OH)2

;故答案为:

Cu2++SO42-+Ba2++2OH-=BaSO4

+Cu(OH)2

23.如下图所示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装置:

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得到蒸馏水,选择装置_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冷凝水流动的方向_________。

(4)在用装置B进行操作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或“下口”)转移到烧杯中。

【答案】

(1).D

(2).A(3).B(4).萃取分液(5).冷凝管(6).下口进,上口出(7).先打开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再打开下面的活塞(8).下口

【解析】

【详解】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蒸发结晶,选用装置D,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得到蒸馏水,应采用蒸馏的方法,选择装置A,故答案为:

D、A;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应采用萃取和分液的方法,选择装置B,故答案为:

B、萃取分液;

(3)注意冷凝水是从下口进,上口出,充分利用逆流的原理,故答案为:

冷凝管;从下口进,上口出;

(4)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操作时,如果上口关闭,则装置内的压强会逐渐减小,导致液体无法流出。

此时,可打开上口部的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小孔(或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当下层液体放完时,应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下。

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答案为:

先打开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再打开下面的活塞;下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特别要注意一个操作细节为:

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须打开上口部的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小孔(或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分液漏斗上部气体与大气相通,利于液体顺利流出。

24.Ⅰ.实验室要配制500mL0.2mol/L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化学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

A烧杯B500mL容量瓶C漏斗D胶头滴管E玻璃棒

(2)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其质量为________g。

(3)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加水至液面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③待冷却至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

④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4)如果实验过程中缺少步骤⑤,会使配制出的NaOH溶液浓度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Ⅱ.如图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2)取用任意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