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836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课英国的宪章运动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2

第1课 英国的宪章运动

 

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

 

1.宪章运动背景

 

〔材料一〕19.兹再颁令:

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并根据普通法或衡平法执有任何依租簿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或依除自由产权外的任何其他租佃方式而获得,不论享用该项权利限于其本人终身,或另一人终身,或任何其他诸人终身,或为任一较大的产业代管;其净年产值除缴纳该项土地之一切租税及费用外,不少于十镑者,即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代表该项土地或租地所在的州郡,或该州郡之某一区某一部分,或某一范围,参加下届国会。

 

36.兹再颁令:

任何人不得在任何一年登记作为选民,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之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七月底之前十二个月中曾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国会代表的资格。

 

──《改革法案》(1832年)

 

〔材料二〕旧的济贫法,使资产阶级每年大约负担700万镑巨款,用这笔巨款对贫苦无告者施以救济,这样既增加资产阶级负担,又影响工厂的劳动力来源。

所以资产阶级试图改变这种规定。

新的济贫法规定设立劳动院,领救济金的人必须到劳动院参加劳动才能领取。

同时劳动院中的生活水平不能高于院外任何地区。

领救济金的人到了劳动院以后,父、子、夫、妻等一家人都要分开居住。

劳动院中的恶劣条件和监狱差不多,工人称之为“穷人的巴士底狱”。

 

──吴于廑 齐世荣著《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三〕议会体现了各个方面的利益,其中唯独没有人民的利益。

教会、律师界、地产利益集团和资本家,所有这几方面的利益都欣欣向荣。

杰克对汤姆说,“能不能帮我一点忙,通过这项有关地产界利益的法案?

”“当然可以,”汤姆说,“不过,你要帮我通过有关资本家利益的另一法案。

”杰克照顾了汤姆的请求,汤姆也照顾了杰克的请求,他们上下其手,人民就遭殃了。

 

──柯林斯的演讲(1837年)

 

【解读】19世纪20~3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商业和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壮大起来,他们志得意满,进而要求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之后,工人仍被排挤在选举权之外,使他们大为失望。

1834年8月议会通过的新的济贫法,对刺激工人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加之1837年英国又遭到经济危机的袭击,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更趋恶化,不满情绪更为增长。

1832年6月7日英国议会颁布改革法,该法令共有36条,材料一节选的是第19条和第36条;材料三是工人柯林斯在1837年第一次请愿前的演讲部分内容。

这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为:

①选举权的获得需有一定的资产。

②工人、贫民难以获得选举权。

③地主贵族、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相互勾结,维护自身的利益,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议会得不到保障。

 

以上材料反映出:

①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

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虽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地位。

②一部分工人从信任议会依靠议会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认为议会也是维护统治的工具,特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之后,工人仍被排挤在选举权之外,使他们大为失望。

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他们决定掀起一个争取工人选举权的运动,以维护自身的权利。

 

2.“伦敦工人协会”的成立

 

〔材料一〕一个团体在首都成立了,取的是一个朴朴实实的名称──工人协会。

它的会名虽然没有表明任何政治倾向,但它的主要目标却是为人民争取一份应得的代表权。

协会对劳动阶级的势力显得十分珍视,因而不让本阶级以外的任何人对它的事务有发言权。

凡属于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人士,可以被接受为名誉会员,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在发起宪章运动前不久,首都的协会已经派遣宣传员前往各地,目的是要按照它本身的模式,建立地方协会。

 

──〔英国〕R.G.甘米齐著《宪章运动史》

 

【解读】《宪章运动史》是一部记叙19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为争取实现“人民宪章”而进行英勇斗争的著作。

作者R.G.甘米齐(1815—1888)是英国工人运动的活动家,在1838至1853年间参加了宪章运动,并担任过“全国宪章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他直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的记载写成本书,资料详尽,内容丰富,对于读者了解和研究宪章运动史和国际工人运动史有参考价值。

 

这条资料主要介绍了“伦敦工人协会”的成立,协会的性质、阶级成分及其奋斗目标。

 

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形势下,工人们纷纷提出要求新的议会改革,反对新的济贫法,争取工会权利、出版自由,要求10小时工作制,要求获得普选权等。

当时工人运动支派繁多,为统一领导工人运动,更好的进行斗争,1836年6月,一批先进的工人和手工业者在木匠洛维特的领导下,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

 

从这条资料中可以看出:

①协会虽然是工人阶级为取得一定的权利而组成,但它不是政治性组织。

②协会也有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但他们不是协会的领导力量,起领导作用的是工人阶级。

③协会主张采用和平的方式获得权利。

 

3.《人民宪章》

 

〔材料一〕1.凡年满二十一岁之男子,精神健全,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

 

2.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用其投票权利。

 

3.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使各选区得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4.议员支薪──以便一个诚实的商人、工人和其他等人,能离职充当其选区的代表,为国家的利益服务。

 

5.选区平均分配──按照选民人数产生代表,不让小的选区侵占大区的选票。

 

6.国会每年改选──此系防止发生贿赂与恫吓事件的最有效办法,因为七年一次的改选可能使某选区被收买(即使采用秘密投票)。

但每隔十二个月收买选区一次(在普选制度下)恐无人有次财力;而且议员的任期既为一年,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公然违抗和出卖选举他们的人。

 

──《人民宪章》(1837年)

 

〔材料二〕因为工人并不尊重法律,而只是在无力改变它的时候才屈服于它,所以,他们至少也要提出修改法律的建议,他们力求以无产阶级的法律来代替资产阶级的法律,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无产阶级所提出的这种法律就是人民宪章,这一文件在形式上纯粹是政治性的,它要求按照民主的原则改组下院。

宪章主义是工人反抗资产阶级的集中表现。

 

──恩格斯著《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844年9月—1845年3月)

 

〔材料三〕现在我们来谈谈宪章派这个不列颠工人阶级的具有政治积极性的部分。

他们为之而斗争的宪章里有六条,所包括的内容不外是对普选权的要求,以及使普选权不致成为工人阶级空想的那些条件,这就是:

实行秘密投票、规定议员支薪、每年举行大选。

但是普选权就等于英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因为在英国,无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在长期的、虽然是隐蔽的内战过程中,无产阶级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而且甚至在农业地区也不只有农民,而只有地主、资本主义企业主(农场主)和雇佣工人。

因此,在英国,普选权的实行,和大陆上任何标有社会主义这一光荣口号的其他措施相比,都将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社会主义的措施。

 

在这里,实行普选权的必然结果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

 

──马克思著《宪章派》(1852年8月)

 

【解读】1836年6月伦敦工人协会成立,确立了协会的宗旨:

用一切合法的手段废除统治阶级的各种反动立法,争取人民自由权利,使社会一切阶级处于平等的地位,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等。

协会于1837年2月28日在海滨的酒家开会,提出了一个包括六点要求的请愿书。

5月和6月间,协会的领导人和议会中的一些激进的议员在一起开会,大家同意根据六点要求起草一个文件,由洛维特负责执笔,这就是“人民宪章”。

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问题;此外,也包含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如取消谷物法,保障企业家“应得之利润”等。

英国的宪章运动由此开始。

以上三则材料主要反映出宪章运动的内容及性质:

①改革以往以资产作为选举资格的议会选举制度,争取以普选权为基础的人民自由权利。

②人民宪章具有无产阶级法律纲领的性质,宪章运动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③宪章运动中要求的普选权的实行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将会产生。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看出:

①人民宪章提出了广大人民渴望的普选权等权利要求,不过对如何去实现这些要求却没有明确的主张,这导致了后来斗争策略和方式上产生分歧。

②以实现人民宪章内容为宗旨的宪章运动,虽然主要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但一开始就具有无产阶级要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4.1839年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公会)及宪章派的分歧

 

〔材料一〕1838—1839年整个冬季,宪章运动的鼓动工作非但没有松懈,而且正在大踏步前进。

……2月4日,代表们集聚在首都开会;第一次会议是在鸡距街的不列颠咖啡馆举行的;但两天后,他们迁往舰队街靶子场,那里已布置好一个宽敞的房间,供他们使用。

 

在纯属仪式的事项安排停当以后,会议成员中间的分歧迹象随即出现。

科贝特一派人士认为这次集会只应当是一次请愿大会,全民请愿书呈递以后,他们的使命就结束了。

可是绝大多数代表的意见恰恰相反。

道义派和暴力派人士都一致认为,人民群众期望从他们手里得到更多的收获。

 

正当一个人数很少的集团力图阻挠代表大会采取任何形式的最后措施时,另一个人数很少的集团则企图以飞快的速度将会议向前推进,后一集团是朱利安·哈尼一派。

这些人假装相信(其中有些人确实相信)人民已作好准备,要把他们的权利立即夺到手中。

他们谴责会上大多数代表懦弱无能,因为他们不能立即采取主动来掀起一场实实在在的革命。

 

──〔英国〕R.G.甘米齐著《宪章运动史》

 

〔材料二〕我们的任务不是哭泣;我们必须把眼泪留给妇女。

我们的任务是立即行动;全心全意地为推翻这个可怕的制度而努力奋斗,因为霍尔贝里就是在这个制度下牺牲的。

 

宣誓吧,像我现在这样宣誓吧:

无论是迫害、嘲讽或诽谤,也不论是幽禁、牢狱、枷锁、刑台或绞架,不论是狱中临终前的折磨,也不论是断头台上的恐怖,所有这些都不能迫使我们背离原则,逃避责任,或放弃那条通往自由之路的康庄大道;但是,不论前途是福是祸,我们无限信赖永恒的正义之神,宣誓要为的霍尔贝里牺牲报仇血恨,宣誓要实现我们的宪章,永远消灭那个血腥的专制政权,这个政权已杀害了千千万万的殉难者和更多的爱国志士,把珍视自由和真理的人们当作祭品呈现在它的神座之前。

 

──〔英国〕R·G甘米齐著《宪章运动史》

 

【解读】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人民宪章?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一直有分歧,分歧带来了运动的不同方式,形成了多个派别。

在这些派别中占据主要位置的是道义派,这也是长达近二十年的运动主要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原因。

人民宪章公布后,宪章主义者就筹备召开一次国民公会。

1839年2月4日,第一届宪章派的国民公会在伦敦召开。

与会者对国民公会的理解持两种态度,一种认为它只是一种会议,目的是团结一切宪章派的力量去争取议会通过“人民宪章”;另一种认为它是一个权力机构,将担负起领导革命的责任。

斗争策略的意见分歧,使宪章派分为几个不同的集团,即“右派”(道义派),洛维特是这派的主要领导人;“左派”(物质力量派),主要领导人是奥布莱恩、哈尼和琼斯;中间派,主要领导人奥康诺。

三派在这次会议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领导权掌握在道义派洛维特等人手中。

材料二是物质力量派领导人哈尼在第二次请愿书呈递前在霍尔贝里葬礼上的演讲节选。

霍尔贝里是一个宪章运动积极参与者,被捕后在监狱受虐致死。

以上材料反映出:

①宪章运动领导人对国民公会是权力机构还是一般团体组织有不同理解。

②对国民公会性质的不同理解和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宪章运动,产生了不同的宪章运动派。

③左派领导人积极主张采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专制统治。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

①由一般社团性组织“伦敦工人协会”到具有政治性的组织“国民公会”,工人阶级已开始自觉地组织起来,并有了夺取政权的意识。

②在参加宪章派的社会各阶层人士中,由于在生产体系中地位不同,组织性、战斗性及政治认识也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及他们的领导人,对宪章运动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也各有不同的看法。

 

5.英国议会

 

〔材料一〕1265年1月20日,在伦敦召开的新议会,参加者除了高级教士和男爵,每郡二名骑士以外,还增加了各自治市二名市民代表。

反映了真正民众运动的性质,因参加运动的有城市的商人、小地主、反教皇权势的教士和牛津大学的学生。

这次议会被称为革命党的集会,总共只有5个伯爵和17个男爵参加,其余皆为市民和下层群众代表。

这次议会被认为是英国议会制度的开始,也意味着开始向等级君主制过渡。

 

自1265年以后,议会断断续续地召开,但骑士和市民代表开始并不积极参加。

1295年,议会制度才得以进一步发展。

此年爱德华一世因跟法国、苏格兰、威尔士打仗,需要金钱,召集所谓“模范议会”。

议会勉强批准了一笔巨款,但仍不够。

爱德华不仅加重了羊毛出口税,而且没收大批出口的羊毛,还夺取一些教产。

这使骑士、市民代表与贵族一齐起来反对。

1279年,反对派取得了“宪章确认书”,宣布不规则的收取羊毛是违法的。

这样,爱德华一世实际上承诺了将来未经议会许可不得私自征税。

于是就开了一个重要的先例。

此时议会还受理来自下面的怨情申诉书,由爱德华本人或其他大臣组成的委员会处理。

委员会统称“审判者”。

国王自任议会主席,或由首席法官任代主席。

英国议会,开始只分两级(院):

贵族院和贫民院,但还不是明确分立。

有时市民代表单独开会制定商务法律,而骑士更多地是与市民代表秘密地非正式开会协商,这就是后来众议院的起源。

因为此时骑士是作为乡村的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代表,他们或是参加乡村百户区法院的事务,或是乡村的工商业者,所以和市民代表的利益更接近,这是下院势力得以不断发展的关键。

骑士在农村,还跟领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使他们成为诸侯和市民联盟反对王权的中介人。

 

──蒋孟引著《英国史》

 

〔材料二〕英国的议会有上下两院组成。

上院是贵族院,由有爵位的世俗贵族(指男爵及男爵以上爵位)和大主教、主教等组成,修道院长也常常参加。

下院是平民①院,由各郡骑士代表和市民组成。

英国议会何时分为上下两院?

这个问题一向分歧很大。

我们认为,14世纪中叶下院单独成立的观点是比较合适的②。

 

1343年的复活节,议会在伦敦举行。

高级教士和世俗贵族被指派在王宫的白色厅堂集会,骑士和市民则在彩色厅堂集会,分别讨论国王的事务。

这就显示了未来两院的开端。

在此以后,议会往往根据下院的要求,在国王和上院同意后制成法律。

 

──蒋孟引著《英国史》

 

〔材料三〕至少就英国的情况而言,不管一个政府如何腐败,它只是一个比它本身更大的权威的代表。

任何一个内阁,只要违背了下院的意志,就连一个星期也无法存在下去。

同时下院如果不能获得选民──换言之,地主和资本家们──的许可也无法存在,而最后这一批人才是一切法律和制度的原动力;事实上,他们是社会的唯一真正的统治者,他们通过直接表示或含蓄暗示,使政府确切地理解应该怎样做。

 

──张芝联选译《1815—1870年的英国》

 

【解读】13世纪英国产生了议会,在此之前,王廷中已有由教俗封建主组成的“大议会”,负责向国王提出建议,讨论如税收等重大事项。

实际上,英国议会的形成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

由封建大贵族组成的大会议时常召开,偶尔也召集骑士、市民参加,国王决定议会召开的时间和形式。

议会这一名称13世纪时既用来指大会议,也用来指有骑士和市民参加的会议,当然,骑士和市民就是参加会议,他们的作用也很小,主要决定都由国王和贵族做出。

市民的力量起初微不足道,他们只注意本城市的利益。

只是在工商业和国内外政治的发展使市民的利益超出了本城的狭小范围之后,他们才改变了对国家事务的冷淡态度,开始帮助国王,促进统一,以利于自己的发展。

工商业的发展,市民人数众多,国王无论是为了财政的目的还是政治的目的都不能不日益重视城市市民。

市民中的上层分子所掌握的财富十分可观,他们是国王和大封建主经济上依靠的对象。

政治上他们操纵城市的政局,左右城市的政治倾向,并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等形式加入国王的政府。

他们是这一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王为首的封建政府最重要的管理来源之一。

以上材料表明:

①13世纪后半叶英国议会制度开始确立,议会代表了市民阶层的利益。

英国开始向等级君主制过渡。

国王财政上要依靠议会,这成为议会能得到权力的一个最主要因素。

骑士阶层的特殊社会地位与作用促使了下院的发展。

②英国议会在14世纪中叶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主要代表贵族和教会的权益,下院主要代表较富裕的其他阶层(富农、市民、小地主、骑士、部分领主和部分下层贵族)的权益。

随着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的增强,下院在政治上的权力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③1832年改革法通过后,地主和资本家在议会下院中取得的多数议席有了法律保障,英国的地主和资本家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

①英国议会经历了一个权力由上院到下院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市民经济的加强而进行的。

②1832年改革法后,资产阶级取得了在下院中选举权,这样资产阶级的权利就有了保障,这也意味着广大人民要使自己的权利能有保障,必须获得普选权。

 

【注释】①指那些不享有特权,没有贵族或教士那种特殊身份的人。

②梅兰特:

《英国宪法史》

 

6.三次请愿

 

〔材料一〕我们享受和平的幸福已经二十三年了。

 

但是经管我们的国家具有繁荣的条件,而我们也都乐于利用这些条件,我们却被公私的苦难压得透不过气来。

 

我们处于苛捐杂税的压迫下,可是还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求;商人在破产的边缘上战栗;工人们饿得要死;资金不能获得利润,劳力得不到报酬;工匠的家庭空空如也,当铺却堆满东西;济贫院拥挤不堪,制造厂却无人光顾。

 

……

 

1832年改革法颁布时,人民曾寄予深切的期望,希望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能够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因而获得消弭。

 

该项法案据说是达到高尚目的的一个明智措施,可称为立法机构革新后的喉舌,群众的意志终于能发挥效力。

 

人民竟受了欺骗,此种卑劣行为实令人痛心。

 

看起来如此美好的果实,摘到手中却变为尘埃和灰烬。

 

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利从某一个当权派交给另一个当权派,而人民仍然得不到任何保障。

 

……

 

人民既应奉公守法,那么我们要求立法的时候必须听取民意,也是合乎情理的。

 

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

 

我们要求普选权。

 

为了避免发生富者利诱、有权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

 

为了充分实施我们的权利,在应用这项权利时必须不受任何约束。

 

我们要求秘密投票。

 

为了达到有益的结果,代表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必须是亲密的。

 

立法与选举机构,为了纠正错误,指导工作,应经常保持联系。

 

若干错误若能迅速接受舆论的制裁,还算是比较轻微的,但是在强迫的长期容忍下相沿成习,则可能产生最不幸的恶果。

 

为了保障公共安全,获得人民信任,时常改选是必要的。

 

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

 

有了选择的权利和选择的自由,我们选举的范围必须不受任何限制。

 

……

 

──张芝联选译《1815—1870年的英国》

 

〔材料二〕请愿人举出下列事实证明……贵院并不是由全国人民选出来的。

目前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的人口约二千六百万,而其中只有九十余万有权投票选举代表,以制定法律,统治全民。

现行产生代表的办法不仅是极有限制的和不公平的,而且分配不均,它给予土地及金融利益以巨大势力,以致小本商贩和劳动阶级完全破产……

 

请愿人对延长劳工,特别是工厂里工人的工作时间到超过人类体力所能忍受的程度,感到不满;此外在违反自然的操作条件下,在灼热与不合卫生的车间里辛苦终日之后,他们所得的工资尚不足以支持体力,不能供应对于过度消耗的体力所必需的生活条件。

请愿人也希望贵院注意到雇农们的收入少得不足以糊口,他们的辛勤劳动供应大宗粮食给全国人民,而收入如此微薄,实在令人惊讶、愤慨。

 

──1842年《第二次请愿书》

 

〔材料三〕伦敦的市民们!

醒来吧!

是行动的时候了。

你们生活在这多事之秋……看看革命风暴笼罩着的欧洲吧,在威猛而宏伟的运动中,铲除了一个专横的王朝①,又彻底震撼了其他王朝②。

 

伦敦的市民!

在这非常时刻,你们应当严肃地考虑改善你们的政治和社会状况……

 

现在世界上最受压迫的各国人民正在向暴君手里夺取自由。

你们不应该落在进步事业的后面。

 

……

 

4月10日的示威大游行应该公开地、和平地而又热情洋溢地进行;不要让当局的走狗有所借口,再又污蔑说,你们对自己的政治权利漠不关心,只满足于现状……

 

──全国宪章派协会执行委员会告伦敦劳动群众书(1848)

 

【解读】从1839年到1848年,宪章派领导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

1839年6月14日有125万签名重达50公斤的请愿书被抬到了议会。

但其后议会在讨论时给予否决。

1842年春,宪章派提出了第二次请愿书,这次请愿不仅提出了政治要求,而且也提出了社会经济要求。

在这次请愿书上签名的人有330万,请愿书于5月被送交议会,在议会讨论这个请愿书时,因大多数议员反对而被否决。

1847年英国又发生了经济危机,危机导致大批工人失业,实际工资降低,在这种环境下,宪章运动又活跃起来。

在此之际,又传来了法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使得英国的宪章派和工人群众更为振奋,各地群众纷纷集会,规模也越来越大,以至在第三次请愿书上签名的人达到了550万人。

4月10日请愿书被宪章派代表送到议会,结果依然是被否决。

以上材料表明:

①广大工人群众生活困苦,没有普选权,要求议会通过以人民宪章六点要求为基础的请愿书。

②第二次请愿书提出了人民宪章原有的六点要求,同时列举了英国现存选举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指出议会仅仅代表某些党派,只对少数人有利,而对大多数人的贫穷、痛苦和意愿则漠不关心。

③在欧洲革命大潮的冲击下,政治上经济上处于贫穷地位的工人群众将再次用和平请愿的方式以期获得权利。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

①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是两大对立的阶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宪章派领导工人群众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取得普选权是不现实的。

②在第二次请愿中,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了界限,宪章运动发展成为独立的工人运动,比第一次请愿前进了一步,不仅包括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也包括了经济要求。

③宪章运动所要求的政治、经济变革,在当时还不具备成熟的历史条件去加以实现,而工人阶级本身也没有达到实现这些任务的水平,它缺乏组织性,没有统一的政党,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注释】①法国奥尔良王朝。

②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朝。

 

7.“全国宪章协会”的成立

 

全国宪章协会的组织计划

 

协会名称

 

1.大不列颠全体宪章派应成立一个联合组织,定名为大不列颠全国宪章协会。

 

宗旨

 

2.本会宗旨为达到下议院的彻底改革,即使下议院能全面地忠实地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民。

 

……

 

入会条件

 

5.凡欲参加本会者须签署志愿书一纸,说明本人赞同本会的宗旨、原则及章程,并领取会员证,每季更换一次,每证收费两便士。

 

会员登记

 

6.本会执行委员会备有簿册,其格式详后,该册登录王国各地之全体会员姓名、职业及住址。

 

7.如属可能,会员应分为若干小组,以十人为一组,各小组应每周聚会一次,或酌情另定期限;各组推举一人为组长(并由执行委员会委任,规定如后)。

组长每周向各会员收纳一便士作为本会基金。

 

区分部

 

8.每一城镇如属可行,应按照城市改革法案之规定,分为若干分部。

上述各分部内之会员每月应集会一次,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