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287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docx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

篇一: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当堂练习

在引导学生分析这则材料题旨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

第一个人把甲午只看作是纪年的一个标志。

第二个人把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混为一谈。

第三个人对甲午印象模糊,认为它不关自己的事。

这三点内容是材料本身提供的,一般来讲学生能够说出。

但仅仅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即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

由此结论再引导学生作一系列的思考:

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

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

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

?

通过这些思考,学生就会产生共识。

那么再进一步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

老师通过这一层层深入的引导分析,学生对材料的题旨就明了了,认识也深刻了,写起作文来也就不会偏题甚至离题。

1,首先要明确甲午的历史必然性和警示意义。

当时英国在远东选择的代言人是日本,为了对抗沙俄及其他势力,清过于庞大难以控制。

当时清朝已进行了十几年的洋务运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北洋舰队是最好的证明,但因慈禧老太的怠慢及官员腐败,北洋舰队战斗力一直在下降,各种设备及士兵训练都不在状态。

远东地区只能有一个强者,儿日本在英国扶持及自身努力下不断壮大,清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警示方面,一、买来的技术是不可靠的,国家强大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北洋舰队所有主力船只设备都是进口的,连配件的无法自产,失去朝廷资金支持购买新舰及进行维护,就会快速衰败。

二、表面化的社会改革难以在快速前进的历史潮流中生存,晚清的洋务运动确实取得了不小成果,但社会结构仍未转变,未能有效激发国力。

三、地缘政治决定的中日对抗,前有英国,现有美国,日本由于其民族特性及特殊的地理位置,总会有世界强国进行扶持及联盟。

四、以大及小,自甲午之后,中国民众陷入了长达50年的战乱及贫苦落后,国民应该具有相当的集体团结意识。

2,甲午不该被忘记,历史都不能被忘记。

在中国这片大地超过5000年的历史中,甲午只是看似近代影响很大的事件,但民族特性,政治体制是早已深埋在中国人的血统之中。

了解甲午能够告诉我们在当今世界工业体系及海军的重要性,了解全面的中华历史才能知道这个民族得以在这片大地屹立5000年之久的原因,亦能从中找到未来民族发展的大陆。

片面的肯定近代史对当前的影响而忽视古代史也是错误,任何历史都不应该的。

不仅仅需要进行中国近代史,整部中华历史都应该是国民的重中之重。

当今社会不少“精英份子”能够熟练的应用英语听说读写,但基本中文及历史还赶不上过去

私塾童生的水平,为了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

不可否认,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英语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应用工具,但也仅仅是工具而已。

对本族历史不够了解谈何民族特性及民族之魂,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亦不会被其他民族所重视。

美国建国不过两百年,但国民教育美国史是放在第一位的,泱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何其厚重,吾辈中华儿女又是何其羞愧。

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

115年过去了,甲午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可这个名词,我却越记越深。

因为它是中国人的耻辱,是中华民族史上的污点。

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应该忘记,绝不应该忘记。

可是,问问你自己:

“中国人,你忘记了吗?

你是否还记得曾经有过一个邓世昌,为了民族的兴盛,为了国家的安定,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奔赴黄泉。

为了与敌人同归与尽,邓世昌牺牲了,整船将士牺牲了,整个北洋舰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邓世昌就是这样一个匹夫,一个响当当的好男儿,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邓世昌,你不愧为中国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脊梁!

可是,中国人!

你还记得他吗?

你忘记了吗?

你是否还记得曾经有过一艘战舰叫致远?

听见了吗?

听见了它在海底数百年来的叹息吗?

它就是在“甲午”中被击沉的啊!

它就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为保护旗舰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啊!

是它,数百年来在海底陪着邓世昌,任劳任怨。

看!

就连中国的军舰都这样有骨气。

可是,中国人!

你忘记了吗?

你不记得了吧!

你是否还记得曾经有一次战争叫甲午,曾经有一个条约叫马关?

你是否还记得从那以后,中国一步步沦陷,中国人一步步走向地狱。

从那以后,宝岛台湾与大陆开始长达50年的分离,听到了台湾的呻吟吗?

看到了台湾的痛苦吗?

堂堂中华,从那以后就被践踏在了这铁蹄之下!

中国人,你忘记了吗?

中国,就是我们的母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母亲,发生在母亲身上的一点一滴,每一件事甚至是每一件小事。

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光荣,我们骄傲;屈辱,我们哀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牢牢地记住。

中国人,也许你忘了邓世昌,忘了甲午,忘了致远舰,忘了马关,那你是否还记得林则徐,杨靖宇,秋瑾,郑成功,是否还记得南京,辛丑,北京,恐怕你也连同甲午一块儿忘记了吧!

它们已在你的脑海里不复存在了吧?

真是可笑,可怜更可悲!

中国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忘记,绝不应该忘记这些。

我们要“勿忘国耻,振我中华!

篇二: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题汇总

1国家自卫独立之道,其途有二:

第一,守卫主权线;第二,保护利益线。

权线,指国家之疆界,利益线,至于主权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

——摘自《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的施政演说》

21894年6月2日,清政府派驻朝鲜任总理通商交涉事物的袁世凯电告李鸿

章:

“顷日译员郑永邦(日本驻朝鲜使馆译员)以其使命来询匪情,并谓匪久扰,大损商务,诸多可虑,韩人并不能了......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

”3日又电:

“顷日署使杉村来昭,该意亦盼华速化戡,并询允诺……似无他意。

31894年6月中旬,朝鲜内部局势趋稳,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撤

出朝鲜,日本拒绝,并在内阁会议上通过所谓“日中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

后来据日本外相4陆奥宗光回忆说:

“我假借这个好题目,或能调和已经一度恶化的终日两国关系,万一不能调和,则毋宁索性借此时机促其破裂。

”——摘自《李文忠公全集》

4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

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蹇蹇录》

5综计中日交涉以来……我欲退则彼欲进,我益让彼益骄,养痈遗患,以至今

日。

夷焰嚣张,贪婪无已,一误再误,则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

礼部右侍郎志锐奏诿人谋占朝鲜事机危急请速决大计折?

6甲午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报道:

“就弹药而

论,它所储存的数量,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消耗的还要多。

”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报道中又说:

“(日本)比中国更清楚的知道中国,每一省能够抽掉多少人来作战。

”——摘自《帝国主义侵华史》

71891年李鸿章奏报“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异月新。

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

充。

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直至1894年中日战争前夕,他还奏称据英国水师提督查看,大连炮台“工坚赞省”,“各局厂制造西洋枪炮、药弹、水雷均能力求精进”

8中如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名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

“总理度支(户部),

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

9条约的严厉性是“五大洲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尉”。

“以中国之大,

士民之众而制于区区岛夷,所谓冠履倒置也”_侍读学士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上书

10“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

国,非割占数地而已”_张之洞

11“要挟奇横,事事出于情理之外,海内之人痛心疾首”。

_文廷式

12历史上“中国之与外国议和者屡矣,或偿其兵费,或准其报商,固末偿以疆

土与人也,今既赔巨款,又许以割地,瘠中华而奉岛夷,直纳款耳,无所谓和_山东巡抚李秉衡”

13“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者,实甲午一役”_

梁启超

1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

15“同年初,俾斯麦对人说:

?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气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旧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寻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

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作者的根本

16

17

18

19

20

21

22

23意图是?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_陈独秀《报知新闻》强调:

“即使把三餐节省为两餐,也要扩充海军”,《国民新闻》认为:

必须“在五年之内建成一支可以对付两个欧洲最强国家在远东之海军的海军力量”,“建成一倍于现在常备陆军的兵力”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看到用武力夺来的东西又在武力的压迫下失去,更加感到了扩充军备的紧迫性,参谋本部以打败俄国在远东的军队为目标,要求“在现有的七个师团的基础上再增加七个师团”。

平时兵力要达到六十万人。

同时还积极扩大炮兵和骑兵,使之成为能够适应近代化战争的军队。

海军部也提出了庞大的扩充海军的计划。

当时的陆海军扩军经费,共约三亿日元。

其中一八九七年的支出,竟达八千二百万日元,与甲午战争以前的国家年度总支出相差无几例一:

割台消息从马关传回国内,举国哗然,在北京应试的个省举人一千多人联名上书,要求迁都抗敌。

台湾人民更是痛心疾首,“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与市中”。

拟从台民布告,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例二:

清政府传令沿海各省禁止援助台湾军民,而且连刘永福派人到大陆募集的捐款也被扣留,甚至封锁区台湾的船只。

例三:

清政府派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割台专使,都台湾办理变割事宜,李

经方不敢踏上台湾土地,美国顾问出主意,把割台清军送到日本军舰上,台湾就这样被清政府出卖了。

篇三:

甲午中日战争精选50道

甲午中日战争相关

一.非选择题

1.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是

2.

3.甲午战争历时多久

4.

5.甲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6.7.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8.甲午战争中日签订条约是在签订的(地点);

9.条约是清政府哪位大臣和日本签订的

10.

11.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化;

12.条约中阻碍中国名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是

13.

14.甲午战争割了那些土地给日本

15.甲午战争中爆发的三次战役为;

二.选择题

1.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

“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

?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平?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D解析:

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

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败最全面的表述应为D。

2.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

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

D解析:

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3.“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

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

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

C.表面收回,但仍被日本控制

D.置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

答案:

D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知识点。

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选项可知:

A项中“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法不准确。

C、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D项说法正确,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将长城以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4.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A.汉口B.九江C.重庆D.宜昌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方位,需联系地理知识作答。

5.德俄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说明

A.德日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激烈

B.日本已不能独霸中国

C.德俄法利益完全一致

D.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

答案:

解析: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德俄法相勾结与日本进行争夺对辽东半岛的侵略权益,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既相勾结又相互斗争的情况。

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6.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答案:

C解析:

所谓“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就是指突破了封建的范畴,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只有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政治运动,我国才真正开始了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7.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具有的相同特点是①战争前夕的经济实力超过中国②发动战争时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

③都采取了制造事端、突然袭击的手段④都攫取一部分中国领土为其殖民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B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①③④与史相符,②日本发动战争时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是不符合史实的。

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

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

答案:

A解析:

清政府为偿还对日本赔款和“赎辽”费用,大借外债。

故选A。

而B项中内容的实现,是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的结果;C、D两项可以通过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一事来判定它是错误的。

9.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中的中央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是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答案:

C解析:

北洋海军重要舰船是向英德两国购买的,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成。

10.甲午战争后,经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

这反映了

①列强在华争夺趋于白热化

②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得成效

③清政府国际地位极端低下

④日本无力对一国的联合威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D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选项②是错误的,“三国”干涉成为还辽的主要原因而并非清政府积极外交的结果。

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满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

答案:

B解析:

从中所表现的悲愤心情和“割台湾”一词,可知它指的应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岛屿给日本。

1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答案:

C解析: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所提供的四个选项均是有利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只是主次关系有差别。

考虑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阶段及其决定的经济侵略方式,不难看出A、B两项是商品输出的要求,D项是赤裸裸的经济掠夺,只有C项是资本输出的要求。

本题旨在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阶段特征。

13.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答案:

B解析:

题为评述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和运用理论思维评述历史事实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一是依据《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二是对照选项进行比较;三是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选项A“全部”、C“没有规定”、D“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等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14.《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A.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B.它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大举向我国东北扩张经济势力

C.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割离五十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它使清政府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答案:

A解析:

《马关条约》中规定在通商口岸开工厂及大面积割占中国领土,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瓜分领土的要求

15.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

A.俄、德B.德、英C.英、美D.美、德

答案:

A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严重损害了俄国、法国、德国的在华侵略权益和,于是,三国联合起来出面干涉还辽。

16.《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这句话反映了台湾人民:

A.坚决反对割地议和

B.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