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592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docx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

中国教育领导力探析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管理界日渐重视教育领导力的建设,英国伯明翰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彼得?

雷宾斯认为:

“领导力的质量是决定学校效能和学生学业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已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

[1]国内外有关教育领导理论的研究,无论是传统的研究领导者个性特征的特质论、寻求最佳领导行为的行为论、因情境而变的权变论、富有重构精神的后现代论,都越来越触及其研究核心――教育领导力。

  我国在提升教育领导力方面,也做出了相关的努力和探索。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章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体制,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而要探索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领导力,就必须要寻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支撑。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且独具特色的管理智慧和教育理念,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思想中汲取智慧,必将成为建构中国教育领导力的重要源泉。

  二、中国教育领导力的内涵与外延

  教育领导力关注的是领导效能,其本质是影响力,即是要求教育领导者拓展途径和方式,以巩固和扩大其创造力、凝聚力、牵引力、推动力和发展力。

教育领导力是教育组织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力量,而若在教育领导力中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中国教育管理理念与管理哲学思想植入其中,就成就了中国教育领导力。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华夏子女创造了绚烂多彩的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尤其是东亚国家文化的渊源。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教育传统。

自从人猿相揖别后,华夏大地便出现了原始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更是为了满足人类传授劳动、生产和生活经验,保证人类社会存续和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萌芽状态的教育管理也就此产生。

到夏、商、周时代,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教育管理模式便初具雏形了。

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更是为我国古典教育管理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在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中,中国教育管理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教育管理模式,并孕育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中国教育领导力。

  中国教育领导力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下,教育领导者基于职位角色和自身素质,在领导和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综合性影响力,是一种坚持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影响力。

在宏观层面,中国教育领导力是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统筹规划、综合改革、多方参与治理等途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服务和引导教育事业发展,以提供充足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的能力;在微观层面,中国教育领导力则是指教育领导者或教育领导团队在知识、技能、个性等方面的有机耦合,以改变教育客体的认知与态度,促使其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的能力。

  三、中国教育领导力的特征

  1.以和为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和谐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国文化的和谐境界追求真(自然之和谐)、善(人际之和谐)、美(天人之和谐)相统一的总体目标,尤其以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为主旨。

[3]在中国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以和为贵的价值典范。

譬如,孔子较早提出了“和为贵”[4]的命题,孔子的弟子有若说: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5]在和谐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活动非常注重塑造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

以和为贵,有助于促使教育领导者作风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从而能充分彰显教师与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形成良好的教学及教育管理秩序。

  2.以人为本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旨归。

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为本,而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6]以人为本的中国教育领导力,是指教育的发展依靠人,教育的发展为了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是一切教育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人为本是形成中国教育领导力的重要理念,其核心要义就在于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

教育管理对象中的人,包括学生和教师,他们是教育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和完整的精神实体。

其中,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和自我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承担者。

因此,教育管理必然要彰显对教师和学生的“人”的价值的关怀,促使学校教育管理由“目中无人”的物性化管理向“目中有教师”“目中有学生”的人性化管理转变。

[7]以人为本的中国教育领导力,始终建立在把人放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的,乃至中心的位置上,始终坚持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将教师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重要路径。

  3.以德为先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强调以德为先,实质是强调教育领导者运用非职位的影响力去改变教育领导客体的认知与态度,进而改变其行为或促使其采取相应的行动。

老庄的“无为”教育思想就公开标榜其反功利的性质,他认为,去除知识与欲望是国之政治、人之道德的基本前提。

儒家的教育思想在反功利这一点上,与道家可谓殊途同归。

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8]。

中国教育思想所表现出来的重道德价值观,表现在教育实践上,就是崇尚教育的伦理价值,重视道德的追求与人格的陶冶。

从古至今,“德”也一直贯穿于中国教育管理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中。

首先,以德为先,即是教育领导者应厚德载物、德艺双馨,能艺术地调和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利益冲突,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

其次,以德为先,就是要以德服人,理顺教育组织中的各种关系,以实现广大教职工的同心同德。

最后,以德为先,也要度德量力,充分考虑到教育组织的基本情况与资源禀赋,带领教育组织实现合理的教育目标。

  四、中国教育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优良文化。

它是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赋予了中国教育领导力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形成了中国教育领导力自身独有的特质与魅力。

如《学记》开宗明义说: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将教育摆在立国的首要位置。

许多儒学思想家也都提倡重视教育,希望通过教育将统治者培养成为圣明之主,臣民能够接受教化,成为良民。

[9]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领导力形成与发展的内核,它不但是中国教育领导力充满活力的内在源泉,更是中国教育领导力自成一派,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教育领导力的根源所在。

  2.法定教育职位权力

  权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当人们在社会机构中占据权势地位和支配地位时,他们就有了权力。

[10]从逻辑上来看,职位权力来源于职位,而职位又是组织的产物,因而,从根本上来说,职位的权力来源于组织。

在组织的形成过程中,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组织内部成员利益,而实行组织内部分工,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工作任务。

为了保证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组织赋予了承担工作任务的个体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权力,这种由工作任务所决定的权力,就是职位权力。

因此,职位权力是组织发展的产物,组织是它得以存在和行使的基础。

教育领导者影响个人或群体的权力来源于法定的教育职位的权力,它是教育领导者在教育组织中所处的职位赋予的。

教育职位的权力,归根结底是由教育领导者所掌握的特定资源的配置权派生出来的,这种配置权大体上包括强制的奖惩权、物质和非物质的付酬权、资源的分配权等。

这些权力的大小和适用范围,随着教育职务的变动而变动,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教育组织资源,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

  3.高素质的教育领导者

  法定教育职位权力的特点是以外推力的形式,促使教育领导客体配合、服从或执行。

在它的作用下,教育领导客体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和服从,而难以调动其积极主动性。

若要改变教育客体的认知与态度,激励教育领导客体紧密跟随教育领导者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依靠处于特定职位的教育领导者的非职位权力。

教育领导者的非职位权力是法定教育职位权力的重要补充,法定职位权力是教育领导者非职位权力得以实现的基础与保障,而由教育领导者的非职位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却要比教育职位权力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得多。

教育领导者的非职位权力是由于教育领导者自身所具有的某些特殊条件而形成,如优秀的思想品格、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心理素养、深厚的社会资本、丰富的个人阅历等。

拥有非职位权力的领导者,上下级之间是威信与顺从的关系。

非职位权力对人产生的影响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长远的、持久性的影响,这种权力不随着职位的消失而消失。

  4.共同愿景教育领导客体

  教育领导客体是教育领导者实施教育领导活动的对象,没有教育领导客体,教育领导者就失去了实施教育管理活动的载体,教育领导力也无从谈起。

教育领导力是在教育领导者与教育领导客体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唯有认同教育组织发展愿景的教育领导客体,才会积极主动的模仿、服从和追随教育领导者。

而教育领导客体愿意模仿和服从教育领导者的意愿大小,除了与法定教育职位权力以及教育领导者的非职位权力紧密相关外,还取决于教育领导客体的价值观念,对教育领导者及其倡导的组织目标的认同程度,以及由对工作环境的感受而产生的满足感等因素。

这些因素体现在教育领导客体身上会有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会对教育领导者的领导力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同时,单个的教育领导客体会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这种非正式的群体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也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但是在这些非正式群体里会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影响教育领导力的大小。

  5.艺术教育领导方法

  任何教育组织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制约,并都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交换。

同时,教育组织所处的环境又存在很多异质性的因素,而每种因素对教育组织的影响又很可能大相径庭。

因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即便是同样的领导者、同样的领导方式,所产生的领导力效果也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教育领导者敏锐地洞察环境的变化,采取艺术的教育领导方法以利用机会或避开威胁,从而正确处理好教育组织与环境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创造性地完成组织任务。

教育组织所处的环境,通常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教育组织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是所有组织都必须要面对的因素,通常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等。

教育组织的内部环境通常包括资源与能力环境、传统与价值观环境以及利益相关者等。

同时,教育组织所处的环境又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就对教育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适时运用艺术的教育领导方法,才能在保持教育组织稳健发展的同时,又能引导教育组织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提升教育领导力的成效。

  五、中国教育领导力的提升

  1.提升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领导理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自身解放的步伐是基本一致的。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根据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

在宏观上,国家和社会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动力源泉。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领导理念,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让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在微观上,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管理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领导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彻底转变传统的把学生当作教师教学活动附庸的观念,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翁。

同时,以人为本,也要充分关照教师群体的利益诉求,为教师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

  2.提升途径:

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教育领导智慧

  中国教育领导力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始终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其在本质上更受到来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

但凡能成功开展教育管理实践,具有强大影响的教育领导力,必然也是能够深度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完美契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性的教育领导力。

提升中国教育领导力,需要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教育管理智慧。

华夏文明五千年,积淀了无数优秀的教育管理思想与教育管理智慧。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家“道法自然”的管理智慧、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为人之道、法家“以法治国”的管理策略、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治理方略等,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明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沁透到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维方式以及为人处世之道。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教育管理的大智慧,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管理思想精华,对于提升中国教育领导力大有裨益。

  3.提升方法:

积极回应时代变革的客观需求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保持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联系与互动,是提升中国教育领导力的必然选择。

教育因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因而,教育的发展在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存在着社会制约性。

在特定的时期,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没有一种可以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教育领导力,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教育领导力,积极回应时代的变革是提升中国教育领导力的必然路径。

  4.提升保障:

不断提升领导者自身修养水平

  中国教育领导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定的教育职位权力,另一方面则是领导者的非职位权力。

在法定的教育职位权力之外,适当运用领导者的非职位权力,则可以引导教育领导客体积极主动的追随领导者实现教育目标。

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魅力与威信的领导力,契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和合境界,彰显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构建中国教育领导力,必须努力提升领导者个人的修养水平。

较高的修养水平是教育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没有修养就谈不上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尤其是在学习型社会,无论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还是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或是从正规教育到非正规教育,都对教育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教育领导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领导技巧、丰富个人阅历、提升个人魄力,才能提高自身修养水平,提升中国教育领导力。

  参考文献

  [1]张俊华.教育领导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二).

  [2]黄仁贤.中国教育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2.

  [3]朱永新.中外教育思想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5.

  [4][5]《论语?

学而》.

  [6]余自武、苏东水.论东方管理的人道哲学.上海管理科学,2010(5):

1-5.

  [7]杨国欣.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教学与管理,2013(7):

26-28.

  [8]《论语?

里仁》.

  [9]顾明远.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

1-9.

  [10]托马斯?

戴伊.谁掌管美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

10-11.

  (作者单位:

南昌师范学院教育系

  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