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196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1.docx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1

高三理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0:

16Al:

27Si:

28Fe:

56Cu:

64

第I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某种植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无叶绿体,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C.该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该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有分裂、分化潜力

2.

甲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

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培养着的细胞,结果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细胞分裂

B.抑制DNA的复制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促进DNA的高度螺旋化

3.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

右图表示的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地说.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

B.Tm值相同的DNA分了中G+C数量有可能不同

C.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磷酸二酯键和氢键

D.DNA分子中G与C氢键是3个,A与T氢键是2个,热稳定性强

4.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B.正常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主要与其中的

有关

C.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特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网络。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是通过双向调节种内或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5.右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

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健那绿染液能固定细胞,增大生物膜通透性,进人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B.用甲基绿、吡罗红依次给细胞DNA、RNA染色,分别呈现绿色、红色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査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利用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使蛋白质和DNA分离,利于龙胆紫染色

7.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g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ONA

B.1mol/LNaOH溶液中含有NA个Na+

C.常温常压下,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D.常温常压下,4.4g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8.下列有关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甲烷、苯、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

9.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11H16,它不能因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经测定数据表明,分子中除含苯环外不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且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符合此条件的烃的结构有

A.5种B.6种C.7种D.8种

10.一种新型燃料电池,是用两根金属钼做电极插人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上分别通人H2和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人H2的电极为负极

B.随着放电的进行,负极附近PH上升

C.通入O2的一极电极反应为

D.标准状况下通人5.6LO2完全反应后有1mol电子转移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人过量NaOH溶液或过量稀盐酸均能得到澄清溶液的是

A.

B.

C.

D.

1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甲与丙同主族,丁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甲<乙<丙<丁

B.单质的还原性:

乙<甲<丙<丁

C.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两两相互反应

D.甲、乙、丙、丁的单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气直接化合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NH4)2SO4溶液中的

B.相同温度下,0.6mol/L氨水溶液与0.3mol/L氨水溶液中c(OH_)之比是2:

1

C.向0.1mol/LNaNO3溶液中滴加盐酸使溶液pH=5,此时混合液中的

D.向醋酸钠溶液中加人适量醋酸,使混合液的PH=7,此时混合液中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O分。

14.“奋进”号宇航员斯蒂法尼斯海恩•派帕在2008年11月18日进行太空行走时,丢失了一个工具包,关于工具包丢失的原因可能是

A.宇航员松开了拿工具包的手,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工具包“掉”了下去

B.宇航员不小心碰了一下“浮”在空中的工具包,使其速度发生了变化

C.工具包太重,因此宇航员一松手,工具包就“掉”了下去

D.由于惯性,工具包做直线运动而离开了圆轨道

15.如图,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上。

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若滑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

,滑块将下滑

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

,滑块将减速下滑

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

,拉力大小应是

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

,拉力大小应是

16.

如图所示,用一轻绳系一小球悬于O点。

现将小球拉至水平位置,然后释放,不计阻力。

小球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小球所受的合力不变;

C.小球的动能不断减小;

D.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

17.—个高尔夫球静止于平坦的地面上。

在i=0时球被击出,飞行中球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以求出的量是

A.

高尔夫球在何时落地

B.高尔夫球可上升的最大高度

C.人击球时对高尔夫球做的功

D.高尔夫球落地时离击球点的距离

18.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p随X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间各点场强的方向均与x轴垂直

B.电荷沿x轴从O移到x1的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

C.正电荷沿x轴从x1移到x2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D.负电荷沿x轴从x1移到x2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19.

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上,并处于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在滑块下滑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滑块到地面时的动能与B的大小无关

C.滑块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D.B很大时,滑块可能静止于斜面上

20.—金属圆环水平固定放置。

现将一竖直的条形磁铁,在圆环上方沿圆环轴线从静止开始释放,在条形磁铁穿过圆环的过程中,条形磁铁与圆环:

A.始终相互吸引B.始终相互排斥

C.先相互吸引,后相互排斥D.先相互排斥,后相互吸引

21.如图所示,T为理想变压器,A1,A2、么为理想交流电流表,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原线圈两端接恒压交流电源,当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

A.

A1的读数变大,A2读数变大

B.A1的读数变大,A2读数变小

C.A1的读数变小,A2读数变大

D.A1的读数变小,A2的读数变小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下图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本实验中,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当做小车所受的________,用DIS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

在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中,有无必要同时在小车上加减砝码_______(选填“需要”“不需要”)。

(2)根据在某次实验中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选填A、B、C、D其中一项)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23.

(9分)某同学想测量一个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2V,内电阻很小。

除蓄电池、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压表(量程O〜3V);

B.电流表(量程O〜0.6A);

C.电流表(量程O〜3A)

D.定值电阻R0(阻值4Ω,额定电流1A)

E.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O—20Ω,额定电流1A)

(1)

电流表应选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实验尽可能的精确。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像如图所示,则蓄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

24.

(14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相接,导轨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将弹簧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获得某一向右速度后脱离弹簧,当它经过B点进人导轨瞬间对导轨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完成半个圆周运动到达C点.试求:

(1)弹簧开始时的弹性势能。

(2)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克服阻力做的功。

(3)物体离开C点后落回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25.(18分)如图所示,相距为R的两块平行金属板M、N正对着放置,S1、S2分别为M、N板上的小孔,S1、S2、O三点共线,它们的连线垂直M、N,且S2O=R,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D为收集板,板上各点到O点的距离以及板两端点的距离都为2R,板两端点的连线垂直M、N板。

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SS1进人M、N间的电场后,通过S2进人磁场。

粒子在S1处的速度和粒子所受的重力均不计。

(1)

当M、N间的电压为U时,求粒子进人磁场时速度的大小V;

(2)若粒子恰好打在收集板D的中点上,求M、N间的电压值U0

(3)当M、N间的电压不同时,粒子从S1到打在D上经历的时间t会不同,求t的最小值。

26.(14分)某混合物X由Cu、Si02、Al203、Fe20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I得到蓝色溶液,该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上述混合物X的成分,另取9.08gX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人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将滤渣在氮气气流中干燥得固体mg。

②向滤渣中加人过量盐酸,过滤,将滤渣在氮气气流中干燥得固体ng。

上述①、②由于缺少________步骤(填操作名称),使得测定的质量m,n均________。

③按正确步骤重新进行实验后得到m=Q.08g,n=l.6g。

计算原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

(不必化简)

27.(15分)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

证明氨气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

(3)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氮气和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要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氮气(可含有少量的水),应使用上述仪器中的(按气流方向从左向右列出):

②→________。

此时③中应盛放________。

28.(14分)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1)目前,用超临界CO2(其状态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代替氟利昂作冷剂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一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

(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

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3)

若有4.4kg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的水和甲醇,可放出4947kJ的热量,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

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充人1molCO2和3molH2,进行反应。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H2)=_______;CO2的转化率=________;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数值=______。

能使平衡体系中

增大的措施有_____(任写一条)。

(5)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

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

,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

29.(8分)某生物小组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材料用具:

新鲜肝脏研磨液、新鲜血浆、pH分别5.0,6.0,7.0,8.O的缓冲液、恒温培养箱、10%H202溶液、试管等。

实验步骤:

请回答:

(1)

上述有错误的实验步骤可改为:

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

(3)订正后,如果右图表示的是在pH=7.O的试管中氧气生成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绘出过氧化氢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标注:

1)和酶量增加一倍的时候过氧化氢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标注:

2)。

(4)该小组想用淀粉代替过氧化氢,并用碘液检测结果。

请评价该方案:

________。

30.(11分)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光合色素分布于图甲a中________结构上,提取后通常用________方法分离。

如果白天高温干燥,气孔关闭,将首先影响a中的________。

(2)如果在图甲的b处浇过多的水,将首先影响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进而细胞会产生有毒害作用的________物质。

(3)图乙最可能代表我国北方________(冬、夏)季一昼夜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情况,时间D-E内二氧化碳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1.(10分)脱落酸(ABA)能够调节种子发育、幼苗生长、叶片气孔行为和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如种子发育到接近成熟并已获得发芽能力,但ABA会控制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使种子不会在植株上或恶劣的环境下发芽。

关于脱落酸受体"ABAR”的研究发现:

ABA首先通过细胞受体被识别,而后在细胞内将信号转导到“靶酶”或细胞核内“靶基因”上,最终直接引起酶活性的变化或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理效应。

(1)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和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干旱状态时,植物体内的ABA会自动增加,帮助气孔关闭,以控制水分散失。

怎样从ABA的受体蛋白方面进行研究,证明脱落酸具有帮助气孔关闭,控制水分散失的功能?

请简述你的研究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设计了探究脱落酸对动物生长是否有影响的实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步骤:

①探究脱落酸对于动物生长的影响:

选取大小、生活力一致的小鼠若干只,等分为两组,分别标为甲和乙;②甲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2mL,乙组_____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测量各组小鼠的体长和体重。

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两组小鼠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异,其他同学认为可以得出结论:

脱落酸对于动物的生长没有作用。

但该同学认为可能是脱落酸浓度过低导致的,因此他改进了实验方案,以________来处理多个实验组,进一步完善实验。

实验结论:

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仍然与第一次一致,该同学分析原因认为是因为动物细胞膜上不存在,故而脱落酸不能影响动物的生长。

32.

(10分)棉花的棉纤维大多数为白色,天然彩色棉很受大众喜爱。

棉纤维的白色和红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

育种专家对深红棉作了技术处理(右图所示)得到了粉红棉M品种(基因型表示为:

IIbII)。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培育新品种的处理过程发生了________变异。

(2)上述粉红色新品种自交后代出现了一种白色棉N品种,经对其DNA序列分析发现无基因突变发生,则该白色棉的基因型是(仅考虑颜色性状)________________。

(3)要得到较多的粉红棉种子大面积种植,请你设计一种最简单的育种方法________(写明材料和方法即可)。

(4)图中基因A、a分别控制抗旱与不抗旱性状,则新品种M自交产生的子代中,抗旱粉红棉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物理选考题,15分)

33.[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有引力就不会有斥力

D.—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A=6.OX1O23/mol,铜的摩尔质量为6.4X10_2kg/mol,铜的密度是8.9X103kg/m3.试估算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为多少?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4.[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射线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

B.做简谐运动的单摆摆长增大为原来的2倍,其周期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

C.根据狭义相对论,地面上的人看到高速运行的列车比静止时变短且矮

D.用同一装置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比红光的小

(2)

如图所示,直角三棱镜折射率为

°,一束单色光垂直于AC面射向棱镜,人射点为O,求出光射出棱镜时的折射角。

(不考虑BC面对光线的反射)

35.[3-5]

(1)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

射线与

射线,碘131被人摄人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无法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

B.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

C.

射线与

射线都是电磁波,但

射线穿透本领比

射线强

D.碘131发生

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2)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1.5kg的滑块A以2.Om/s的速度撞击质量为9.Okg的静止滑块B,撞击后滑块B的速度为0.5m/s,求滑块A碰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化学选考题,15分)

36.[选修一化学与技术]

过氧化氢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消毒,为了贮存运输和使用的方便,工业上采用“醇析法”,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03•3H20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Na202的双重性质,工业“醇析法”的生产工艺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溶液加人二氧化锰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反应温度控制在O〜5°C时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

(3)稳定剂能相互反应,生成一种不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

(5)下列物质不能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_________。

a.FeCl3b.Na2Sc.CH3COOHd.NaHCO3

(6)根据题中有关信息,请你提出贮存、运输过碳酸钠晶体中应注意(至少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人过量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

色,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认为:

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氧化氢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将高锰酸钾溶液漂白。

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7.[选修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同一周期(短周期)各元素形成单质的沸点变化如下图所示(按原子序数连续递增顺序排列)。

该周期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

(1)A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________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2)B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_________,还生成少量的_________(填化学式);

(3)已知下列数据:

则C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

元素D的气态氢化物分子为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D的电负性比E的_____(填“大”或“小”)。

在D、E、G、H四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大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5)G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根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其中G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

(6)元素H的钠盐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每个Na+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Na+的个数为_________。

(7)解释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

38.[选修一有机化学基础]

透明聚酯玻璃钢可用于制造导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