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0282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docx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讲义

课程导学

  【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语法、词汇教学部分)

  【课程简介】

  ◇教学对象:

  对外汉语本科高年级必修课程,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

  ◇教学目的:

  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法和词汇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

  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简介、语法教学的性质和角度、对外汉语虚词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难点的确定、语法偏误分析、汉语词汇的特点、词汇教学的阶段、目标和重点、词形和词义的构成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建议】

  对外汉语要素教学是实践性的语言教学,因此本课程重纲领性、全局性、举例性,学生应在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和提高教学技能。

  【课程目录】

  第一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语法教学部分)

  课前调查与测试

  第一节概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势和教师素质的要求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类型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课程设置

  四、教材与教法举要

  

(一)初创时期

  

(二)探索时期

  (三)发展时期

  五、参考书目

  第二节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一、两个区别

  

(一)区别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

  

(二)区别第一语言语法教学与第二语言语法教学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角度

  

(一)句法条件

  

(二)语法意义和语义背景

  (三)话语功能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简介

  一、教学对象、教学目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与汉语学生教学语法大纲的区别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一)语法单位

  

(二)词

  (三)词组

  (四)句子

  (五)动作的态

  (六)表达方式

  第四节对外汉语虚词教学

  一、语法环境

  

(一)位置

  

(二)搭配条件

  二、语法意义

  

(一)准确解释词义

  

(二)虚词的主观评价

  (三)位置改变、意义变化

  (四)语义指向

  三、虚词的语义背景

  四、虚词的辨析

  第五节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难点的确定

  一、确定语法难易度的原则

  二、确定语法难易度的角度

  

(一)结构角度

  

(二)语义角度

  (三)用法角度

  三、确定语法难点的方法

  四、语法句型难点的讲练

  

(一)讲练语法句型难点的基本原则——精讲多练

  

(二)语法句型难点的展示

  (三)语法句型难点的讲练方式

  第六节外国人语法偏误分析

  一、对待语法偏误的态度

  二、偏误分析的研究和成果

  三、语法偏误分析的三个角度

  

(一)语法结构方面的偏误分析

  

(二)语义方面的偏误分析

  (三)语用方面的偏误分析

  第二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词汇教学部分)

  课前调查与测试

  第一节词汇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难度

  二、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语音形式的双音节化、构词方法的句法化

  

(二)词义的理据性

  (三)造词的灵活性

  (四)汉语词汇的连锁性和可塑性

  (五)词义角度

  第二节词形、词义的构成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词形的构成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词形的构成

  

(二)现代汉语构词的特点

  (三)构词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词义的构成和释义法

  

(一)词汇在意义关系上的联系

  

(二)词义的性质

  (三)词义的构成

  (四)释义法

  第三节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对外汉语教材的选词原则

  二、对外汉语教材的编词原则

  三、词汇教学原则

  四、三个思考

第一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语法教学部分)

【课前调查与测试】

  一、分析词性

  汉语   半

  能    未必

  前面   一些

  或者   扑通

  彩色   由于

  等于   以后

  雪白   自己

  起来   呢

  二、请判断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

  1.有个女孩叫婉君   2.唱歌旅游

  3.春秋两季      4.人多

  5.教书        6.美妙的渲染

  7.大一点儿      8.怀着一线希望出去找朋友打听消息

  9.三个        10.长江以南

  11.关于就业问题   12.卖票的

  三、划出以下各句中的宾语

  1.两只手套丢了一只。

  2.为了考研究生,他起五更,睡半夜,太辛苦了。

  3.我记得妈妈喜欢看琼瑶的小说。

  4.请告诉他明天下午开会。

  5.这个班有20个学生,一半学生不注意听讲。

  四、划出以下各句中的补语,并指出补语的类型

  1.老师讲的语法我听不懂。

  2.今天的气温比昨天又高了一两度。

  3.安娜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4.你们进去吧。

  5.会开了三个半小时。

  6.我一开门,小狗就跑走了。

  7.您有事儿就叫我一声。

  8.鲁迅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五、辨析句子:

以下各句中的“起来”语法意义有何区别?

  1.站起来!

  2.你把这些书包起来吧。

  3.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起来。

  4.说说好像很容易,真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1.复合趋向补语,表示趋向。

  (2.引申意义,表示由分散到集中。

  (3.引申意义,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

  (4.引申意义,用于动词之后强调某一动作的实际进行;用于形容词之后强调某种性质的实际存在。

  六、请用指定的句子分析方法分析下列短语或单句

  1.中心词分析法

  

(1)著名作曲家雷振邦谈了他对当前电影音乐的看法。

  

(2)连长派我去请指导员来接电话。

  2.层次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

  

  

  

  

  七、语法偏误分析:

请指出下列句中的偏误并改正

  1.玛丽是一个真热情的姑娘。

  2.在上午学校来了那个警察。

  存现句句式规则:

时间处所+V+了+NP(数量短语,不定指)

  八、简述题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语法结构的一致性;

  (3)词类的多功能性;

  (4)词语组合受语义和语境的制约;

  (5)量词十分丰富。

  2.请简述动词的语法特征

  

(1)组合能力:

  能受副词修饰,主要指否定副词与范围副词,与名词区别;

  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与形容词区别,但有几种例外:

  表心理活动、部分助动词、动词短语

  

(2)造句功能:

  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与形容词区别;

  少数不能带宾语,一般是联合型或动宾型的。

  (3)一般后面可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4)形态特征/词形变化:

一部分动词可重叠

  重叠方式:

单音节:

A——AA

  双音节:

AB——‘ABAB

       ——AAB

  语法意义:

  已发生(短时、少量)

  未发生(尝试、缓和语气)

  经常性(轻松、随便)

第一节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三角框架: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势和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势

  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1.国际形势

  汉语升温:

85个国家2100所大学,3000万人。

  美国--600多所大学;日本--110万;韩国--2万;澳大利亚--汉语第二位,悉尼--110所小学;加拿大--25-30%/年;法国--20%;英国--约4万,30所高等院校;德国--中学汉语课;HSK--"汉语托福"。

  2.国内形势

  46000多人,400所高校,每年外派200名教师;2004年4月15日起,国家汉办启动“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全国汉语教师师资不足,正式教师2500人,兼职教师约4000人,总计6500人,取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约2300人。

  3.解决师资缺乏的途径

  

(1)培养专业教师

  

(2)教师培训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教师进修学院——历史久,影响广,培训量大。

100多期,近3000人,中国大陆教师近1000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教师近2000人。

  (3)资格考试/能力认证考试

  

(二)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要求

  1.深厚的汉语语言学基础;

  2.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

  3.丰富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

  4.较强的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5.丰富的教学经验;

  6.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7.相应的学历层次。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类型

  

(一)普通教育

  

(二)预备教育

  (三)专业教育

  (四)特殊教育

     个别教育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课程设置

  以专业教育为例,一般分三类课程——汉语课/综合课、技能课、知识课。

  

  四、教材与教法举要

  教材与教法同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50—60年代初)

  教法:

翻译法

  代表教材:

《汉语教科书》1958

  奠基之作,新中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

  典型地体现了我国结构法教材的特点:

教学内容以语法为纲,以词汇、语法为中心,重视系统地讲授语言知识。

重视语法知识系统性,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训练。

  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从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中分离出来,第一次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缺点是语法知识过于繁琐,课文内容比较单调枯燥,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探索时期(1973—80年代初)

  教法:

听说法

  代表教材一:

《基础汉语课本》1980,李培元、任远、赵淑华等编著

  结构法教材时期的集大成者

  “它是到那时为止按照结构法的路子编写的一部最成熟的教材。

特别是语法点的编排和解释,把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融为一体,其科学性、针对性都是以前的教材所无法相比的。

  代表教材二:

《实用汉语课本》1981-82,刘珣、邓恩明、刘社会编著

  这是“第一套贯彻结构、情景及功能相结合原则的教材”。

  “从选材到练习内容和练习方式都经过精心设计,在贯彻交际性原则和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创造,使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编写方法向前迈进了一步。

因此,这部教材不但代表了到那时为止的综合教材的最高水平,而且为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做出了贡献。

  世界上使用最广的基础汉语教材之一。

  我国第一部获奖的对外汉语教材。

  (三)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现在)

  由单本综合型教材改革成系列型教材:

  核心教材(综合课)——配以其他技能课教材。

  代表教材:

《初级汉语课本》1985,鲁健骥主编。

  这是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分技能系列教材。

  这时是对外汉语教材大发展的时期。

  五、参考书目

  语法:

  1.王还(199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吕文华(199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

  3.吕文华(1999)《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4.赵金铭主编(1997)《新视角汉语语法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5.崔永华主编(199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词汇:

  1.符淮青(1985)《现代汉语词汇》,北大出版社。

  2.崔永华主编(1997)《词汇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3.《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5),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第二节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一、两个区别

  

(一)区别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

  理论语法——对语法系统与语法规律作出理论概括与说明,建立起语法系统理论,着重研究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着力于揭示语言结构的规律,注重对语言事实各方面的描写。

  教学语法——目的为教学服务,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内容是规范的、简洁扼要的、系统的,着重研究语法形式的用法。

  如:

“被”字句——

  理论语法——李临定《被字句》(1980)

  教学语法——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

  王还《把字句和被字句》(1984)

  “被”字句的泛化——

  *汉字已经被教了四五百个。

  *她的遭遇被我们很同情。

  吕文华《“被”字句和无标志被动句的变换关系》(1987)

  理论语法——理论性、详尽、创新

  教学语法——实用性、简明、稳定

  

(二)区别第一语言语法教学与第二语言语法教学

  目标

  L1语法教学——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培养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能力。

  L2语法教学——学会汉语,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内容

  L1语法教学——系统地教授语法理论、知识、方法。

  L2语法教学——系统地、有选择地对最有用的、交际最需要的语法进行讲解,语法项目是有限的。

  方法

  L1语法教学——讲授。

  L2语法教学——将语法融入语言材料之中,进行实践语言教学。

  例如:

比字句

  L1语法教学——重分析

  L2语法教学——选择——切分——排列

     格 式 例 句

  

(1)A比B+形  我比他高。

  

(2)A比B+形+数量  我比他高5公分。

  (3)A比B+动+数量  今年的学生比去年增加了200人。

  (4)A比B+早、晚/多、少+动+数量  我比他早来一年。

  (5)A+动+得+比+B+形+得多  他跳得比我高得多。

  (6)A比B+更/还+动/形  他比我还高。

  (7)A比B在句中作状语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他身体今年比去年好多了。

  (8)A比B+助动词+动+多了/一些  姐姐比妹妹能吃苦多了。

  (9)A比B+让/叫+名+形/动  猫比狗更叫人喜欢。

  (10)A比B+还B  小李比雷锋还雷锋。

  他比阿Q还阿Q。

  区分对外国人的语法教学与对海外华人的语法教学。

  对外国人的语法教学——零起点,课时少。

  对海外华人的语法教学——多语环境,说华语,需要规范教学、对比教学。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角度

  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句法、语义、语用。

  

(一)句法条件——强制性作用

  1.什么情况下可以说/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说/用,什么情况下可用可不用

  |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我在图书馆(里)看书。

  |*他在北大里学习。

  |*这是一座很高楼。

  |*这个老师是我们语法的老师。

  |中国朋友——中国的朋友

  |我姐姐——我的姐姐

  |“的”的隐现

  2.句法规则的范围

  重叠:

  漂亮——漂漂亮亮

  她是一个漂漂亮亮的姑娘。

  美丽——*美美丽丽

      *我的姐姐是一个美美丽丽的姑娘。

      他笑了笑跟我说……

      *哭了哭

  双宾语句:

我告诉你一件事儿。

       *我打你一个电话。

       *我讲你一个故事。

  3.词序和位置

  词序是线性序列,前后次序。

  虚词的位置

  如:

副词“就”——

  我就明白了。

  这活儿就他一个人会干。

  连词——灵活性大,有的定位,有的不定位。

  连动句——最主要的特点,谓语有两个或以上的动词连用,若要加“了”表示完成,“了”应放在什么位置?

不同的连动式,语义关系不同,“了”的位置不同。

  他吃了晚饭散步去了。

  *他去了北京大学看朋友。

  分层次教学:

  初级阶段——最主要规律,常用的、频率高的现象;

  中高级阶段——适量教特殊现象/例外用法。

  4.关注一般规律之外的特殊现象

  例如:

  动词可以作定语:

写的字借的书

  但*写写的字*借借的书

  又如:

  “修饰语+形容词”可作定语。

  如:

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

  *她是一位真美丽的姑娘。

  

(二)语法意义和语义背景——决定性作用

  1.要准确地描写出语法意义

  可能补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相当于“能+动词”;

  可能补语的否定式相当于“不能+动词”;

  能愿动词“能、可能”表示可能,但口语中更多地用可能补语表达。

  ——取自教材中的注解

  *汉字太多了,我不能写完。

——我写不完。

  *门太小了,我不能进去。

——我进不去。

  程度补语——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程度补语:

V+得+很+A;语法意义概括不准确。

  2.交代语义背景

  如:

差一点儿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如:

差一点儿摔倒

  *我起床后,吃完饭,一看表,快八点了,赶紧去学校。

我跑得很快,差一点儿迟到了。

  “差一点儿”的语义背景:

“差一点儿VP”与前面的条件有因果关系,上文的条件/语义背景是后面的原因。

  3.在中高级阶段语法教学中,应指出同义句在表达上的差异

  如:

墙上挂着一幅画儿。

    墙上是一幅画儿。

    墙上有一幅画儿。

    画儿在墙上。

  又:

趋向补语

    买回来一本书。

    买回一本书来。

    买一本书回来。

  4.适当地引入一些有效的语义分析——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接口

  语义特征的描写、语义指向的分析

  如:

我把手机丢了。

    *我把汉字写得很认真。

    “把”字句补语的语义应指向“把”的宾语。

    他把小王打得鼻青脸肿。

  又如:

太美了!

太甜了!

  (三)话语功能——选择性作用

  如:

反问句——表强调。

  “不是……吗?

”——强调、肯定

  我不是预习了吗?

  含有不满、埋怨的言外之义

  又如:

“A的A,B的B”

  两个相同的形容词(形式)

  表“有的A,有的B”(意义)

  春天到了,校园里的花儿都开了。

大的大,小的小,真美丽!

  再如:

“人家”——

  泛指第三人称

  确指上下文提到的第三人称

  确指第一人称

  你们的意见太片面了,人家不同意。

  总结:

  句法条件——强制性作用

  语义条件——决定性作用

  话语功能——选择性作用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简介

  一、教学对象、教学目的

  教学对象:

外国留学生。

  教学目的:

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为目的而制定的语法大纲。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与汉语学生教学语法大纲的区别

  

(一)不详细介绍语法理论知识,突出语言运用规则和规则的使用条件;

  

(二)既重视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也注意与语义、语用的结合;

  (三)对语法不需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是从交际需要出发选择语法项目,不强调系统全面;

  (四)对语言规则的归纳要简明、易懂,尽量形式化、格式化,能举一反三;

  (五)不引导学生分析语法,而是引导学生应用语法去运用语言、使用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体现在哪儿?

  体现在教材中,将语法融入语言材料中。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一)语法单位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包括几级语法单位?

  三级语法单位的系统——词、词组、句子。

  

(二)词

  1.词的分类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分为12类: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作为语法,应突出虚词的教学。

  几乎所有的虚词都可作为语法点教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词的重要小类

  名词——时间词、方位词

  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非谓形容词

  动词——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关系动词、趋向动词、能愿动词(助动词)

  助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3.词类内容在教学中的分布

  

(1)构成语法点

  虚词、动词重叠、能愿动词、代词活用。

  

(2)构成交际中的表达形式

  名词中的时间词、方位词

  数量的表达——钟点表达法、日期表达法、钱数的表达、号码、身高体重的表达等。

  时间表达法:

星期、月、年

  时间范畴、方位范畴、数量范畴。

  (3)构成句式

  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等。

  (4)不构成语法点

  叹词、象声词。

  4.识别词类的标准

  主要看语法功能,包括组合功能、句法功能、表述功能。

  

(1)组合功能

  

(2)句法功能

  

  (3)表述功能

  名词——指称作用代词——指代作用

  动词——动作、关系作用 形容词——陈述作用

  数词——数值作用量词——计量作用

  副词——情状作用介词——介系作用

  连词——连接作用助词——表语法关系

  叹词——感叹作用象声词——摹声作用

  (三)词组

  1.两个角度区分

  

(1)从句法功能角度分,教学中出现的词组有:

  初级阶段——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主谓词组、介词词组、“的”字词组;

  中高级阶段——连动词组、兼语词组、复指词组。

  

(2)根据词组构成的结构特征分类,词组分为:

  述宾词组、述补词组、偏正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

  练习识别:

  最累,闯红灯,高两公分,怕寂寞,往北走,讨论结束

  2.词组教学的问题

  词组应有自己的地位

  以词组为基点来描写、分析句法关系、句法构成;多给学生一些词语组合、词语搭配,培养语感。

  如:

参观/访问/望——tovisit

  *明天我们去参观我们的老师。

  搭配对象不同。

  3.离合词问题

  介于词和词组之间

  *我见面他。

  *我帮忙他。

  (四)句子

  1.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1)主语和谓语

  话题——陈述

  

(2)定语和状语

  难点:

定语和状语“的、地”的隐现问题

  多项定语和状语的顺序问题

  (3)宾语

  宾语的位置是难点

  A.有宾语有补语时,宾语的位置在哪儿?

  B.同一类补语也可有不同位置。

  如趋向补语+宾语:

  买回来一本书;买一本书回来;买回一本书来。

  带来一个孩子;——带一个孩子来。

  *回去美国——回美国去

  C.离合词宾语的位置

  D.双宾语:

V—O1—O2

  (4)补语

  教学难点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分八类补语:

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量补语、动量补语、介宾词组补语。

  练习识别:

指出补语的类型

  热得很想不起来去两趟

  大三岁过来生于上海

  等一会儿没看见

  2.句子的类别

  

(1)句型(结构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