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211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docx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

Teachingplanofancientlegendlesson3historyofGrade7(Volume1)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3篇

前言: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

远古传说范文(基础版)

2、篇章2:

远古传说模板基础版

3、篇章3:

远古传说模板(最新版)

篇章1:

远古传说范文(基础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

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

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

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

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

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

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最大?

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

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

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

炎帝又号称神农氏。

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

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

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

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

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

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

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

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

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师:

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

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农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来的。

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驯化和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

远古时

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不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

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

除炎帝外,黄帝也是这样,传说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

他还发明铜车、车船、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等。

(课件展示:

黄帝画像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师:

传说中黄帝、炎帝对原始农业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巨大贡献。

炎帝因此被尊奉为神农,黄帝更被尊奉为中华人文始祖,他们另外一个巨大贡献是推动了华夏族的形成。

2.华夏族的形成

师:

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

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课件展示:

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师:

炎黄部落联盟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称为华夏族的主干。

华夏族即是汉族的前身,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炎帝、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受到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尊敬和纪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陕西的黄帝陵是华夏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扫墓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多媒体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或者指导学生看图)

(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

结合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说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华夏儿女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们应学习体会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师:

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著名。

二、禅让的传说

(本目内容简略,学生理解禅让较难,为化难为易,宜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最后给禅让下定义)

(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

老师先提出如下问题:

1.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

2.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

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3.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

“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过渡:

禅让制其实就是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荐贤能的、能为各部落接受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舜以其高尚品质得到部落首领的信任被举荐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

三、治水的传说

(本目故事性强,文字也无障碍,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课件展示《大禹治水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1.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结果怎样?

师:

疏导——成功:

堵塞——失败

(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

2.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师:

传说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你认为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能答出1、2其中之一方面就应该肯定。

4.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师引导:

远古发生过大水;水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与洪水进行艰苦的斗争;那时人们通过民主选举治水的人;通过多次失败,人们总结出治水经验,用疏导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

5.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师:

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同时也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为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

我想知道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篇章2:

远古传说模板基础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篇章3:

远古传说模板(最新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

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

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最大?

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

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

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

炎帝又号称神农氏。

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

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

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

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

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

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

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

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

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2.华夏族的形成

师:

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

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

我想知道同

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课堂延伸】

1.探讨传说与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2.收集有关炎黄、尧舜禹的成语或典故

3.收集本课涉及的远古传说或其他远古传说。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