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0483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有答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命题人:

严州中学临安中学富阳中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试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

“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对该记载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2.有学者指出:

“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四位皇帝描写正确的是

A.“秦皇”初创中央集权,地方行州郡县B.“汉武”以中外朝相制,以察举选人才

C.“宋太祖”以三权分立原则分割军政财D.“清圣祖(康熙)”以军机处加强行政效率

3.某部古籍在描述某政府机构时,有如下记载:

“掌书谕旨,议大政,谳大狱,得旨则与;军旅,则考其山川道里兵马钱粮梁之数,以备顾问。

”从这段记载看,该古籍最有可能成书于

A.汉代B.唐代C.明朝D.清代

4.古今中外地域中有很多带“州”的名称,下列对“州”的区划沿革表达正确的有

A.“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最早开始于汉武帝

B.在1787年宪法中,美国各州在军事上和外交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C.唐代把州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D.新中国成立后“州”的行政区划仍然存在

5.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茧壳,有学者通过鉴定认为它是家蚕茧。

经过现场的认真清理,却并未发现第二颗。

这一蚕茧

A.证明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B.说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

C.说明当时可能有人工育蚕D.是一个孤证,并无史料价值

6.《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

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

“”部分为人名)。

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7.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国经验。

下列关于罗马人治国经验探索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与突破,从而更具适用和实用

B.前5世纪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是习惯法的汇编

C.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中包含习惯法

D.自然法的产生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8.下列明确堵塞了法国君主派复辟之路的法律条文是

A.“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

C.“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D.“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9.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10.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870年颁布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制宪会议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直接民主原则

体现人民主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B.特点C.制定机构D.评价

11.《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2.有文章评论道:

巴黎公社的独立革命的失败,与当时的国际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其中强势地位的资产阶级的疯狂反攻,撕碎了一切建立花园式伊甸园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幻梦。

这里用“空想”和“幻想”等词语,是想说明

A.当时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很薄弱B.无产阶级专政的设想只能是一种空想和幻想

C.巴黎公社领导人未能很好地利用国际形势D.巴黎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做的实验

13.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

“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

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

”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14.右图是中国近代史某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北伐打响后,北洋军阀走向末路

B.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面临崩溃

C.秋收起义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D.抗战开始后,敌后根据地开辟

15.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

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16.右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A.服饰B.发型

C.交通工具D.建筑装饰风格

17.1933年广州的报纸报道:

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

四寸高跟鞋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

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18.利用史料探究历史问题,首先要分辨史料的真伪。

下面是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史料:

1949年①10月1日早晨10点,收音机里传来这样一条新闻:

“②北京电视台下面播送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仪式,将于今日下午三点,在北京(注:

③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将北平改为北京)④天安门广场举行……”史料中的划线部分,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某摄制组要拍摄一部《记忆中国·1984年》的纪录片,可以选择的事件有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②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④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④B.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0.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

“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这次会议应该是

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大

21.下表数据可以用于描述1949--1990年间中国

年份

1949

1952

1957

1962

1965

1978

1985

1990

产量(单位万)

11318

16392

19505

15441

19453

30477

37911

44624

A.粮食生产基本状况B.钢铁生产基本状况

C.人民公社入社人数基本状况D.个体工商业户数量基本状况

22.它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得到发挥。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材料中的“它”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B.农村生产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语汇在媒体中出现频率的多少直接反映了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是1945——1950年世界各大媒体出现较多的语汇,其中属于1947年的是

A.联合国冷战美苏争霸B.冷战对抗欧洲共同体

C.经济恢复冷战民族独立D.国际合作霸权主义和平共处

24.斯塔夫诺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

”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出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④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3小题,其中25题18分,26题16分,27题18分,共计52分。

本卷所有答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25.“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

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防止滥用权力的。

(6分)

 

材料二(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简述其具体表现。

(7分)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临时约法》规定的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尝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社会背景。

(5分)

 

26.近代以来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6分)

材料一日本政府与大清帝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

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

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

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

……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它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6分)

 

材料二日本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

……

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

有何意义?

(6分)

 

材料三日本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

结合所学指出该文献签订的背景。

(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4分)

 

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

 

材料三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大事记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规定关税协议。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权。

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等。

1863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3)根据材料三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答题卷

一.选择题(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主观题(25题18分,26题16分,27题18分,共计52分)

25.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防止滥用权力的。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简述其具体表现。

(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临时约法》规定的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尝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社会背景。

(5分)

 

2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它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

有何意义?

(6分)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

结合所学指出该文献签订的背景。

(4分)

 

27.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答案

命题人:

严州中学临安中学富阳中学

一、选择题(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B

D

D

C

B

A

D

B

C

D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C

C

C

C

D

C

A

D

C

D

二、非选择题(52分)

25.

(1)最高权力属于公民集体;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实行轮流坐庄、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制定陶片放逐法(任答三点即得6分)。

(2)关系:

分权制衡(1分)

表现: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联邦政府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间;具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6分)

(3)责任内阁制;(1分)

社会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国成立,帝制结束;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防止袁世凯独裁)。

(4分)

26.

(1)内容: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分)

时代特征: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分)

(2)举措及意义: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分)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1分),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也为中共敌后开辟战场创造了条件。

(2分)

(3)《中日联合声明》(1分)

背景: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任答三点即得3分)

27.

(1)特点:

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能力不高。

(4分)

(2)新变化: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资本家。

(3分)

特点:

发展缓慢,呈现不平衡。

(2分)

原因:

重农抑商、闭关政策的影响;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3分)

(3)影响: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出现逆差;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任答三分即得6分,言之有理逐情给分)

七校联考命题知识点分布

选择题部分24题

知识点细目表

设置题数

设置分数

预期难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4

8

0.58

中国古代经济

2

4

0.7

罗马法

1

2

0.7

资产阶级代议制

3

6

0.75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

3

6

0.75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

2

0.6

近代中国经济

1

2

0.7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2.5

5

0.8

现代中国政治

2.5

5

0.8

现代中国经济

2

4

0.65

当代世界

2

4

0.75

主观题部分3大题9小题

古希腊

1

6

0.65

美国代议制民主

1

7

0.8

辛亥革命

1

5

0.7

中日关系

1大题

16

0.7

中国古代农业特点

1

4

0.65

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

1

8

0.7

中国近代经济

1

6

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