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488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9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目二 教育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docx

小学科目二教育综合素质思维导图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日常用法:

过程、方法、社会制度

教育的词源“教”“育”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赫尔巴特—概念、道德、包括

教育的定义——广义:

学校、家庭、社会狭义:

专指学校教育教育者—主导

基本要素学习者—主体

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

措施—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神话起源论——最古老—朱熹—错误观点

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沛西能—动物的本能—第一个正式提出—否定社会性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论——〖美〗孟禄——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抹杀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生产劳动生活起源论——杨贤江,杜威

学校教育的产生

1.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

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

2.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历史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客观条件:

脑力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重要标志: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原始社会的教育1.还没有独立的形态

2.没有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场所

3.没有阶级性,实现原始状态下的机会均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教育的劳动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教育发展的历程奴隶社会夏:

出现了最早学校教育形态,文献有记载,(学校萌芽)

我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禹建立了夏朝

商:

产生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正式产生学校,西周:

政教合一,学在官府(阶级性)

国学、乡学之分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最早的分科课程)

(礼乐为中心,核心是礼)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稷下学宫,私学兴起封建社会西汉: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

科举制、六学二馆(等级性,受教育权的分配)宋代: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国学:

程朱理学

明:

八股文

清:

1905年废科举

有史可查最古老的学校——宫廷学校

古埃及设置最多:

文士学校(教书写,律令,地理之类)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①雅典:

培养政治家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②罗马:

军人,武士

 

欧洲封建

教会教育(七艺)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

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教育内容《吠陀》

婆罗门——僧侣祭司

古代印度教师——僧侣婆罗门教-刹帝利——军事贵族

(种族歧视)吠舍种姓——农工商业

佛教首陀罗--社会最底层教育活动——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古代社会的教育:

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6.形成关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7.形成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近代社会的教育:

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普遍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

2.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3.教育逐步确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兴起,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4.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

5.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6.教育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走向世俗化

7.重视教育立法,实施依法治教

现代社会的教育: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6.教育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

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

8.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方式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发展动力和核心;动力

研究任务:

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萌芽:

孔子——《论语》—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有关教育的文献有教无类——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朱熹提出,孔子世界上第一个运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示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优则仕,文行忠信,富民教民

墨子——兼爱,非攻

虽不叩必鸣叫

知识来源:

亲知,闻知,说知(重视说之)

教育目标:

培养监士(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辨论,高尚道德)素丝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注重文史和逻辑思维

老子(道家)——《道德经》

提倡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人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最早提出道德一词

《学记》——乐正克——选自《礼记》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学的雏形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顺序性原则长善救失——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之困教学相长——贪多、狭窄、自满、畏难预时孙摩原则

师道尊严——高度评价老师的作用

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欧洲古代教育理论的最高成就

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一部教学法论著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美德是否可教

助产术,产婆术,问答法(讽刺,定义,助产术)西方第一个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名言: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柏拉图——哲学王——《理想国》寓教于游戏

最先提出男女同教育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西方国家首先提出学前教育的人洞穴中的囚徒

教育目的在于灵魂转向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灵魂》百科式全书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教育进行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

教育遵循自然

教育事业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独立:

培根(英国)——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确立下来

《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首次提出实验归纳法

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大教学论》

教育学近代独立形态开端/萌芽普及初等教育

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奠定了理论的著作

提倡循序渐进、直观、自然适应性的教学原则

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泛智教育——泛智教育

主张建立适应学生或学习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学年制,性善论者

名言:

1.把一些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2.知识都是从感官知觉开始的

3.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4.教育在于了发展人的个性,

5.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

6.我们在这里所提出的展望是巨大的(大教学论)

洛克(英国)——《教育漫画》

白板说

提倡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

教育万能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名言: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有他们的教育决定的。

卢梭(法国)——《爱弥儿》

启蒙主义教育,

主张教育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自然教育性善论,感觉论

名言:

1.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2.植物的行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3.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康德(德国)——首次把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裴斯泰洛齐(瑞士)——1781年《林哈德与葛笃德》

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要素教育论

强调;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爱的教育)

赫尔巴特(法国)——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科正式诞生/科学体系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派

首次倡导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具有教育性

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心:

教师,课堂,书本中心,(一个叫赫尔巴特的教师拿着教材在课堂上教学)四学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小明联系小方)

实质教育论;统觉理论;德育是教育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名言:

1.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目的。

3.学生被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动态。

4.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斯宾塞(英国)——1861年《教育论》——完美生活

 

多元化发展时期: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杜威(美国)——1916年《民族主义与教育》在做中学;实用主义;现代教育派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学校即社会新三中心:

儿童,活动,经验

五步教学: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教育(平行教育)

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美]布鲁纳—1963年《教育过程》—发现学习法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一般发展理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

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差生得到一般发展范例教学理论——克拉夫基、瓦根舍因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

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学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人的发展概述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概念生理机体的正常发育

体质的增强

心理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意向:

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个体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性本能

威尔逊——基因复制柏拉图

格赛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证明生理成熟有关键影响孟子——性善说——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外铄论荀子——性恶论

洛克——白板说

华生——一打婴儿说

墨子--圣人化性而起伪、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

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遗传的天才》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董仲舒——性三品——唯上智与下愚难移

环境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洛克——白板说——教育万能论

荀子—性恶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二因素论

〖德〗施太伦——(合并原则)

〖美〗吴伟士——(相乘说)

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物质前提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③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④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环境的作用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了现实;

②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主导的原因1、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是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及高度的组织性

3学校教育是通过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培养人工作

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

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辩证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不是万能的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层次一层次——生理活动

二层次——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社会实践活动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2、个体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节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循序渐进,

阶段性:

小学,初中,成年期——针对性,衔接和引渡不平衡性:

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抓关键期

(当起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稳定性和可变性——名师出高徒——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儿童的塑造差异性:

少年得志,大器晚成——因材施教

互补性:

残疾儿童——长善救失

各种关键期(劳伦兹提出)5岁以前——儿童智力

2-3岁——口头语言

4-5岁——书面语言

5岁左右——学习乐器

10岁以前——学习外语

九岁(三年级)——道德形成小学生的关键期——四年级初中生的关键期——初二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手段和组织形式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程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及内容体系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文化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会文化影响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社会文化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社会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战略重点

人口数量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劳动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创新和发展新科技的重要基地优先发展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教育先行论2.教育同步论3.教育滞后论

人力资本理论(33%)——舒尔茨——教育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实践策略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落实优先发展的启动点

2、投入加大,预算优先——落实优先发展的物质保障

3、实现“两基”保证“两全”——落实优先发展的核心内容

4、依法治教,依法施教——落实优先发展的制约机制

5、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实践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

教育具有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传承功能、教育具有选择功能

教育具有创新功能、教育具有融合功能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理公民和政治人才来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2、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政治舆论和思潮来为社会政治服务

3、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具有优化人口的功能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第三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

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对社会有所批判

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狭义的教育目的:

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的体系

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方针——总方向

教育目的——国家(唯一性)

培养目标—学校(多样性)—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

课程目标——学科

教学目标——课程(教师)

易混淆的概念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

教育方针的结构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核心)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与根本途径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普遍与特殊、一般与特别

唯一与多样化、抽象与具体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选择,控制,激励,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

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最高行动指南

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模的总要求

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出发点、依据和归宿

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不可回避性

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

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

主导地位,指导作用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决策性表达

较强的理想性

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的

培养什么样人才

抽象的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卢梭(最激进),洛克,爱伦凯,福禄贝尔,夸美纽斯,罗杰斯,马斯洛,裴斯泰洛奇,孟柯,帕克,

社会本位论那笃尔普,孔德,孔子,柏拉图,涂尔干,赫尔巴特,赫钦斯斯宾塞,凯兴斯泰纳(最为极端,具有国家主义倾向)

生活本位论:

斯宾塞——准备生活论杜威——适应生活论文化本位论,狄尔泰、斯普朗格、李特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

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亚里士多德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马克思主义者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1、1982年《宪法》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四有”: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06年修订

4、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性质),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途径),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实质)

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

旧时劳动分工造成人的全面发展

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德智体美劳

德育起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智育起前提和支持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根本任务:

发展学生智力)体育起基础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本任务:

增强学生体质)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劳育可以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四节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容:

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同义说

2、排斥说

3、具体化说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1、教育目的不同

素质教育是使每个学生开发潜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是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通过考试和选拔为目的。

2、教育对象不同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多数学生,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

3、教育内容不同

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则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常常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等,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它旨在使每个人获得发展,开发人的潜能;而应试教育立足于选拔人,它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即这种教育只着眼于培养少数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考试的地位被拔高到至高境地,分别是学校、教师、学生的命根子,忽视了作为教育对象和主体的人。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根本目的,在本质上是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变革。

补充:

双基:

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三基:

读、写、算

两全: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章教师和学生第一节学生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身心发展有规律

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

3.

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1989年的《儿童权利公约》——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基本原则:

(一无一佳两尊重)

无歧视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学生权利安全保障权

受教育权——最主要的权利受尊重权

生存权——公民的基本生存权

身心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搜查、逮捕、关禁闭

人身权——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隐私权——拆信件

人格尊严权--体罚(直接)、谩骂、变相体罚名誉权和荣誉权

学生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行为规范,遵守管理制度,努力学习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学习目的的多元化、实用化

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增多

第二节教师及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的产生和发展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职业化阶段——奴隶社会

专门化阶段1.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2.1681年——〖法〗拉萨儿——第一所师范学校

3.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南洋公学专业化阶段——21世纪——三种模式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

综合性以培养教师为优长的大学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院校

教师的职业角色:

1、学习者和研究者2、知识的传授者3、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4、行为规范的示范者5、班集体的领导者6、心理辅导者7、学生的朋友

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的复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

教师的职责是多方面的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

教师劳动的能力需要是复杂的

独特的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