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333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 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追风出品.docx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追风出品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一)硫

1.硫的存在:

硫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等

2.硫的物理性质:

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俗称硫磺,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沸点较低

3.硫的化学性质

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硫原子最外层为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硫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常见化合价为-2,0,+4,+6

(1)弱氧化性

Fe+S

FeS(2Fe+3Cl2

2FeCl3)氧化性:

S<Cl2

2Cu+S

Cu2S(黑色)(Cu+Cl2

CuCl2)氧化性:

S<Cl2

S+H2

H2S(反应较困难)

(2)还原性:

S+O2

SO2

反应现象:

硫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二)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

在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2)熔、沸点:

熔点-76℃,沸点-10℃(101kPa),容易液化

(3)密度: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2.86g/L,比空气的密度大

(4)溶解性:

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

【实验4-7】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把盛有S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在水下打开胶塞,观察试管内水面的变化

②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③在试管中保留1/3的溶液,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④加热试管,再观察颜色变化,注意闻气体的气味

实验现象

①试管内的液面上升,溶液几乎充满整个试管

②pH试纸变红

③加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

④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红色,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实验结论

①S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显酸性的物质

②SO2有漂白作用,但漂白后的新物质不稳定,易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SO2与水反应,化合生成亚硫酸:

SO2+H2O

H2SO3(亚硫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SO2与水化合生成H2SO3:

SO2+H2O

H2SO3(亚硫酸,中强酸,稳定性弱,易分解)

说明:

①可逆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对可逆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用“

②可逆反应的特点:

⑴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系

⑵在反应体系中,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与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如亚硫酸溶液中有H2O、SO2、H2SO3分子

⑶在反应体系中,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2)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SO2的漂白作用原理: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作用机理是SO2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又恢复为红色,是由于又分解为原来物质的缘故

注意:

SO2漂白的实质是H2SO3的漂白性,干燥的SO2不能表现出漂白性

方法与技巧

几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的性质比较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

HClO、O3、H2O2、

Na2O2、Ca(ClO)2

SO2

木炭

原理

将有色的色素氧化为

稳定的无色物质

与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

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变化)

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变化)

物理吸附

(物理变化)

效果

永久性(不可逆)

暂时性(可逆)

暂时性

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注意:

SO2的漂白作用与HClO等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同

(3)二氧化硫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所以S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注意:

SO2只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不能使之褪色

(4)二氧化硫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如:

S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化合:

Na2O+SO2===Na2SO3CaO+SO2===CaSO3(化石燃料的脱硫处理)

(5)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2NaOH+SO2===Na2SO3+H2O(实验室用NaOH浓溶液吸收SO2)

2OH-+SO2===SO32-+H2O

SO2+Ca(OH)2===CaSO3↓+H2O

注意:

①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生成了CaSO3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SO2。

如需鉴别两者,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即可

②只含有SO2气体时的检验:

把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或者把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都能说明该气体是SO2

 

(7)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SO2中硫元素为+4价,是硫的中间价态,所以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还原性较强

①SO2的氧化性:

SO2可与强还原剂(H2S)反应:

2H2S+SO2===3S↓+2H2O

②SO2的还原性:

SO2能被一些氧化剂氧化,如:

A.与卤素单质的反应:

SO2+X2+2H2O===H2SO4+2HX(X为Cl2、Br2、I2)

注意:

①向氯水、溴水、碘水中通入SO2,其中SO2与卤素单质反应,生成对应的两种强酸,所以溶液颜色会逐渐褪去,体现了SO2的还原性,并不是SO2的漂白性

②氯水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将SO2通入氯水中,若SO2与Cl2等量混合,则所得溶液将失去漂白性

B.二氧化硫与O2的反应

SO2在适当的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溶于水生成硫酸:

2SO2+O2

2SO3SO3+H2O===H2SO4

注意:

S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SO2,SO2只有在催化剂存在的环境下才能生成SO3,即由S不能一步合成SO3,同时,由上述两个方程式可知,由SO2制取H2SO4不能一步进行

C.二氧化硫与其他氧化剂反应:

SO2与KMnO4反应,从而使KMnO4溶液褪色

2KMnO4+5SO2+2H2O===2MnSO4+3K2SO4+2H2SO4

说明:

利用该性质,也可用于鉴别CO2和SO2

 

3.二氧化硫的用途

(1)制造硫酸:

2SO2+O2

2SO3SO3+H2O===H2SO4

(2)可以漂白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

(3)杀灭霉菌和细菌

(4)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三)三氧化硫

1.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SO3是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具有强刺激性臭味。

熔点16.83℃,沸点是44.8℃

2.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SO3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也是硫酸(H2SO4)的酸酐,SO3溶于水生成硫酸:

SO3+H2O===H2SO4

(2)三氧化硫与碱性氧化物或碱反应时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如:

CaO+SO3===CaSO4SO3+Ca(OH)2===CaSO4↓+H2O

 

(四)亚硫酸(H2SO3)的性质

1.H2SO3是SO2对应的水化物,SO2是H2SO3的酸酐,SO2与H2O直接化合生成H2SO3

2.H2SO3是热稳定性很弱的酸,溶于水,只存在于稀的水溶液中,且还易分解为SO2和H2O,所以SO2与H2O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即:

SO2+H2O

H2SO3,浓度越大,温度越高,H2SO3分解越快

3.H2SO3为二元中强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按下式电离:

第一步电离:

H2SO3

H++HSO3-,第二步电离:

HSO3-

H++SO3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H2SO3的酸性比H2SO4、HCl等强酸的酸性弱,比H2SiO3、H2CO3、HClO、CH3COOH等弱酸的酸性强。

H2SO3的盐有正盐(如Na2SO4)和酸式盐(如NaHSO4)两类

4.H2SO3是具有漂白性是酸,SO2的漂白性实质上是H2SO3的漂白性,干燥的SO2不能表现出漂白性

5.H2SO3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酸。

因为其中S的化合价为+4价,既可被氧化为H2SO4(S的化合价为+6价),又可被还原为S(S的化合价为0价)。

例如:

2H2SO3+O2===2H2SO42H2S+H2SO3===3S↓+3H2O

【小结】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

约占空气体积

的N2,在通常情况下,与O2不发生反应;当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能与O2直接化合生成NO:

N2+O2

2NO

NO很容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化合,生成NO2:

2NO+O2===2NO2

说明:

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可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在雷雨天气,放电的条件下,N2转化为NO的过程称为自然固氮;采用人工条件使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人工固氮

 

2.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1)一氧化氮:

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说明:

①实验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

②NO在人体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NO能让体内某部位的信号传送到另一部分,所以NO在医疗上应用于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2)二氧化氮:

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

说明:

实验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并注意吸收和处理过量的NO2,以免造成空气污染

 

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氮:

不与水反应,在通常情况下易被氧气氧化为NO2:

2NO+O2===2NO2

(2)二氧化氮

①难被氧气氧化,但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

3NO2+H2O===2HNO3+NO3NO2+H2O===2H++2NO3—+NO

说明:

①利用该性质,工业上,用于制取硝酸

②在通常情况下,NO2能自身转化生成无色的N2O4:

2NO2

N2O4

③氮有多种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其中N2O3是HNO2(亚硝酸)的酸酐,N2O5是HNO3的酸酐;氮的氧化物都有毒,是大气的污染物

变式

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

A.臭氧空洞B.酸雨C.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

2.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

A.臭氧空洞B.水体富营养化C.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

3.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亚硫酸是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

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

4.实验室中制取的下列气体中,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2B.SO2C.COD.NO

5.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

A.SO2B.NO2C.Cl2D.N2

6、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SO2与O2B.NO2与NOC.O2与N2D.NO与O2

7.下列气体溶解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双选》()

A.SO2溶解于水B.NO2溶解于水C.CO2溶解于水D.Cl2溶解于水

 

9.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

它与空气中的SO2和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其中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载体

10.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其原理是()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11.右上图是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之一,若气体从右管进入,可用来收集的气体是《双选》

A.NOB.NO2C.COD.SO2

12.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不法商贩却在背道而驰。

如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洁白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

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银耳利用的是()

A.S的漂白性B.S的还原性C.SO2的漂白性D.SO2的还原性

13.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

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14.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双选》()

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B.可能是O2与NO2的混和气体

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和气体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

15.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双选》()

A.肯定有SO2和NOB.肯定没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

16.盛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是()

A.3∶1B.1∶3C.2∶1D.1∶2

19.(12分)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及汽油、柴油等物质,这种尾气越来越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必须予以治理。

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

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汽油、柴油等物质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1)汽车尾气中NO的来源是。

A.汽油、柴油中含氮,是其燃烧产物

B.是空气中的N2与汽油、柴油的反应产物

C.是空气中的N2与O2在汽车气缸内的高温环境下的反应产物

D.是汽车高温尾气导致了空气中N2与O2的化合反应

(2)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4)控制或者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

A.开发氢能源B.使用电动车C.限制车辆行驶D.使用乙醇汽油

 

方法与技巧

鉴别二氧化氮气体和溴蒸气的方法

NO2和Br2蒸气都是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但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现象。

鉴别这两种气体的常用方法有:

(1)水溶液法

分别向盛有NO2和Br2蒸气的集气瓶中导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集气瓶使气体溶解,观察现象。

若集气瓶中形成了无色溶液,被溶解的气体为NO2;若集气瓶中形成橙红色溶液,被溶解的气体为Br2蒸气

(2)AgNO3溶液实验法

将NO2和Br2蒸气分别通入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若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被检验的气体为NO2;若溶液中生成了淡黄色沉淀,被检验的气体为Br2蒸气

注意:

NO2和Br2蒸气都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显蓝色,故不能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鉴别NO2和Br2蒸气

4.NO2与H2O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使NO2被水吸收

实验步骤

①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

②当液面在试管中不再上升时,通过导气管通入少量O2,并暂停片刻,等待液面上升

③当液面停止上升,仍有气体剩余,可再通入少量O2,这样反复操作几次,直至液体充满整个试管

实验现象

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液体进入试管中,并慢慢上升到试管高度的

处;试管内气体由红棕色慢慢变为无色,剩余原气体体积的

;当如此重复几次,最终几乎没有气体剩余,液体充满整个试管

实验结论及解析

3NO2+H2O===2HNO3+NO2NO+O2===2NO2

(红棕色)(无色)(无色)(红棕色)

总的反应可表示为:

4NO2+O2+2H2O===4HNO3

说明:

由上述总反应式可知,NO2可完全与O2和水反应,得到硝酸。

由此在工业上生产硝酸时,可向吸收后的尾气中再通入适量的氧气,经过多次的循环氧化吸收,可充分利用原料,并减少NO的排放以保护环境

【小结】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

(1)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燃烧或冶炼时,往往会产生SO2

(2)在燃料燃烧生产的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N2往往也参与反应,生成NO,在空气中NO又迅速被氧化为NO2

(3)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在空气中最终变为NO2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危害

SO2和NO2都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

(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2)大气中的SO2和NO2溶于水后形成酸性溶液,随雨水降下,成为酸雨。

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CO2,pH为5.6,而酸雨的pH<5.6。

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机电缆的腐蚀

(3)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变式

 1.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mg·L-1。

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②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使用CS2萃取煤炭中的硫 ④燃煤中加入石灰后使用

    A.全部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5.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①活性炭②过氧化钠③氯水④二氧化硫⑤臭氧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贮满干燥的某种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中,轻轻振荡,水可以充满试管。

该气体不可能是(  )

    A.HI     B.NO2     C.SO2     D.NH3

7.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一氧化氮

8.1998年出现的全球温度大幅度升高,产生了显著的“厄尔尼诺”现象,干旱和暴雨危害了许多地区。

为了防止气候进一步变暖,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于1998年通过大会要求各国减少工业排放量的气体是(  )

    A.SO2    B.H2S     C.SO3     D.CO2

 

9.为了除去混入CO2中的SO2,最好将混合气体通入下列哪种溶液中(  )

    A.饱和烧碱溶液        B.饱和小苏打溶液

    C.饱和纯碱溶液        D.浓硫酸

 

10.以下气体因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作用引起中毒的是(  )

    A.NO     B.CO     C.NO2    D.NH3

 

12.汞蒸气有毒。

①万一把汞洒出,可以在有微细汞滴的部位撒一层硫磺粉,这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室内有汞蒸气时应进行通风以降低汞蒸气浓度,这时通风口装在墙的________(填“上”或“下”)部的效率高。

 

13.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4.利用图4-3所示装置收集以下8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H2 ②Cl2 ③CH4 ④HCl ⑤NH3 ⑥NO ⑦H2S ⑧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写序号);

  

(2)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这时气体由________进入。

  (3)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

  (4)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使气体干燥,则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这时气体由________口进入。

 

15.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4-4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损失高达15亿多元。

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表:

测试时间/h

0

1

2

3

4

雨水的pH

4.73

4.62

4.56

4.55

4.55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Cl2+SO2+2H2O

H2SO4+2HCl)

  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

  

(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3)在英国进行的一个研究结果表明:

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SO2浓度。

在20世纪的60年代~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筑高烟囱的结果,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

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

简述其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