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775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临川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

宋代家训的特点

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

宋代家训集成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

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

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马光的《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

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

选官以科举为主,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家族成员修身、齐家,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

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

宋人重视家庭治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也是维持大家族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

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

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

宋人把简朴当作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袁采《袁士世范》)。

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集中。

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它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

宋人家训中也涉及许多教育原则,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

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

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

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

有的宋代家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

家训、法律中都有儒家思想的渗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

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而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提倡辩证的节俭,把简朴当作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

B.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等儒家思想贯彻集中。

C.宋代家训对子孙的训导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等惩罚方式。

D.宋代家训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它汇集了宋及宋前历代的家训,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为提高子孙素质,宋代家训既对子孙加强道德教育,又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的教育。

B.在家训发展史上,宋代家训是个重要阶段,其标志之一就是家训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C.宋代选官以科举为主,一些家族为使其成员能科举入仕,积极纂述家训,这是宋代家训繁荣的重要原因。

D.家训是为家庭的兴旺长久,而社会的长治久安又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

因此,家训并不违反朝廷的法律。

3.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在宋人家训的诸多教育原则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仍然具有借鉴的意义。

B.重视家庭治生,这是宋人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及参加科举考试经济基础得到保证的重要原因。

C.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宋代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还提倡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

D.在礼法社会中,家训与法律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制订的出发点和目的方面又略有侧重。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

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

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

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

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

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①,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

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

“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宜疾去!

不若此,当奏闻。

”兼错愕不虞,遂径归。

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

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

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

佑曰:

“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

”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

及召见,望其仪形,曰:

“此岂作恶事人耶!

”乃释然,除秘书郎。

元和初,迁吏部郎中。

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

吏曰:

“宜别连白纸。

”藩曰:

“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

“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藩对曰:

“古人云:

‘俭以足用。

’盖足用系于俭约。

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自然帑藏②充羡,稼穑丰登。

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

”帝曰:

“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

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藩等拜贺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

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删改)

注释:

①革,通“亟”,指病重。

②帑藏(tǎngzàng),国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错愕不虞        虞:

预料      

B.以为有宰相器      器:

才能

C.或家给人足        给:

供应      

D.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

期望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李藩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A.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B.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C.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D.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

c.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但是这并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同。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

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入傲慢苛刻。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

(5分)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5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

读《文选》诗九首(选一)[清]舒位

云浮鸟倦早怀田,乡里儿来巧作缘。

仕宦中朝如酒醉,英雄末路以诗传。

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

只有东坡闲不过,加餐遍和义熙年。

[注]

《文选》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这首诗是诗人阅读其中编选的陶渊明的诗后,有感而作。

舒位,清代诗人,一生坎坷,曾九次参加会试考试,皆不中,遂绝意进取,游食四方,以馆幕为生。

8.根据诗歌内容,诗人写了陶渊明的哪些方面?

有何用意?

(5分)

9.后人评价舒位的诗风格奇崛,尤善典故,句法奇迥,情浓意丰,请从用典、修辞、意象等方面,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6分)

四.名句默写(6分)

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

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郑达山退休张晓静

郑达山是走着回来的。

他昨天还拥有而今天已换新主的专车,虽然还受命最后送他一次,他觉得那不过是得意非凡的空洞礼貌,就很怅然地拒绝了。

郑达山一只脚刚从门外伸进来,保姆就将拖鞋递到他脚前,然后站起来接过他的公文包。

郑达山换过鞋,朝会客厅走去,面部表情无任何波澜,甚至眼皮都没抬一下。

退休前的那些日子里,郑达山总是让司机把车停在小区的林荫道口,然后沿着池塘边碎石路步行回家。

郑达山需要碰到一些向他或是他要打招呼的人,需要妻子、女儿、女婿日复一日迎接英雄般迎接他归来。

今天刚正式退休,就没有了这样的场面。

外孙们刚放暑假,由妻子带着,在女儿、女婿陪同下逛游乐园去了,晚饭也许要在外面吃,然后去听最近轰动全城的外国某演奏家的萨克斯演奏会。

他虽然事先知道,还是觉得有些不快。

会客厅红木茶几上,刚泡好的龙井茶,还冒着热气。

郑达山靠在沙发上,呷了几口茶,目光转向阳台。

盆栽植物高大葱郁,笼子里鸟的鸣叫声清脆婉转,鱼缸中笨重的大海鱼缓慢游动。

难得有这样清静的下午,屋里只剩下挂钟走动的声音。

心绪复杂的郑达山从不快中抬起眼皮,将客厅的挂钟扫视一遍,确信在客厅呆了近一个小时后,便露出了过分惊讶的表情。

往日里,郑达山除非有极重要的客人,一般在会客厅只呆五到十分钟,然后进房休息。

他需要跟人保持一种距离。

怅然中的郑达山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事可干,决定去散散步。

他有个习惯,绝不在小区的草坪、亭边、树阴下散步,他不想惹不必要的麻烦。

出了小区,就到了河边广场。

古柳浮动,远山与古河一起融入灯光初上的暮色里,很合他此时的心境。

郑达山在拉二胡的老人身边坐下。

好几年了,郑达山几乎每天都跟老人天南海北地闲聊。

亲戚中有几个跟自己同样年纪的人,郑达山一直跟他们保持礼节性交往,他却乐意跟这个陌生人老友似的闲话家常。

有时,也只是坐着,在二胡凄凄切切的声音中,听老人诉说自己传奇的经历。

老人也是军人出身,跟郑达山一样,只是两人结果大不相同而已。

这多少引起郑达山的感慨。

假使许多年前那次陪赵司令上山的不是他郑达山,而是别人;假使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只顾往上走,没有注意到赵司令在半山休息;假如他没有停下脚步陪司令聊天儿,一起上山顶,赵司令会知道有个叫郑达山的人吗?

会提拔他郑达山吗?

郑达山有些庆幸。

尽管心烦时他也羡慕人家清清静静的平常生活,但要让他用现有的生活去换,他还是不愿意。

对郑达山而言他得到的是他这辈子最需要的,他郑达山既已改过来,就再也改不回去。

黑夜笼上来,灯光越闪越多。

郑达山叹口气。

他希望离职后家里跟往常一样热闹,起先他以为这并不难,但今天家里的冷清,带给他的却不止是感伤。

拉二胡的老人也沉浸在二胡声中:

这辈子没白活,年轻时该走的路都走了,老来子孝,只是老伴儿走早了,把他丢在孤独中。

看着老人孤寂的表情,郑达山想到自己的妻子。

年轻时的磕碰早都过去了,这些年,她处处顺着自己,从不抱怨,如今真的离职了,自己是不是应该对妻子和孩子们有点补偿?

还是回去吧,郑达山又叹了口气。

郑达山走到家门口,呆住了。

妻子、女儿和外孙像往日一样站在那里迎接他,三个女婿在下厨,家里跟往常一样热闹。

晚饭时,心绪很复杂的郑达山就多喝了点儿酒,看来有点儿醉意。

女儿们劝他少喝点,其他人也关心地来劝他。

郑达山看看妻子,妻子正对着他微笑。

喝了一辈子酒,这一点儿根本就不能让他醉,妻子明白,女儿也是明白的。

郑达山起身进房休息,这次他没想跟任何人保持距离,是真的心累了。

这一晚,郑达山做了一个并不离奇的梦……

(有删改)

11.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郑达山退休后第一天回到家里,虽然脸上是和往常一样的表情,但这其实是他故意在保姆面前掩饰自己波澜汹涌的内心。

B.第三段描写郑达山家阳台上的盆栽植物、鸟鸣声和鱼缸中的大海鱼,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现了郑达山此时的清闲。

C.郑达山绝不在小区的草坪、亭边、树阴下散步,是因为在这里会遇到熟人,他觉得与这些人的相互寒暄是不必要的麻烦。

D.小说在描写郑达山退休第一天生活的同时,还穿插描写了他退休之前的一些生活情况,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人情的冷暖。

E.这篇小说通过塑造郑达山这个形象,反映了部分官员退休后极为复杂的心理状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人深刻的启示。

(2)小说中有几段文字写到一位拉二胡的老人,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3)郑达山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最后写郑达山当晚“做了一个并不离奇的梦”,有人认为,郑达山梦见的还是退休前的生活;有人认为,郑达山梦见的是退休后与家人在一起的平静生活。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请谈谈具体理由。

(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徜徉于美丽的田野村落,无处不充溢着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B.长期以来,市民对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

但市民在怨天尤人的同时,能否深刻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马路,跨越防护栏等太不可理喻的行为。

C.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的一张宣传画上是一个鼎,其寓意是中国人寿一言九鼎,决不食言。

D.沈从文以他的独特审美视角构建了一个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

翠翠是这个世界养育出的一个天真可爱,纯朴善良,玲珑剔透的小姑娘。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一样,中国也面临着发展中的转折点。

但现在的中国是否等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取决于中国人对未来有怎样的希望和梦想,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未来的看法。

D.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湎。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④②⑤①⑥③  B.④⑤③⑥①②  C.②④⑤⑥③①  D.②⑤④③⑥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3个字。

(6分)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

,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16.假如你是某大学校园电视频道的工作人员,想要在第一时间以滚动字幕的方式向同学们通报下面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因技术条件所限,字幕只能使用汉字,且不超过20个字),那么,字幕内容怎样拟?

为了丰富群众春节期间的生活,充分利用淡季旅游资源,人民公园推出吸引游客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春节期间(大年初一到元宵节)在校大学生持学生证购票游人民公园,票价在原来的基础上优惠60%

答: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哈佛校长DrewGilpinFaust提出了这样的一条“择业停车位”理论:

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0个街区远的地方。

直接去你想要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

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否则你会后悔的。

人生之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密封线

●●●●●●●●●●●●●●●●●●●●●●●●●●●●●●●●●●●●●●●●●●●●●●●●●●●●●●●●●●●●●●●●●●●●●●●●●●●●●●●●●●●●●●●●●●●●●●●●

●●●●●●●●●●●●●●●●●●●●●●●●●●●●●●●●●●●●●●●●●●●●●●●●●●●●●●●●●●●●●●●●●●●●●●●●●●●●●●●●●●●●●●●●●●●●●●●●

●●●●●●●●●●●●●●●●●●●●●●●●●●●●●●●●

●●●●●●●●●●●●●●●●●●●●●●●●●●●●●●●●

●●●●●●●●●●●●●●●●●●●●●●●●●●●●●●●●

临川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答题卷

一.选择题(32分)

1

2

3

4

5

6

12

13

14

11

言二、文言文翻译(10分)

7.

(1)(5分)

(2)(5分)

三.诗歌鉴赏(11分)

(1)8(5分)

(2)

(3)

(4)9(69(6)

(5)

(6)

(7)

(8)四名句默写(6分)

(9)

(1)

(10)

(2)

(3)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11.

(2)(6分)

(3)(6分)

(4)(8分)

6、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5(6分)

16(5分)

七、作文(60分)

 

语文答案

1.D根据原文第一段“辑录体家训是将……”可知,A以偏概全。

2A(B根据原文第1段可知,选项“质量远远超过了前代”的表述属无中生有。

C根据原文第2段“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可知,选项“为使其成员能科举入仕”的表述曲解原意。

D根据原文第4段“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可知,选项“家训并不违反朝廷的法律”说法绝对)

3B(根据原文第3段“宋人重视家庭治生……这也是……的经济基础”可知,因果倒置)

4.C(给,富裕,充足。

5.B(都表现忠直敢谏的一面。

A项分别体现了谦逊内敛从容自适;C项分别是清正自持,有才干和自信;D项分别表现正直敢言和沉着镇定临危不乱。

6.A(B“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错。

c“这并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同”错D“孤峻”意为性情“孤高严正”,并非贬意,不是待人“傲慢苛刻”。

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

7.

(1)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也不禁止,后来更加致力于施舍,没过几年就贫穷了。

(5分。

亲族吊者(定语后置),挈去(拿走),务(致力于),散施(施舍),每点1分,大意1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国君怎么能不富足!

(5分。

诚使(假使,如果),贵(以……为贵),足(富足);孰与(怎么能),每点1分,大意1分

8.诗人写了陶渊明的生平事迹、诗文作品、思想性格和人品志趣等。

(2分)高度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和理想,深挚同情其壮志未酬终老田园的遭际,也有自伤之怀。

(3分)

9.1用典:

“云浮鸟倦”出自《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乡里儿来”暗含陶渊明不这五斗米折腰的事情。

2比喻:

以酒醉比喻陶渊明在朝做官的独特作风,不仅写出陶渊明嗜酒,而且表现其以醉眼睥睨官场龌龊,借醉心以暂时忘却人间炎凉的“大隐”态度,既勾勒出陶渊明潇洒飘逸风流自赏的形象,又曲折传出狂放、傲世的性情、心态。

3意象:

诗人精选“云浮”“鸟倦”“桃花”等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巧妙组合,含蓄地展现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和理想境界,可谓简略高妙,不见痕迹而获深邃意。

(任意两点即得6分)

四.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山岛竦峙,百草丰茂。

11

(1).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D不得分。

(B项,描写阳台环境的目的更主要的是反衬其心绪的复杂;C项,对原文“不必要的麻烦”理解错误;D项,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郑达山内心的失落。

(2).①表现郑达山内心对与人交流的渴望,②用老人的经历反衬郑达山一生的幸运,③用老人对生活的坦然态度反衬郑达山的不知满足,④用老人对妻子的追思引出郑达山对亲情的反思。

(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3).①贪恋权位,喜欢被捧;②城府很深,表里不一;③为官谨慎,懂得自保。

(每点2分,共6分。

(4).观点一:

郑达山梦见的还是退休前的生活。

①郑达山退休后仍喜欢在位时被捧的感觉;②退休后的生活让他感到无聊冷落;③文章的后半部分虽然写他认识到亲情的重要,但他并未从失落中完全走出。

观点二:

郑达山梦见的是退休后与家人一起的平常生活。

①郑达山受拉二胡老人的影响认识到家人的重要;②晚饭时家人的关心让他体会到亲情的温暖;③官场也有心烦的时候,他也曾羡慕平静的生活。

(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

有其他理由,若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2.【答案】D【解析】A.“春意阑珊”意为“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

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此处为错用。

B.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

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

C.一言九鼎:

形容说话极有分量。

不是表明诚信的。

D.玲珑剔透:

①形容器物精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