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2281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docx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文化素养

第一节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一)原始社会

 1.原始人群

  ①元谋人:

1965年在云南发现化石,是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

 2.氏族公社时期

  ①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距今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②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

,大汶口文化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二)农业社会

 1.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夏一西周)

  

(1)夏朝

  夏朝的建立

  

(2)商朝

  ①盘庚迁都

  ②甲骨文的出现:

  ③武王伐纣

  (3)西周

  封邦建国

  西周分封始于周武王,为了巩固统治,成王时大规模分封诸侯。

  2.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东周一秦)

  

(1)春秋战国

  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②商鞅变法

  ③“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秦

  ①秦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陈胜、吴广起义

  3.封建制度的巩固到灭亡时期《汉一清》

  

(1)汉

  ①楚汉之争

  ②文景之治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张骞通西域

  ⑤汉匈和亲

  ⑥王莽改制

  ⑦官渡之战

  ⑨赤壁之战

  

(2)三国

  (3)西晋

  (4)东晋

  (5)南北朝

  (6)隋

  ①科举制

  ②开凿大运河

  (7)唐

  ①贞观之治

  从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

  ②玄奘西行

  ③武则天改唐为周

  ④文成公主人藏

  ⑤鉴真东渡

  ⑥开元盛世

  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⑦安史之乱

  ⑧黄巢起义

  (8)五代十国

  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9)宋

  ①杯酒释兵权

  ②澶渊之盟

  ③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④靖康之变

  (10)元

  ①元统一中国

  ②马可•波罗游历中国

  ③红巾军起义

  (11)明

  ①明成祖迁都

  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正式迁至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改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城。

  ②郑和下西洋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

  ⑤李自成起义

  (12)清

  ①康乾盛世

  ②文字狱

  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

  ③册封达赖喇嘛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使禁烟运动达到最高潮。

  ⑤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⑥太平天国运动

  ⑦英法火烧圆明园

  ⑧洋务运动

  ⑨戊戌变法

  ④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三)工业文明

  1.辛亥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宣告清王朝专制统治结束。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易名《新青年》),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中国共产党成立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7.红军长征

  8.“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之后中国东北全部沦陷。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9.“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称丢失一名士兵,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

日军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史称“七七”事变,拉开了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四)现代文明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年一1956年)

  

(1)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2)抗美援朝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4)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文化大革命”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1)香港、澳门回归

  (12)党的会议

  ①中共十二大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②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的基本路线

  ③中共十四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共十五大与邓小平理论

  ⑤中共十六大与“三个代表”理论

  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与科学发展观

二、世界历史重要事件

  

(一)人类的起源

  从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人类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南方古猿阶段。

  

(2)能人阶段。

  (3)直立人阶段。

  (4)智人阶段。

  

(二)古代史

  1.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

  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

  3.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

  4.《汉谟拉比法典》

  5.特洛伊战争

  6.梭伦改革

  7.大流士改革

  8.马拉松之战

  9.古希腊哲学的诞生

  10.伯罗奔尼撒战争

  11.奥林匹亚赛会

  12.罗马帝国的兴起与崩溃

  13.基督教的创立与传播

  14.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15.玛雅文明

  16.拜占庭帝国的崩溃

  (三)近现代史

  1.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圈地运动

  4.启蒙运动

  5.彼得一世改革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6.第一次工业革命

  7.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

  1776年7月4日,由资产阶级民主派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发布,正式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同年4月,华盛顿在纽约宣誓就职,组成联邦政府。

  8.纽约股票交易所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0.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11.滑铁卢之战

  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

1815年6月18日,法军和英普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决战。

由于种种原因,英普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

拿破仑帝国覆灭。

  12.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13.1848年欧洲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是指1848--1849年主要发生在法国、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

  14.欧洲神圣同盟的瓦解

  1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6.沙俄争夺世界霸权

  17.日本“明治维新”

  18.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

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

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

它的任务是在国际范围内组织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在工人运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之间建立联系并把它们联合起来,保卫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

  19.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成立,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施行了许多重大措施,宣布公社委员会是取代旧政府的唯一政权,实行民主选举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民主制度;公社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劳工的法令。

这些措施为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0.美西战争

  21.苏伊士运河

  22.第一次世界大战

  23.俄国十月革命

  24.巴黎和会

  25.国际联盟

  26.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7.罗斯福新政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先从整顿金融人手。

  28.第二次世界大战

  29.联合国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日。

1946年1月,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总部设在纽约。

  30.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31.北约

  32.朝鲜战争

  33.欧盟

  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34.人类登月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1960年4月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961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实施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35.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1961年一1973年),是越南共和国(南越)及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

  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

  36.两次阿富汗战争

  37.冷战结束和东欧剧变

  38.第二次海湾战争

  39.美国“9•11”事件

  “9•11事件”,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

  40.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全面战争。

美国从2003年3月20日入侵伊拉克到2010年8月撤出全部战斗部队,历经7年零5个月。

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天文历法

  1.四象

  2.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一更——黄昏、一鼓、甲夜——19—21点

  二更——人定、二鼓、乙夜——21—23点

  三更——夜半、三鼓、丙夜——23一1点

  四更——鸡鸣、四鼓、丁夜——1—3点

  五更——平旦、五鼓、戊夜——3—5点

  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4.四时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5.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

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于支纪法”。

  6.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建元)。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等。

  (3)于支纪年法。

于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卵、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传统纪年法依旧沿用于支纪年。

  如《五人墓碑记》: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丁卵”指公元1627年。

  (4)年号于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二)古代称谓

  1.年龄称谓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牮

  24岁(女)——花信年华

  始龀、龆年:

男孩八岁

  束发:

男子十五岁

  弱冠:

男子二十岁

  而立:

男子三十岁

  不惑:

男子四十岁

  知命:

男子五十岁

  2.别称

  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老师称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堂称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称东床、东坦、娇客。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

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3.讳称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

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称:

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称:

涅檗、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称:

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三)传统思想文化

  1.秦

  

(1)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思想家辈出,学派纷起林立,形成“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之源。

《汉书•艺文志》列出学派十家: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2)先秦代表思想流派

  先秦代表思想流派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

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

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在当时影响也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儒家说“爱人”,墨家说“兼爱”。

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别。

儒家“爱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爱”是“无差等”的。

  (3)“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天人关系是中国先秦哲学争论的重要问题。

天人关系的核心是人作为主体同他的周围世界客体的关系,也是思维同存在的关系。

中国思想家很早就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思考。

  (4)先秦重要著述

  ①六经

  六经指儒家奉为经典的六部先秦著述,即:

《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六经亦称六艺。

不过“六艺”另外一种含义是指六种基本能力,即礼、乐、射、御、书、数。

  ②《论语》

  孔子弟子编纂,主要记述孔子言行。

  ③《孟子》

  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④《道德经》

  老子著,也有人说此书后人编纂。

  2秦汉魏晋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借以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2)东汉道教产生

  道教产生于东汉,但是与神仙方术及各种先秦思想有关,特别是奉老子为教主。

  (3)东汉佛教传人

  佛教从印度传入,一般认为是东汉明帝派人访求佛教经卷,以白马驮至洛阳,建白马寺。

  (4)玄学

  魏晋时,何晏、王弼等以道家的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

  3.宋明

  

(1)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起于宋,是宋以后影响中国社会数百年的儒家学术思想。

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是“理”。

“理”是一种理论抽象,其概念内涵复杂。

理学家的思考,有探索意味。

但宋明理学的历史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

  

(2)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①周敦颐

  ②程颢

  ③程颐

  ④程朱学派

  ⑤陆九渊

  ⑥王守仁

  4.清

  

(1)顾炎武

  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

其代表作为《日知录》,反映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

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2)戴震

  清代思想家,对程朱理学持批判态度,其代表作为《原善》,梁启超、胡适称之为近代“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3)严复

  清末启蒙思想家,积极介绍西方思想,其翻译的《天演论》,将进化论思想引进中国。

  (4)康有为

  近代中国推进思想变革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戊戌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5)粱启超

  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戊戌变法时期重要的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饮冰室合集》。

  (四)古代地理

  1.中国

  2.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

“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3.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

“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4.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社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光《赤壁之战》: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5.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6.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嵋山。

  7.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五)传统科技文化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九章算术》

  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成书于东汉初年。

  3.《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时即成书,是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

  (六)传统艺术

  1.书法

  书法讲究线条、对称、变化、章法、风格美等。

  2.“书圣”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3.“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严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颊。

  4.“岁寒三友”

  中国绘画中常以“松、竹、梅”为题材。

  5.“四君子”

  中国绘画中常以梅、兰、竹、菊为题材,寓意“高洁”等。

  6.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7.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有六百多年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

  8.京剧

  清代道光年问,在各种戏曲声腔影响下形成的新剧种,近代以来发展很快,成为中国传统代表剧种。

  9.武术

  《辞海》的解释为“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10.少数民族传统艺术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留存下来的宝贵的传统艺术作品,包括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和民间工艺,比如蒙古族民间乐器、维吾尔族歌舞,藏戏和唐卡等。

  (七)科举制度

  1.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科举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3.及第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4.进士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5.状元

  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6.八股文

  7.金榜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

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8.书院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9.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10.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八)传统习俗

  1.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2.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4.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5.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6.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7.十二生肖

  8.少数民族节日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有自己的不同节日,譬如,维吾尔族的肉孜节、古尔邦节,藏族的藏历新年,傣族的泼水节等。

少数民族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一部分。

  (九)物质文化遗产

  1.十朝古都

  西安,自周朝开始至唐,有十个王朝在此建都,故称十朝古都。

  2.九朝古都

  洛阳,自东周开始至五代后唐,有九个王朝在此建都,故称九朝古都。

  3.六朝古都

  南京,自三国东吴开始至南朝宋、齐、梁、陈,有六个王朝在此建都,故称六朝古都。

  4.五岳

  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5.宋五大名窑

  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第二节教师的科学素养

【名师视频讲解 本节考点出题】

  高频考点提要

  1.中外科技史的杰出代表及其所取得的成就;2.重要的科学发明。

  高频考点速记

  一、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1.张仲景

  张仲景(约150一219),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论著”,后人称之为“中医方书的鼻祖”。

  2.祖冲之

  祖冲之(429一500),南北朝时期人,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其主要贡献在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