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13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

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

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

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

(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  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

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

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2、金鱼的特点是:

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

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4、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  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

(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6、金属的特性:

(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

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10、木头的特性:

(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11、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2、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13、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1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5、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4、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5、水有三种状态:

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是生命的源泉。

(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3、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14、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16、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空气有(重量)。

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1、绿色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2、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3、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等多项工作。

5、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6、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7、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些养料是植物的绿叶依靠阳光提供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8、植物中的叶绿素能够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放出氧气。

这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9、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生长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1、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具有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

12、植物的一生要经历:

种子发芽期、幼苗期、生长旺盛期、开花结果期。

13、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陆续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4、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这是茎最基本质的特征。

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子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生长在节上的。

16、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直径。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它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17、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小生命。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8、蚂蚁、蜻蜓、蚕、蛾的身体一样都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觉。

胸部有三对足和翅膀,所以它们都是昆虫。

19、蚕的一生经历乐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20、蜻蜓、青蛙、蝴蝶、蚕等一生都要经过变态,而人、羊、狗、猫等则不经过变态,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21、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22、人和各种动物一样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23、人的一生根据年龄分组,还可以分成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

24、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的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1岁,第二个周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岁到20岁间。

25、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身高和体重增长很快身体的各部分都有明显变化,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合理膳食,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26、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发育过程孩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和以及各种甲虫都是完全变态。

27、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通常体型小、没有翅膀。

如蝗虫、螳螂、蜻蜓、蚕、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

28、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29、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30、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1、人们是通过温度计测量的方法准确地知道物体冷热程度的。

32、常用的温度计通常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

33、 25°读作25摄氏度,20摄氏度写成20°,零下-6℃读作零下6摄氏度。

34、为了观察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民规定,在观测温度时,眼必须与温度计中的液面持平。

35、测量水的温度应选择刻度在0℃到100℃之间的温度计,测量水温时①手要拿住温度计的上端。

②把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6、体温计的刻度在35℃至42℃之间。

37、对一个物体说:

物体热量减少,温度下降,物体热量增加,温度上升。

38、水在0℃以下时,水会结成冰。

39、冰在温度升高到0℃以上时,会融化成水,加热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

40、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给水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41、水在自然界有不同的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

固态的冰受热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受热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

固态的冰受热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受冷到0℃以下会凝固成固态的冰,

气态的水蒸气受冷会变成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受冷到0℃以下会变成固态的冰晶和雪花。

42、水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变化,与周围的热量有关,由于水的这三种形态的互相转化,所以江河里的水不停地流入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而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

43、一天中,最容易看到露珠和雾的时间是早晨,霜和雪一般出现在深秋的早晨和寒冷的冬天。

44、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593年发明的,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轮海特制出了华氏温度计刻度氏,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制成了我们今天常用的摄氏温度计温度在0---100度之间,英国医生阿尔伯特发明了体温计,它的刻度一般在35℃到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测定的温度更加准确。

45、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叫磁性,电冰箱门上、柜子门上、磁性文具盒上、磁性白板上都用到磁铁。

46、利用磁铁的磁性能辨认哪些物体是铁,哪些物体不是铁。

47、磁铁隔着看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48、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

49、两块磁铁互相靠近时,相同的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也叫做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50、一个能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

51、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增大,但磁力不是成倍的增加。

52、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称作司南来指方向,司南静止时,勺柄总是指着南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53、指南针由磁针、支架、方位盘、盒子组成,磁针的红色一端指北,白色一端指南。

54、使用指南针的方法是:

一、把指南针盆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二、待磁针停止摆针后,转动指南针盆,使方位盘上表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三、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55、用来辨认磁铁的南北极,可以用磁铁的一个极靠近指南针的南极,如果指南针的南极停止不动,那么靠近指南针南极的磁铁的极就是北极,磁铁的另一极就是南极。

56、制作磁针的方法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20到30次,磁针就做成了,我们可以用指南针来检测磁针的南北极。

57、指南针可以指示方向,航海、野外旅行等要经常用到指南针。

58、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两个磁极分别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

根据磁铁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的性质,在地球北极附近的地磁极应是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的地磁极应是北极。

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易写错的字:

高锰酸钾、氧气、搅拌、溶解、蒸发皿、三角架、外焰、振动

幅度、鼓膜、躯干、骨骼、肘关节、肺、胃、臼齿

天气单元

1.风力与风向、降水、云量等信息。

2.下午2点左右。

3.风向标来测,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力的大小可以用风速仪来测,它有3-4个风杯,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4.雨量器可以测降水量的多少,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多少,把下雨分成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等这些等级。

5.冰晶组成的。

我们一般用晴、多云、阴来表示云量的多少。

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层云变厚,将有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叫积云,积云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

溶解单元

1沙子、面粉、菜油等。

2.均匀的分布在水里,用沉淀、过滤都无法让它分离出来。

一些液体相互之间可以溶解。

水还能少量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于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3.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强,在一定的水量中,物质溶解是有限度的,如常温下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食盐约36克。

当汽水瓶中的气压增大,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就增多。

5.加热、弄碎。

6.加热的办法加速食盐水的蒸发。

在做加热食盐水实验时,要用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等实验噐材,用石棉网可以使蒸发皿受热均匀。

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到里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一般用外焰加热,加热完毕需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灯帽打不开。

声音单元

1.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是不一样的。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物体,用力大的敲声音强,用同样的力气敲击不同大小的铁钉,一般钉小的声音高。

2.声带在振动,音叉发声音是音叉在振动,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就越低。

同样材料、长短的三根管子,管子在发声时管子越细,声音越高;同样材料、粗细的三根管子,管子越长,发声越低。

用同样的力量拔动伸出桌面长短不一样时的钢尺,伸出越短,声音越高。

3.四周传播的,在传播中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4.外耳收集,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通过耳蜗传达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振动,涂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传到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5.噪音,我们平时要注意控制噪音。

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疲劳甚至损伤。

人体单元

1.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人体的各部分器官都是有联系的,人的各种活动需要多种器管协调完成。

我们可以通过看、听、闻、摸等间接的观察我们人体的内部。

2.关节、肌肉协同完成,人体有206块骨,骨骼有支撑身体与保持内脏的作用;我知道的关节有肩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关节使我们灵活运动;肌肉可以提供力量,我知道的肌肉有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用我们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灵活。

3.气管、支气管、肺等,人的呼吸实际是气体交换,使氧气进行血液,使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在运动后呼吸、心跳次数会增加,是因为运动起来时人需要更多的氧气。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再出体外。

心脏是我们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也需要休息。

4.消化器官消化与吸收,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吃进食物与初步消化)、食道(输送食物)、胃(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吸收食物)和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5.尝味与搅拌食物、唾液可以湿润与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人的牙齿根据形状可分门齿(8)、犬齿(4)、臼齿(20)三类,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一颗牙齿由牙冠与牙根两部分组成。

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电基础知识: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高压电有5500V以上。

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

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

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4、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6、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7、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8、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2、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3、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14、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二、新的生命

1、  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  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

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  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6、  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

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  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

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

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

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

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8、  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  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10、物的果实中都有种子;不同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

同一种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11、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

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栗子是通过滚动、跳动传播的;蒲公英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

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利用水流传播的有莲蓬、椰子等;利用动物传播的有苍耳等。

12、种子萌芽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以及适当的温度。

13、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种皮是种子的“铠甲”,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

种子萌芽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14、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

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5、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和胚等部分组成。

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

卵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三、食物

16、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17、食物的营养主要有: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8、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

鸡、鸭、鱼、蚕豆等。

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19、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

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糖类和脂肪能变成热量、力气。

提供我们活动的能量。

食物在白纸上檫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