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212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docx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体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不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氢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

A.①②④B.⑤⑥⑦C.③⑤⑥D.③⑤⑦

考点:

清洁能源.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资源是否丰富、反应的生成物是否对环境有影响、能否再生判断.

解答:

解:

天然气、煤、石油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能产生温室效应,煤、石油中含有氮、硫等元素,燃烧后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生成,这些气体污染环境;且资源有限不能再生,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清洁能源,分析时紧扣“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可以再生”,即可正确判断.

2.下列物质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B.蚕丝C.纤维素D.聚氯乙烯

考点: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

糖类与蛋白质专题.

分析:

高分子化合物(又称高聚物)一般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结构中有重复的结构单元;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等)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解答:

解:

A、淀粉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选;

B、蚕丝为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选;

C、纤维素为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不选;

D、聚氯乙烯是利用加聚反应生成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合成材料等内容,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

B.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

C.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D.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

A.原电池中的电极可能由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组成;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解答:

解:

A.原电池中的电极可能由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组成,如Zn、石墨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故A错误;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错误;

D.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从而形成内电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知道正负极的反应、判断方法、离子移动方向,注意原电池中电极不一定是金属,如燃料电池中电极材料为石墨,易错选项是D.

4.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2=CH2+H2

C2H6

B.

+HNO3

+H2O

C.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D.CH4+Cl2

CH3Cl+HCl

考点: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分析:

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消去反应:

有机物脱去小分子生成含有不饱和的有机物的反应;

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

氧化反应:

有机反应中得氧或失氢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根据以上反应的概念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CH2=CH2中的碳碳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分别结合一个H原子,生成C2H6,属于加成反应,故A正确;

B.C6H6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

C.CH3COOH上的羟基被CH3CH2O﹣取代生成CH3COOCH2CH3,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

D.CH4中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CH3Cl,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的概念、反应原理,明确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的区别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①MgF2②NaClO③NaOH④NH4Cl⑤CO2⑥N2.

A.②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⑤

考点: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

①MgF2中镁离子和氟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错误;

②NaClO中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次氯酸根离子中氯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正确;

③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间存在离子键,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正确;

④NH4Cl中氯离子和铵根离子中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正确;

⑤CO2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错误;

⑥N2中氮原子和氮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可能存在共价键,如氯化铝中只存在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

6.下列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强的是()

①HCl的溶解度比H2S大

②HCl溶液的酸性比H2S溶液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强

④还原性:

Cl﹣<S2﹣

⑤HClO的酸性比H2SO4强

⑥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⑦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A.①③④⑤B.②④⑥⑦C.③④⑥⑦D.全部

考点: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所以可以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⑤单质得电子的能力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

①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及得电子能力无关,所以HCl的溶解度比H2S大,不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强,故①错误;

②不能根据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例如HI的酸性比HCl强,但非金属性Cl>I;虽硫化氢的酸性比盐酸弱,但非金属性Cl>S,不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强,故②错误;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可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强,故③正确;

④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还原性:

Cl﹣<S2﹣,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强,故④正确;

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ClO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以不能比较非金属性,不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强,故⑤错误;

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氯气与H2S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S,元素的非金属性Cl大于S,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强,故⑥正确;

⑦单质与同种金属反应生成的产物的价态越高,说明氧化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所以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S,元素的非金属性Cl大于S,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强,故⑦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可以从非金属性的角度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以及比较非金属性的角度.

7.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左到右,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五列为VA族

B.某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与它同周期的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25

C.VIA族元素,随原子半径增大,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D.53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5周期VIIA族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元素周期表族从左向右的排序是IA、ⅡA、ⅢB、ⅣB、VB、ⅥB、VⅡB、VⅢ(三列)、IB、ⅡB、ⅢA、ⅣAVA、ⅥA、VⅡA、0;

B.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与它同周期的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1、x+11、x+25;

C.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

D.53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等,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

解答:

解:

A.元素周期表族从左向右的排序是IA、ⅡA、ⅢB、ⅣB、VB、ⅥB、VⅡB、VⅢ(三列)、IB、ⅡB、ⅢA、ⅣAVA、ⅥA、VⅡA、0,所以从左向右,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五列为VA族,故A正确;

B.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与它同周期的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1、x+11、x+25,所以某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与它同周期的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25,故B正确;

C.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第VIA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其原子半径逐渐增大,但非金属性逐渐减小,则其氢化物稳定性逐渐降低,故C错误;

D.53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等,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所以该元素位于第5周期第VIIA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明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族序数的排列规则、主族元素族序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注意第四周期开始,同一周期元素中,第IIA族和第IIIA之间原子序数不再相差1,为易错点.

8.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Z

XW

A.原子半径:

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Y>W

考点:

真题集萃;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

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设Y的原子序数为x,则Z的原子序数为x+1,W的原子序数为x+10,则x+x+10=3×(x+1),解得x=7,即Y为N,结合位置关系可知,Z为O,X为Si,W为Cl,然后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来解答.

解答:

解:

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设Y的原子序数为x,则Z的原子序数为x+1,W的原子序数为x+10,则x+x+10=3×(x+1),解得x=7,即Y为N,结合位置关系可知,Z为O,X为Si,W为Cl,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为X>Y>Z,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X<Z,故B错误;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分别为MgO、MgCl2,故C正确;

D.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Y<W,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为山东2015届高考题,侧重位置、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把握原子序数的关系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性质的比较方法,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9.砷为第4周期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B.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物

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强

D.砷的气态氢化物比磷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差

考点: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

A、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元素周期律判断;

B、根据其最外层电子数结合同主族元素的元素周期律判断;

C、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元素周期律判断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再判断其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D、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元素周期律判断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再判断其氢化物的稳定性.

解答:

解:

A、同主族元素单质磷是固体,根据元素周期律知,砷是固体,故A不选;

B、N元素有﹣3、0、+2、+3、+5等多种化合价,根据同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判断,砷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故B不选;

C、磷比砷的非金属性强,根据元素周期律知,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故C选;

D、磷比砷的非金属性强,根据元素周期律知,PH3的稳定性比AsH3强,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掌握程度.

10.常温下,把10mL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到4个盛有不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烧杯中,丙加水稀释到50mL,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30mL30mol•L﹣1B.25mL2mol•L﹣1

C.10mL1mol•L﹣1D.18mL4mol•L﹣1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

加水稀释到50mL,最后体积相同,则选项中醋酸的物质的量越大,其浓度越大,所以反应速率就越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

加水稀释到50mL,最后体积相同,则选项中HAc的物质的量越大,其浓度越大,所以反应速率就越大,

A.n(HAc)=0.03L×3mol/L=0.09mol;

B.n(HAc)=0.025L×2mol/L=0.05mol;

C.n(HAc)=0.01L×1mol/L=0.01mol;

D.n(HAc)=0.018L×4mol/L=0.072mol;

显然A的反应速率最大,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明确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注意最后体积相同,分析选项中的物质的量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

2X+Y═2Z进行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加入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上升,乙处下降.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其中正确的是()

A.仅②B.仅①③C.仅①②D.仅①②③

考点: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当往试管中加入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上升,乙处下降.可以根据大气压强原理以及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回答;

解答:

解:

当往试管中加入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上升,乙处下降.,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热使得集气瓶中气压降低而出现该现象,故①错误,在吸热热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故②正确;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X、Y吸收热量转变成Z的能量,故③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是一道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知识的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2.某有机物的结构为

,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跟NaOH溶液反应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酯化反应D.能发生水解反应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有机物中含有C=C、﹣COOH以及﹣OH等官能团,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

解:

A.含有﹣COOH,具有酸性,可与NaOH反应,故A正确;

B.有机物中含有C=C,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正确;

C.含有、﹣COOH以及﹣OH,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

D.含有C=C、﹣COOH以及﹣OH等官能团,都不有水解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主要性质.

13.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最适合于()

A.用浓硝酸与Cu反应制取NO2

B.用

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l2

C.用NH4Cl和Ca(OH)2反应制取NH3

D.用H2O2溶液和MnO2反应制取O2

考点:

气体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该装置涉及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适用于固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制气体,收集装置为排水法收集,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解答:

解:

A、浓硝酸与铜反应不需加热,但生成的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故A错误;

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且生成的氯气能和水反应,故B错误;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是固体和固体反应,制取氨气需要加热,且氨气和水反应,故C错误;

D、用H2O2溶液和MnO2反应制取O2,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型,且生成的氧气难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难度不大,明确该反应是不需加热且收集的气体不与水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

14.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了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了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了

D.有部分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了

考点:

乙酸乙酯的制取.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由于乙酸、乙醇易挥发,在制取乙酸乙酯时没有反应的乙酸、乙醇会被蒸馏出来,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溶液分层,密度比水小,乙酸乙酯在上层,硫酸难挥发,该温度下不能被蒸馏出来.

解答:

解:

A、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在该温度下不能蒸馏出来,故A错误;

B、乙醇易挥发,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醇,但乙醇不与碳酸钠反应,故B错误;

C、乙酸易挥发,制备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酸,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难度不大,注意实验混合液的配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以及酯化反应的机理.

15.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N2+3H2

2NH3.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C.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

D.单位时间内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

解:

A、可逆反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不可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

B、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B错误;

C、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正确;

D、单位时间内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时,都反映的逆向,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但不为0.

16.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正确的是()

A.乙醇(水)加新制的生石灰,过滤

B.乙烷(乙烯)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气

C.溴(苯)加水,振荡,静置后分液

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

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

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C.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苯;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

解答:

解:

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不能选过滤法,故A错误;

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则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气可除杂,故B正确;

C.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苯,则应选蒸馏法分离,故C错误;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二、(共52分)

17.下列共有十二种化学符号:

H2②

C③

Li④

Na⑤

H2⑥

O2⑦

Mg⑧

O3⑨

Li

其中:

(1)表示核素的符号共有5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③⑨(填序号,以下相同)

(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④⑦;

(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⑥⑧;

(5)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⑩⑫.

考点: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

分析:

(1)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和一定数目中子数的一类原子;

(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间互为同位素;

(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4)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之间的互称;

(5)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之间的互称.

解答:

解:

(1)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和一定数目中子数的原子属于核素,如②③④⑦⑧⑨,故答案为:

5;

(2)③⑨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而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所以中子数不同,③⑨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

③⑨;

(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④⑦的中子数均为12,但质子数不相等,故答案为:

④⑦;

(4)⑥和⑧是同种氧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

⑥⑧;

(5)⑩⑫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

⑩⑫.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化学中的有关概念和质量数的计算,涉及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难度不大.

18.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

(1)图中a~f六中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F(填分子式)

(2)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ⅣA族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D

A.离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

B.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

C.a、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e>d>c

(4)b、c、d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Na+>Mg2+(用离子符号表示)

(5)共价键的性质通常用键长、键能等参数来描述,下表为部分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形成共价键的键长与键能数据:

共价键H﹣FH﹣ClH﹣OH﹣SH﹣NH﹣P

键长(pm)9212798135101321

键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