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0443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模块检测试题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瑕疵/龇牙饮恨/营利滞纳金/栉风沫雨

B.悄然/愀然痉挛/劲敌八宝粥/胡谄八扯

C.噱头/矍铄湮没/殷红歼击机/草菅人命

D.伺候/肆意纤夫/翩跹庇护权/刚愎自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通燥挖墙角仗义执言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B.吊销百叶窗察言观色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C.博弈座右铭铩羽而归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枉费股份制改弦更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⑵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⑶前不久,这里曾山洪,致使公路堵塞,交通陷于瘫痪。

A、素养情境独树一帜暴发B、素养情形独树一帜爆发

C、素质情境不落窠臼爆发D、素质情形不落窠臼暴发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英法等国支持和推动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的手段,和当初其处理利比亚问题的手段如出一辙,都是公开宣称现政府已经失去了继续执政的合法性。

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C.近两个星期,谢峰多次迟到,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似乎理由很充分,甚至还振振有词,根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

D.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日本右翼分子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中国海监巡航编队10月3日继续在我钓鱼岛领海内维权巡航。

B.“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见的到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小吃店天花板上的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从2011年10月开始,全国工商系统为期9个月开展了打击商标侵权专项行动,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9万多起。

二、(9分,每小姐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鼓励一下欧盟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贾格兰宣布欧盟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时称:

“欧盟与其前身六十多年来致力于推展欧洲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欧洲大半地区由战争之陆转化为和平之陆,欧盟居功至伟。

  这段向欧盟致敬的文字,的确是事实。

法国与德国这两个世仇,在不到一个世纪就进行三次全面战争后,终于放下武器。

六十年前,欧洲基督教文明兄弟们仍处在冷战鸿沟的两端,柏林墙的倒塌只是去除了彼此的藩篱,在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一个家庭式的欧洲才真正形成。

从此以后,欧洲大陆上的基督文明弟兄们或许还有些龃龉,但是保证不会再兵戎相见。

战争的鲜血固然促使他们反省,但是让他们能够携手合作前行的却是致力于欧洲统合的欧盟。

  欧洲大陆是属于欧洲人的,但是要进入欧盟大家庭则必须遵守欧盟所设定的规范。

这个规范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价值体系,一个不可挑战的原则,即民主、法治、人权与市场经济。

只要遵守这些原则,其他都好商量。

  这六十年来,这个家庭的成员愈来愈多了,他们之中,有的为了权力的分配争执,有的为了利益的争夺彼此叫骂;有的愿意共同使用一个货币,有的却仍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国币。

但是有一点的确都做到了,再怎么吵,民主与人权已成为他们共同的信仰。

  共同管理武器要使用的煤钢是确保和平的最好方法。

在这样的构想下,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经历战争后的欧洲国家已不再是昔日的强权,彼此的经济力量统合后才能壮大,因而1958年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确保和平”与“经济发展”是欧洲统合的初衷,六十年过去了,初衷早已实现,在它一甲子大寿的日子,得份大礼,应该也不为过。

  欧盟这个大家庭里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大家长,成员之中有像认真工作因而累积大量财富的德国,有爱好政治权力喜说大话爱耍威风的法国,有不喜这个家庭管束太多而偏好特立独行的英国,也有爱好享乐不认真工作因而欠了一屁股债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

让这些人能够聚在一起几十年,的确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单就这一点,也应该给些掌声。

  一些西方的金融投机客,介入了欧盟,搅乱了一池春水。

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欧债危机让欧盟发生严重龃龉,近日在希腊街头,看到人民高举“纳粹默克尔”的图片,要求与德国算二战时的老账。

南方的穷弟弟与北方的富哥哥看对方愈来愈不满意了,有些成员甚而闹得要分家了。

  在一旁的挪威,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它了解到一个和平与繁荣的欧洲对于挪威是非常重要,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小国从来就不是个强国,它的命运不可能离开欧洲;另一方面它又担心自己富有的石油利益可能会被瓜分,因而在1972年与1994年两次公投,均拒绝加入欧盟。

  不过,挪威诺奖委员会还是很够意思,在欧盟六十大寿的日子,送上诺贝尔和平奖大礼。

这不是很好吗?

如果挪威属于欧盟,可能还会瓜田李下,引人批评。

  不是每个人都满意。

有的认为欧盟只能创造本身的和平,而根本无法维护周边和平。

巴尔干战争1990年代爆发时,欧盟无力遏止,导致逾10万人丧命,后来在美国出面下,波斯尼亚与科索沃才恢复和平。

这样的看法虽是事实,但似乎有些吹毛求疵。

  有的认为,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南欧国家与以德国为首的北欧富裕国家裂痕极深,民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失业率与贫穷弥漫欧洲,欧盟哪有资格获奖。

这个批评也有道理,但是和平奖委员会想要表达的是,即使如此,欧盟仍然没有对任何一个成员放弃,这种彼此休戚与共的基本认识,正是欧盟所累积最可贵的资望。

  那个当时参加欧洲统合、目的就是要让欧洲不要过分整合的英国,是所有成员国中唯一对得奖说三道四的。

  英国的冷嘲热讽、酸言酸语,也显示出欧盟六十年来路径的艰难,欧盟绝对不是一个“兄弟齐力可断金”“一个声音说话”的外向型组织。

  一个政治性的奖项,必然是既有价值意涵,又有政治性的期许。

诺贝尔和平奖也同样传达这两个讯息。

价值讯息主要是赞扬欧盟国家放弃昔日成见,化仇敌为密友,相互接纳。

政治讯息则是:

欧盟已经与欧洲密不可分,在欧盟正遭遇大量批评、悲观气氛滋长、有成员想要退出的时刻,给所有欧盟国家精英一个鼓励,希望继续强化,不要让欧盟有崩离的倾向;给人民一些期许,期许人民了解得之不易的欧盟是需要彼此共同珍惜与维系的。

(摘编自2012年第10期《中国新闻周刊》)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六十年前,欧洲信奉基督教文明的国家仍处在二战鸿沟的两端。

B.使欧洲大陆上的基督文明弟兄们能够携手合作前行的是对战争的反省和致力于欧洲统合的欧盟。

C.欧洲统合的初衷——“确保和平”与“经济发展”现在正在实现。

D.南方和北方经济实力不同步的国家中,有些成员闹得要退出欧盟了。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欧盟致力于推展欧洲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但欧洲还有地区尚未走向和平。

B.柏林墙的倒塌去除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藩篱,标志着一个家庭式的欧洲真正形成了。

C.欧盟成员国各自站在符合自己利益的立场上纷争不断,但只要遵守民主、法治、人权与市场经济的原则,其他都好商量。

D.似乎有些吹毛求疵的认为欧盟只能创造本身的和平,而根本无法维护周边和平的看法确是事实。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欧洲大陆上的基督文明弟兄们可能还有摩擦,但是不会再发生战争了。

B.因为挪威不属于欧盟,所以它对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定少了瓜田李下之嫌。

C.英国是欧盟中最清醒的国家,只有它才对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做了客观的解读。

D.欧盟绝对不是一个“兄弟齐力可断金”“一个声音说话”的外向型组织。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

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

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之翰怒,欲劾奏之。

奎徐曰:

“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

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

“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其母子遂如初。

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

帝谕曰:

“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

帝尝谓辅臣曰:

“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奎曰:

“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

奎谏曰:

“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①涴(wò):

沾污。

9.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讯:

审问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

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

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

借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秦伯说,与郑人盟

C.坐客莫有知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       

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奎断案明察。

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

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

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

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

因此。

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

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现代汉语。

(10分)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3)

(2)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3)

(3)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4)

14.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

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3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作答)(6分)

(1),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细草微风岸,。

(杜甫《旅夜书怀》)

(2),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五、(12分)

16.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副标题,不超过15个字。

(4分)

哈大高铁今日起试运行

《央广新闻》报道,在经历了四个多月的调试后,哈大高铁今天(8日)起在921公里长的全线上试运行,今年年底正式开通。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在高寒地区建设的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预计从大连到哈尔滨将用时3个多小时。

在此之前,国内动车组列车只能适应零下25度到40度之间的环境,在东北地区运

营的最快时速只达到每小时200公里。

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俄罗斯和北欧地区这样的

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下,有三条高寒铁路,总里程不到700公里,行车速度也很慢。

今天开始,哈大高铁的动车组列车将从哈尔滨西站到大连站由北向南开始试运行。

试运行阶段,哈大高铁动车组不对外售票搭载乘客,而是在车厢内用大米等载重物来模

拟乘客重量进行实验。

副标题:

17.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不满和愤怒。

我国多地民众自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抗议活动。

但令人遗憾的是,其间发生了一些不理性的行为,许多地方发生了打砸抢烧等恶性事件,严重扰乱了各地的社会治安;一些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谴责。

请你拟写一条两句话的宣传标语,号召人们理性爱国,合法表达抗议诉求。

要求两个

句子字数相等,每句不超过20个字。

(4分)

18.请仿照划“”部分的表述,在横线上将语段补写完整。

(4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青松不惧风雪,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

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完美计划

姜钦峰

他站在门外,深呼吸,然后敲门。

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夏日宁静的午后,敲门声显得格外清脆。

防盗门打开,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

“您好,请问是你们家打电话要修洗衣机吗?

”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显得彬彬有礼。

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打量眼前的陌生人,小平头,浅蓝色马甲,胸前印着“专业维修”四个字,右手提着黑色的工具箱,看上去训练有素。

她疑惑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得问我的爸爸妈妈才行。

“请问你家还有大人在家吗?

”他脸带微笑,语气更加柔和了。

“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6点钟下班,要不你明天再来吧?

”小女孩如实回答,口齿伶俐,条理清晰。

“哎呀,真是不凑巧。

”他喃喃自语,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顺手把工具箱放在地上,右手插进了裤兜,开始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处理。

“呀!

叔叔,你手上在流血!

”小女孩忽然尖叫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刚插进裤兜的右手像触电般猛地弹了回来。

他下意识地伸出右手,仔细看了看,没事,再看左手,果然手背上有一块殷红的血迹。

肯定是刚才上楼时太匆忙,不小心在扶梯上擦破了,自己居然浑然不知。

“真该死!

”他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句。

“叔叔,你一定很疼吧,我家里有创可贴。

”小女孩说完,不等他有所回应,就转身跑回了房间。

他站在门外,不知道该不该进屋,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

小女孩从房间里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张创可贴,还有一根蘸了紫药水的棉签。

他接过棉签,低头仔细擦拭手上的伤口,觉得很凉爽。

“咱们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帮助我?

”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干吗跟一个孩子说这些。

小女孩骄傲地笑了,嘴角上扬,露出一对甜甜的小酒窝,“妈妈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互相帮助,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

”说话间,伤口已经处理完毕,他看了看手背上的创可贴,很舒服。

他蹲下来,摸了摸小女孩的脸蛋,“小朋友,你真乖!

叔叔明天再来。

”说完,他拎起工具箱,转身下楼。

刚走出几步,马上又折了回来,“小朋友,以后你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记住了吗?

交代清楚,他心里卸下一块石头,步履轻松地下楼。

走到一个垃圾筒旁,他忽然收住脚步,看看四处无人,迅速脱下浅蓝色马甲,又从右边裤兜掏出一把尖刀,塞进垃圾筒。

他是个心狠手辣的流窜犯,精心选择顶层住户作为目标。

为了实施今天的计划,他在院内连续蹲守了两天,摸清了小女孩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伺机动手。

一旦作案成功,对凡是看清他相貌的人,绝不留活口。

即使小女孩不开门,那普通的防盗门也挡不住他。

这是个完美的计划,简直无懈可击,没想到最后还是落空了。

两手空空,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他有点沮丧。

天色渐晚,他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过夜,经验告诉他,住旅馆危险。

抬腕看表,忽然看到手背上的创可贴,他乐了,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半年后,他落网了,主动交代了这个失败的计划。

警察觉得意外,如此穷凶极恶的人,怎么可能自动放弃?

他说:

“我在外逃了三年,捡过垃圾,睡过桥洞,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

”警察沉默了。

“知道吗?

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

”他用手指了指心窝。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9.小说标题为“完美计划”,“完美”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含义?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0.回答下列问题。

(4分)

①小说两次写歹徒的微笑.,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2分)

②“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分)

21.他“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他为什么会“忽然觉得有点疼”?

请简要分析。

(6分)

22.小说结尾处“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有引人深思之效,请从意蕴和艺术手法的层面进行探究。

(7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白鹿原上的风

陈世旭

西安是圣城。

白鹿原是圣地。

陈忠实是圣者。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割草拾柴。

穿着没有后跟的烂布鞋投考中学,三十里沙石路把

脚板磨得血肉模糊。

每周日从家里背一周的馍步行去上五十里外的中学。

馍夏天长毛,冬天结冰。

高中毕业回乡,像祖辈一样刨土挖地,同时热望成就文学。

把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熬干了灯油即上炕睡觉。

冬天笔尖冻成冰碴,夏天的蚊虫令人窒息。

几十年过去,所著颇丰,但没有一部让自己满意。

将临五十岁,“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

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高峰时期的作家心里,“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那便是“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当时的文坛,“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靡”。

已经成为陕西作协主要负责人的陈忠实静静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带上他认为必需的哲学、文学书籍,以及他这之前收集整理的史料,静静地回到已经完全破败的祖居老屋。

新年的艳阳把阴坡上的积雪悄悄融化,强烈的创作欲望既使人心潮湃湃,又使人沉心

静气。

当陈忠实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整个心便没入父辈爷辈老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

这是1988年4月1月。

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三十年后重新蜗居老屋,避开了现代文明和城市喧嚣,连电视信号也因为高耸而陡峭

的白鹿原的阻挡而无法接收。

最近的汽车站离这个孤单的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子还有七八里土路,一旦下雨下雪,就几乎出不了门。

陈忠实重新呼吸的是左邻右舍弥漫到屋院的柴烟,出门便是世居的族人和乡邻的面孔,听他们抱怨天旱了雨涝了年成如何之类。

除了思想,他完全绝对地封闭了自己:

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论;不参加应酬性的话动。

从1988年春到1991年深冬,他全部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是孤清。

冬天一只火炉夏天一盆凉水,每天趴在一张小圆桌上,“连着喝掉一热水瓶酽茶,抽掉两包以上雪茄,渐渐进入了半个世纪前的生活氛围”。

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小娥、黑娃……形形色色的人们从黑暗的纵深,一个个被召唤到他的面前,进入他的笔端。

唯一的消遣是河边散步,院里弄果木,夏夜爬山坡,用手筒在刺丛中捉蚂蚱;而冬天,则放一把野火烧荒。

整整四年,陈忠实领着《白鹿原》上的三代人,穿行了古原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让

他们带着各自的生的欢乐和死的悲凉,进入最后的归宿。

一切都像庄稼从黄土里长出来一样自然。

《白鹿原》登上了当代文学的巅峰。

对它的成就和影响,再苛刻的人也难以漠视和否认。

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

而今的白鹿原,丰胰肥硕,草树葱笼,早不是当年的贫瘠荒凉;而今的陈忠实,形销骨立,瘦削苍黑,早不是当年的强健明亮。

莽莽苍苍的白鹿原北坡,遥远的对面,是骊山那一面,埋着中国的始皇帝。

原与山之间,由东向西倒流灞河,从秦岭逶迤而来,在迷茫的云烟中闪闪烁烁,到白鹿原西坡,跟那儿的浐河一起注入渭河。

陈忠实祖居的老屋,就在我们站立的坡沿下面,白鹿原是靠背,灞河流过门前。

陈忠实说,灞河最早叫滋水,有位君王想要成就霸业,把它改作了霸河,后人觉得过于张扬,给“霸”加了三点水。

在《白鹿原》里,陈忠实把浐河写作了“润水”,以与灞河最早的称谓“滋水”对应。

他的愿望是“滋润”,滋润文学的想象,而文学滋润的,是民族的心灵。

正午,起风了。

白鹿原上绿浪翻滚。

白鹿原繁荣过: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

”(初

唐·长孙无忌)白鹿原衰败过:

“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挨。

”(晚唐·赵嘏)但白鹿原上的风,跟千百年前一样。

古人未坐今时风,今风曾经吹古人。

那位把滋水改作霸河的君王是谁,陈忠实说了,我没有听清,即便听清了也记不住。

但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我会永远记住。

所有的帝王都会连同他们的霸业消亡,唯文明的薪火永恒。

就像白鹿原上的风。

19.文章以“白鹿原上的风”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全文作答。

(4分)

20.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2分)

(2)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

学奉献了自己。

(2分)

21.在作者看来,小说《白鹿原》有哪些特点?

(4分)

22.陈忠实成功创作《白鹿原》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的层面上谈谈你的着法。

(6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23.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

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

“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

”卖缸人说:

“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

要求:

①全面理解材料,根据对材料的感悟,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不要脱离材料及其含义作文。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