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729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x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2011年第3期第35卷(总第165期)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5e,eEdition)NO3,2011V01.35General,No165外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徐晓义(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辽宁沈阳I10021)【摘要】国外职业教育体现了能力教育及其个性培养向素质教育及其终生学习的过渡.政府的正确引导,企业的主动参与,以及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嫁接到高等教育的选择途径,资格证书及其相应待遇能够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这些都值得中国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途径中去借鉴.【关键词】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素质本位;双元制;终生教育【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50(2011)03—0037—05纵观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促进了这一独立教育形式同普通教育的分离.然而普通教育的影响依然强大,它以知识本位思潮的形式继续发挥作用.注重个性的能力本位开始突出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在形式与内容方面都对传统学校职业教育做出很大的变革.战后科技进步促成的工作岗位性质的变化,使技术性的增加推动职教思潮从知识本位转到能力本位,之后又由于流动性的增加推动职教思潮转到素质本位.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决定了各种职业教育思潮的兴衰.中国的人口众多,就业问题严峻.”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是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当前职业本身不断发展变化,表现为愈加以技术为基础,并且要求多样化和综合化,这种特征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简单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工作都必须以一定的技能为基础,在人口处为劳动者设置了一定的门槛;而且技术不断发展,劳动者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职场发展的需要.没有优质的职业教育,将可能导致”有人没工作,有工作没人做”的尴尬局面.如何千方百计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从而实现就业,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必须面对,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一直关注的重要内容.据欧盟相关报告显示,2004年新加入欧盟的10国中,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在进人2l世纪的前几年中一直在下降,学生毕业情况和招生情况双双下落,这直接促成了目前欧盟的一系列推进职业教育有关措施的施行.从职业教育的对象,体系,内容,经费,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国外职业教育走过的道路是值得中国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途径中去借鉴的,也是本文将要分析和论述的核心内容.一,职业教育的对象从童年到青少年到在职培训向终身教育发展,从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到全民教育的发展,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宽泛,受教育者队伍越来越宏大.【收稿日期】2011-01—22[作者简介】徐晓义(1956一),男,辽宁沈阳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

37?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总第165期)俄罗斯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更体现职业教育体系的连续性.它要求将职业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使职业技能的培养存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有相关的资料证明,在俄罗斯,服务于在职人员的高校后和补充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同时,职业意识的培养也开始向下延伸,莫斯科,圣彼得堡地区的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创办了幼儿园,开始了从幼儿园阶段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试验.目前,这种实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不断扩大和完善之中.连续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专业人员没有生手,只要走向工作岗位,就是行家里手.俄罗斯在改变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职能和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学院的数量,不仅形成了区域性的教育生产综合体,还承担起了对在职人员,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再培训.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首先要完成的一项特殊任务是保证国防工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俄罗斯国防企业在生产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参与落实国防工业企业的人才发展计划是中等职业教育优先关注的领域.同时,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也是目前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措施,俄罗斯农业危机问题尖锐,由于农村社会生产下降,社会经济情况恶化,农业生产规模下降,导致了农业领域专业人员减少了34万人,接近1/3.因此,为农村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今后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1].二,职业教育的体系以”欧洲就业和教育领域”的出台为背景的职业教育创新研究设立了下列目标:

培养目标要与欧洲资格框架(EQF)相联系,即:

提高国家资格证书的透明度;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分转换系统的开发,试行和执行来促进职业教育的渗透性和机动性;整合交叉文化优势作为国家初始的和先进的培训规则圆.一直以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受到普遍关注.这是因为它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是德国制造的质量保障,被誉为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成功的职教办学模式之一,被各国广泛地引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一元”为企业,”一元”为学校,是企业和学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或技术农民为目标,同时又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引.?

38?

建立多层次的连续职业教育体系.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俄罗斯通过改革教育结构,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连续职业教育体系.目前,俄罗斯连续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即职业预备教育,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校后职业教育.这种灵活而连续的职业教育体系,具体表现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

非中等职业学校在获得许可证条件下,也可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开展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提高阶段实际上也在提供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的教育嗍.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德国,英国和瑞典都有过青年劳动力市场的收缩导致的一个衰退时期,而且,这些现象都来自于这些国家不同的教育体制和培训系统.在德国初中注册人数在三种类型的初中都有很大的增长,但高等教育增长幅度就很小.艺术类和全日制职业学院扩展了他们的人口以便满足增长的需求,那时候还根本不能确定”双轨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全球对德国制造本身的压力.在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十年,年龄在18岁以上参与全日制教育的人数迅速地增加,但随后高等教育也允许扩展,这就带来了继之而来的为了获得较高水平通用技能而延迟就业所要求的较高的工资回报.与瑞典比较,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瑞典就力争在公立学校中对16—19岁的课程设置中植入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尽管11亿英镑这样的项目在英国尝试失败,到20世纪90年早期,瑞典努力巩固了它最初永久增加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初衷.在美国城市技术学院(CTC)是第一主流州立学校,自1950年成立以来,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导向,到2010年这类培养有技术专长学生的学校已经有530所圈.三,职业教育的内容在21世纪初俄联邦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达1336所.而且,随着社会对实用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数持续增长.2000年,在参与高校函授的人中,平均每300人需要竞争100个岗位,当今,由于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以农业,工商业,家政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教育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俄罗斯接受技术专业学习的人数上升趋势明显.进入高校的这些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进行学习:

工程技术占30.6%,经济8%,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总第165期)人文19.3%,师范教育7.2%,自然科学5.3%,医学3.1%,农业4.1%,文化和艺术1.8%嘲.在澳大利亚,”培训包”作为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的重要载体,相当完善地体现了某一行业或者企业在能力和资格上的要求,将工作场所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与学习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并与相关的资格证书框架结合起来,受训者通过对培训包的学习,既能达到某一具体职业的短期需要和发展取向,也能获得培训包所认证的资格证书,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同时,澳大利亚在课程质量有一整套完善的保障体系,特点是课程政策保持长效性,课程内容实现标准化,课程管理实行分权式运作,课程实施极为灵活.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进行对接的另一条途径是构建普职沟通的”立交桥”,即在职业教育的资格框架与普通教育的不同层级沟通起来,在这一点上,以目前正在实施的澳大利亚(AQF,AustralianQualificationsFramework)模式最为典型.AQF于1995年正式推行,将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大学为主)的资格进行一体化,着眼于促进终身发展,多元化教育以及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主要特点是层级分明,这种沟通基于行业和个人的不同发展需求,并通过建立在全国所认定的已有能力标准之上,或相关产业或企业以及其他机构所开发的能力标准上,既具有权威性,也能切合个人的不同取向.在这一框架下,不会出现我国职业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的状况,只要有意愿,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的向上通道[71.在美国,以《帕金斯法案四》(2008年3月更新)为例,质量保障就是该法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了质量的相关数据在经费资助中的决定作用,并对职业教育培养质量问责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认为学生具备基础的学术能力有助于雇主的认可,为在职培训和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基础,并有助于学术知识,高级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各类技术和技能和个人的创新精神的发展,同时法案提出”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必须通过综合的方式进行整合,包括改进职业教育学术课程内容”嗍.与上述策略相类似,在日本,为了迎合民众对学历的期待心态,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日本文部省授予专业学校毕业生相当于”准学士”学位的”专f-1~”称号.美国职业教育的门类也相当丰富,有手工业类,农业类,商业类,家政业类,产品销售类,技术类等课程设置.合作教育是美国教育制度中一种很独特的形式.在职业教育方面则体现为企业参与.在工业迅猛发展的潮流中,各种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了提高职工的技术和素质,许多企业纷纷投入资金,场地,设备,师资等,参与职业培训.有不少企业甚至与职业学校合作,共同进行职业教育.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文化基础课和职业理论课,一边到企业或工厂车间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提高了学生职业培训的效率.另外部分企业与学校签订合同,招收学校毕业学生进企业工作.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了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既提高了工人的素质和技术,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降低了失业率[91.,四,职业教育的经费国家,企业,民间等多元化投资职业教育是国外职业教育资金的普遍特征.比如在美国企业参与投资的力度也是相当高的.资金问题也曾经困惑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在俄罗斯,由于经费不足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阵地也在逐渐缩小,招生困难.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资料,1993—2003年,人学生人数增长1.5倍,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只增长了25%,远远低于其他类别学校的增长比埘.德国自2003年开始职业教育”攻势行动”,这一行动由政府发起,多个部门参与,政府宣传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德国全境开展职业教育的相关宣传活动,并将6月2413定为全国”职业教育13”;各个政府部门的行政长官到企业进行游说,相关的部门,行业都针对这次行动制定了相关的方案和措施.英国政府近年来一直推行”14—19岁教育与技能”计划,强调青少年的教育与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地位,到2008年,英国政府在14—19岁教育与培训项目上已经投人了5.9亿英镑.这一行动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在这几年,英国l6岁以下的年轻人通过学习”14—19岁教育与技能”计划这一行动提供的职业课程而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事实上,相关职业教育课程和资格证书在英国学生中影响13益扩大,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行动与计划,并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如澳大利亚发表的”1998—2003国家策略”和”构建我们的未来——2O04—2010年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策略”,2005年,联邦议会通过了(2005年澳大利亚劳动技能化法案》,确定了澳大利亚职业教?

39?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总第165期)育发展的国家目标和管理,规划,拨款,会计等制度㈣.五,职业教育的效果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称:

从最新的统计数字看,2008年该国81%的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完成培训后顺利找到工作,南澳大利亚的成绩最佳,为86%,最差也有76%.同时调查表明,该国约有92%的学生表示,正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帮助他们完善了专业知识,在求职竞争中胜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资源保证了高就业率,高就业率是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各国对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保障,是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根本动力.如在美国,在大学当教授年薪有8~10万美元;要想挣得更多,就到三大汽车公司当装配工,年薪可达到15万美元,而技术熟练的管子工,收入则还要高.技能工人的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技能工人的尊重,这在根本上解决了职业教育吸引力低的问题【n].六,可借鉴的教育思想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能力本位在职业教育中的利弊能力本位教育,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产生于二次大战后.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能力本位教育思潮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股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它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其思想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60年代被用于美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后传到加拿大,80年代又逐渐推广到了欧亚及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产生了深远影响.能力本位思潮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手段上更加强调企业的参与.如重视能力获得的教育形式的”双元制”在20世纪之前就已在德国开展.能力本位思潮又促进了“产学合作”办学形式的发展,提高了非正规在职培训的地位.2O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初,主要的英联邦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先后根据能力本位职教思想重新构建了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把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基于能力本位的双元制适应市场和行业变化的速度太慢的问题曾经在德国出现,还有双元制的高费用问题在德国也曾经困惑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经费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0?

(二)素质本位是中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思想素质本位是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宗旨的思想潮流.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将职业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故而素质本位与终身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职业教育应摆脱纯粹的经济目的和功利主义,并使其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这在众多教育家的着作中都曾有所论及.”终身教育”的思想对于素质本位思潮的流行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一思想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产业结构,劳动就业形势剧烈变革的背景下提出的.60年代法国学者保罗?

朗格朗首倡终身教育的理念,继之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终身教育加以肯定并使之广为流传.在终身教育中,职业的需要占有中心地位,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人的素质,个性的全面发展成为进行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终身教育并不反对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原则,而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出接受职业教育是一种基本人权,教育应当服务于人的职业生涯.终身教育突破了学校本位的局限,要求职业教育由针对特定群体的封闭体系转向,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更为社会上各种不同年龄阶段的所有人群,包括现实劳动者和潜在劳动者在提供技术培训和终身学习的机会.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职业教育逐渐面向各类人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建议将传统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改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终身教育反对单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目的,强调为社会成员建立可持续学习的基础,既重视给予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重视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利于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持续发展.终身教育在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整个职业生涯的前提下,纠正了为升学而过分普通化,学科化和为强调岗位针对性而过分专门化的偏向,实际上是用素质本位的价值取向对先前出现的各种思潮进行纠偏与扬弃㈣.我国虽然对终身教育反映较晚,但是职业教育与培训应该为培养熟练的技能工人,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满足新兴工业和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从而解决失业问题,应对转型经济的特殊形势.但是,只有前提条件存在的时候,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前提条件是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完善,良好的经济环境,刺激经济增长和鼓励人们自我发展的政策.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总第165期)(三)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的途径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这一问题最直观的现象就是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企业亦不愿参与职业教育.具体表现:

一是能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很少有学生或者家长愿意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二是高职教育成为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术教育失败后的无奈选择;三是大量需要培训的农民工,企业员工没有形成主动参加职业培训和在职提高的意识.四是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很少有企业主动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为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投入经费,人力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国外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的基本途径:

首先要开放职业教育并使其对个体需求反应迅速.增加全民学习和资格培训衔接的路径;开发灵活的和针对性培养的方式;为初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不同部分提供转化的保证措施;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衔接;通过课程来传递对职业需求的反应.其次,使最初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二者密切联系职业生涯.使职业教育合理化和精细化;建立与相关领域的关联;慎重考虑劳动力市场要求;培训机构的有序开发;资格与标准的科学确定.最后,提高对无形的非正式学习的认知,也是对终生学习态度趋势的顺应『l3】.(四)开放性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国职业教育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趋于更加开放.首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更加融合,与普通教育结合更紧密.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职业结构,培养出既有专业技术技能又有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不仅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同时关注对个人事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再次,职业学校的招生开放度增加.职业教育招生对象大多数是中学生但实际上不断扩大到适龄公民并引导全民教育和终生教育.此外,办学方式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加强职业培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企业也可以从中挑选优秀学生扩充自己的技术人才队伍,为企业补充后续优质员工.学校也可以让企业中的职工回到校园进行再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学校面向企业办企业协助学校培养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_l4l.这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有关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精神,我们相信在认真总结以往中国职业教育经验教训,充分研究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模式,我们一定能够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适应其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参考文献】【1】姜晓燕.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J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76—80.【2]UteHippach-Schneider,ChristianWal1.FederalInstitutefor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BIBB),Bonn,Skillsandeompe—tencesdevelopmentandinnovativepedagogy[ES/OL~[2010-02—22],htttr//wwwxeferne~temediaa13_refernet_themat-ic-analysis_07.pd~【3降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在中国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世纪桥,2009(3):

102—103.[4】吴雪萍,陈炯奇.俄罗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析fJ].比较教育研究,2007(1I):

49—54.【5]WilliamRichardson,SusanneWiborg.EnglishTechnicalandVoeationaleducationinHistoricalandComparativePerspectiveConsiderationsforUniversityTechnicalColleges[EB/OL].[2011-02—11].http:

//www.edge.CO.uk/media/1-6991/eonsidera—tionsforuniversity_technical_colleges.pdf.[61孟令霞.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成人教育,2009(8):

95—96.【7]AustraliaQualificationFramework.AQFQualification[EB/OL].【2011-03—25].http:

//www.aqf.edu.au.【8]DepartmentofElementaryandSecondaryEducationDivisionofCareerEducation.PerkinsSummryandFuturePlansforImple2mentationFiscalYears2008—2013【Z].MissouriCareerEducation,2008.[9】王靖.美国职业教育浅析-夕国中小学教育,2004(10):

30—32.【1O】唐智彬,石伟平.国际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J】.教育科学,2009(6):

62—67.【11】朱桂梅.以就业为导向的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_白城师范学院,2009(4):

83—86.【12】刘春生,张宇.当代外当代外国职业教育思潮及对我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

44—46.[13]JohannaLasonen,JeanGordon.ImprovingtheattractivenessandimageofVET【EB/OL].[2011-03—25].http:

//www.cedefop.europa.eu/etv/Upload/Projects—Networks/ResearchLab/Forth—comingRepot/Volume-3/01-Lasonen.pdf.[14J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EB/OL][2011-03—17].http:

//www.sina.COB.en.【责任编辑赵伟】?

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