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784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

四川省南充市2018届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3月)适应性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N-14 O-16 Na-23

7.《天工开物》中记载:

 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

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主要成分分别属于()

A.糖类、蛋白质B.糖类、油脂C.蛋白质、纤维素D.纤维素、油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SO4 是 挥 发性 二 元 强 酸

B.Al2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C.氨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D.利用过滤法可把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

9.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待测溶液中先滴加几滴氯水,然后滴加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B

向KMnO4酸性溶液中滴加乙二酸

溶液褪色

乙二酸具有还原性

C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得到澄清溶液

Ag+与NH3·H2O 能大

量共存

D

向10mL0.1mol· L-1Na2S溶液中滴入2mL0.1mol· L-1 ZnSO4溶液,再加入0.1mol· L-1CuSO4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

Ksp(CuS)

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个

B.106gNa2CO3固体中含有NA个CO32-

C.1molFe 与过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D.1.0L的0.1mol· 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W的单质为有色气体。

常温下,Z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与W位于相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

B.简单离子半径:

 X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X>Y>W

D.Z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与Y 单质反应,能置换出W

12.1894年,Fenton发现采用Fe2+和H2O2混合溶液,能产生具有高反应活性和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从而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称为Fenton反应。

电Fenton法采用惰性电极电解法,右图为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机理,其中含有Fenton 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羟基自由基(-OH) 的电子式为:

B.右图所在的惰性电极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C.Fenton反应:

 Fe2++H2O2==Fe3++OH-+-OH

D.右图所在的惰性电极每消耗22.4LO2 (标准状况),理论上在外电电路中转移4mole-

13.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离子不存在。

图为H3PO4 (图中用H3A 表示) 在加入强酸或强碱溶液后,平衡时溶液中各微粒浓度的对数值(lgc)-pH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3PO4 、H2PO4-、HPO42-、PO43-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B.H3PO4电离平衡常数Ka2≈1×10-7

C.图中虚线M、N 分别代表H+和OH-

D.pH=10时,溶液中存在关系:

c(HPO42-) >c(OH-) >c(PO43-) >c(H2PO4-) >c(H3PO4)>c(H+)

26.(15分) 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制备的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亚硝酰氯。

【查阅资料】 亚硝酰氯(NOCl,熔点:

-64.5 ℃,沸点:

-5.5 ℃) 是一种黄色气体,液体状态呈红褐色,遇水易水解。

可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及中间体等。

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具有类似氯气和氮氧化物的毒作用。

冰水中加入NaCl可降低温度。

【原料制备】 在实验室分别制备原料气NO和Cl2。

(1)用如下装置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请补充下表中各仪器中的试剂。

原料制备

装置Ⅰ

装置Ⅱ

装置Ⅲ

烧瓶中

分液漏斗中

制备纯净Cl2

MnO2

制备纯净NO

Cu

【合成亚硝酰氯】 利用制得的NO和Cl2制备NOCl,装置如图所示:

(2) 装置Ⅳ、Ⅴ除可进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个作用是。

(3 )装置连顺序为 a→(按气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4) 装置Ⅴ的作用是。

(5) 装置Ⅸ在实验时,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6)装置Ⅷ中吸收尾气时,NO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学习】

(7) 查阅资料,得知配制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酸) 时会生成亚硝酰氯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14分) 随着氮氧化物对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日趋严重,如何消除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Ⅰ.利用NH3的还原性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1) 请写出NH3的电子式。

(2) 已知:

 ① H2O(l)=H2O(g)△H1= +44.0kJ·mol-1

②N2(g)+O2(g)=2NO(g)△H2= +229.3kJ·mol-1

③ 4NH3(g)+5O2(g)=4NO(g)+6H2O( g)△H3 =-906.5 kJ·mol-1

则反应④ 4NH3(g)+6NO(g)=5N2(g)+6H2O(l) 的△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增加压强,该反应中NO的转化率将(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3)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④,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填标号)

A.c(NH3)=c(N2)B.容器中压强不变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1molN-H键断裂的同时,生成1molO-H键

(4)某小组研究了NH3和NO在Ag2O催化剂表面发生上述反应④,其中NO在一定时间内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结果如右图所示。

在有氧条件下,温度580K之后NO生成N2的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在温度为420~580K时,有氧条件下NO生成N2的转化率明显高于无氧条件的原因可能是。

Ⅱ.用尿素[(NH2)2CO]水溶液吸收氮氧化物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NO和NO2不同配比混合气通入尿素溶液中,总氨还原率与配比关系如右图。

(5) 用尿素[(NH2)2CO]水溶液吸收体积比为1∶1的NO和NO2混合气,将N元素转变为对环境无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随着NO和NO2配比的提高,总氮还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28.(14分)镍度料中主要含有Ni,还有少量的Cu、Fe、Pb等。

现从中制取Ni2O3,可用于制造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高能电池,也可用于制成镍镉碱性电池。

生产流程见下:

已知0.010mol/L金属离子在不同pH下的沉淀情况如下:

Fe3+

Cu2+

Ni2+

Fe2+

开始沉淀pH

3.0

5.0

7.4

9.7

完全沉淀pH

4.0

6.5

9.0

11

回答下列问题:

(1) 加入碳酸钙调pH的目的是,“沉渣2”的主要成分是,必须先过滤“沉渣1”后再进行“除Cu”的原因是。

(2)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NH4F“除Ca”的过程。

(3)“酸浸”时参与反应的H2SO4与HNO3物质的量比保持为3∶2,此时Ni单质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4) “操作X”是、,煅烧时产生两种气体的成分是。

(5)向NiO中加入盐酸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加入足量NaOH溶液,再加入NaClO溶液,写出其中和NaClO相关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当0.010mol/LNiSO4溶液中Ni2+完全沉淀时的c(Ni2+)=mol/L。

35.[化学一一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硼普遍存在于蔬果中,是维持骨的健康和钙、磷、镁正常代谢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回答下列问题:

(1)硼原子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

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

(2)硼原子的第二电高能(I2) 和第三电离能(I3)的大小关系为:

I2I3(填“>”或“<”),原因是。

(3)BF3可用于制造火箭的高能燃料。

其分子构型为,已知BF3分子中F原子和B原子采用同种杂化方式为,BF3分子还中存在大π键,可用符号

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

),则分子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

(4)硼酸(H3BO3)晶体为层状结构。

其中一层的结构片段如图(a)所示,将这些H3BO3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为。

(5) 晶体拥有多种变体,但其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如图(b),每个顶点为个硼原子,构成的三角形均为等边三角形,若该结构单元中有10个原子为10B (其余为11B),那么该结构单元有种不同类型。

(6) 立方氮化硼(BN) 晶体与金刚石晶体互为等电子体,图 (c) 为金刚石晶体的晶胞,立方氮化硼晶体可以取出多种晶胞。

其中一种晶胞中N 全部位于晶胞体内,则B处于位置。

36.[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已知丙二酸脂可以与不饱和醛酮(如烯醛、炔酮等)、卤代烃发生反应:

+R3Cl

+HCl

有机化合物H的合成路线如下:

(1) A的分子式为C3H7OBr,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中有四组峰,峰面积比1∶2∶2∶2,写出A中含氧官能团名称; F的系统命名是。

(2) 在碱性条件下,C与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B、D按1∶1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4) E和F按1∶1反应时得到J (C8H12O4),J的结构简式为。

(5)已知G的分子式为C13H20O8,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

①可水解得到4分子甲醇; ②其一氯代物仅有两种

(6)Ⅰ只含C、H、O,则Ⅰ的分子式为,向Ⅰ中加入少量溴水,发现溴水褪色,但这不能说明其中含有不饱和碳碳键,原因是。

(7) 由A经多步反应制得Ⅰ,写出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共7题,每题6 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10ACBB 11-13CD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必做题)

26.(共15 分)

(1)①浓盐酸②饱和食盐水③ 稀硝酸④水(4 分)

(2) 通过观察气泡调节气体的流速(1分)

(3) e→f→c→b→d (或f→e→c→b→d)(2 分)

(4) 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器(2分)

(5) U 型管内充满黄色气体,并有红色液体凝结(2 分)

(6) NOCl+2NaOH=NaCl+NaNO2+H2O (2 分)

(3) HNO3(浓)+3HCl(浓)=NOCl↑+Cl2↑+2H2O (2 分)

27.(共14 分)

(1)

(1分)

(2) -2317.0kJ·mol-1(1分)

(1分)提高(1分)

(3)BC(2分)

(4) 催化剂活性降低(或温度升高,NH3 与NO 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升高发生了副反应4NH3+7O2=4NO2+6H2O )(2 分)

NO 与O2 反应生成NO2,NO2更容易与NH3 反应(2 分)

(5) (NH2)2CO +NO+NO2=2N2+CO2+2H2O (2 分)

(6) NO 不溶于水,难以与尿素接触反应(2 分)

28.(共14分)

(1) 提高溶液pH,去除Fe3+ (使之转化为Fe(OH)3) (只答出了调节pH 不得分)(1分)

CuS(1分)“除Cu”时溶液pH会降低,可能会溶解部分Fe(OH)3沉淀(1分)

(2) Ca2++2F-=CaF2↓(1分 )

(3) 3Ni+3H2SO4+2HNO3=3NiSO4+2NO↑+4H2O(2分)

(4) 过滤、洗染(2 分)CO、CO2(2分)

(5) 2Ni(OH)2+ClO-=Ni2O3+Cl-+2H2O( 2分)

(6) 10-52 (2 分)

(选做题)

35.(共15分)

(1)L(1分) 纺锤形(哑铃型)(1分)

(1分)

(2) < (1分)B2+失去1个电子比B+失去1个电子需要克服的电性吸引更大,消耗的能量也越高(2 分)

(3) 平面正三角形(1分) sp2杂化(1分)

(2分)

(4) 分子间氢键、范德华力(1分)

(5)3 (2 分)

(6) 顶点、面心(2 分)

36.(共15分)

(1)羟基(1分) 1,3-二溴丙烷(1分)

(2) OHCCH2CHO+4Cu(OH)2+2NaOH=NaOOCCH2COONa+2Cu2O↓+6H2O(2分)

(3)

(2分)

(4)

(2分)

(5)

(2 分)

(6) C3H2O (1分)醛基还原性强,也可使溴水褪色(2分)

(7 )

(2分)

注意:

 化学方程式来配平均不得分。

其他合理答案参照本标准酌情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