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395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docx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解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处理

课题研究组组长:

马庆峰

课题研究组副组长:

倪杰

张萍陆春红汤培朱跃龙张敏吴金跃周晓燕蔡向阳

陈希陈晓靓曹浩然朱洪亮孙飞张佳宇黄超

顾思宏虞燕包月秋杨丽施劲松黄军军邢杰汤宇华

曹磊磊范春辉王璐葛明璜林凌陈敏华沈跃倪杰徐新跃

孙舒阳杨晓辉茅丽华陈赛杰黄睿杰陈佳秋鲁卫卫

林苏苏朱季荣黄璐葛晨邱辉曹晨辉沈磊盛新宇

指导老师卞兆根

单位:

南通市小海中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

电池的发明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电池与我们的生活如此的密切。

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商品之一,从照相机、录音机、计算器和电子闹钟到寻呼机、电子辞典和掌上电脑,都离不开干电池。

我国是干电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一年的产量达150亿只,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量为70亿只,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要消费5只干电池。

据报道,仅2000年,我国电池产量和消费量就高达140亿节,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以北京为例,年约消费2亿节电池,而且还在增加。

统计资料表明,1980年我国干电池生产量就已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1998年我国干电池生产量达到140亿只,而同年世界干电池总产量约300亿只。

随意丢弃干电池,不仅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也浪费资源。

以每年生产100亿只干电池计算,全年将要消耗15.6万吨锌,22.6万吨二氧化锰,2080吨铜,2.7万吨氯化锌,7.9万吨氯化铵,4.3万吨碳棒。

    随着日常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增多,电池的使用量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随之出现——废旧电池何去何从。

在我们对许多家长同学的访问中得知,绝大多数人是知道废旧电池对环境是有所危害的,但具体有什么危害却并没人能说得完整正确。

为此我们确立了”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处理”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和回收状况。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希望大家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回收废旧电池做起,希望政府机关(特别是有关环保这方面的单位)能够增强执法和宣传的力度,希望拥有才学的专家、学者,拥有财力的商家共同来关注废旧电池的回收状况,多研究一些处理方法,变害为利。

我们知道,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把我们——全人类每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筑成一道环境的“绿色长城”,便足以托起一种文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三、课题研究过程

Ⅰ:

社会调查问卷

●关于电池处理的调查问卷

1.性别A.男B.女

2.年龄

A.20周岁以下B.20-40周岁C.40周岁以上

3.文化水平

A.初中以下B.初中-高中C.高中以上

4.废旧电池如何处理

A.随处乱扔B.交回回收站C.其他

5.是否意识废电池对环境有危害

A.是B.否C.无所谓

6.认为回收电池能否盈利

A.能B.否C.不清楚

7.对科学处理废电池有何想法?

●问卷调查表

表一:

职业

 

性别

 

年龄

 

你认为废旧电池有哪些害处?

 

 

回收站是怎样一个概念

废电池如何处理

你认为回收电池有何意义、价值

表二:

回收废旧电池意义价值统计

人们对废旧电池认识

儿童

 

 

青少年

 

 

成年

 

 

老年

 

 

人们行动

妥善处理

 

处理比例

 

乱扔

 

处理比例

 

回收废旧电池

意义

生态环境

 

 

土壤

 

 

其他

 

 

公众健康

危害物

 

 

危害性

 

 

有色金属资源

 

 

其他

 

 

●调查结果

(一)有关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调查结果:

1.本次调查有50%的男性和50%的女性参与

2.本次调查年龄:

50%的20周岁以下的年轻人,27%的中青年人,23%的中老年人参与

3.本次调查文化水平:

初中以下的20%,初中-高中文化的49%,高中以上的31%

4.对废电池随处乱扔的占78%,交于回收站的0,其它处理方法的22%

5.意识到废电池危害的有100%的民众

6.认为回收废电池的盈利的有67%,认为不能的11%,不清楚的22%

7.有97%的人认为应当建立回收站,科学回收及处理废电池

(二)电池的价格、种类

1号锌-锰干电池1.5~3.0元/只

2号锌-锰干电池1.0~2.0元/只

5号锌-锰干电池0.5~1.0元/只

1号镍镉充电电池40~70元/只

5号镍镉充电电池9~20元/只

镍氢手机电池80~200元/只

锂电池手机电源90~300元/只

镍镉手机电池200~1000元/只

(三)电池种类、使用范围及性质

电池种类组成使用范围性能

普通锌-锰干电池正极:

石墨棒;负极:

锌筒。

电解质溶液:

NH4Cl溶液。

手电筒、收录机、电话机、照相机、常用家电电量小,放电过程中易发生气涨或漏液

碱性锌-锰干电池正极:

石墨棒;负极:

锌粉。

电解质溶液:

碱性电解液。

手电筒,收录机,电话机,照相机,常用家电体积小、性能好,反应面积成倍增大,电流大幅度提高,电量及放电时间是普通干电池的几倍

铅蓄电池正极:

石墨棒;负极:

Pb;电解质溶液:

密度为1.25g/cm3~1.28g/m3的硫酸溶液。

电话机,人造卫星,宇宙火箭,空间电视,转播站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锂塑料蓄电池正极:

导电聚合物;负极:

金属锂;有机电解液。

电脑、照相机、手表、手机、心脏起搏器、以及作为火箭、导弹的动力电源重量轻,形状可以任意改变,安全性好等特点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

可逆嵌锂的金属氧化物;负极:

锂离子嵌入或脱嵌的碳;有机电解液。

质量轻,电压高,工作效率高和贮存寿命长

H2-O2燃料电池正极:

O2;负极:

H2。

汽车的动力、收音机、照明电源、野营炊具、野外作业转化率高无污染

Al-空气燃料电池正极:

O2;负极:

Al。

体积小,能量大,使用方便,无污染,耗能少

太阳电池P-N结构的光效应以上都可无污染、无噪声,运行简单可靠,少维护,建立周期短

(四)回收电池意义及价值(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人们对废旧电池的认识)

儿童:

几乎没有意识到

青少年:

意识到,但却不知如何做去防止其危害

成年:

一般人意识到,但却依旧乱扔,有些人根本不认为废旧电池有害

老年:

意识到,但却无力改变现状

人们的行动妥善处理:

人数极少

乱扔:

绝大部分人

 

Ⅱ:

课题研究报告

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办法

作者:

马庆峰张萍陆春红倪杰

  电池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无时无刻不存在的。

但废电池中的一些有毒物质,随时随地会污染着环境。

为了更好的净化环境,创造一片洁净的空间,我们在校园图书馆搜集了大量资料,并对电池的利用和处理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能够减少污染,加强对废电池的回收和利用。

  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废电池的回收和利用,作了细致的调查。

  在本市内,我们对工人、农民、教师、学生等不同职业,不同家庭背景的50户人家电池用量及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翻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电池的种类、废电池的危害等。

调查结果如下:

一、实施结果及分析

1、电池的分类

  汽车、保安、电源系统用的大型电池,主要为铅酸电池。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1号、2号、5号、7号等的小型电池,主要成分为锰。

2、废电池的危害

  废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汞、锰、镉等。

若当作一般垃圾,会造成二次污染。

1999年,我国生产的小型电池约有140万亿只,单从从事电池行业的29家企业的统计看:

锌、锰电池98.23%其中,糊式锌、锰干电池占53.1%;纸板式锌电池占35.5%,碱性锌、锰电池占5.13%。

电池含有的主要有毒物质是汞和镉。

3、电池的使用情况及废电池处理

(1)使用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绝大多数的家庭使用两种以上的电池。

(2)废电池处理:

调查中,有98%的用户把废电池当垃圾扔掉(据北京回收站统计,北京每年废旧电池有4.5亿节达6000吨,可回收的却只有几十吨),有些人甚至把废电池扒坏,当锌卖掉,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4、社会对废电池的处理

  在社会中,企业生产电池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质量低劣的电池都是先扔到一旁,到下一次生产时再利用。

有的则是随手当垃圾扔掉(占20%)

  处理结果:

(1)与其它垃圾分开,对废电池进行统一管理。

(2)把废电池中的金属一一分离,提纯为金属和纯金属制品。

以前,对废电池的处理方法是埋掉,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人们试着对废电池加以利用。

据电视报道在日本北海道有一家废电池处理站,它回收了日本60%的废电池,一年可达一万吨,在这里,可从废电池中分离出铁粉、水银、铁酸盐等有用物质,废电池中20%水银经燃烧、气化、冷却,可以制造温度计、荧光灯;废电池中的氧化锌、氧化锰制成铁酸盐,可用于制造电脑荧光屏。

5、电池的发展前景

(1)电池容量逐渐加大:

锌锰糊式电池→纸报式锌电池→碱性锌锰电池。

(2)向无毒性转化:

现在使用的电池大都是锌锰电池,其中包括有毒物质汞,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决定2001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和出售含汞量达到0.025%的电池,2005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含汞量0.0001%的电池。

(3)向充电电池发展:

现在使用的电池大部分是一次性电池,用完后都是当垃圾扔掉。

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所以向充电电池发展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非常重要的一种举措。

二、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电池的结构材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它的发展有了初步认识,使我们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去,锻炼了我们动脑、动手能力、增强我们的科学认识,也使我们学会了调查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环境意识。

 

废电池应如何处理

作者:

汤培朱跃龙张敏吴金跃

随着便携电器的发展,电池已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国电池种类也在急剧增加,如锌银电池、镉—氧化银电池、锌—氧化汞电池、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电池、等等。

随之产生了问题—废电池应如何处置呢?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废电池的环境污染、合理处置问题等已越发引起广泛的重视。

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酸、碱等物质。

通常这些物质被封装在壳体内,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当电池废弃后,由于长期腐蚀作用,使得电池内重金属与酸碱等泄漏出来,可能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有些收购厂收购废电池后,只简单拆卸,取有用部分,而将其余部分随意抛弃,同样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

以铅酸废电池为例:

大量铅泥沉积在盛硫酸的塑料槽内,并有相当数量的铅粉悬浮在硫酸之中,随意抛弃铅酸废电池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随意倾倒含铅废酸,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而完全将电池弃置同样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除去直接进入环境的废电池外,其余废电池主要进入城市生活垃圾,而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为填埋、焚烧、堆肥。

混入堆肥过程中的废电池,由于其重金属含量较高,因此可能严重影响堆肥产品的质量。

废电池混入焚烧过程时,一方面可能粘着设备,造成堵塞与腐蚀;另一方面,某些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的重金属一方面可能污染土壤,同时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焚烧底灰中也可能有大量重金属富集,给灰渣处理带来困难。

填埋是现今生活垃圾处置最常用的方法。

但我国目前填埋处置水准较低,许多垃圾处于简单堆放状态,废电池中的重金属会通过渗滤作用直接污染水体或土壤,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废电池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废电池管理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废电池作为废物的一种,其中含有部分可用资源或可再生资源,因此,对于废电池的最佳处理办法是进行再生利用或环境无害化处理、处置管理。

在再生利用过程中仍然可能产生环境污染。

随着废电池产生量的逐年增加,废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废电池的合理处置管理十分必要又十分迫切。

电池种类不同,各类废电池对于环境的污染也差别很大。

我们应该对于不同类别的废电池区别对待。

我国电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有些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但有些电池进入环境后,就会污染环境,长期作用,可能直接或间接危及人们健康;因此,对废电池应采取分类的有区别处理、处置方式。

其中的含重金属电池应该加入回收的电池类别。

除了上述需立即回收的电池,在日常使用中,我们还会遇到大量的碱锰干电池、镍金属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

这些电池,原则上在没有统一回收体系条件下,可以按普通废物加以处置的。

建立了统一的回收体系后,对于再生技术尚不完善或耗能、耗资过大的,最好采用集中深层填埋的办法。

但最佳办法仍是采用合理再生利用技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废电池怎样处理才科学

作者:

陈希陈晓靓曹浩然朱洪亮

近两年,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国内媒体热门话题之一。

电池对环境污染很严重。

那么废电池怎样处理才科学呢?

废电池里面到底有哪些污染物?

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

以普通干电池为例。

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此外还含有微量的汞,汞是有毒的。

我们日常使用的普通干电池生产过程中没有镉、铅、砷等物质。

汞的挥发温度低,是一种毒性较大的重金属,所以废电池中的汞没有对环境构成威胁。

很多地方的土壤中也含有微量的汞,在汞工业加工过程中,释放到空气中的汞(蒸气)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很大。

电池中虽然含有汞,但含量很少。

即便是高汞电池,含汞量一般也在电池重量的千分之一以内。

由于电池消费区域大,电池使用了不锈钢或碳钢做外包皮,有效地防止了汞的外漏。

含汞电池正在被无汞电池代替。

当然,含汞废电池毕竟对环境有负面影响。

因此,国家发出《关于限制电池汞含量的规定》,要求国内电池制造企业逐步降低电池汞含量,2002年国内电池要达到低汞水平,2006年达无汞水平。

从实际进展来看,国内电池制造业基本按照《规定》要求在逐步削减电池汞含量。

据统计,我国电池年产量为180亿只,出口约100亿只,国内年消费量约80亿只,基本已达到低汞标准(汞含量小于0.025%)。

其中约有20亿只达到无汞标准(汞含量低于0.001%)。

截至目前国内外均无废电池造成严重污染的报道或科研资料,有关废电池污染环境的说法的确缺乏科学根据,对群众造成了误导。

废电池集中回收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如果在我国建造一个专业的批量处理废电池的工厂,是否可行呢?

建设一个废电池回收处理厂,需要投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而且还要每年至少回收4000多吨废旧电池,工厂才能运转起来。

而实际上要回收这样大数量的废电池十分困难。

以北京为例,在大力宣传和鼓励下,3年才回收了200多吨。

像目前瑞士和日本已建好的两家可加工利用废旧电池的工厂,现在也因吃不饱经常处于停产状态。

这不得不让我们慎重考虑投资建回收厂的问题。

处理这些集中存放废电池的另一个办法是按照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集中填埋或存放,但是这样处理一吨需要三四千元的费用,又面临着费用无着落的问题。

某些地方性小企业打着“环保”的旗号,动用小学生在周六周日帮他们把收集的废电池用锤子敲开,回收其中有价值的电池外壳当废铁卖,而将残渣随意抛弃。

废电池不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很重要的一点是电池包了不锈钢或碳钢外包皮,有效地防止了汞的外漏。

把废电池外面的不锈钢或碳钢外包皮砸开了,里面所含的汞极易渗出,结果电池中的有害物质污染了环境,损害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必须严格禁止。

因此,目前对于废电池,事实上还无法形成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回收处理办法。

废电池的命运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废旧电池的危害

作者:

虞燕包月秋杨丽施劲松

电池的组成:

干电池、充电电池的组成成分:

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蓄电池以铅的化合物为主。

举例:

1号废旧锌锰电池的组成,重量70克左右,其中碳棒5.2克,锌皮7.0克,锰粉25克,铜帽0.5克,其他32克。

 

废旧电池的危害性:

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

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

铅:

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部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变。

汞:

精神状态改变是汞中毒的一大症状。

脉搏加快,肌肉颤动,口腔和消化系统病变。

镉、锰:

主要危害神经系统。

废旧电池污染环境的途径:

这些电池的组成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被封存在电池壳内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但经过长期机械磨损和腐蚀,使得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露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

过程简述如下:

池土壤微生物动物循环粉尘农作物食物人体神经沉积发病。

其他水源植物食品消化生物从环境中摄取的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在较高级的生物中成千上万地富积,然后经过食物进入人的身体,在某些器官中积蓄造成慢性中毒。

日本的水俣病就是汞中毒的典型案例。

废旧电池危害的其它表现:

目前世界上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混入生活垃圾的废旧电池在这三个过程中的污染作用体现在:

填埋:

废旧电池的重金属通过渗滤作用污染水体和土壤。

焚烧:

废旧电池在高温下,腐蚀设备,某些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在飞灰中,造成大气污染;焚烧炉底重金属堆积,给产生的灰渣造成污染。

堆肥:

废旧电池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造成堆肥的质量下降。

再利用:

一般采用反射炉火冶金法,工艺虽然容易掌握但是回收率只有82%,其余的铅以气体和粉尘的形态出现,同时冶炼过程中的二氧化硫会进入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

  

废旧电池的再利用

作者:

孙飞张佳宇黄超顾思宏

新世纪,环保概念组建深入人心,全国各地环保组织开展一系列废旧电池回收活动,号召人们把用过的废旧电池收集起来,减少环境污染;与此同时,政府机构在这场运动中也发挥了作用,各大中城市的环卫部门纷纷与厂家、商家开展合作,商场电池柜台上的收集箱、环卫局专设的分类垃圾箱构成了一张张回收废旧电池的大网。

然而,在回收废旧电池的热潮中,不难发现废旧电池仍然没有真正实现循环再利用。

那么,废旧电池循环再利用究竟路在何方?

 南宁市环保局教育宣传中心主任庞仕辉向记者介绍了将来循环再利用废旧电池的必须要走的“三步曲”。

  废旧电池的回收是循环再利用的第一步。

只要充分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废旧电池的回收并不难解决。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越来越多的人树立废旧干电池必须回收利用的观念,从而自觉参与回收活动。

其次,国家应在政策法规、科技创新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废旧干电池必须回收,禁止将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入生活垃圾之中;对积极参与废旧干电池回收利用的科研单位和企业要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确保投资者资本的增值和处理单位产品的优先推广。

再次,为废旧干电池回收利用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如在公共场所设置废旧干电池回收箱,加快普及垃圾的分类回收,在各居民点普遍设立专门回收电池的垃圾桶;在销售电池时,实行抵押金制度,或采用以旧换新制度,确保废旧干电池的回收率。

 成熟的技术是废旧电池循环再利用的第二步。

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现成的处理废旧电池的技术,其处理工艺完全可为我所用。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也已经研发出来相关的技术,如河南省新乡电池厂已经有科技人员设计出了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成套技术和生产设备;辽宁鞍山市试制成功了一种废旧电池回收资源再生及无害化处理工艺,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全国各地推广起来。

  产业化经营是废旧电池循环再利用的第三步。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目前在我国循环再利用废旧电池路真正的症结所在是没有形成废旧电池处理的产业化。

庞仕辉说:

“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必须走市场化道路。

企业投资建厂的目的就是要赚钱,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真正走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化经营道路,赢利的可能性当然不大。

”他认为,按照我国“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电池生产厂家有义务承担起处置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责任,投资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废旧电池循环再利用工厂;与此同时,国家应出台支持废旧电池处理企业的新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和科研人员投向开发新技术,促使循环再利用废旧电池形成产业化经营。

 

废旧电池的处理设想

作者:

曹磊磊范春辉王璐葛明璜

众所周知,废旧电池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严重,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此,国家积极倡导回收再利用废旧电池。

有些有识之士也积极行动起来回收废旧电池,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有的回收了大量废旧电池后,因无处存放或找不到加工处理部门而半途而废;有的因免费回收,无人愿意送交废电池而徒有虚名;有的地方虽成立了电池污染防治协会,但却无力回收废电池。

种种美好的愿望都化作了肥皂泡,废电池仍然是无家可归的“遗弃者”。

如何使废电池的回收处理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呢?

经过思考,我们提出了以下设想。

 

一、国家建立废旧电池处理厂

  由于建一个废电池处理厂投资大,据说需上百万元,况且电池种类多、处理技术要求高、处理难度大。

因此,应由国家建立能处理国内外各种废旧电池的大型综合处理厂,由国家统一规划,在全国设立若干定点厂。

所需资金由国家向各电池生产厂按年产量征收废旧电池回收处理附加税。

这一经费由电池生产厂、经销商、使用者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由电池厂统一代缴。

 

  具体办法是:

生产厂自己出一部分,并代扣经销商承担的那部分,提高电池价格以代扣使用者承担的那部分。

例如:

每回收处理一节五号废电池需0.22元的回收费、0.10元的处理费,国家即应向电池生产厂征收废电池回收处理附加税0.32元。

具体的分担比例是:

生产厂0.10元,经销商0.02元,电池提价0.20元使用者出售废电池后可得到0.15元,实际只承担废旧电池回收处理附加税0.05元。

对从国外进口的电池,同样征收废旧电池回收处理附加税。

国家征得的所有附加税,全部拨给废旧电池处理厂,作为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的专用资金。

 

二、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站点

  国家筹集到了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的资金后,就可在全国各地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站点,进行有偿收购废旧电池了。

这就像收购其它废旧物品一样,对出售者付给现金。

这样,废电池的拥有者就会积极主动地将其出售,也会有人像捡其它废旧物品一样捡拾废电池。

废旧电池的各级收购价由国家统一规定,收购站点所收购的废旧电池则一律出售给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如按上面的例子,收购点的收购价可为0.15元,收购站的收购价可为0.20元,处理厂的收购价可为0.22元从中可以看出,使用者只承担了0.05元的废旧电池回收处理附加税,处理厂也只留了0.10元的处理费。

 

  这一方案使电池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都承担起了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经济责任,也使得出售、回收、处理废电池者都得到了经济利益。

这样,电池的生产、回收、处理就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那种只管生产不管处理、只管销售不管回收或废电池无处出售的局面也将一去而不复返,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得到有效的保护。

北京科技大学及有关科研单位经20多年研究攻关,研制出国内首创的废旧电池“物理分选—化学处理”新工艺。

应用这一新工艺建成的“河北省东华鑫馨废旧电池再生处理厂”目前在易县建成,这将有效解决我国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专家提供的数据证明,仅1节干电池即可污染12立方米的水、1立方米土壤,并可造成永久性公害。

废旧电池无害化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外现行处理方法都存在投资大、二次污染不易解决、回收成分不充分等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