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1585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docx

影视艺术导论考试重点

第一编影视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一)电影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

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厅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电影短片,被公认为电影诞生日。

2、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之外,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存在。

3、电影诞生原理

【名词解释】视觉暂留: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

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4.电影诞生条件

摄影术:

19世纪摄影术的发明为电影的出现准备了最为便宜的成像材料和有效的技术保障。

最早将摄影术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英国摄影师爱待德威尔——麦布里奇

1884年英国弗赖斯——格林研制成的电影摄影机被誉为第一部实用电影摄影机。

放映术: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摄影机”

第二节卢米埃尔的电影短片

1、【简答】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工厂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木匠》《拆墙》等

家庭生活:

《婴儿的午餐》《玩纸牌》《下棋》等

新闻记录:

《代表们登陆》《日本内宅》等

自然风光与街头实录:

《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出港的船》

2、《水浇园丁》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喜剧片”,开创性使用了后来长镜头理论核心要素之一场面调度技巧。

3、《假膝行人》被看作是最早的“追逐片”雏形

4、其中《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三部短片被誉为早期电影诞生的标志性作品。

5、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短片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概括为三点:

真实地抓住人类生存的富有魅力的自然空间和日常生活行为状态,

对于运动物体的记录,“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电影机的拍摄范围内”

为日后电影的流行做了推广工作。

第三节梅里爱对电影艺术的贡献

1、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电影戏剧的真正诞生,直到乔治·梅里爱手中方始实现。

1896年10月拍成的《贵妇失踪》,就是用停机再拍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3、【简答】在梅里爱所拍摄的400多部影片中,最富有创造性、与众不同的样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魔术片

这类影片如同舞台上的“独幕剧”,一般都是些短片,主要是用于尝试特技的表现方式。

如《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移动摄影)、《魔窟》(迭印法)《多头人》(遮盖法)、《音乐狂》(多次曝光)、《乔治·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等等。

二、排演的新闻片

这位银幕特技专家在创作中并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现实。

1899年,梅里爱又拍摄了《德莱弗斯案件》,这是当时轰动法国的真实事件。

这部影片是用细致的现实主义手法来导演的,在某些插曲里梅里爱并模仿了原来的照片。

此外,他又运用了新闻片里的那种特殊的风格;他暂时放弃了“乐队指挥”那种视角,允许他的演员接近摄影机表演(如片中“新闻记者在中学校的争吵”这一场面就是这样拍摄的)。

三、神话故事片

这些影片大多是根据欧洲古老的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

比如:

《小红帽》、《蓝胡子》、《仙女国》、《灰姑娘》等等。

四、科幻探险片

根据凡尔纳和威尔斯的两部科幻小说改编的《月球旅行记》,是梅里爱艺术创作中登封造极之作。

4、【简答】梅里爱的贡献:

梅里爱是电影史上第一位真正将电影记录功能改变为叙事方式的人

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摄影棚和电影院

第一个运用“排演”的方法将戏剧搬上电影银幕

梅里爱的戏剧电影使得电影成为承载戏剧的手段,也是戏剧变成电影中的戏剧而非舞台上的戏剧

梅里爱电影由于记录舞台戏剧的需要出现了位于舞台对面中央的“乐队指挥视点”

梅里爱电影在电影史上最早使用分镜头剧本

梅里爱电影运用了舞台上的各种装置,还采用了当时属于照相技术的叠印、叠化、合成照相、多次曝光等早期的剪辑技术,发明了慢速摄影、模型摄影等摄影技巧。

5、梅里爱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他的舞台观点形成了他的艺术特点,同时也制约了他在艺术上的发展。

梅里爱由于拘泥于戏剧的美学,所以从未利用景的变换和视角变化的蒙太奇。

他的影片不是按情节段落而是按画面排列的,每一画面都和戏剧的场面完全相同,全无视角的变化。

从1900年一直到他结束电影事业为止(1912年前后),梅里爱在影片艺术上没有什么显著的进步。

他一直死守他的一套美学,即戏剧纪录片的美学。

他采取的风格使他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史诗式的、充满魅力与幻想的世界。

第四节电影作为独立艺术的开始

1、【名词解释】英国“布莱顿学派”在18世纪英国南部海滨城市布莱顿,一大批照相师在爱迪生“电影视镜”的基础上,凭借过去的拍摄照片的工作经验,开始了电影的创作实践。

他们主张电影应该像卢米埃尔那样,在户外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而不是像梅里爱那样,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观念,记录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从而拍摄出世纪初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

他们提出了“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的口号。

这个学派具有影像的主要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希赛尔·海普华斯和查尔斯·欧本等。

2、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影片分为四个场景,它已经开始把同时发生在两个地方的剧情彼此交替连接在一起,有了“平行交叉蒙太奇”的雏形。

3、【简答】希塞尔·海普华斯的《义犬救主记》是一部曲折的情节剧,讲述一个婴儿被吉普赛人拐走,然后被一只忠实的牧羊犬救回来的故事,这部影片大概是电影历史头15年剪辑最为流畅而连贯的影片。

阿尔伯特·史密斯在镜头景别上有独到的创造。

在他的影片中首次出现特写和全景的交替,对于电影的发展能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4、【简答】1900年摄制的《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就是史密斯采用了这种革新手法而摄制的两部影片。

在前一部影片里,首先用中近景来表现祖母和她的孙儿。

孩子抓住放大镜,这时观众看到在银幕上的圆圈里面出现了钟、金丝雀、祖母的眼睛和猫的头等形象。

在后一部影片里,一个上年纪的轻薄汉用望远镜眺望远处一对年轻夫妇。

银幕上出现了一只正在系鞋带的女人的脚。

接下去是女人的丈夫殴打那个好奇的轻薄汉的场面。

这种在同一个场面里交错使用特写镜头和远景的方法乃是“分镜头”的原则,史密斯就通过这一手法创造了最初的真正蒙太奇。

4、【名词解释】艺术电影运动:

1907年,法国人拉菲特兄弟创办了“艺术影片公司”,他们在梅里爱“戏剧电影”获得成功的鼓励下,为了迎合电影院中日益增多的高雅观众,决定要把更为严肃的艺术性带到电影中来,将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戏剧舞台艺术家介绍给电影观众,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艺术影片公司”拍摄了《吉斯公爵的被刺》,该片的成功使得意大利、丹麦、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先后采用这种方法制作影片,形成了“艺术电影运动”。

“艺术电影运动”的倾向与原则不过是将梅里爱的“戏剧电影”观念加以完善、精致和发展,使传统的戏剧观念在电影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延伸。

“艺术电影运动”不是对于电影艺术的探索与发展,而是在美学观念上根本否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第二章中国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电影的诞生

1、电影作为舶来品,在中国最初的电影放映只是借茶园或戏院场地,电影放映只是穿插在一些游艺杂耍节目中作为奇观式的余兴。

2、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立了一座可容纳250人的虹口大戏院,这便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院。

3、1905年,北京丰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担任现场调度指导,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拍摄了一部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的部分场面。

《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4、【简答】商务印书馆的“活动电影部”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

风景:

《南京名胜》《北京风景》

时事,即新闻片:

《东方六大学运动会》《国民大会》

教育:

《盲童教育》《女子体育馆》

“新剧”和“古剧”:

梅兰芳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5、梅兰芳与早期中国电影的关系:

在《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中,梅兰芳不仅主演而且担任导演工作,尽可能适应了我国传统戏曲的表演的特点。

并且运用了特写镜头和叠印画面,是影片在技术上达到当时极致水平。

6、张石川与郑正秋

1913年,张石川和郑正秋组组建了“新民公司”拍摄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16年,张石川和郑正秋以“幻仙公司”的名义拍摄了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

1931年,张石川导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7、港台早期电影

1913年,“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拍摄了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戏妻》;

1925年,台湾映画研究会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

第三章电影的演化与现代走向

第一节鲍特与美国电影的崛起

1、《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使鲍特成为最早运用特写、因剪辑而成为导演的电影艺术家

2、《火车大劫案》是美国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标志着电影开始迈入叙事时代。

第二节格里菲斯与好莱坞

1、萨杜尔称,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次在美国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同时也是至少在以后几年间好莱坞艺术称霸世界的发端”。

2、1908年6月,格里菲斯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

3、【简答】《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是格里菲斯1916年摄制完成该片由4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构成:

“母与法”:

以斯泰洛夫罢工惨案为基础,表现了资本家的伪善和失业工人的遭遇。

“基督受难”:

描写耶稣被钉上十字架。

“圣巴特罗缪大屠杀”:

描写1572年皇太后喀德琳和天主教徒阴谋屠杀胡格诺教徒的事件。

“巴比伦的陷落”:

描写公元前大祭司如何勾结波斯王居鲁士攻打巴比伦王贝尔沙撒的大阴谋。

4《一个国家的诞生》故事情节:

"许描恤写沿了靛美国郧南缚北户战争时期两震个援家庭的叶命郁运,南方蔗庄原园研主塑卡梅周伦一影家掏原大本过着兄安逸揣的七生活,卡梅隆愚和斯通曼射家啥的孩子羹同孪在熙一所寄护宿学觅校毡念芜书,接靡触奸中碍,揣年轻的本杰关明·耍卡梅隆傣和埃尔抨西·斯通曼楼互会生情宪愫寻。

南柿北惭开励战崭后佯,本杰苏明走上前掩线,添与之北晕方忘的昔日肢好雍友斯通曼兄弟丙成了芯敌手。

悟战后汤,檬黑由人烧秀杀抢政掠,本杰汹明鸳组琶织宇三K党饿,对黑行人嫂进毋行踩报复,弟粉撤碎了用建立摇所图谓芥的""线黑人降王国""的阴员谋遂。

锭本杰明与埃尔西这对患难情侣也终于走酶到了尿一欲起宙。

他唐们紧的结合睫,预示着胰一个寸新缅的寞国家的钱诞生和诺统箩一。

第三节格里菲斯对电影艺术的贡献

1、格里菲斯对电影艺术的贡献:

格里菲斯使蒙太奇成为电影叙事艺术的基石;

格里菲斯是电影成为擅长表现脸部表情的艺术;

格里菲斯把影片的构成单位从场景变为镜头,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2、卓别林《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第四节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

1、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

1927年10月6日,华纳公司出品的《爵士歌王》

2、1928年,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联合发表了《有声电影的宣言》

3、有声电影中的声音并非指的是声音的种类和内容,而是与画面相呼应构成的声画结构原则。

三种关系:

声画同步;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第四章电视艺术的诞生与电视剧的发展

第一节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1、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电视台,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

2、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北京那个电视台正式命名为中央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座电视台。

第二节美国电视剧的发展

1、1928年9月11日,美国第一部电视剧《女王的信使》由通用汽车公司设在纽约谢奈鼓乐塔德的WGY电视台在实播阶段直播出。

【名词解释】直播剧很像分幕的舞台剧,演员们在有限场景的狭窄演播室中按照戏剧本身的次序表演,摄影机通过中央播控室把信号直传给广大受众,换景的间隙被用来插播广告,这种接近于舞台剧的演出方式使百老汇的演员一下在转变成为电视大明星,可以说直播剧时代是舞台剧的明星时代。

2、美国电视剧的分类

从制作方式上可以分为直播剧和影片型两大种类。

从叙事结构上可分为单本剧、系列剧、连续剧和肥皂剧。

情景喜剧作为一种独特的类型而存在。

第三节美国电视剧的情节系列剧类型

西部剧1949年,第一部西部电视系列剧《孤独骑士》由ABC推出

科幻剧《星际迷航》是美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

犯罪剧第一部造成影响的犯罪剧是1952年推出的《法网恢恢》

医疗剧

第四节中国电视剧艺术

1、1958年北京电视台直播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2、美国最有权威的电视评奖活动是每年一度的艾美奖

3、一年一度的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是全国电视剧创作的最高政府奖。

此外还有“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这些颇具影响力的奖项

4、1980年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后更名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成立,拍摄了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导演王扶林。

5、1987年起,中国电视剧进入了成熟期

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轰动效应

1、20世纪后15年中,中国出现的“五大轰动电视剧”:

《新星》《渴望》《北京人在纽约》《三国演义》《苍天在上》

第六节中国电视剧的类型

1979年,中央台播出了电视单本剧《有一个青年》,这是我国第一部用胶片实景拍摄的电视剧。

【名词解释】主旋律电视剧的成熟类型:

改革开放题材电视剧;军事题材电视剧;反腐题材电视剧;农村题材电视剧;历史题材电视剧;家庭伦理剧;公安剧。

第二编影视艺术理论与风格流派

第五章经典电影理论

电影美学的早期研究

1、1911年乔托——卡奴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点因是一种不从属于其他艺术的独立艺术;

第一节电影美学研究

1、1916年闵斯特伯格的《电影:

一次心理学研究》,被誉为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分量的专著;

上镜头性

2、【名词解释】1920年,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中提出的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

上镜头性由照相和体式组合而成,包括四个要素:

布景、照明、节奏、假面(指演员)等。

具体来说,是用光和镜头表现的形象和景物、人物的灵魂状态和内心情绪融为一体所营造的电影艺术独有的诗意,并且这种诗意唯有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才能表达。

因而是真正适合电影的题材和电影的表现手段,最具有"上镜头性"。

3、现代意义上的上镜头性是指演员的面孔在拍摄后能造成某种特殊的气质和吸引力,让观众有深刻的印象。

第二节【简答】蒙太奇理论

蒙太奇:

影片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艺术地组接方式。

一,镜头画面的组接关系

二,指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

布赖顿学派最早提出蒙太奇概念;鲍特与格里菲斯的蒙太奇实践;

1、苏联蒙太奇理论

库里肖夫效应:

苏联导演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摄了一个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并且将这个镜头分别和一盆汤、一口安放死者的棺材、一个小女孩的镜头并列剪辑在一起,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认为莫兹尤辛的演技非常精彩,分别表现出了饥饿、悲伤及愉悦的感情。

因此库里肖夫认识到造成观众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的并列。

爱森斯坦:

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队列在一起,就必然产生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通过镜头的队列冲突,产生新的意义,以引导观众的理性思考。

蒙太奇不仅是产生效果的手段,而且是阐明思想的手段。

2、苏联蒙太奇学派

普多夫金:

强调将镜头组接成“不间断的连续的运动”,“就必须使这些片段之间具有一种可以明显看出来的联系”,他认为蒙太奇是处理现实的方法,是模仿观察者注意力的方法。

3、蒙太奇的分类及作用:

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第三节:

长镜头

1、长镜头:

是指在一个连续的时间、空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时间或者一个段落,将真实的现实自然地呈现在银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

2、巴赞的长镜头美学特征:

一,本质上符合现实

二,有些事件要求影片做逼真处理,长镜头可以满足

三,它让我们在一个通常不加深查的现实面前感到震惊

3、场面调度:

是电影导演根据剧本提供的拍摄基础,通过对场景设置、演员表演和摄影机运动的安排或者调动,拍摄出富于动态和造型效果的影像。

有如舞台上的戏剧表现,时间的连续和空间相对完整是场面调度必备的两个元素,布景、服装、灯光、表演、摄影等元素,在一段时间和规定场景内统一在一起。

第四节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关系

1、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关系:

一、蒙太奇与长镜头是电影表现手段的两大形态;

二、蒙太奇与长镜头是电影发展不同时期、不同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三、蒙太奇与长镜头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电影创作中,蒙太奇与长镜头可以交互运用,没有高低之别、优劣之分;

五、蒙太奇与长镜头其实是电影创造者的一种观察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态度和倾向。

第六章电影艺术风格流派与国别电影

第一节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

1、先锋派电影运动产生3个背景:

2、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分类:

法国印象派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

4、先锋派电影运动是历史上第一次反好莱坞电影运动。

第二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名词解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一、不虚构、不要经典化,不要塑造英雄人物

二、总是日常性,重视细节,反对离奇曲折的故事

三、不给观众提供谋求出路的答案

四、走出摄影棚,到街头去拍摄

五、编导合一,不要职业演员

六、使用自然语言,特别是方言

七、“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

2、代表人物和作品: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

德西卡《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新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米兰的奇迹》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德桑蒂斯《悲惨的追逐》《艰辛的米》《橄榄树下无和平》《温别尔托·D》《罗马11时》

3、【简答】《罗马11时》:

这部新现实主义作品根据发生在罗马的真实事件改编。

二战后的罗马,上百名女子应征一个打字员的职位。

在等待面谈时,她们蜂拥挤进一座老房子,在挤楼梯时造成楼梯倒塌,很多人被掩埋在砖头瓦砾中,其中有一个贫困艺术家的妻子、一个试图从良的妓女、一个不喜欢本职工作的女佣、一个失业工人的妻子。

她们的生活因此彻底改变。

4【简答】《偷自行车的人》:

影片源自一个新闻报道,描写一个长期失业的中年人获取工作后,因为失去一辆自行车而再度面临失业的危机,走投无路的他面临失业的危机,走投无路的他萌生偷车的念头,终于在受尽凌辱之后,重新抛入失业大军的故事。

5、新现实主义后期:

安东尼奥尼的“人类情感三部曲”《奇遇》《夜》《蚀》

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骗子》《道路》《她在黑暗中》和《八又二分之一》

第三节法国新浪潮电影【简答】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征:

主题非政治性、否定传统道德观念

1、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和作品:

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日》《表兄弟》

特吕弗《四百下》

戈达尔《筋疲力尽》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

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日》《表兄弟》

特吕弗《四百下》

戈达尔《筋疲力尽》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

2、《电影手册》派:

一、受巴赞电影理论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二、在批判优质的商业电影的基础上举出了"作者电影"的旗帜

三、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可以描绘现代都市人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

四、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

五、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也比较多变

3、作者电影理论三大特点:

一、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强调编导合一

二、长于描摹自己

三、对于两性关系的描写

四、探索社会现实和超现实构成的内心世界

4、左岸派阿伦·雷乃、玛格丽特·杜拉以及罗伯—格里叶都是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更具有实验性,相对于新浪潮其他作者来说,他们作家电影更凸显出理性。

代表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第四节苏联新浪潮电影

1、【名词解释】苏联新浪潮电影: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出现了新浪潮电影。

在内容上打破禁区,把人道主义奉为电影创作的思想基础和根本美学原则,反对个人迷信、英雄主义,强调表现普通人、小人物,反对“粉饰现实”,不回避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和阴暗面现代题材,尤其是卫国战争题材占主导地位。

思想创作论争激烈,尤其是是电影和散文电影的争论。

2、【简答】《第四十一》:

国内战争的年代,由政委叶夫秀柯夫率领的一支突围的红军幸存部队中有一名女战士玛留特卡是个神枪手,她已打死了40个白匪军。

政委令她与另两个战士把撤退途中俘获的一名白匪中尉从海路乘渔船押送到司令部去受审。

途中,起了风暴,两名战士被卷入海中,玛留特卡和白匪中尉漂到了孤岛上。

本来就迷恋中尉的“蓝眼睛”的玛留特卡与中尉相爱了,但他们的观点立场迥然不同,经常发生争吵。

一天,当中尉奔向朝孤岛靠近的一艘白匪的小船时,玛留特卡劝阻不住他,就举枪打死了她的“第四十一”个敌人。

紧接着她又站在海水中抱着她的“蓝眼睛”哭泣……

塔尔科夫斯基

3、【简答】《伊凡的童年》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伊万的少年,他的父母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害。

怀着对纳粹的仇恨,他加入了苏联红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深入德军敌后,执行危险的任务。

红军中校认为战争不是孩子的事情,欲安排他到后方上学,小伊万听了很是恼火,最后还是留了下来。

在伊万的强烈要求下,再次让他进行秘密的侦察活动,而这一次,伊万再也没有回来。

战争胜利后,中校在敌人的材料中发现了伊万的档案,伊万是被绞死的。

4、【名词解释】情绪摄影:

在诗电影理论的推动下与影响下,苏联新浪潮电影兴起了一种“情绪摄影”的创作理论,主张电影摄影不是客观主义的记录,而应带有强烈的主观化情绪色彩。

著名的实践就是《雁南飞》中鲍里斯临死前的摄影段落。

5、【简答】《女政委》前苏联时期导演阿•阿斯柯尔道夫亲自编剧和导演的著名电影,该电影改编自瓦•格洛斯曼的短篇小说《在别尔季切夫城》,该片通过对女团政委瓦维洛娃在怀孕期间居住在洋铁匠叶菲姆夫妇家中发生的故事,表达了人性在不通人情的女政委身上的苏醒以及尊严和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但该片不符合那个年代阶级斗争的需要从而从拍摄时就历经磨难,拍摄完毕后更是被禁放和销毁,直到1987年才正式上映。

而上映后,在海内外引发了热潮,并夺得了多项电影奖项。

6、第五节新德国电影运动

1、【名词解释】《奥伯豪森宣言》(考过)

1962年春,在德国的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上,26位导演、制片人、摄影师们为振兴德国电影联名发表了《奥博豪森宣言》,宣称“旧电影已经死亡,我们寄望于新电影”,拉开新德国电影运动。

2、德国青年电影基金会(新德国电影四杰)

法斯宾德“德国女性四部曲”:

《玛利亚·布劳恩的婚礼》

《莉莉·玛莲》《罗拉》《微洛尼卡·福斯的欲望》

法斯宾德之处女作《爱比死更冷》由其自编自导自演完成。

施隆多夫:

《铁皮鼓》

赫尔佐格:

《人认为自己,上帝反大家》《阿古雷伊,上帝的愤怒》

影响新德国电影的因素主要有:

一方面是德国电影的传统;另一方面则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

第六节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简答或名词解释】

1、新好莱坞电影是指1967年——1976年好莱坞兴起的电影运动。

《邦妮与克莱德》又名《雌雄大盗》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的诞生。

2、【简答】新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

一、出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敢于揭露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突破了原先许多所谓的“禁区”

二、跳出了以前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