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506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数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

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

(11课时)

认识整十数:

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课时;

认识几十几:

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课时;

练习五:

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

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

1课时;

练习六:

1课时;

我们认识的数:

1课时。

认识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例题,第25-2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20根小棒,十捆小棒,计数器,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

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

数完后,提问:

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

(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

)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

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

有多少根?

2、认识整十数。

谈话:

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老师带来了多少支铅笔?

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

蘑菇宝宝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

蘑菇宝宝有几个十枝铅笔?

10个十枝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

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

(贴出:

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4、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

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二、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

介绍计数器:

上学期,我们曾经见到过一位朋友,(出示计数器)还记得它叫什么吗?

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

引导观察:

在计数器上有些什么呢?

这些数位,从右边起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揭示: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学生齐读。

2、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和写。

介绍算珠表示数的规则:

(教师边拨珠边说)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呢?

百位上拨一个珠子又表示多少呢?

提问: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计数器,那么如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呢?

4个十是多少?

40怎么写?

如果在十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什么?

是多少?

怎样写?

小结:

几个十就是几十,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提问:

在计数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什么?

是多少呢?

你是怎样知道的?

那么一百怎样写呢?

小结:

一个百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各位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和个位上分别写0。

3、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第一张图,组织学生讨论:

图中哪一位上拨了几颗珠子?

为什么这样拨?

出示后面3张图,让学生独立画一画。

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

你是怎样画的?

为什么这样画?

(2)想想做做的5题。

独立填写后,一人报答案,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方框里填数,填好后,指名读一读。

再讨论:

两条直线上的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近的地方?

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你是怎样想的?

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想想做做第7题。

指图说给同桌同学听。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看看插图,指名把图的意思说给同学听。

再找两个学生示范做猜数游戏。

三、全课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认识了哪些数?

小结:

今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整十数(指黑板)和一百,学会了如何读、如何写,还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了它们的顺序排列。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

(出示糖球图,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

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

右手呢?

小结:

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提问:

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

一共有多少个糖球?

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

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20=?

提问: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

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

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小萝卜:

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

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

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

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

50-20=?

提问:

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5-2=3,所以50-20=30;也可能说5个十减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小结:

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

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

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

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

请看第4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

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说给大家听听。

认识几十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书,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

(板书课题:

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

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好在那里。

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

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

3捆添上4根是多少?

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

3捆添上9根呢?

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讨论:

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

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

小组讨论后再班内交流。

提问:

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

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

谁能对照这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

24中的2表示什么?

4呢?

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天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

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

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

请小朋友们5个5的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

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

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在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五、总结评价

谈话: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

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

小猴最爱吃桃子,看,(出示场景图)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

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0=

34-30=34-4=

提问:

30+4等于多少呢?

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

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

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

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提问:

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3、解答试一试。

提问:

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

34-4你会算吗?

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

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

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

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

提问:

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

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

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

请你猜一猜。

讲述:

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

(板书:

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

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

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

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

(板书:

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

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二、教学想想做做

1、第1题,看小棒图写算式。

2、第2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

算式是怎样列的?

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口算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

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

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校对。

5、第5题。

口算。

6、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评讲。

7、第7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讲述: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

教学目标:

1.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巩固学生对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认识,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简单计算的口算方法。

3.让学生做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用活动的形式让孩子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4.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

一、复习数的组成(完成练习第1、2题)

1、出示第一题,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一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3捆小棒和6根小棒分别表示什么吗?

那么第一幅图,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组成了多少?

指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问:

你们知道这个计数器上数是多少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说得真好!

你能在课本上写出正确的答案吗?

2、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做在自己的课本上。

集体汇报订正。

二、复习整十数加减法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简单口算(完成课本练习五的第35题)

1、口算。

(完成第3题)

2、填表。

(完成第4题)

教师出示第四题的表格,指导学生看表格。

这个表格分别介绍了学校体育室里的篮球、跳绳和踢毽子的使用情况,谁愿意先来说说有关篮球的信息?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算出还有多少个吗?

要用什么方法呢?

为什么?

你说得真好!

那么24减4,同学们会计算吗?

师让生把答案写在课本的表格内,并放手让学生把后面两个空格补充完整。

全班交流,请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如何计算的?

3、解决问题。

(完成第5题)

出示第5题。

从这幅图上,大家能获得哪些信息?

同学们都观察得很认真!

那么你们知道小猫钓了多少条吗?

这个问题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呢?

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式吗?

请同学们把这个算式列在书上,并算出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在反馈时,请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课时总结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许多问题,希望大家能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

四、作业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

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

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

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

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

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

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如:

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

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

斜着看呢?

转弯看呢?

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

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

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投影出示:

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

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

(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

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

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一次圈3个双数,提出:

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

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启发思考:

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没有圈出来的数呢?

指出:

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四、总结评价

提问:

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

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发现了哪些奥秘?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

(指定三四人说一说)

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

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图。

提问:

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

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

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

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

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

46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1.教学试一试

谈话:

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请打开书第37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

(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

比七十呢?

口答:

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

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1)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衙提问:

你写了哪三个数?

谁最大?

谁最小?

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

(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

(顺次说一说)

(2)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

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20度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出示每个季节的景象图)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6、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7、游戏(排路队)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

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

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2)排路队:

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

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课件展示例题:

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

小猴说:

我做了34个。

小猫说:

我做了38个。

提问:

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

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引导:

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

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问: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小组交流汇报。

(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

二、学习试一试

讲述:

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