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001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扁鹊治病说课稿 2.docx

扁鹊治病说课稿2

《扁鹊治病》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扁鹊治病》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组中的<寓言二则》的第二则。

该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多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自己无病,不肯从医,导致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是第八单元的课文,该单元主要学习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其中道理。

在这篇文章中,一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理解感受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学习为人处事的哲学,运用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大致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寓言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寓意对于没有中医知识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最终能理解寓意。

三、说教法

1、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精读研讨,理解课文内容,落实词句段训练。

3、指导朗读对话,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4、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四、说学法   

1、学生在“读、思、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里想法,了解文章内容。

2、《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分析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

五、说教学程序

(一)介绍人物,激发兴趣。

1、介绍扁鹊资料,了解人物。

2、提出问题──有人不让神医治病,意为在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打上个问号,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

要求:

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检查朗读

3、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三)自读自悟,发现探究

1、研读第五段

(1)仔细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你们再看看,第5自然段中哪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⑶出示重点句子,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2、深入理解寓言

⑴了解蔡桓公死亡的原因,学生根据理解回答

⑵找到扁鹊劝说的话读一读。

⑶(课件出示三句话)

仔细看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4)指导朗读。

(5)重点感受扁鹊这一形象,体会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并积累夸赞医生的成语。

(6)感受蔡桓公这一形象,体会寓意。

找蔡桓公不听人劝的原因,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总结出“讳疾忌医”。

了解蔡桓公病情恶化的经过,体会寓意,总结出“防微杜渐”。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

能举例说说吗?

2、谈谈以后遇到此类事情的做法。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如果能跨越时空,你相对蔡桓公说什么?

蔡桓公听了你的话又会说什么?

写下对话。

2、本文出自《韩非子》,找到原文读一读。

 

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

执教:

罗爱丽

点评:

黄映华

一、   谈话导入,复习寓言,课题质疑

师:

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生:

好。

师:

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行吗?

生:

行。

师:

你们知道周杰伦吗?

生:

(诧异、兴奋、踊跃)知道!

师:

知道谢霆锋吗?

生:

(更踊跃)知道!

师:

(故做神秘状,强调)知道“罗爱丽”吗?

(一小会儿犹豫后,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知道)

师:

知道的请举手。

(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师:

请你说一说她是谁?

生:

(有些羞涩地笑)是你!

师:

(惊奇)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

(几分得意地笑)刚才主持的老师说出了你的名字!

师:

(赞赏)你真是一个留心周围事物的孩子,善于发现,将来说不定会成为中国的名侦探呢!

不知道其他的孩子是不是也像他那样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呢?

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测试,敢接受挑战吗?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生:

敢。

师:

好像信心不够喔。

生:

(坚定、响亮)敢!

师:

(出示课件中的第一幅图片)请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请用一个词把你的发现概括出来。

生:

守株待兔。

(师依次出示后两幅图片)

生:

拔苗助长,(思考一会儿后)亡羊补牢。

师:

你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祝你挑战成功!

请你们再认真思考,刚才他说的这三个词语讲述的故事属于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哪一类故事?

你发现了吗?

生:

(纷纷举手)寓言故事。

(引导学生学习归类盘点词语。

师:

好,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则新的寓言,题目叫《扁鹊治病》。

(板书课题:

扁鹊治病)

师:

请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

师:

学习时不仅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看看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生:

我想知道扁鹊给谁治病?

生:

他是怎么治的呢?

生:

扁鹊是谁?

师:

学习中提出了问题后,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式去解决问题,你会采用哪些方式呢?

生:

可以查工具书。

生:

可以从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

生:

可以查其他资料。

师: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上图书馆查资料,向老师、同学、家长和身边的人请教。

今天,请允许老师帮你们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

扁鹊是何许人也?

(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课件中扁鹊的图像及文字简介)

师:

“扁鹊”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古代人对所有名医的一个总称,他的真名叫秦越人……

师:

好,剩下的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你们自己来解决好吗?

生:

好。

师:

刚才你们在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善于积累,所以,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这是我平时积累的与医术和医德有关的几个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中的六个词语,生齐读)

师: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医术或医德呢?

(所有学生都沉默,无人举手)

师:

打开记忆的大门,好好想一想。

(学生还是沉默,无人举手)

师:

看来,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是吧?

(部分学生点头)可见老师送给你的这些词语是多么珍贵呀!

把他们抄写下来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又正确。

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学生抄写词语)

师:

只有注意了积累,你需要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这就是善于积累的重要性。

好,就让我们运用观察、思考、发现、积累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篇寓言吧。

(中段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积累词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词语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

(出示自读要求一,主要解决生字、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生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二,主要解决初步疑问,概括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教师在学生自读前告诉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读书加强自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生自读课文

师: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把课文内容说一说,谁来试一试?

生:

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师:

你说到了故事的开头,谁还能说具体点?

生:

扁鹊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后来蔡桓公病死了。

师:

你说到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谁能把中间的过程补充出来完整的说一说?

生:

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劝他治病,蔡桓公不听,不让扁鹊给自己治病,他的病越来越重,后来就病死了。

三、   自读自悟,发现探究

师:

读书要注意方法,我们努力把一本书读薄,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段话,再读成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

现在,请你仔细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告诉学生如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

生:

第5自然段。

师:

请你们再看看,第5自然段中哪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扁鹊解释道: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

为了方便你们学习,老师把他说的这几句话复制在了大屏幕上,请读一读。

(出示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师:

请看这几句话中红颜色的几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边问边把“皮肤、皮肉、肠胃、骨髓”这四个词变为红色。

生1:

我发现这些词都指的是人身上的一些部位。

生2:

我发现这些词都是从外向内变化的。

师:

请再看这几句话中划横线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边问边给“热水敷烫、扎针、几剂汤药”这三个词画上横线。

生:

我发现这些词指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

师:

请最后看这几句话中加点的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

(边问边给“能够、可以、还能、无能为力”这四个词加上红点。

生:

我发现了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的……(一时语塞)

师:

(补充)治疗的效果,是吧?

生满意地笑笑。

(教师巧妙的把重点段让学生找出来,然后抓住词语的教学,把词语归类整理、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师:

即使蔡桓公的病从皮肤发展到了肠胃,也有办法治好,而且还有名医扁鹊在身边,最后还是病死了,该怪谁呢?

生:

(抢着说)怪他自己!

师:

为什么?

生1:

因为扁鹊要给他治病,他不让治。

生2:

因为扁鹊劝他几次他都不听。

师:

扁鹊劝了他几次呀?

生:

三次。

师:

每次是怎么劝的?

找到扁鹊说的话读一读。

生:

第一次: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老师又把这几句话复制到了大屏幕上,请齐读一遍。

(生齐读这三句话)

师:

仔细看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了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

师:

眼看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作为一个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生1:

越来越着急。

生2:

越来越担心。

师:

那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这三次劝说,边读边体验他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担心的情感吧,谁先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读)

师:

我感受到了扁鹊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你真了不起。

(再指名学生读)

师:

你也表现出了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的情感,真不错。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注意体现出扁鹊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

(生齐读)

师:

那扁鹊是怎样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的呢?

生:

看出来的。

师:

仅仅依靠看就能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你发现扁鹊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

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

生1:

医术高超。

生2:

医术高明。

师:

虽然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不愿接受治疗,但是只要还有一线治疗的希望,他都不会放弃,从这里你发现扁鹊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

生1:

他是一个负责的医生。

生2:

他是一个尽职的医生。

生3:

他是一个有耐心的医生。

生4:

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医生。

师:

在这儿把“别人”换成哪个词会更准确呢?

生:

换成“病人”。

师:

对。

由此可以看出,扁鹊既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又是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

面对这样一个名医的多次劝说,蔡桓公为什么就是不听他的劝说接受治疗呢?

(教师抓住人物的三次对话,反复体会人物心理,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里饱饱满满。

生1:

因为他认为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显示自己的高明。

生2:

因为他没有觉得身体不舒服。

生3:

因为他认为自己根本没生病。

师:

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吧。

生读与之相关的句子。

师:

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这是我送给你们的另一份礼物,请大家把它写下来。

师:

板书“讳疾忌医”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生1:

蔡桓公不相信自己生病了,还很不高兴。

生2:

扁鹊劝他治病,他就是不听。

师:

那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

生:

不要!

(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师:

蔡桓公是不是今天发病,第二天就病死了呢?

生:

不是。

师:

那他的病情是怎样恶化的呢?

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明他病情的变化过程吗?

生1:

严重。

生2:

深入。

生3:

加深。

师:

你们说到了一些,老师把你们的发现提炼整理了一下,再结合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列表如下,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

一天皮肤上

过了十来天皮肉之间

十来天后肠胃里

又过了十几天深入骨髓

五六天之后浑身疼痛

不久病死了)

生1:

我发现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

生2:

我发现蔡桓公的病是慢慢变严重的。

师:

那么“慢慢”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

渐渐。

(师板书“渐”)

师:

如果蔡桓公要改变这个悲惨的结局,他应该怎么做?

生1:

应该从还是小病的时候就开始治。

生2:

应该早点治。

师:

说得好,应该在还是小毛病的时候就开始预防。

(师板书“防”)

师:

当事物出现细微的毛病时就开始预防,是可以杜绝这种毛病渐渐变严重的,这种情况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

这个词里要包含“防”和“渐”字,你知道吗?

生:

(只有一个学生举手)防微杜渐。

师:

(惊喜)你真了不起,居然知道这个词,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好吗?

生:

我是从其他书上看到的。

师:

看看,这就是善于积累的好处啊,可以使人更聪明。

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

生:

要。

师:

在“防微杜渐”前板书“要”(教师紧紧抓住课文内容,通过语言的理解学习发现积累词语。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

能举例说说吗?

生1:

有一天,我穿得很薄,妈妈叫我穿厚点,我没听她的,还跑出去玩,结果感冒了。

师:

嗯,这就是不听妈妈正确的意见,结果感冒了吧。

生2:

有一次,我没有做完作业,组长叫我补上,我不听他的,后来被老师惩罚了。

师:

唉,要是你从一开始就听从组长的劝告,又怎么会被老师惩罚呢?

同学们,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

生1:

我会给他讲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生2:

我会一直给他说,解释给他听。

师:

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生1:

我会听从扁鹊的劝告,接受治疗。

生2:

我会问扁鹊为什么总是劝我治病。

师:

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生1:

我想对自己说,以后要接受别人正确的劝告。

生2:

我想对自己说,要知错就改。

生3:

我想对自己说,有了小毛病要及早改正,不要讳疾忌医。

生4:

我想对自己说,不要像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

师:

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培养学生学习、积累寓言的兴趣。

师:

亲爱的同学们,真高兴和你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我会想念你们的,再见!

生:

老师,再见!

(这节课教师紧紧抓住词语教学设计所有的活动,朴实有效,在每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都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要做什么?

如何去做?

对中段的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学习、积累词语,训练语言得到落实。

一开课从寓言的复习引入,再通过图画激发学生兴趣整理学过的寓言,然后通过课题的学习归纳出关于医生医术高明的词语,让学生抄写积累。

接着通过重点段落对词语的归类学习,让学生对扁鹊的病所在部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归类体会,反复朗读体会病情的日渐变化。

又从病情的变化引出三次对话,通过反复研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立体感知,从而得到饱饱满满的体验。

总结课文也抓住重点词语讳疾忌医、防为杜渐总结课文。

教者在最后环节拓展活动时也是紧紧围绕词语的训练活动进行。

从整个流程来看流畅、舒缓给人和谐之感,通过各个活动让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不能仅仅关注故事情节,而要学习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扁鹊           蔡桓公

                   皮肤(可治)       毫不在意

                   皮肉(能治)       装作没听见

                   肠胃(还能治)      满脸不高兴

                   脊髓(等死)       奇怪

                         防微杜渐

                         不要讳疾忌医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

文本──从解读、建构到超越

──人教版课标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官正华 朱 瑛

  设计理念: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

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蔡桓公对扁鹊的几个态度的变化,让人回味无穷。

新课标指出:

“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

”从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

另外,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古文,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第一次亲密接触”,力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具体、生动。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抓住“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介绍扁鹊。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名医”(板书:

扁鹊)。

一起读一读他的名字。

 

  师:

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要说扁鹊在医学上最大的贡献,还是他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望”指的就是看病人的症状,“闻”指的就是闻一闻病人身体的味道,“问”就是询问病人一些问题,“切”就是为病人把脉。

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说明扁鹊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医生。

让我们怀着敬意,再叫一叫他的名字。

 

  2.出示课题。

 

  师:

这样一位神医,却有人不相信他的医术,不让他治病,他是谁?

(板书:

蔡桓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

用扁鹊的医术高明导入,并提出问题──有人不让神医治病,意为在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打上个问号,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如果读完一遍,老师还没有叫停,就接着读第二遍、第三遍。

 

  2.指名朗读。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学生字词。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设计意图: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教师注意了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三、抓住“名师”,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

什么叫名医?

(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课文中一定会有很多句子可看出这一点。

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设计意图:

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

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

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

(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师:

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

(板书:

医术高明)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

(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

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C.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

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

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

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

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D.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

 

  如果学生没有提问,教师就引导:

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

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

(板书:

医德高尚。

 

  师:

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3.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4.交流。

 

  A.蔡桓公说: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