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222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8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docx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答案

说明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40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限,供答题时参考以分配时间。

1.请在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准考号、科目代码“1”。

2.题目就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涂写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严禁折叠答题卡。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考生方可答题;答题不得使用计算器。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笔,并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考场。

4.本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抄录、复制题本内容,不得截留或藏匿题本。

凡违反者,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注意:

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1.“运动”这个词,两个字都含有一个“云”,而且,“云”开始“走”了就是“运”,“云”跟“力”挨在一起就“动”了。

“动”是云朵的自然状态,所以歌唱“天边飘过一朵故乡的云”云一直在“动”,到了一定程度,它们就爆发出“力”量,即使这一秒是晴天,下一秒也要突降下大雨,这样的解释肯定贻笑大方,但“运动”确实能积蓄力量。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更是因果关系。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是()

A.运动名词解释

B.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C.运动就是这样充满了魅力

D.运动、健康、幸福之间的关系

1.【答案】B。

解析:

材料通过说文解字的方法,引出了“运动”的“积蓄力量”的功能,从“‘运动’确实能积蓄力量”即可看出。

其后关于运动、健康和幸福之间的论断,更是佐证了这一说法。

2.“情趣”的“趣”字初一看,说的是兴趣爱好。

然而,《列子·汤问》云: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说的是古人奏乐,每奏一个曲子,都要将内心志趣体现出来。

古人又说:

“但是识琴中曲趣,何劳弦上声。

”显然,这“趣”字就是志趣,“志”与“趣”本可以互联在一起。

有什么样的情志,就有什么样的情趣。

《辞海》里说,“趣”者“取”也,即有取舍的意思与包含的意思在其中。

还有“趋向和舍弃,进取和退止”的意思,人原本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物欲的世界,一个是意义的世界。

情趣,也就是怀一个以人为本的心“情”,“趣”(去)一个和谐世界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的健康情趣从哪里来

B.低落的情志当然也就养成低浊的情趣

C.人的健康情趣,也是一种价值的取舍

D.志当存高远,高远的情志培植高洁的情趣

2.【答案】A。

解析:

段首的“初一看”和紧随其后一个“然而”,意在说明“情趣”的真正内涵并非是“兴趣爱好”。

从后文看出,古人对情趣的理解,远在“兴趣爱好”之上,取而代之的,是“志趣”、“进取”等高尚的内容。

A项最全面。

选项D是干扰项,但文中没有体现“志当存高远”的内容。

3.古人种植的时候需要雨水,行船的时候需要有风,水和风能够按照季节准时而至,古人便把这种自然现象和秩序叫做“信”,有了“信”,人们才能进行生产劳动,才能正常生活。

所以,他们总是诚心诚意地祈求上天或神仙来保佑,以便得到准确、实在的“信”。

后来,人们认识到人类自身也需要这种信。

而人之信需要由“诚”来保证,来实现。

“诚”为人内心的一种度,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诚”与“信”是一体两面。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诚信的由来

B.中国古代特别重视诚信

C.对“诚”与“信”的继承

D.一体两面的“诚”与“信”

3.【答案】A。

解析:

材料先从古人的生产生活角度谈及“信”的来源,然后从“诚”与“信”的关系角度引出“诚信”,说明了诚信的由来。

选项B是干扰项,但其中的“特别重视”无从体现。

4.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

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滚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

茶要经历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喝茶时的心情

B.人生淡,茶水清

C.喝茶,喝的不光是心境

D.喝出茶香,才“嗅”出茶香

4.【答案】B。

解析:

本文写茶,写喝茶时的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借茶来书写人生,“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

”人生如茶,点名题旨。

选项C虽然正确,但意寓不明。

选项B正是短文的升华。

5.泰坦尼克号沉入冰海,这次海难死亡者多达1503名,仅704人生还。

幸存者约定每隔10年到瑞士洛桑集会一次。

聚会时,里德帕恩回忆起她的丈夫,当时他送她上救生艇,她不愿一人独活,抱着丈夫不放,丈夫一拳把她打昏。

等到醒来,她已坐在小艇中。

史密斯回忆:

当时我的两个孩子已被抱上救生艇,因为超载,我不能上了,出于母爱,我喊了一声“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闻声,一位女士离开了座位,回到了泰坦尼克号,并把我推上了小艇。

很快,船便沉没了。

这段话所要告诉我们的不是()

A.洛桑集会

B.为他人舍却生命

C.最壮美的人性光辉

D.为陌生人献身,令人肃然起敬

5.【答案】A。

解析:

“洛桑聚会”只是一笔带过,小段把浓墨都用在了当事人的回忆上了。

随后的两段故事,都讲述了为了他人谋幸福、宁可放弃自己生命的伟大事迹,关键时刻凸显“人性”的光辉。

BCD都是,唯A不是。

6.禅宗注重“异”,人们都用过去的经验在生活,他们最无法开悟的一点就是:

“同”。

不能开悟,许多痛苦就此产生。

有一年蔡志忠获得了“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奖”,香港《东方日报》的总编希望他写一篇文章。

“写什么呢?

”他问。

“写崎岖的道路。

”“那是什么?

”“你的成功史。

”“我不能写,因我没有崎岖的道路。

如果我走在崎岖的小径上,我就用崎岖小径的心去欣赏它;如果走在林荫大道上,我就从林荫大道的角度去品尝。

我不认为林荫大道就优于崎岖小径,一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别。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宽窄都是路

B.路是由自己走出来的

C.走自己的路,不论崎岖与否

D.一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别

6.【答案】A。

解析:

段首以“异”写“同”,“同”即“开悟”,“不能开悟,许多痛苦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道出了“同”的重要性,材料旨在说“同”。

BC选项与此无关,排除。

段末“一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别”的见解,在全文看来,也不过只是从一个角度阐述着“同”,“林荫大道”“崎岖小径”的个人看法隐隐透露着主人心态的大度与宽容,暗指“同”之所在。

7.春秋时期,鲁国规定:

如有人在国外看见鲁国人沦为奴隶,可垫钱将其赎回来,然后回国报销。

孔子的一位弟子就在国外垫钱解救了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但不报销,以示其“义”。

孔子知道后批评了他,说这将影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

因为以后鲁国人如垫钱救人,报销吧不好意思,不报销则蒙受经济损失,两难之下可能放弃救人。

而孔子的另一位弟子,下水救人,被人赏赐了一头牛,他高兴的受了,孔子大加赞赏。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A.道德践行者应得到回报和关爱

B.“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

C.对道德模范的奖励,有助于道德的弘扬

D.朴实的民间俗语,包含了人们朴素的道德观

7.【答案】C。

解析:

一个弟子救人不求回报反遭孔子批评,另一个弟子下水救人受了赏赐得到孔子赞赏,不同道德模范的不同境遇,凸显了古人独特的道德观,即鼓励对道德实施者的奖励。

不求回报、以示其“义”所带来的“两难之下可能放弃救人”的恶果,更是古人摒弃这一理论的缘由所在。

AB选项文不符题,D不够具体。

8.一首歌从1988年唱到2008年,磁带和唱片销售了900万张,这是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拉手》创造的奇迹。

当时,朴世直主张启用世界知名唱片公司创作奥运歌曲,遭到反对,但他很坚持。

多轮的讨论一直没有结果。

这时,世界最大的音像跨国公司宝丽金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

奥组委最终选择了宝丽金,让本土的高丽亚那组合来演唱,并把“阿里郎”放进歌词。

终于,两个版本的《手拉手》出炉。

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演唱,恰恰源于一次成功的“手拉手”——意大利人作曲,美国人作词和韩国组合的演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汉城效应

B.手拉手制造经典

C.世界走向汉城,汉城走向世界

D.汉城奥运:

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拐点

8.【答案】B。

解析:

从朴世直“启用世界知名唱片公司创作奥运歌曲”的主张惨遭反对,到《手拉手》“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演唱”和“从1988年唱到2008年,磁带和唱片销售了900万张”的神话和奇迹,很难不让人猜测和遐想原因所在。

恰恰源于一次成功的“手拉手”,点明题旨。

9.一位大师想选择衣钵传人,便吩咐徒弟外出捡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

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父一片不是很漂亮的树叶,说:

“这片树叶虽不完美,却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

”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空手而回,对师父说:

“我见到了很多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完美的。

”最后大师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整的人。

一个完整的人,一定有优点也有缺点。

既然如此,就得学会接纳自己的长处,也接纳自己的短处;接纳他人的优点,也接纳他人的缺点。

在接纳与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最大的释放与自由,以更宽阔的心胸,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以上文字的准确概括是()

A.衣钵传人

B.完美与完整

C.要以宽阔的心胸,包容每一个人

D.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整的人

9.【答案】B。

解析:

文章以“衣钵传人”的故事引发了对“完美”与“完整”的讨论,得出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的结论,人也不例外。

选项CD只是“完美”与“完整”的例证,并不能概括这段文字。

10.“十点半,桥南百货大楼上,那闪烁的霓虹灯,准时灭。

他还在河堤上站着。

他算过卦。

卦人说,酉戌相害。

他属鸡她属狗。

他不信。

他只信一个字:

缘。

”这是不久前作家李佩甫为一个短信小说接力大赛创作的“龙头”。

有数以千计的短信文学创作者从他开的这个头接力下去,衍生出了形态各异的短信小说。

在李佩甫看来,短信小说具有传统小说无法比拟的特性。

苏童、赵本夫等作家都把自己的作品授权改编成彩信或短信小说,但也有人认为短信文学对文学的实质毫无意义。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

A.短信小说之争

B.短信小说是文学

C.由“龙头”衍生出的短信小说

D.短信小说具有传统小说无法比拟的特性

10.【答案】A。

解析:

全段由“龙头”引出短信小说。

对此,李佩甫、苏童、赵本夫等作家表示支持,“短信小说具有传统小说无法比拟的特性”,但也有人却持不同的观点,“认为短信文学对文学的实质毫无意义”。

11.悲观的人抱怨风,乐观的人期盼转向,现实的人调整帆。

爱就要冒没有回报的风险,希望就要冒失望的风险,尝试就要冒失败的风险,但之所以要冒风险就是因为生命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一点风险不冒。

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非常好笑,前者看到的是面包圈,后者看到的是那个窟窿。

对这段文字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乐观与悲观

B.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

C.面包圈与那个窟窿

D.生活中的哲理

11.【答案】A。

解析:

全段文字紧紧围绕乐观与悲观的主题展开,从对比中见到不同。

所以选项A最能概括文意。

12.一位长者对一个青年人说:

“批评和侮辱。

跟泥巴没什么两样。

你看,我大衣上的泥点,是刚过马路溅上的。

当时擦一定会很糟,所以就等到泥巴干了再去处理。

”但是,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假如泥点变成了油漆,大衣变成了玻璃,再依据上面比喻中的逻辑,就适得其反。

生活给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逻辑,它们互不相同,也许还会打架。

而我们奉行什么样的逻辑,全取决于自己。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异杂逻辑

B.批评与侮辱

C.事物具有辩证性

D.生活中的逻辑不是单一的

12.【答案】C。

解析:

标题的特点是简短又切合文意。

全段以长者的话引出了对逻辑的论述,并得出了跟长者“适得其反”的结论,原因无它,只是“泥点变成了油漆,大衣变成了玻璃”。

情况有变,结论也就“互不相同,也许还会打架”。

这反应了事物的辩证道理。

13.由于“鸟巢”和别的建筑不同,“东倒西歪”的柱子结构,交线非常复杂,对焊接技术的要求和难度都非常高。

那些经过培训、优中选优的焊工们,不但优质高效地如期完成了任务,而且在“鸟巢”每条焊缝边上,都镌刻了自己的名字。

用管理人员的话说,让无数普通焊工在这项世人瞩目的奥运工程中留下自己的微小痕迹——也许公众没有机会看到,却永不会磨灭。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让建设者留下自己的名字,是一个温暖人心的举动

B.对于建设者来说,就是要抬头挺胸签下自己的名字

C.建设者签名,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D.普通焊工在奥运工程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13.【答案】C。

解析:

“鸟巢”和别的建筑的不同,焊工们的选择“经过培训、优中选优”,正是突出了其“要求和难度都非常高”。

在如此“和别的建筑的不同”的“鸟巢”上留下自己的微小的一笔,用这种行为无非是表达着对奥运的重视和对历史的负责。

14.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迫于生计的2000万山东人相继踏上了东北大地。

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是一部表现山东百姓迫于生存闯荡东北的历史传奇故事。

通过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的经历,浓缩1904年至1931年“九·一八”爆发的历史。

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家闯荡历程的追踪,完成一个小业到大业、小人物到大英雄的塑造,讴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这部剧写深写透了民族的魂魄,抓住了民族的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朱开山一家跌宕起伏的命运抓住了观众

B.作品把“家族史”和“社会史”很好融合在一起

C.以百年传奇故事映照中华民族精神

D.闯关东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山东人精神

14.【答案】C。

解析:

读罢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文中出现《闯关东》这部电视剧,并非是要给我们呈现一个传奇的历史故事,而是借此来“讴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段末的“这部剧写深写透了民族的魂魄,抓住了民族的品格”才是这段文字真正要表达的。

15.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整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

“我现在是在篱笆外面。

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A.农夫与科学家

B.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C.质疑、异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一个人要有所创新,就要不断地调整思维方法

15.【答案】A。

解析:

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互不苟同的设计,代表了各自不同的思考角度,说明了不同领域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法。

对自己的坚信,便是对他人的质疑,无疑这三个科学家都具备这种精神。

题目中并没有讲述农夫与科学家之间的道理。

选项A是答案。

16.先进的文化往往具有灯与火的功能。

灯可照亮前进的路,火可温暖渴望的心,在《莎士比亚命名日》中曾这样表达他对文化感染力的感悟:

“他的着作我读了每一页,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只神奇的手给我送来了光明。

”文化就是送“光明”、鼓舞士气、提高修养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理靠感染,感染靠文化

B.理靠文化是理之感染的有效途径

C.理是软约束,就要靠感染

D.感染是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激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

16.【答案】A。

解析:

综观全文,突出的是文化的感染力,段首说文化具有灯与火的功能,接下来引用《莎士比亚命名日》也是为了彰显文化的感染力,选项中只有A讲的是文化感染力。

年第8届现代奥运会在巴黎举行,主办者将参加者安置在特意建造的木制房屋里,这就是最早的奥运村。

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为各国参赛人员提供奥运村成了一个传统。

从首届现代奥运会到20世纪末,美国是举办现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包括4届夏季奥运动和3届冬季奥运会。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原拟在1916年、1940年、1944年举行的第6届、第12届和第13届奥运会被迫取消。

按照古代奥运会旧制,凡因故未能举行的奥运会也要在运动史上排下序列。

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A.奥运村

B.奥运点滴

C.被迫取消的奥运会

D.举行现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

17.【答案】B。

解析:

纵观全文,缺乏一个中心。

段首介绍了奥运村的由来,随即介绍了美国与奥运的不解之缘,段末让我们了解到奥运会史的排序制度。

据此可以判断,全段是传达奥运的一些知识。

18.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很委屈:

“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

”盗牛者却对他说:

“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

这个寓言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

A.小事小节是可大可小的问题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质变是由量变生成的

D.“小节不慎,大节难保”

18.【答案】A。

解析:

“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

”盗牛者的回答直接揭示了大偷始于小偷的这一道理,这与BCD所要表达的如出一辙。

另外,据文中所言,偷针者被游街,可见偷针这一小事并不是小问题。

19.微软中国分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

有12个小球,其中有一个质量与其他11个不同,如果只给你三次测试机会,在30分钟时间内,你怎样才能挑出这个球?

绝大多数应聘者费尽了周折,在规定时间内也没琢磨出结果。

之后,有一个青年依旧在考场里苦思冥想,几个钟头后,还在做着实验。

教官发现后问,有结果了吗?

青年摇头。

最终,这青年被公司录用。

理由是:

他的智力和能力都不够出色,但毅力可佳;一个成功的企业想可持续地发展,除了需要聪明才智外,不能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而此人身上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招聘难题

B.智商测试

C.微软招“笨人”

D.企业需要有恒心的青年

19.【答案】C。

解析:

标题的一大特点是醒目,既要切合文意,又要惹人眼球。

通读全文,我们知道,微软通过一道难题招进了一个才智并不出色的“笨”员工,原因在于其持之以恒的毅力为他赢得了主考官的赞赏。

AB不合文意,D只是点明了文意,缺乏标题必需的要素。

20.张三问李四:

“你常看《新华文摘》吗?

”李四回答:

“谁说我不常看《新华文摘》?

”张三又问李四:

“这么说你常看《新华文摘》了?

”李四回答:

“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

从逻辑规律的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A.违反了矛盾律

B.违反了排中律

C.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D.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

20.【答案】C。

解析:

常看《新华文摘》与不常看《新华文摘》为两矛盾判断,根据矛盾律,不能同时为真,必须有一个假的。

根据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同时为假,必有一真。

第一问中,李四没有违反矛盾律,但第二问其违反了排中律。

21.清初,戏剧家李渔病重。

他不同意找开处方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看病,而专找开处方治死过人的先生来看病。

这使妻母不解。

事后,李渔说:

“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肯定见危重病人就推,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而治死过人的先生,不拒重死症,虽然死过人,可也有了经验。

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A.死和活是对立的统一。

医生要在危重之中救活人,就会面临死和活这两种可能

B.只有敢于并善于在“死”里救活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尽管他也有救不活的时候

C.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不允许别人失败

D.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恰恰是庸医

21.【答案】D。

解析:

治病的目的是救人,能救活人固然是好事一桩,但难免也有救不活人的时候,能在明知救活希望不大的情况下施救,难能可贵。

李渔的回答无不传达着这样的道理。

D选项不是,更何况有悖常理。

22.二战时期,一位在野战医院做救死扶伤工作的志愿者,名叫多克,他面对医院里有重伤员去世,便在墙上写了一句话:

“没有人会在这里死去”。

这句话曾给无数伤员带来了战胜伤痛的力量。

二战结束后,多克当上了一名邮差,他总是带着很多纸条,上面写着鼓励人的话:

“别烦恼,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要笑口常开”等。

他不是表演艺术家、作家。

他的行动看去似乎还有点傻,但他却做了表演艺术家,作家也不一定做到的事。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是()

A.志愿者与艺术家、作家

B.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C.传递快乐

D.帮助别人,是一种爱心的奉献

22.【答案】D。

解析:

文章用大篇的篇幅,呈现了多克用自己的言行鼓励很多人走出困境的事迹,他用自己的行为奉献着自己的一颗爱心。

“做了表演艺术家,作家也不一定做到的事”,段末的这句话饱含了对他的赞誉之情。

ABC不合题意。

23.孟子在《告子上》中说: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这话讲得实在、精妙,启人心智。

实践也告诉我们,凡:

“悦心”的“理义”,总是深入浅出,如“刍豢”即牛羊肉之类的美食“悦口”那样,否则,很可能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毕竟,感染力不是靠高腔大噪,而应像孔雀开屏那样光彩夺目、抢人眼球,给人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理靠感染,感染要悦心

B.理的第一要义是真

C.只有真的理,才能让人真信

D.要讲艺术,使讲出的理让人容易接受

23.【答案】D。

解析:

孟子的一句话之所以“实在、精妙,启人心智”,就在于它的“深入浅出”,用浅显的事情来解说一个深刻的道理,否则只可能“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高腔大噪”感染不了别人。

很明显,文章意在借这个例子强调“深入浅出”的重要性。

2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履行公务,有利于表现其庄重性、严肃性以及守法、执法、为公众服务的职业特性,同时,也体现出现代的、开放的气息和要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说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还是自身素质、品位和形象的一种体现。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正确、规范地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准确、高效履行公务的需要

B.正确、规范地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需要

C.正确、规范地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为社会作出表率的需要

D.正确、规范地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工作人员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的一种体现

24.【答案】C。

解析:

如文中所言,正确、规范地使用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而且还是自身素质、品位和形象的一种体现”,一种工作需要之外的需要。

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出这种表率。

A、B、D都不全面。

25.近两年来,随着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抬高,使得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各类制成品价格也开始逐步上升,价格上涨开始从上游向下游传递。

与此同时,国际商品价格上涨也开始向各国国内传递,特别是能源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各国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明显的上升推动作用。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涨开始向各国国内传递

B.价格上涨开始从制造业上游向下游传递

C.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对各国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D.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对国内消费价格的影响

25.【答案】D。

解析:

纵观全文,“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是制造业成本提高和国内消费价格提高罪魁祸首,能源对消费价格的影响不容小觑。

26.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对人的活动意义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的文化变革目标。

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做出了警惕自然界报复的预言,并且说:

“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