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2550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docx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

美术授课年级:

三年级学校:

昆阳六小教师姓名:

陈晓晓

章节名称

《照猫画虎》教学设计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照猫画虎》是浙美版第六册第九课的内容。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平时都十分喜欢动物。

形象威武、具王者风范的老虎,更是许多小朋友乐于表现的对象。

本课在学习了教材第四册《可爱的猫咪》基础上,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猫、老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对形象的归纳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教材第25页中简练生动地介绍了同属猫科动物的猫、虎、狮和豹的形象特征,为多元化、个性化的创作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充分欣赏、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强烈的表现欲望。

  同样,猫、老虎等动物也一直是画家们喜欢描绘的对象。

在教材中就安排了徐悲鸿的作品《猫》和张善的作品《虎》,传神的水墨画造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为下节课用水墨画方式表现熊猫埋下了伏笔。

 

学习者分析

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美术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学习“照猫画虎”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动物无论是凶猛还是可爱,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树立起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2、能举一反三、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解决措施:

1、通过欣赏,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感受动物的特点。

2、利用教师的范画和引导,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大胆创作。

教学设计思路

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录象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解决本课重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猜谜动画,激趣导入。

        2、示范尝试,初步感受。

        3、比较改添,加强感知。

        4、造型创造,表达感受。

        5、点评讨论,拓展延伸。

依据的理论

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猫的基本特征

能说出猫的基本身体特征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师展示,

学生欣赏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猫和其他猫科动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猫科动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多媒体资料

教师展示,引导,学生听、看、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刺激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掌握。

如何“照猫画虎”

学会举一反三,“照猫画虎”

多媒体课件

教师展示,学生讨论、创作

学生巩固掌握,激发创作欲望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猜谜语

2、看动画片段

3

展示、引导、激趣

 

欣赏、讨论、回答

通过谜语和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尝试

(二)自学反馈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比赛。

2、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3、头尾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有什么作用?

4、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己介绍认为难弄明白的字词。

10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

2、课件出示问题,展示答案。

3、对学生的回答适时地评价。

4、课件出示:

指导学习生字词。

1、读喜欢的段落,小组比赛。

2、读评价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3、理解头尾句子的作用。

4、认读生字词,说说注意之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头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3、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

 

三、赏析课文,体会桂林水的特点

观赏漓江

1、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2、漓江的水和别处的水有何不同,有哪些突出特点?

3、作者在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4、读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

5、模仿小练笔,模仿对比句式,排比句式。

6、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15

1、过渡:

2、课件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3、课件展示

漓江图片。

帮助学生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4、师配乐朗

读第二段。

5、课件出示

板书,归纳漓江水的特点。

6、课件出示

问题,指导理解。

1、欣赏图片,通过对比理解词义。

2、欣赏、感悟、概括出漓江水的特点。

3、读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4、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5、小组交流:

模仿小练笔。

1、利用丰富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漓江水的特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培养学生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四、指导书写生字

巩固生字

4

1、强调比较

难写的字。

2、规范书写姿势。

书写练习

1、课堂巩固知

识点。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第二段。

1

布置作业

抄作业

教学环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背诵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3

1、导入:

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观赏了漓江的水,你们觉得美不美?

2、指名背诵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背诵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1、回顾旧知。

2、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赏析课文,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观赏桂林的山

1、自学要求:

(1)同桌有感情地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思考:

课文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桂林的山的哪些特点

3、自学反馈,指名回答并指导朗读。

4、模仿句式练习

15

1、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们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

2、课件展示桂林山的图片。

3、出示自学要求。

4、课件出示

板书,归纳桂林山特点。

5、出示例句,指导仿句练习

6、指导朗读。

1、欣赏图片,感知桂林山的美。

2、根据自学要求自学第三自然段。

2、自学反馈

3、仿句练习

4、有感情朗读。

1、在学习完漓江水的段落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桂林山的段落,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2、通过图片,初步感知。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会运用。

4、指导朗读,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总体感受桂林山水

1、总体感受桂林山水,画出并读感受深的句子,谈体会。

2、边读课文边想象美景。

10

1、过渡:

把山和水联系起来观赏,景色更美了!

2、展示课件帮助学生重点理解课文句子。

3、配乐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1、读感受深的句子,谈感受。

2、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

1、学会抓重点句理解课文。

2、发挥想象。

四、指导背诵

背诵

3

引读

接读

积累语言

五、课后拓展

阅读链接

3

课件出示,指导理解。

读并谈感受

拓展知识

六、课后巩固

完成小练习:

1、按要求从文中摘词。

2、把词语送回家

3、我来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5

出示练习,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答案。

完成小练习

巩固强化

七、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画一幅桂林山水图

1

布置作业

抄作业

1、积累语言。

2、学科间整合

,加深理解。

一、重视朗读。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

首先我用图片和音像资料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句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

二、重视语言实践,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写作训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学生课件设计的还不够精细,某些细节掌握还不是很精确,对此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

提示:

如果你的教案被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选中,你想在上面签署你的名字吗?

请单击选择:

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