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206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

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

84岁高龄的钟南山,是一位长者,一位医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湘语文一位老师这样概括:

知识渊博,专业过硬;

悬壶济世,心怀悲悯;

勇于于担责,敢说真话;

义无反顾,不怕牺牲;

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我们一直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本,或许这就是吧。

2.【李兰娟】

李兰娟,寒门学霸成医学栋梁,年过古稀仍守防疫一线。

1947年9月13日,李兰娟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

她的家境很差,当时她能上学都极其不易。

然而家境贫寒成了她奋斗的动力,凭借着小学阶段的优异成绩,她被保送至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靠着学校发放的助学金,她艰难地完成了初中学业。

考虑到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尽管成绩优异,但是在填报中考志愿时她还是在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填报的中专。

但是没想到的是,因为她的成绩太优秀了,杭州市第一中学的领导们不愿意让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失去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于是还是把她录取到了杭州市第一中学。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李兰娟特别珍惜,在高中时学习更加刻苦,最终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

当时上大学有多么的不易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于是她勤勤恳恳,潜心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转而成为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生,这个岗位,她一干就是20年。

与现在众多年轻人急功近利不同,她潜心治病救人,不追名逐利,反而成就了自己。

1993年10月,她升任为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后来逐步晋升,曾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并于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院士参加工作数十年,对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并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为感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兰娟院士学术成果更是让人叹服,截至2016年12月,李兰娟院士在各大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JM等SCI收录杂志发表200余篇,主编出版了专著36部。

她在医学领域做出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

然而她让人佩服之处还不仅如此。

为了给中国培养国际一流的医学科学家,李兰娟院士和他丈夫郑树森院士设立了“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及树兰医学奖,给医学新秀给予扶持,给在医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给予激励,希望中国内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医学科学家。

或许李兰娟院士的身材并不高大,但是她的光辉形象却极其伟岸。

她是李兰娟,一位年过古稀却依然奋斗在抗疫一线“最可爱”的人。

疫情后,“李兰娟”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冒险亲赴武汉、建议武汉封城、怒忍:

谣言毁谤……这位73岁的女院士,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丈夫,极具传奇色彩。

有人说,她是一个可以和钟南山院士并驾齐驱的抗疫灵魂人物。

有他们二位在,我们就更加心安。

她是国内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

在她掌舵浙江省卫生厅期间,巾帼不让须眉,创造了“二次感染率为零”的奇迹。

从贫寒的农家女,到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从赤脚医生,到名震天下的院士;

李兰娟的人生,足够传奇,也足够“硬核”。

李兰娟院士率先提出“封城”建议:

在防控疫情时,市民们不得进出武汉。

万一疫情没那么严重,李兰娟院士的名誉可能毁于一旦。

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她顾不上多想,与钟南山院士联名上书。

次日,湖北省关闭“离汉入汉通道”。

一个建议,保护了更多人。

也是从那天开始,李兰娟院士每天凌晨两三点后才睡,睡眠时间不超过三小时。

那些最光辉伟大的人格,并不是儒家编造的童话,而是真实存在着。

本可安享荣华,却“哀民生之多艰”,不惜深入险境。

李兰娟和钟南山,要是在古代,是会被封神立庙的。

在这种长者面前,年轻一辈是既感到崇敬,也感到汗颜的。

3.【黄锡珍】

小汤山医院总设计师写请战书为火神山医院建设提供支持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17年前作为小汤山医院总设计师的79岁的黄锡珍博士写下了请战书。

黄锡珍博士称,时隔17年,他从未想过小汤山医院的图纸能够再次派上用场。

在原来的基础上,黄锡珍博士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并带领团队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全程提供技术支持。

面对此次疫情,黄锡珍博士称希望火神山医院能够以更完善的建设帮助人们早日战胜疫情。

4.【张定宇】

男,现年56岁,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现聘任管理五级兼任专业技术三级岗位。

张定宇同志长期从事医疗一线工作,面对此次肺炎疫情,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病最前沿,始终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上,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57岁的张定宇本人身患绝症,妻子同为医护被感染,他却顾不上照顾妻子,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奋战了30余天,无疑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他说: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

同时,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

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很害怕,怕她身体抗不过去,怕失去她!

”“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

因患渐冻症,他的腿一痛一拐,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

他是一个做指挥的将军,同时也是一个拼命的战士。

《湖北日报》评价说:

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

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

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

5.【张继先】

女,现年54岁,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湖北省、武汉市委员,湖北省职业病尘肺病鉴定专家,现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

张继先同志以超强的专业敏感意识,最早判断并坚持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是医院救治一线的“带头人”,始终不渝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6.【请战: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我将随时听从医院指挥和派遣!

“为赢得阻击病毒战斗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怨无悔!

在疫情爆发之际,北京协和医院院领导收到了一封“请愿书”,请愿书来自于重症医学科。

薄薄一张纸,满满医者情。

请愿书里,他们写道:

重症医学自诞生以来始终都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先锋作用。

“重症医学科的使命和角色决定了我们必将成为抗击此次病毒流行和暴发的主力军。

”“为了保证协和医院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我郑重向组织提出请求,自愿申请加入医院抗击本次病毒流行工作。

”“为赢得阻击病毒战斗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怨无悔!

重症医学科已经有106人报名,其中包括22名医生,84名护士。

除了孕妇、休产假的以及出国学习的,其余的医护人员基本全员报名!

北京协和医院全员已经有上千人自愿报名参加此次抗击病毒的战争!

向所有最可爱的人致敬!

南方医院抗非团队千人请战

“在此,我们积极请战:

”昨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一封请战书曝光,曾在2003年赴小汤山参加抗击非典的该院医疗团队,再次请战,奔赴一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截至记者今天凌晨发稿时,南方医院“请战”人员已达千人。

南方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刊发文章《请战!

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请战抗击新型肺炎》。

文章一经刊出迅速被广泛转载,并引发全国网友点赞。

南方医院宣传处王申昆忆介绍,地处广州的南方医院,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2003年非典期间,南方医院参加全军抽调,派出医疗团队,赴小汤山,参与抗击非典。

在“抗非战役”中,团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回到广州后,依然保持联系,后来,又组建了微信群,经常联络感情。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该团队也密切关注。

昨天,团队原队长郭亚兵教授提出倡议,向医院党委递交请战书。

请战书得到抗非团队24名成员的响应。

医院党委在收到请战书后,也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并发出《致全院教职工请战书》,喊出“虽然我们脱下军装,但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宗旨不会变,雷厉风行、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会变,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本色不会变”。

短时间内,急诊、耳鼻喉、护理、消化等等,不断有医院各科室响应号召,取消休假、退票待命,甚至还有退休医护人员请战。

7.【军队医护人员梅春丽】

长时间奋战抗疫一线,发扬军人不怕吃苦的硬骨头精神,因为长时间带口罩,脸上留下口罩深深的勒痕。

被口罩勒出醒目印痕,是她奋斗的勋章,是病人康复的希望,是中国人民抗击疫情胜利的象征。

忘我工作,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医护人员梅春丽是其中杰出代表。

她们褪去青丝,只为更好救护;

她们与病毒殊死搏斗,只为明天更加美好。

胜利属于她们,属于武汉,属于中国。

8. 【方舱医院读书哥】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后,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其家人和他相继被确诊新冠肺炎,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到江汉方舱医院。

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后,他勇敢面对,用知识充实自己;

他用乐观面对,用书籍打败焦虑恐慌,用自信感染他人。

比病魔可怕的是心魔,比疾病可怕的是莫名的恐慌。

有人被命运打败,有人选择打败命运。

内心的安宁与强大,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读书哥是强者,内心安宁,用自己的方式打败病魔。

相信通过治疗,他一定会康复出院,很多像他那样的人也会陆续康复出院。

9. 【蜘蛛猴面包的《武汉日记2020》】

“蜘蛛猴面包”原本是个自由影视工作者,也是武汉本地人。

关闭离汉通道的第一天早上,他就开始记录这个城市。

他用镜头记录武汉民众众生相:

冷清的街道,守在家中的亲人,勇敢的志愿者,坚定信念为战“疫”奔波快递小哥。

《武汉日记2020》鼓舞着武汉人民,也给国人带来勇气与信心。

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人民,他们勇敢坚定,同心奋战,胜利属于武汉人民,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10. [吉林一对“志愿者夫妻”】

涓滴细流汇聚,终能成大海。

吉林一对“志愿者夫妻”,驱车1800公里,将20万双医用手套运抵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和医院西院。

这对夫妻平凡而伟大,彰显人性光辉。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武汉,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百姓,以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无数个志愿者,无数颗爱心,汇集成爱的洪流,打败新冠肺炎。

11.【"

90后”青年奋战抗疫前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90后”青年扛起时代责任,活跃在抗疫一线。

面对疫情,他们绝不后退,勇敢担当;

面对病魔,他们用知识与爱心,奉献着一份力量。

他们刷微博抖音,传递社会正能量;

他们玩海淘,全球采购,捐献物资。

贵州小伙吴斌在国外休假期间,五次飞行、三过海关、跨国运送,将购买的2万只口罩、2百个护目镜火速寄往武汉。

TFB0YS组合团粉先后分两批向湖北随州捐赠23.2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

青年奉献,青年力量,汇聚成大海,一定能帮助武汉战胜疫情,一定能帮助中国实现民族复兴。

12. 【汶川村民支援武汉100吨蔬菜】

跨越12年,特殊报恩。

2008年汶川地震,地动山摇,灾难来临。

全国人民同呼吸,同命运,捐款捐物,救助汶川受灾百姓。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全国人民帮助汶川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12年后,武汉爆发新冠肺炎,汶川人民与武汉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12位村民驾驶6辆卡车日夜兼程,将100吨新鲜蔬菜运送到武汉市的9个医院和外省医疗队驻地。

汶川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传递爱的力量,用生命关爱生命,汶川人民站起来了,武汉人民也一定能战胜疫情,中国必胜。

13. [6000多万海外侨胞】

血浓于水,武汉新冠肺炎爆发,海外侨胞自发组织,纷纷捐款捐物。

货运飞机已满,他们承包客运飞机,上面空无一人,装满了抗击新冠肺炎急需物资。

飞机装满爱心,飞到武汉,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他们捐赠的物资一波接着一波,支援武汉,支援全国各地。

他们的最强口号“只要祖(籍)国需要,我们竭尽全力”鼓舞每一个国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战胜疫情。

14. 【20个抗疫人物素材】

1. “我必须跑得更快!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坚守抗疫最前线,连续奋战30余天。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2.“不要播我的名字,妈妈看了会担心。

这是一个24岁护士的话,在得知自己要去支援武汉时,她毫不犹豫背起行囊。

此刻,作为儿女,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在家中担心自己的母亲。

3. 大爱大孝感动抗疫一线

2月11日下午,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的母亲突发疾病在老家去世。

得知这个消息,吴亚玲泪如雨下。

她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怀念去世的母亲……稍微平复心情,吴亚玲继续她的工作。

4. 给警察送口罩不留名的小伙子

安徽六安一个小伙子,给当地派出所抱来了500个口罩,放下后只说了句: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接着就跑走了。

警察追出去挽留,小伙子边逃跑边摆手示意不用了,警察敬礼目送。

5. 开大货车给武汉送物资的大姐

近日,一辆装载着31吨酒精的大货车到达了武汉的物资点,是一位40多岁的女司机连夜送过来的。

她从成都独自开车,开了将近24小时,才把酒精送到武汉。

送到后,这位女司机婉拒了武汉工作人员的感谢,继续干活,帮着卸货。

6. 火神山的“摆渡人”

1月30日开始,从早到晚,庞益兵在工地与停车点间往返百余次,免费接送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人,被誉为“火神山的摆渡人”。

7. 我的名字叫知恩者

浙江湖州,一名老人来到社区,放了一沓百元大钞后转身就走。

工作人员想让老爷子留下名字,他却说:

“知恩者!

”后来人们才知道,老人83岁,年轻时受资助免费上过学。

8. 我的名字叫中国人

1月31日,南京交警在宁杭高速检查站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一口罩。

而当问及车主姓名时,对方只留名“中国人”。

9. 我的名字叫中华儿女

美国洛杉矶几位年轻华人,买了一批医疗物资捐赠给武汉。

他们刚毕业,没太多积蓄,几个人凑钱才买到,但没有留名字。

义工告知中国清关必须要留名,他们商量了一下,留下四个字:

“中华儿女”。

10. 抗疫中的感人细节

上海多个小区的电梯,都有居民悄悄放上了“电梯按键一次性专用纸巾”,避免与电梯按键上的细菌病毒接触。

也许没人知道是谁提供的纸巾,但这份细致和共渡难关的信念,让人感动!

11.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东京灯会满月祭上,一个14岁的日本女孩身穿红色中国旗袍,在寒风中抱着募捐箱,不断向路人深深鞠躬。

在她身后的展台上贴着一行醒目的标语: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12. “给中国人一个拥抱”

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长纳德拉在网上发起“给中国人一个拥抱”的活动。

该活动旨在告诉市民,“可怕的是病毒,不是中国人”。

该活动还配有视频,纳德拉亲自上阵,拥抱了一位华人男子。

13. “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

“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

”说出这话的是四川第四医院护士余沙,今年24岁。

12年前,她的家乡遭受了重创,灾难中她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大爱。

12年后,在又一场灾难袭来之时,她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果断报名备战。

14. 布满血痕的手写满责任担当

近日,湖南95后护士胡佩的一双手感动了全网,在隔离病房,因终日用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浸泡着,原本一双稚嫩的手被腐蚀得伤痕累累。

面对亲人和网友的关切,她表示自己没关系,还说:

“我随时准备被隔离!

15. “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22岁的护士朱海秀,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防疫。

记者采访她所在病房,请她通过镜头给家人报个平安,她拒绝了。

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却说:

“我不想哭,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16. 两次出征的抗疫“高龄”战士

在援鄂北京医疗队当中,有这样一位43岁“高龄”的护士。

她叫蔡卫敏,曾经作为北京急救中心朝阳分中心的一员,全程参加过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的医护工作。

如今43岁的蔡卫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动请缨,来到武汉战“疫”的最前线。

17. “排雷英雄”妹妹坚守抗疫一线

“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是贵州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

肺炎疫情发生后,杜富佳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

杜富佳说:

“雷场是哥哥的战场,如今疫情当前,医院就是我的战场。

18. 不穿白衣的白衣天使

湖北仙桃有一家做防护的企业,疫情发生后,连夜叫回工人加班。

除夕那天,在生产间歇期间,有个女工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同事:

“哎,我们没有穿着白衣服,但是不是也算天使。

”同事坚定点头:

“算!

19. 湖南常德村民郝进一次捐赠15000只口罩

湖南常德有一个村民叫郝进,去年在口罩厂打工,厂方效益不好,就拿一批口罩给他抵了两万块的工钱。

疫情爆发后,他一次性将15000只医用防护口罩全部捐出。

20. 抗疫中的韩红:

硬核真女子,中国大脊梁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韩红。

”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韩红就一直在为抗疫前线捐助物资而奔波劳碌,甚至还一度累倒。

她和她的韩红基金会一直满负荷运转。

仅2月12日一天,湖北疫区就有44家医院收到了韩红基金会的捐助物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