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1619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docx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全面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理解文意。

结合文中人物“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透过联想,获得体验。

2.掌握通解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学习,发挥联想,注重体验,强调积累。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对文中“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

【教学难点】

对文中人物“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通过联想,获得体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

教师吟诵纪晓岚的《咏雪》,让学生猜测诗中写的是什么事物?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是的,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三读”通“文”

1.一读:

阅读课下注释和手中的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二读:

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停顿、节奏,并且描摹人物拟诗的语气。

3.三读: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七绝”通“意”

教师导学:

老师读完文章后,颇有心得,不禁诗上心头,为文章缀写一首“七绝”。

谢宅寒日齐聚会,

群子赏雪共拟句。

似是无奕女才气,

其然更有佳句在。

(教师引导以“七绝”为线索,理解文章的内容。

1.谢宅寒日齐聚会。

教师提示问题:

(1)谢太傅一家在“寒日”内聚集做什么?

(2)你能够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家族?

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引导。

2.群子赏雪共拟句。

教师提示问题:

(1)学生谈自己对“胡儿”和“无奕女”两句诗的理解。

(2)你能不能也以“雪”为喻,用一段文字描绘这“冬之灵”的美妙。

(学生先自己写,然后交流。

3.似是无奕女才气。

教师提示问题:

在谢太傅的眼中,“胡儿”和“无奕女”两句诗哪句更好?

你有怎样的看法?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4.其然更有佳句在。

“雪”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爱物,在以往的诗句中有许多优美的写雪名句。

你知道的有哪些?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写“雪”诗句,并对诗句做出点评。

四、教师总结

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生活中的微小事物中也常常蕴藏着诗意,同学们要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相信必定会有更多的“诗情画意”在心头!

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咏物(诸如“花”、“月”、“柳”等等)的诗句,做好积累,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主旨。

2.文章浅显易懂,采用“自主”探究,“点拨”导学的思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在愉快和享受中学习了《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我们都为文章中人物的聪慧与机敏所钦佩,更为他们信手拈来的才华所感动。

其实,在中国古典的典籍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受益非浅。

今天,我和同学们将一起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陈太丘与友期》。

(大屏幕展示课题。

(提问文章的作者,学生回答。

教师点击,屏幕显示。

二、“五步”教学,剖析文章

1.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文章,要求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体会老师是怎样处理文章朗读语速的快慢、停顿与人物模拟语气的。

(2)学生自由读,尝试把听读时的启发运用到实际的朗读中。

(3)全班齐读。

(4)学生个别读。

(教师让其他同学点评朗读的情况,注意体现优点和能够提高的地方。

2.合作通译。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难点词语,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语,自主完成对文章的初步通译。

(在自译过程中将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圈点勾画出来,以待小组讨论时解决。

小组讨论:

让学生将自己解决不了的句子在小组讨论中解决。

如仍未能解决,由老师组织在课堂上由其他同学或老师来解决。

方法点拨:

教师点拨学生翻译文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学生完成对文章的翻译后,由一两名同学通译全文。

3.质疑解难。

学生在通译文章后,已经把握住了文章的大概,让学生自己从文章的内容出发,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全班同学学习讨论。

(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适时的点拨。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2)你从文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3)从文章来看,你能够客观地评价人物吗?

(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要结合学生解答问题的情况,予以点拨。

4.回顾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学完了,有怎样的收获?

(1)学习到了哪些文言文学习的知识或方法?

(2)学到了哪些做人方面的道理?

5.拓展创新。

古代有很多聪颖少年的故事,读来让我们受益非浅。

如果老师以陈元方的故事为基础,写一幅上联“陈元方严词拒友显少年智慧”,从你所知道的故事中提炼一个下联。

示例:

司马光破缸救友彰英才胆略

谢道蕴拟雪为絮见才女风采

三、教师总结

古代经典是同学们丰富知识,提高品位的“源头活水”,希望同学们课下多阅读《世说新语》、《四书》、《五经》等书籍,陶冶情操,提高你的语文素养!

相信在众多聪颖少年的英才高略的启迪下,必能茅塞顿开,左右逢源!

  

【资料宝藏】

1.关于作者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小说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2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

刘裕曾夸奖他说:

“此我家之丰城也。

”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

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

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

他的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

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鲁迅曾指出:

“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新语》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

3.重点探究

1.内容研讨。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

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

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

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

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

“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

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

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与来客的对话。

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写法与前一则相同。

对话可分两层:

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

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2.问题研究。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

谁也不知道。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2)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

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

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

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

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

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3.文章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

“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4.写法借鉴。

(1)《咏雪》一文可供我们借鉴的写法有:

不言而喻地表明态度。

《咏雪》一文只将谢家弟子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写出,未加任何评价,但作者的意图一望而知,这也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语言精练,开篇短段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2)《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可供我们借鉴的写法有。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文中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开始的。

首先是描写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

“待君久不至,已去。

”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大怒骂其父的表现,据理驳斥。

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

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叙事简练。

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琢成分,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选自《新教材完全解读》)

4.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

2.咏雪的诗句积累。

雪是最富于诗情画意的,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于是,历代诗家对雪妙笔生花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赞美,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1)《诗经》中《小雅·采薇》的末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

下雪之初,先下雪珠,有时降雪也伴随着降雨,所以有“雨雪霏霏”之句。

(2)南朝梁吴均有一首《咏雪》五言诗,近于律体,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赏析:

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极有韵致,不论是写雪的动态美“如雾转”,还是写雪的静态美“似花积”,都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3)唐·李白《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赏析:

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吹落在轩辕台上。

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

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泛指我国北方。

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

句中说“雪大如席”,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

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4)唐·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深了,我知道雪下得很厚,因为时时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

赏析:

描写深夜的雪很难用视觉形象来表现的,于是诗人把视觉改为听觉。

当然,下雪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诗人就通过“时闻折竹声”来表现。

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彻夜难眠的诗人不时听到外面传来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雪已下了厚厚的一层,竟把许多竹子都压折了。

通过听觉来描写雪,是这两句诗的主要特点。

(5)岑参的《白雪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

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

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6)韩愈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巧,独具特色,出奇制胜。

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

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

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

“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7)罗隐的《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赏析:

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

(8)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塑造了大雪中战天斗地的渔翁形象,表现了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也为后世画家作《寒江钓雪图》提供了素材,诚如苏轼所言:

“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9)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赏析:

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

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

全诗紧扣诗题:

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10)唐高骈的《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赏析:

此诗借物抒怀,写得别具一格。

诗人闲坐窗前,欣赏那纷纷扬扬的大雪,转瞬之间,青青的竹枝已变成了白色。

为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了,多么令诗人痛快!

这里的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多少感慨与不平!

(11)张孜《雪诗》: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赏析:

“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

雪大到何种程度呢?

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

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

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

《雪诗》在前二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

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

在篇末,“岂知”一转,翻出新意,揭示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扩展、深化了主题思想。

对比是《雪诗》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

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12)宋代黄庭坚《咏雪诗》: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赏析: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即用虚字行气,八字相迭,可谓匠心独运。

(13)宋·张元《雪》: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赏析: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这漫天飞雪,就像被天兵天将杀败的无数条白龙身上脱落的鳞甲,在空中飘降。

这两句诗,用三百万败阵“玉龙”的“败鳞残甲”写降落中的雪,设想奇崛,富于神话的浪漫色彩。

(14)陆游在《夜大雪歌》: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赏析:

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

(15)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来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

诗的大意是说:

梅和雪都想报春,谁也不服谁,于是引得诗人大费周章,不得不做一番评论:

梅没有雪那样洁白,雪也没有梅那样清香,二者各有所长,难分高下,这是辩证观点

(16)元·黄庚《雪》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赏析:

以“玉万家”喻大雪纷飞,家家户户的屋顶都盖上厚厚的雪。

(17)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赏析:

写刘备风雪访孔明途中遇见黄承彦的口吟雪诗,又把雪花比拟为玉龙鳞甲剥落纷飞。

(18)传说清乾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乾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赏析:

“片”字本身就有一片片的形象﹐黄永武认为﹐“片”夹杂在许多数字间﹐不但表现了音感、量感﹐也可以显现大雪纷飞的画面景观。

综观历代的咏雪诗,从《诗经》到近体诗,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人们的手法不同,角度多样,真可谓千变万化,异彩纷呈,令人领略不尽。

雪是最富于诗情画意的,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于是,历代诗家对雪妙笔生花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赞美,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

3.古代聪慧少年的文言故事。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做对子:

“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

“眼中人是画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

4.《陈太丘与友期》课本剧。

幕启

地点:

元方家大门外

人物:

来客、元方

幕启

(棕褐色的大门上悬挂着一块横匾,上面写着两个大红色隶体字——“陈府”。

从不远处驶来一辆马车,到了陈府大门前,随着车夫“吁”的一声,马车便停了下来。

随即车帘被撩开,从中探出一个脑袋,那脑袋望了望四周。

(人家门外一个七岁左右的少年——元方,身穿一件蓝色的袍子和一件红白相间的外襟,正在门外戏耍。

来客:

(知道少年就是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

(抬起头来一看,心想:

他不就是那个跟爸爸失约的叔叔吗?

哼!

现在才来。

可他还是出于礼貌)您好!

叔叔,我爸爸跟您约好了正午到,可已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