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2692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NO:

课时

课题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

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呈现:

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学习活动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把它写出来。

50+50=100  (板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

为什么?

指出: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

说说什么是方程?

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2)讨论:

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

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第2、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

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测评价: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

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4、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NO:

课时

课题

等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准备

天平一副

教学过程:

一、目标呈现:

什么是方程?

下列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

9–X=320+30=50X–15

36+Xa+b=c5X=25

二、学习活动:

1、教学例3。

(1)取出天平,情景引入。

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

现在的天平使平衡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

(2)在另一边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出示第2组天平图。

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板书:

x=50    x+20=50+20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什么?

(4)出示第3、4组天平图。

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用等式表示第3组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

50+a=50+a    50+a-a=50+a-a

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看第3组天平图有什么发现?

能用等式表示变化前后的关系吗?

X+20=70    x+20-20=70-20

(5)归纳等式性质。

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了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

2、教学例4。

(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2)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

说说你的想法?

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

       X+10=50

解:

X+10-10=50-10  ……根据等式性质

            X=40  ……化简等式

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

可以怎样检验?

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

如果不相等呢?

学生集体进行检验。

(3)小结。

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4)完成试一试。

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

(5)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尝试解答,集体核对。

说说想法。

每题中,应该怎样做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如果检验每题汇总x的值是否正确,应怎样检验?

三、检测评价

1、练习一第4题。

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

X的值正确吗?

口头检验。

2、独立完成练习一第5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一第6题。

4、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什么是解方程?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根据等式性质

            X=40  ……化简等式

NO:

课时

课题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练习一的第7~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    12-a=4      x+12=38

45-x<30     x=14+28      45-13=x+16

2、当x=18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

18+x=18      18-x=0      x+15=33

X-10=8       x-18=18      x+3=18+3

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这里的方程与前面所学解方程的过程比较有什么不同?

省略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但书写时可以省略。

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照这种方法解。

2、完成练习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题的方法适当省略,简化过程。

(2)集体核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一第9题。

知道每题错在哪里吗?

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改正呢?

独立完成改错。

4、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

(3)错误汇报。

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

5、完成练习一第11题。

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

应该先算哪一步?

方程右边两个数可以相加,应该先加起来。

第2题怎样列方程?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6、完成练习一第12题。

“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

你看出了什么?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NO:

课时

课题

解方程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呈现: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学习活动:

1、教学例5。

(1)我们已学会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

(2)出示例5第一组图。

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

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

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

用等式如何表示?

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

(3)出示第二组图。

左边的图能看懂吗?

用等式怎样表示?

也就是3x=60。

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等式吗?

这又说明了什么?

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结果还是等式吗?

尝试练习,汇报。

有什么发现?

两边同时除以0呢?

为什么?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归纳。

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指出: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练一练第1题。

χ÷6×6和0.7x÷0.7化简后应是多少?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40、x、960各表示什么?

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如何检验?

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最关键是什么?

(2)完成试一试。

要使左边只剩下x,应该怎么办?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说说每题应该怎样解,独立解答。

汇报解题过程,集体核对。

三、检测评价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每题中解方程时分别省略了什么?

指我们在解答时,也可用这样的方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数量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说你得到的知识?

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

要注意什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NO:

课时

课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例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数量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呈现: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

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活动:

1、教学例7。

(1)出示例7的情景图。

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小刚跳高成绩比小军少0.06米”,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运用这个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

“小军的成绩”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同时要先写“解”。

示范:

解:

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X-1.39=0.06

在小组中说说:

x、1.39、0.0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

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

会解这个方程吗?

X-1.39=0.06

      X=1.39+0.06

      X=1.45

(2)小结方法。

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主意什么?

2、试一试。

读题,理解题意。

哪一个条件告诉我们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什么?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

3、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方程怎样列?

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2)完成第2题。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三、检测评价:

1、完成练习二第5题。

2、完成练习二第6、7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集体核对。

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你是怎么想的?

3、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知识是什么?

有什么要提醒大家主意的?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NO:

课时

课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练习二第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数量间的关系,列方程解觉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些练习。

板书课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基础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并列出方程。

(不解答)

(1)一个数的20倍是70,求这个数。

(2)38比什么数多19.5。

(3)4.7与哪个数的和是11。

在小组中完成并交流。

汇报,集体核对。

2、完成练习二第8题。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汇报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x的值代入左边的式子,计算出结果后,再与右边的数比较大小。

二、提高练习

1、完成第9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已知哪些量?

要求什么?

已知量与未知量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3)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3、完成第10、11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展示作业。

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3)要注意单位名称的书写,在设句和答句时不能写错。

4、完成第12题。

(1)理解题意。

在什么条件中找数量关系?

含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2)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三、课题总结

通过学习,大家可以发现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方程解决,谁能说说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什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NO:

课时

课题

整理复习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谈话引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

什么是方程?

什么是解方程呢?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

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3、小结。

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

怎么想的?

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指出:

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与整理,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NO:

课时

课题

整理复习

(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探索与实践”第8~9题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2、指导练习。

独立完成5~7题。

展示交流。

集体评讲。

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步骤、格式、检验)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8题。

理解题意,完成填写。

小组中交流第一个问题。

汇报自己发现。

把得到的和分别除以3,看看可以发现什么?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

你是怎么解答第二个问题的?

指导解答第三个问题。

试着连续写出5个奇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怎样求n的值呢?

5个连续偶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吗?

试试看。

2、完成第9题。

小组中讨论方法,巡视指导。

可以先把左边的两边都去掉两个苹果。

1个梨=3个苹果

再根据右边图:

3个苹果=6个猕猴桃=1个梨

三、评价与反思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评价指标的理解。

自我反思与评价。

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阅读“你知道吗”

可以再查找资料,详细了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了哪些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