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136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docx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

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建设策略

一、怎样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

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因素,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

   二、合作学习小组由几人组成更合适?

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因学段高低的不同而不同,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自主性的强弱适度增减小组人数。

   三、如何选聘小组长?

选聘组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

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

   四、怎样培养小组长?

培养合作学习小组组长,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了解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亡、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老师应首先培养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

   

   五、小组的建设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组长的指导与培训。

对于组长应该着力从组织小组活动、指导协调小组合作、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搞好组内评价等方面开展指导培训。

2、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

根据组内每个学生的特长,分配不同学生担任组内课代表,既能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减轻组长的压力。

3、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

4、适时对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整。

5、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纪组规。

6、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7、建设小组文化。

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六、如何建设小组文化?

为了强化学习型小组的团队功能,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建设。

小组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组徽、组歌、目标等项内容。

七、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种:

同质互学、异质帮学和小组群学。

八、是否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必须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抓重点、难点内容,巧妙设计合作学习任务;二要领会编写意图,挖掘教材内涵。

   九、怎样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在分组学习中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惟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也耍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车”。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的重要性,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另—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

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全员参与。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次数,并同时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十、合作学习时如何处理学困生不参与合作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常会遇到学困生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轻松的环境。

减轻学困生的自卑感和压抑感。

2、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

3、多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避免优等生挤占后进生的空间,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4、建立帮扶小对子。

5、从评价标准的制定上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对后进生有所侧重和倾斜,使他们的点滴表现能通过显性的评价体现出来。

   十一、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在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序和高效的同时,深入进行学情调查,为下面环节的开始做好充分准备。

   十二、如何指导小组建立节时、高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

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是否具有较强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①小组成员关系:

学生和其他成员是否协作愉快、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②与他人的信息交流情况:

信息沟通的频率和数量、信息沟通是否准确,理解他人是否有困难、是否相信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是否强烈希望自己与他人存在一致性的情感。

③学习动机:

相信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学习更多的动力来自内部。

④学习中的投入:

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是否充分、是

否有强烈的愿望表达自己、倾听他人讲解是否更认真、是否坚持不懈完成任务。

⑤问题解决结果:

个人贡献是否突出、结果本身的价值。

⑥学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交流与解决问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研究技能的提高。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策略

   一、小组建设原则

   1、公平原则,小组之间通过竞争和比赛来激励每个小组及组员的成长,所以分配小组时要选择公平的原则,其一是学困生(后9名)分散,其二优生(前9名)分散到各组,中间的成员的层次分的不要太细致;其二,学习习惯搭配的比较合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要考虑到分组因素之中,活跃的和被动的不能过于集中。

   2、相对稳定原则,要在一段时间内,组员没有变动,不宜频繁换组。

因为涉及到窜座的问题、身高的问题,可考虑横排的全组窜动结合组内的座位轮换。

就近原则,小组成员一定要坐在一起,不宜分散,人数6人左右为佳。

   3、组内要有互学对子,互学对子的2名成员最好是成绩接近,做题速度接近。

组内可设组长和副组长。

   4、要给每个小组起个名字,教师可以提字数、格式、中英文等方面的限制,然后组内可以自己起名。

   二、小组长的职责和培训

   1、增强组长的荣誉感,当组长是一项能让自己找到自信,实现自身价值,锻炼综合能力,更多的接近教师的最佳途径。

并明确的指出不但不会影响成绩,还会提高其学习成绩,这一点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相信。

比如说我们班主任要比科任承担更多的工作,年级主任和校长比班主任承担更多工作,他们的教学成绩会下降吗?

能力强的人可以承受更多的工作并在工作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那么也就会更快的成长。

这是我们在给小组长培训的时候必须明确的,推高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更高!

   2、要给多的关注组长,要更多的和组长沟通,让组长和老师接触的机会明显多于一般同学,教师的意图通过组长的配合来实现。

具体说,周考的时候试卷批改完课先找组长,解决他们的错题,这样在指导解题的过程还要给一些思考方式的指导,情感上的激励,这样不但保证优生质量,还能心中非常落底的同学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组长解决。

还有作业、练习册、学案等需要检查的内容,可以采取批改组长、抽查组员、并让组长检查剩余组员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组长的学习内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也让组长直接受益。

   3、要给组长树立威信,让组长成为一个小组的核心,这样的培养是有目的的,要通过组长的有效展示、学习成绩、回答问题时给予恰当的评价提高组长的威信,让组长的话成为组内的权威。

   4、要给组长明确职责,提出要求。

一定要制定严密又简明的职责,要形成书面稿,要正式的场合在班级学习,让所有学生明确组长的职责。

这样其他同学可以配合组长,并监督组长执行的是否及时。

完成的是否到位。

   组长职责的明确有两条线索供参考:

①按照时间顺序,比如早自习负责学生交作业,准备用品、安静自习。

上课的过程中提示及时准备用品,听课的时候专心不溜号,对学的时候组织进入讨论-群学的时候组织同学质疑-讲解-纠错,展示的时候推选展示者并组织在组内展示,下课及时上报分数;②按照内容的不同明确职责,自习的时候维持纪律——课堂上组织有效学习——管理上记录上报分数,检查督促作业。

   组长的职责要明确、要具体、要简明。

   5、要给组长减轻工作负担,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记录上报分数很容易完成,检查作业可以分工(只有4人需要检查),两个组长要分工合作。

不要占学生太多的时间,这就需要评价上下功夫,让评价简单、可以操作、激励效果明显。

   6、要重视刚成立小组时候进行有效的引导。

在互学和群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巡查,然后根据各组学习状态给予适当分值,并和学生说清楚,那个组的满分因为做到了那些内容,没得到满分是老师巡查的时候谁没参与合作学习,谁的学案上有错误,那个小组的核心不明确,那个小组在做没有价值的讨论。

   三、运用评价机制让小组学习高效

   以前我们是在约束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纠正错误。

我们现在要改变思路,就是要树立榜样,明确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向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这一观点至关重要。

没有这个观点就不会像出好的评价办法。

   评价离不开数字,最基本的评价就是加分,学习上是加分,纪律上是减分,在细致一点就是回答问题如何加分,展示问题如何加分?

有效质疑如何加分?

   周考成绩在总分的权重多大,月考、期中考试分数权重有多大?

作业质量如何加分?

特殊贡献怎么加分?

各科在课堂的分数如何在班级管理上去平衡?

   在进一步我们要思考加了分到底有什么用?

只要把分数公布就有用,因为更多的孩子在乎的不一定是物质,是别人的看法?

包括我们成年人,很多时候是在为自己的自尊在工作。

不过要是能够采用积分进级制度就会让评价变得更有效。

   授予称号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比如:

200分—5000分—1000分—2000分—5000分。

   授予初级学者—侍读学士—翰林学仕—五经博士—国子助教—礼部尚书。

   分数只能增加级别不断升高,每到一定级别发荣誉勋章,特殊奖励一套试卷,一本练习题,或者其他……

   结合具体活动或者学习情况,做不同的活动,比如本周数学周,完成的试题多少,格外奖励分数……

   有了评价机制,所有的都像你想要的培养方向去发展。

如果某班级化学成绩不好,那个组能出有效的试题,批改,答疑可以奖励等。

一切都在我们的调动和引导。

成年人都在被政策引导做政府期望的事,这些孩子也会一样的被你引导。

   评价注意事项:

   教师要杜绝课堂分数满天飞,简单问题组内解决,教师巡查解决的是否达到要求加分,简单问题不需要提问加分,有质量的问题和回答问题给加分,控制加分节奏,展示的加分要保证公平,让一段时间内各组展示机会是均等的,加分存在比赛,孩子会看的很重,一定把握公平原则。

教育改革让我们的视线看到的不仅仅是中考,更让我们关注孩子的未来成长和持续发展,当然我们中考是绝对不能输掉的,高效课堂就是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而小组的探究式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正是高效课堂有效的操作手段,我们累的是今时今刻,我们收获的会是未来多年以后学子们成名的累累硕果,让我们坚定信念,把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调查问卷(不记名):

   1.你认为小组学习有什么弊端?

   2.课堂的纪律能保障吗?

   3.是否会影响你的学习?

   4.在学习过程中你除了知识外还有那些收获?

   5.你都负责那些工作?

   6.如果让你给班级分组你认为应该如何划分?

   7.你对评价的办法有什么建议?

 

浅谈“1+1”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建设

在“1+1”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导学案的编写是关键,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是重点。

怎样建设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职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精髓,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成为每一个班主任和课任老师都必须关注的课题。

通过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听取了许多班主任的小组建设介绍,也听了不少节课,调查了一些学生。

发现我们在学习小组建设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了效率,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每个小组应有多少人?

每个班有多少个学习小组?

通过调查:

现在高一年级中共40个班,随机调查五个班,共有三种分组形式:

8人组、6人组、4人组。

究竟哪一种分组形式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日常管理呢?

各种分组形式存在什么样的利弊呢?

通过调查部分班主作和课任老师,对小组人数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1.             对8人组:

每组8人全班分为8组,便于班级管理。

但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人数太多讨论一个问题时,一人发言七人听,效率低下。

并且在发言时距离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本组同学发言,易受相邻组干扰。

但受教室空间所限,8人8组能很好地利用前后黑板。

如下图学生对面而坐。

 

讲台

 

前黑板

 

后黑板

 

 

 

 

 

2.             对4人组:

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人发言三人听,相同时间内发言人数是8人组的二倍,学习效率较高。

但组数太多,组长太多,不利于日常管理。

更重要的是受班级生数和教室空间的制约,4人组在教室内的座位排列不容易实现。

3.             对6人组:

似乎介于以上两者之间,集中了以上两种分组方法的优点,但事实上也集中了以上分组的缺点。

只是把以上分组方法中的一切都中庸了一下。

思考与分析:

每个学习小组到底多少人为宜?

通过上网搜索和调查发现要想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效率,每个学习小组4人是最好的分组形式,两人之间的合作讨论,一对一的交流可以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但对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可能讨论不出结果来。

并且4人组的分组方法并不排除两人之间的讨论。

而更多人参加的学习小组,组内的讨论一人发言多人听,每人发表意见的时间长,效率较低。

但是学习小组过多,不好安排座位,不便于班级管理是客观事实,受到842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和谢卫国老师发言的启发,我认为我们的分组方法应该是以8人组成一个行政小组,每个行政小组分两个四人组的学习小组。

二、学习小组的结构

1.成员结构:

学生是均质还是异质,均质有利于同组的竞争不利于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组成员大家都差不多)。

异质有利于培养组内合作,不利于尖子生的培养,也会给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带来更大压力。

我们所说的质不只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它还指应包括学生的性别,气质,学习能力等各种因素。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男女同学之间的交流受传统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表现欲上,男生的表现能力总体要比女生强,为了更好的方便同学之间交流,从性别上看我认为以同质为宜。

从学生成绩和气质来看,以异质为宜。

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分四分之一A、二分之一B、四分一之C,在座位安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互助方式。

可尝试用以下排列方式:

A

A

B

B

B

B

C

C

2.组织结构:

(1)每个行政小组设一名小组长、一名副组长分别在两个学习小组。

组长副组长每月轮换一次。

产生:

由学习小组选举,班委会同意,班主任批准。

职责:

负责本行政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卫生、纪律等。

并督促和帮助本组课代表完成工作。

(2)全组所有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每人至少当任一门或两门学科的课代表。

产生:

每人自报一门或两门,由组长副组长协调统一安排。

职责:

①负责本学科导学案的收发,并及时上交班级科代表。

②组织本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

③对本学科导学案的组内互查并进行组内评价。

④及时与班级课代表勾通反映同学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合作小组建设过程时,刚建立的小组一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班主作要充分了解学习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成员,以保证小组成员搭配的最优化。

三、合作学习小组运作

现在我们成立的学习小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管是四人组还是八人组,只要是讨论,常常是两人之间的讨论,很少开展真正的小组讨论,两人之间的交流是必要的,当两人之间交流时要注意控制音量,一般只能两人听清为宜。

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操作呢?

小组讨论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讨论,只有通过自学和两人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在小组互查中发现的问题才要提交小组讨论。

课前讨论:

主要是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

在组内发言时,要声音适量,让全组同学能听见,语言要精当。

当一个同学提出要讨论的问题时,本组其他三位同学要注意听清他的问题,其中一位(如果三位都有话说,一般让在这门学科有优势的同学最后发言)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并进行补充或反驳,最后形成共识。

如果讨论后仍得不到答案,记录在案提交课堂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

不要希望在课前的小组讨论中解决学习中存在一切问题,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进行长时间的无谓讨论,特别是本组的在这门学科上有优势的同学更要理解这一点。

课堂讨论:

主要是解决在课堂展示中生成的问题以及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方法同上。

小组展示:

现在的小组展示,有的老师让各学习小组对指定问题自由上黑板进行,当展示内容较少时,甚至出现竞争的局面,这种方法看起来非常热闹,但是每次争着上黑板的同学总是那些外向的同学,长期如此,不利于全体同学的发展。

特别是当几个问题同时需要展示时,第一个小组抢到的往往是比较容易的题目,这样反而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态。

有的老师指定小组展示指定内容,避免了这种情况,但每组的外向型同学成了本组的代言人这样同样不利于全体同学的发展。

我认为小组展示应充分面向全体,要让每个同学都有上黑板的机会,但是每节课上黑板的毕竟是少数,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指定小组,本组全体展示的方法,每次展示时选一到两个小组,并且针对不同问题,小组内各成员上黑板展示。

而每次指定哪一组是没有规律可循的,这样可以让每一组的每一个人都认为:

我今天可能上展示,自学讨论马虎不得,对学生有促进作用。

四、学习小组的评价

学习小组的学科科代表对本组同学本学科学习情况有评价权,学习小组长负责对本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评价。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学习小组和成员进行评价。

如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山东省高青县教育局/孙国/刘玉凤

 

“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伴我一路走来,有喜有忧,惊喜欣慰与迷茫困惑并行。

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这条坎坷路上,追求不止的我在反思中前行。

一、问题简约,值得研究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课究竟要怎么上?

这是所有语文老师的一大困惑。

老师讲多了,不生本;讲少了,又担心学生不懂。

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往往出现了一节课上问题连篇,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这点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当前老师都认识到中文问题的重要,但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出来有这样几种:

一是缺少中心问题。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课,课堂上学生表现很出色:

读课文,谈感悟,说拓展……可是因为没有中心问题,使得本来生动感人故事,层次分明的写法变得乱而无序。

二是中心问题琐碎。

课堂上因为中心问题多而碎,没有思考价值,课堂上学生朗读欣赏的宝贵时间。

被琐碎的问题答案占据。

使得语文课堂变为数学课堂。

丢失了应有的语文味。

三是设计问题太大

问题太大,学生找不到切入点,而显得束手无策。

展示汇报你一言我一语,使得一个问题在无序的汇报中浪费时间,使得精彩的课文被无序的回答肢解的支离破碎。

另外,问题的易,难,偏都是不可取的,要想避免以上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设计好中心问题。

如何设计中心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中心问题设计一定要简约,要有研究价值,要指向明确,要牵动全文。

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中心问题前认真备好文本、学生。

很多时候因为中心问题而思考不止,有时候中心问题确定,而如何措词展示给学生让我费尽心思。

有的时候因为一个问题而反复修改。

例如:

在《《艾滋病小斗士》》前置性问题设计是,我曾经三度修改中心问题。

备课时,一开始我想把课后题“为什么称小恩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

后来我决定把中心问题改为“从文中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小恩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使问题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但听了平行班老师的课,中心问题就是课后题“为什么称小恩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

但在学生汇报中,我发现这个问题还是大,学生汇报中需要老师不时的导引。

于是,我决定放弃课后思考题为中心问题的打算,决定从本课的中心句提炼中心问题。

中心句:

“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提炼为:

恩科西是怎样顽强斗争,关心他人的?

上课时,我就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并要求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汇报。

汇报时,顽强斗争的部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的,并伴以朗读。

关心他人部分学生抓住呼吁的话语和美好的梦想,通过朗读汇报的,效果很好。

在读中那坚强挺到12岁,但体重还没有10千克的恩科西说话时的有气无力、气喘吁吁、以及坚定信念、迫切的希望流露的淋漓尽致。

语音不高,语速不快,断断续续。

但语气坚定,心情迫切,充满渴望。

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入情入境,催人泪下。

这样既落实了学生的“两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二、分工明细,各负其责

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与否关系到课堂汇报交流的成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可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合而不“作”。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

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作而不“合”

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只听不想,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3、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

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针对以上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明确分工:

1号负责组织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发言的顺序、任务完成监督;3号负责整理、记录答案要点;为交流汇报做好准备。

4号声音控制,以不影响临近小组为宜;2号负责补充、评价等。

当然,这样的分工也不是固定不变。

有时候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分工。

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

并且根据情况不定时调换各种角色的话,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有时候需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问题的难以适当变化。

但不论怎样变化,学生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担当。

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是学会技巧

“授其鱼不如授其渔”,合作学习的技巧是小组成效的关键。

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技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在小组之中自然得到。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好一定的合作程序,给予足够的合作时间……这些都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

只有交给学生合作技能,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才可以提高合作的实效。

(1)首先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1号"主持人"的协调下,组内成员轮流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意见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2)尊重别人的发言: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一位学生要认真倾听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