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186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修改打印毕业论文.doc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路桥0790班姬钊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

 

 

 

系部:

公路工程系

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学号:

01150709025

班级:

路桥0790

姓名:

姬钊

指导老师:

焦华

 

 

 

2012年6月2日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

  摘要:

跟着高速公路的迅速成长,沥青路脸孔其养护维修便利,行车舒适等利益而被普遍采用。

但因各种原因轻易发生各类病害,如不实时措置将影响道路的使用机能。

沥青作为一种路用结合料,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乡村道路到城市道路,从三级路到高速公路,从路面底基层到路面面层,均普遍采用。

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

沥青路面病害严重影响公路的行车安全,在养护过程中及早的发现和维修是公路段各级干部职工需要重点做的工作。

沥青路面的病害有裂缝,拥包,沉陷,车辙,波浪与搓板,冻胀和翻浆,坑槽,麻面与松散,泛油,脱皮,啃边等本文剖析了沥青路面的几种常见病害,并进一步总结其维涵养护体例。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维修

目录

1、前言 3

2、裂痕 3

2.1纵向裂痕形成的首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3

2.2对于纵向裂痕的处治体例首要有以下几种:

4

2.3横向裂痕:

4

2.4横向裂痕其成因首要有以下三方面:

4

2.5对于横向裂痕的处治体例:

4

2.6网裂 5

2.7裂缝的修补工艺与方法 5

3、坑槽 5

3.1坑槽破损主要表现形式 6

3.2沥青路面坑槽的维修机理沥青路面产生坑槽破损不仅严重影响路面的表面功能和使用性能。

更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坑槽及时修补的功效,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7

3.3坑槽修补材料的研究 7

3.4坑槽修补工艺的研究 8

4、修补工艺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9

5、拥包 9

6、沉陷 10

7、车辙 11

8、泛油 11

9、麻面与松散 12

10、脱皮 12

11、啃边 12

11.1沥青质量问题 12

11.2透层油、粘层油对路面的影响 13

11.3气候的影响 13

11.4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13

11.5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 13

11.6沥青砼的摊铺 14

结束语 15

谢辞……………………………………………………………………………………………….16

参考文献 17

1、前言

沥青路面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实现了行车舒适性,其施工时间短、开放交通快、维修养护简单快捷,同时具有较高强度与稳定性,有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而不被破坏。

所以,公路、市政等建设领域的道路设计施工已经将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最优选择,运用极为广泛。

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导致沥青路面的破坏现象仍是十分普遍和严重的。

因环境、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病害情况不一,其主要类型有车辙、形状裂缝、坑槽、沉陷、松散、泛油、壅包等。

坑槽是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

若不及时修补,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

破坏会较快发展,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并严重危及驾乘人员的安全。

由于其安全隐患大,通常在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中明确提出了“坑槽不过夜”的养护要求这些病害产生后如不及时处治,经过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破坏程度会逐渐加剧,从而造成行车不舒适、交通不安全和使用年限不能保证等严重后果。

  

2、裂痕

裂痕病害有纵向裂痕,横向裂痕和网裂三种形式,以下将分袂介绍。

纵向裂痕。

纵向裂痕一般有两种:

一种首要发生在紧迫泊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外形是沿路肩边缘向内慢慢扩散,呈新月形,这种裂痕轻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痕两头未延长到路堤边缘。

2.1 纵向裂痕形成的首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地基原因。

有些路段处于丘陵低洼,河谷处,地基土自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及施工时未做措置,在高填土后,因为地基承载能力的分歧呈现不平均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

路基施工原因。

若是士基施工时天色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块破损不足,路基压实不平均,暗埋式机关处因机关物长度限制,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或者同化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欠好,城市造成纵向裂痕。

水的渗入破损。

中心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后承载力值降低,在动静荷载的浸染下,路基滑动发生裂痕,此外填料若为弱膨胀土,如施工中未做措置,渗水后含水量转变,也会导致裂痕发生。

  

2.2对于纵向裂痕的处治体例首要有以下几种:

对于缝宽小于3mm的裂痕可不作措置,年夜于3mm小于5mm的纵向裂痕,可将裂痕刷扫清洁,并用压缩空气吹净灰尘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

如纵缝进一步成长,呈现啃边、错台且裂痕恢弘于5mm,则需铣刨上面层和中面层(铣刨宽度为裂痕两侧各1m),并对裂痕按体例

(1)先行填实,沿纵缝铺设玻璃格栅,摊铺中面层.然后在中面层上沿纵向每隔5m设宽为1.2m的玻璃格棚,最后再摊铺上面层。

对于尚未不变的纵向裂痕,除按体例

(1)处治外,还应按照裂痕成因,采纳排水、边坡加固等法子,以使裂痕不变不继续成长。

 2.3横向裂痕:

横向裂痕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痕,裂痕开初年夜多呈现于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成长而贯通全路幅。

贯通裂痕沿路面年夜致呈平均分布。

 2.4 横向裂痕其成因首要有以下三方面:

材料缩短引起横向裂痕。

一方面在下层成型过程中,因下层材料失踪水缩短而形成轨则的横向裂痕,另一方面下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缩短开裂。

这两种缩短变形使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跨越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并跟着温湿的轮回转变及行车荷载的一再浸染而导致沥青面层低面裂痕。

沥青及混凝土的温缩引起的裂痕。

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转变斗劲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同化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缩短变形.当缩短拉应力跨越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概况就会被拉裂,并慢慢向下成长,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痕.(3)差异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痕。

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壤处、软土地基措置体例转变处或机关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场地基或路基与机关物差异沉降导致下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痕。

 2.5对于横向裂痕的处治体例:

对于下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痕及沥青混凝土温缩等引起的横向裂痕,如缝宽较小可不予措置,如宽度在3mm以上,可将裂痕刷扫清洁,并用压缩空气吹净灰尘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

如缝宽在5mm以上,可将缝口杂物断根,或沿裂痕开槽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砂料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同化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

对于由土基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痕,如呈现错台、啃边、裂痕宽度年夜于5mm以上的,则需沿横缝两侧各50cm~100cm规模开槽,挖除上面层,按照方结

(1)先将裂痕填实,然后沿横缝加铺玻璃格删,从头摊铺上面层。

 2.6网裂

网裂是彼此交织的委靡裂痕,形成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的网状开裂,它的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呈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缝,尔后,在纵缝间呈现横向和斜向毗连缝,形成缝网。

网裂主若是因为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

此外,沥青老化和汽车严重超载,使下层发生委靡破损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主要原因。

网裂的处治体例如下:

对于轻细网裂可用玻璃纤维布罩面,对于年夜面积的网裂、常加铺乳化沥青封层或在补强下层后,再从头罩面,修复路面。

2.7裂缝的修补工艺与方法

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

在高温季节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治:

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在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同时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对于路面的纵向或横向的裂缝,应按裂缝的宽度按以下步骤分别予以处治:

1.缝宽在5mm以内。

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填入干净石屑或粗砂,并捣实;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砂清除。

2.缝宽在5mm以上。

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捣实。

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

3.因沥青性能不好或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较长、油层老化等原因出现大面积裂缝(包括网裂),此时如基层强度尚好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下列维修方法: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厚度宜为3~6mm;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或先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后,再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改性沥青薄层罩面;单层沥青表处。

4.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的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后再重新作面层。

3、坑槽

路面上呈现的坑槽,是龟裂、松散等其它损坏进一步成长的功效。

坑槽的形成可归结为水损害和油损害两个首要方面:

水损害形成坑槽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在起头阶段,雨水由沥青路面年夜空位或破损处渗入,勾留在下层概况上,在行车荷载一再浸染下动水冲刷半刚性下层的细料并逐渐形成灰浆,使沥青面层与下层脱开,灰浆被行车荷载挤压,经由过程面层裂痕或面层同化料中的空位唧到概况。

在发生唧浆的位置,沥青面层发生网裂,接着一些碎裂的小块面层或下层材料被车轮带走,而慢慢形成坑洞,并不竭的扩年夜,最后形成坑槽。

车辆修理或无邪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同化料松散,经行车碾压慢慢形成坑槽。

预防坑槽损害,首先要选用粘附性和抗老化性强的沥青,适当采用集料,合理设计同化料级配; 其次要严酷节制同化料的出厂,摊铺、碾压及终了温度,确保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确保沥青面层的厚度和平整度,再次要确保路表排水通顺,以预防为主,对裂痕、小面积松散、沉陷等浸染实时科学的维修,避免其迅速成长为坑槽。

高速公路的路面坑槽应在不间断交通的情形下快速修补好。

今朝路面坑槽的修补体例按照使用的路面综合修补设备分为两种,即冷补法和热补法:

冷补法。

首先测定坑横的深度,划出切槽修补的规模,用液压风镐切槽,用高压风枪将槽底,槽壁废料及粉尘断根清洁。

然后用喷灯烘干槽底、槽壁,并在其概况平均喷洒一薄层粘层油。

最后将筹备好的热料填补至坑槽中,如厚度年夜干6cm将分层填筑,从四周向中心碾压。

热补法。

首先按照坑槽修补规模确定热辐射加热板区域,将加热板调到合适位置,加热3min-5min,使被修补区域路面软化。

然后将筹备好的热料放到被修补处,搅拌摊平,并从四周向中心碾压。

3.1坑槽破损主要表现形式

(1)表面层产生坑槽由于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局部空隙率较大、沥青与石料问的粘附力不强,路表水(雨水或雪水)进入并滞留在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中,在行车荷载尤其是重载车辆的不断作用下,产生的动水压力使表面层的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下来,沥青路面便会出现局部松散破损。

散落的石料被车轮甩出,路面自上而下逐渐会形成坑槽。

这类坑槽通常深度为2~5cm,在中国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中是各类坑槽中最早产生,也是产生数量最多的一类。

(2)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当沥青路面表面层和中面层都是空隙率较大的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而底面层为空隙率较小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时,路表的自由水较易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内。

行车荷载的作用使得中、上面层内的沥青剥落,沥青混合料失去粘结强度,导致路表面产生网裂、形变(局部沉陷)和向外侧推挤,并最终出现粒料分离。

粒料被行车作用带离,最终形成坑槽,此类坑槽完全形成后深度一般为8-10cm.由于近年来高速公路的中上面层均采用密级配混合料,同时对预防性养护的重视,对坑槽及时修补,因而此类坑槽产生数量不是太多。

(3)底面层和基层问产生坑槽此类病害容易发生在翻浆现象非常严重的路面,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细料,形成灰白色浆。

在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反复作用下,使得整个面层范围内的基层粒料出现松散,并反射到面层,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会导致坑槽出现。

这类坑槽完全形成后通常深度都大于10cm,并且绝人多数都在车流量较大的行车道上或重载车辆较多的道路上。

发生该类病害时,通常基层也已严重破坏,而且在形成坑槽之前路面亦表现出其他破坏现象而需要治理。

因而该种病害相对来说很少。

(4)桥面铺装层等构造物产生坑槽由于水泥混凝土梁与沥青铺装层的材料差异较大,层问粘结处的变形不一致,为了减少桥面的水损坏,对桥面防水层和粘结层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层间局部粘附性较差,并出现分层,使得沥青铺装层在车辆荷载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剥落和税皮,最终产生坑槽。

在日常养护中,桥面翻浆现象比较严重,每次连续雨天过后桥面容易出现坑槽,由于桥面铺装层一般在10cm,因而该类坑槽相对来说都不算深,约3-5cm.

3.2沥青路面坑槽的维修机理沥青路面产生坑槽破损不仅严重影响路面的表面功能和使用性能。

更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坑槽及时修补的功效,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恢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恢复行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2)坑槽的破坏减薄了结构层,及时修补能恢复路面的局部强度和承载能力。

(3)弥补坑槽破损处原有路面的强度和耐水性的不足,具有明显的补强作用。

(4)改善破损处承受车辆和水等外部荷载的进一步破坏扩展,做到防治结合。

3.3、坑槽修补材料的研究

1坑槽冷修补材料这类快速补路材料呈黑色颗粒状固体,有石油溶剂气味。

不溶于水,无腐蚀性,符合环保要求。

一般有2种集料规格。

第一种主要骨料粒径为8-10mm,可用来修补深度在30mm以上的坑槽:

另一种主要骨料粒径为3-5mm,可用来修补深度在30mm以下的坑槽。

该种材料无需加热或搅拌,无需特别工具或技能,操作简单方便,自由流动性高,与其他材料粘结性强,可以在低温、酷暑等气候下实现对路面坑槽的24h修补。

修补完工可立即开放交通,解决了传统路面因受养护期、气候、材料最低购买量的制约,而使路面坑槽不能及时修补。

或者在修补过程中严重影响交通的固有弊病。

其一般为桶装,密封桶装储存可长达10个月以上。

开桶后,用剩余料不会短时硬化固结,在1个月内仍可正常使用。

2坑槽热修补材料用于日常养护的热修补材料主要为各种规格的沥青混合料,由于一般的坑槽只有5cm左右,为了保证修补处的压实度,不发生离析现象。

根据实际经验,选择日常用的热料规格主要为AC-16或AC-13及添加改性剂的这类粒径较小的集料。

3.4、坑槽修补工艺的研究

1.冷料冷补工艺该施工工艺主要用于应急性修补,通常先要开槽成型,将待补坑槽松散物、灰尘或淤泥清除,倒入冷补料。

松铺系数为1.2-1.5,摊铺均匀,保证坑槽周边材料充足。

但不要漫散至坑槽边沿外的路面。

后用夯锤或振动式路碾机压实(日常施工时通常采用平板夯,如遇特殊情况可直接使用夯锤),深度在6cm以上的坑槽必须分层投料夯实。

若密实度不足,则经车辆行驶碾压,修补处会略有下沉,此时不必挖除坑内原填冷补材料,只需将更细一级的冷补料铺上压实即可。

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通常使修补后坑槽地表面略高于周围路面约5~10mm)。

运行一段时间修补处即会与路面持平。

每桶25kg装的冷补材料可修补面积约为50cm~50cm、深4.5cm左右的坑槽。

使用冷补材料只需要大约10min即可开放交通。

2.热料热补工艺随着养护设备的发展,逐渐采用加热设备进行路面的就地热修补,能较好地解决接缝的问题,并且热修补技术明显提高施工质量。

市场上使用的设备如英达科技公司生产的“修路王”设备以及河南高远养护公司生产的热修补设备等,其主要原理是采用100%高强度辐射热加热墙,先将沥青路面加热、耙松、喷洒乳化沥青,使沥青料再生,再加入热的新料,用自带的压路机将其压实,能够达到很好的修补效果。

这类就地热修补设备的主要工艺包括:

(1)测定破坏部分的范围与深度,按“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坑槽修补轮廓线(正方形或长方形),适当外移5cm左右,使得接缝处理效果更好。

(2)将加热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选择适当的加热区域。

(3)用加热板加热待修的区域,可以自行设定时间,一定时间后路面被软化。

(4)耙松软化的路面,切边。

(5)喷洒乳化沥青形成一层粘接沥青,从料仓中输出一直保温的新的沥青混合料。

(6)摊铺整平,再喷洒适量乳化沥青作为再生剂。

(7)由边部向中间反复压实4~6遍。

(8)清理作业区域,开放交通,通常夏季开放交通略晚。

一般情况下修路王修补加热墙面积范围内的病害大概需要20min,修复后接缝密合、平整、美观、耐久。

3.热料冷补工艺热料冷补适合于雨天抢救性修复。

通常路面在通车几年后,一场雨会引起全线路面出现几百、上千个坑槽。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可以利用热修补设备的加热仓保温热料,沿线填补坑槽。

此时不用对原始坑槽进行处理,填满后直接压实,待好天后用加热墙对原修补坑槽接缝处进行加热处理。

这样既达到了道路安全防范的应急处理,同时也不影响路面的修补质量,此措施越来越多地被高速公路养护单位在雨天施工时所采用。

4、修补工艺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4.1冷修补技术根据养护的大量实践,对于冷补材料修补坑槽,可以充分发挥施工方便、开放交通快的优点,但由于与原路面较薄弱的粘结性,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的不断冲刷下其最终的修补寿命通常达到2个月左右即需要再次处理。

对于50cmx50em的表面层坑槽,通常需要一桶25kg的冷料。

这是一种应急性的修补措施。

可以解决临时性的影响安全的坑槽修补。

但作为全线的日常使用,相对来说价格偏高。

4.2热修补技术就地热修补技术通常需要配备较昂贵的修路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但是每次的原始材料成本非常低,相当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价格加上所耗费的液化气价格,通过对路面病害修补的合理安排、统筹规划,日常养护成本将可以降到最低。

通常采用热修补技术修复的坑槽能达到1年以上才需要再次修补,而有的已达到了永久性修复的水平。

对于具有独立养护职能的高速公路养护单位,采用大型热再生修路设备,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公路养护质量,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总之,路面基层完好时,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沿所划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清除坑底,涂刷粘层沥青。

填入粘层沥青并整平压实。

沥青路面坑槽的修补质量除与修补材料的性能有很大关系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坑槽修补的工艺方法。

5、拥包

拥包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施工操作不慎,沥青洒漏而成;二是面层沥青用量过多;三是基层强度不够,水稳性不良等。

拥包的修补工艺与方法

5.1属于施工时操作不慎将沥青漏洒在路面上形成的壅包,将壅包除去即可。

5.2已趋于稳定的轻微壅包,应将壅包用机械刨削或人工挖除。

如果除去壅包后,路表不够平整,应予以处治。

5.3因面层沥青用量过多或细集料集中而产生较严重壅包,或路面连续多次出现壅包且面积较大,但路面基层仍属稳定,则应用机械或人工将壅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约l0mm。

扫尽碎屑、杂物及粉尘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作面层。

5.4因基层局部含水量过大,使面层与基层间结合不良而被推移变形造成的壅包,应把壅包连同面层挖除,将水分晾晒干,或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作面层。

5.5由于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定性不好,使基层松软而导致的壅包,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如土基中含有淤泥,还应将淤泥彻底挖除,换填新料并夯实。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潮湿路段,应采取措施引出地下水并在基层下面加铺水稳定性好的材料,最后重作面层。

6、沉陷

产生的原因:

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产生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

通常有三种情况:

6.1均匀沉陷。

是由于路基路面在自然因素和行车作用下,达到进一步密实、稳定的现象,这种沉陷不会引起路面的破坏。

6.2不均匀沉陷。

是由于路基路面不密实,碾压不均匀,在水的侵蚀下经行车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变形。

6.3局部沉陷。

是由于路基下方原来有墓穴、枯井、树坑、沟槽或填土路基碾压不密实,当受到水的侵蚀时而引起的变形。

沉陷的修补工艺与方法:

1.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不再继续下沉,可只修补面层。

并根据路面的破损状况分别采取下列处治措施:

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再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并压实平整;因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已松动、脱落形成坑槽的,应按照坑槽的维修方法予以处治。

2.因土基或基层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路面沉陷,应先处治基层后再做面层。

3.桥涵台背因填土不实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可视情况选择以下处理方法:

挖除沥青面层,在沉陷的部分加铺基层后重新作面层;对于台背填土密实度不够的,应重新作压实处理,台背死角处的压实宜采用夯实机械;对含水量和空隙比均较大的软基或含有有机物质的粘性土层,宜采用换土处理。

换土深度应视软层厚度而定。

换填材料首先应选择强度高、透水性好的材料,如碎石土、卵砾土、中粗砂及强度较高的工业废渣,且要求集配合理,再采用注浆加固处理。

7、车辙

产生的原因:

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一种主要损坏形式,多半是发生在实行渠化交通的高等级公路上。

路面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由于路面的磨损、路基与基层的压实、沉降,特别是高温季节下沥青面层的压密和侧向流动隆起,使路面沿行车轮迹逐渐产生纵向带状凹槽的车辙变形,在车辙达到一定的深度,辙槽内就会积水并影响车速和行车的舒适和安全。

车辙的修补工艺与方法:

属于表面性磨损过度出现的车辙,应按以下方法修理:

7.1采用路面铣刨机或风缟翻松车辙表面一定深度(如10—20mim),并清除干净。

7.2铺筑前先喷洒0.3~0.5kg/m2粘层沥青。

7.3采用与原路面结构相同的沥青混合料铺筑,恢复路面横坡。

7.4周围接擦处要烙平密全、碾压密实。

属于路面横向推移形成波形车辙,且已经稳定的,按铣高补低恢复路面横坡;如因不稳定夹层引起,则应清除不稳定层,重铺面层。

属于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可按处理路面沉陷的方法进行修理。

(1)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切削,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再找平、压实。

(2)因面层与基层间有不稳定的夹层而形成的车辙,应将面层挖除,清除夹层后,重作面层。

(3)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

8、泛油

产生的原因:

泛油是指沥青路面的表面基本上被一层薄层沥青覆盖,未见或很少看到集料,路表光滑,容易引起行车滑溜等交通事故。

泛油多是由沥青面层的沥青用量过大、稠度太低或热性差等原因引起,但有时也可能由于低温季节施工,层铺法沥青路面放入嵌缝料散失过多,在气温转暖后,在行车作用下多余沥青溢至表面而形成。

泛油使路面在行车时产生轮迹和粘轮现象,并使路面抗滑性能下降,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周围的环境。

泛油的修补工艺与方法:

(1)只有轻微泛油的路段,可撒上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或控制行车碾压。

(2)泛油较重的路段,可先撒5~10mm粒径的碎石,压路机碾压待稳定后,再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或控制行车碾压。

(3)面层含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