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941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

网络平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青年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62343040

课题设计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

网络以其灵活、方便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为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

为了使网络平台能够起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加快教师专业全面化发展,各个国家都加强了对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重视,各种依托网络和计算机的新型教学改革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一)国外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这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雏形。

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为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提供了重要的实体支撑。

CAI也经历了3次演变,即:

程序教学系统(PTS)、多媒体和智能教学系统(MTS)以及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NTS)。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也由原来的呈现知识、传输信息功能演变为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

由此也引发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变:

由学生学习的信息提供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建议者、管理者和促进者。

杰夫诺伊费尔德(1998)尝试在课堂上使用网络教学方式,他使用线上材料呈现学习主题,通过电子邮件分发和收集学习任务,教师也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作品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他认为网络是用来存储和传递信息,网络知识起到教师教学的辅助作用,认为对学生的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没有得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也不明显。

这是基于网络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乔那森(1997)对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进行实践研究。

他将学习知识、观点、资源都包含在案例的情景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学习路径,通过多角度进行学习。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全球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也是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

网络平台下学习模式的研究、教学模式的研究,网络学习环境及其效果的研究是国内网络教育理论主要集中研究内容。

对于网络支持的学习模式研究方向逐渐关注学生的学习替代关注教师的教,逐渐开始转向探索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人研究教学平台,将上述开源软件进行本土化,更加适合国人使用,比较流行的研究主要有:

Moodle、Claroline。

还有一些中学老师研发一些教学平台,诸如learnsite、ITtools等。

并幵展相关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协作、混合、远程等教学方式的研究。

邵芳(2012)在《网络课程平台在上海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上海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限制其广泛开展的因素及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所体现出的优缺点,并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改进原有的网络课程平台,从而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全面提高上海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黄建英(2013)在《基于网络公共平台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一文中对三种适合于开展网络教学的平台——专题学习网站、博客、BBS论坛,通过案例阐述各自特点及适应范围,为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

程庆宝(2014)在其硕士论文《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中阐述了如何实施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开展协作学习的模式,他指出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评价的优势所在。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给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平台辅助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学习、借鉴市区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还可以打破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拓展教师教学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选题意义1、通过研究农村小学网络平台教学方法为农村小学的学科教学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途径。

通过网络平台教学研究寻求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研究如何将网络资源丰富的材料整合并有效的发放在网络平台,学生自主通过平台进行了解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微课学习,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价值1、在新课标改革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同时,作为教学资源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资源进行课堂展示,让课堂的模式变得生动、多样。

由此,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开放和智能。

研究的新视角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的对象有三大主课向其他学科推广,由中心立足点向其他农村小学扩散,实现农村小学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创新价值。

四、研究目标1.学生拥有更多元化。

更均等的教育资源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网上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并保证了资源的均等分配。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主要通过上课听。

课后温书,咨询老师以及访问校内图书馆的方式获得教育资源,而网上教育可以凭借强大的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的选择。

例如:

优教通和班班通等。

2.师生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开展多元化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及时地回复学生的问题,网络平台最重要的是保持交流畅通。

相较传统课堂教学的随堂答疑或是坐班答疑,网上课堂中的师生主要依赖班班通和优教通。

五、主要观点基于网络平台的发展,发挥网络在教育方面的优势,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每个学科自身的特点,找准教材与网络的整合点,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利用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可以把抽象的概念,通过动画、录像的方式进行输出,图文并茂,学生身临其境,更好的把握学习内容。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的反馈功能对学生进行网上学习评价,家校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更充分的了解学生。

六、创新之处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发现之前的多数研究都把集中点放在网络资源对课堂教学改革之上,对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村地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少之又少。

在仅有的关于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将网络平台仅仅局限于博客、BBS论坛等,本课题将扩大网络平台的辐射面,将校本资源库、一起做作业以及专项网站建设作为小学课堂改革的信息技术支持,集合农村小学的特点,通过微课使用、资源共享、预留线上作业等案例阐述基于网络平台下课堂教学的改革效果,为在网络环境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经验与思路。

七、研究思路按照“调查了解师生情况、各学科课堂现状----研究教材(找出可以易借助网络资源的内容)---选择典型课例共同设计---初步实践---课后反思----深化实施----提炼总结”这样的思路进行研究。

八、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与网络平台以及课程改革相关的文献材料,探讨相关理论;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研究前后的详细资料;3、行动研究法:

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探索基于网络模式下教学模式,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不断完善。

4、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良好效果的经验、方法和做法进行分析判断、梳理总结。

将好的经验和方法提炼,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课题研究活动。

5、实例研究法:

通过自主开发设计适合学生的网络平台教学方式,针对于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类型在具体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下进行相关的分析,从而为网络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扎实的实践依据。

九、技术路线本课题将扩大网络平台的辐射面,将校本资源库、一起做作业以及专项网站建设作为小学课堂改革的信息技术支持,集合农村小学的特点,通过微课使用、资源共享、预留线上作业等案例阐述基于网络平台下课堂教学的改革效果,为在网络环境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经验与思路。

十、实施步骤1、申报与准备阶段(2016年6月——9月)

(1)成立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课题,论证并申报实验课题,制定实施方案;课题主持人对参加实验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培训,在理论的支撑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利用网络平台,应用于教学中去。

(2)组织调查实验教师及实验学生对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认识和建议。

2、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9月)认真研究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具体的研究目标、方法;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研讨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内容选取,以及利用微课资源、校本服务平台或优教通资源平台,根据这些网络平台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3、总结阶段(2017年9月——2018年6月)及时总结好的做法与经验,在校进行交流推广,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工作;进行课题实验总结,申请对实验成果的验收。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参考文献[1]王运式,陈琳.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5-18.[2]程结晶,刘晓晓.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学化建设理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3):

112-113.[3]邵芸.网络课程平台在上海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

(2):

73-75.[4]郑昆.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信息教育[J],2012,(11):

134-136.[5]黄建英.基于网络公共平台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信息教育[J],2012,(11):

49-50.[6]刘金方.基于班级博客的小学语文协作学习组织模式的构建[D].开封:

河南大学,2010,7-10.[7]刘莹.微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研究[D].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14,21-23.[8]程庆宝.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D].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2014,16-18.[9]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和发展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2005,(8):

87-88.[10]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现代教育技术[J],2012,

(1):

1-19.[11]姚远,李朝辉等.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45(4):

89-90.[12]姚远,李朝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57(6):

102-103.[13]DuanJing.TheStudyonEducationalTechnologyAbilitiesEvaluationMethod[J].PhysicsProcedia,2012,74(3):

56-57.[14]NicolaeNistor.Knowledgesharingandeducationaltechnologyacceptanceinonlineacademiccommunitiesofpractice[J].Campus-WideInformationSystems,2012,76(3):

64-65.[15]AliOzel.HowSocialScienceandGeographyTeachersPerceiveEducationalTechnologiesthathaveBeenIntegratedinEducationalprogram[J].JournalofAppliedSciences,2007,82(13):

47-48.[16]KamanCarol,SouzaKevinH.EducationaltechnologyinfrastructureandservicesinNorthAmericanmedicalschools[J].AcademicMedicine,2006,51(7):

81-82.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姓名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年龄专业职务成员分工研究专长姚远硕士研究生,主持过课题研究27教师课题负责人课题管理与研究马巧隐本科,参与过课题研究26教师主要参与者课程整合研究王美玉主持过课题研究25教师主要参与者课题实验葛倩参与过课题研究24教师主要参与者信息化管理曾范翔参与过课题研究27教师主要参与者网络平台研究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以及坐在单位条件等)1、硬件条件:

我校是一所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农村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市、县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各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学校有24间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两间计算机房,一间录播室,另有学术报告厅和阶梯教室各一间。

每位教师都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内电脑均可上互联网,还建有网络中心、校园网站和教育教学资源库。

学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添置信息技术设备器材、教学资源和软件,信息化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充实。

广大教师已具备较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生也已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为我们确立的“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硬件保障。

2、教学设施:

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室各班配有电脑和班班通设备、音响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保证。

拥有先进的电子备课室(配有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用于教师上网查询资料,制作CAI课件、电子教案、个人网页等;教师办公室也配备了电脑,采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管理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

采取购置、复制、下载等多种方式建设了教育资源库,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机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课题成员精诚合作,有课题研究基础本课题由5名教师积极参与。

课题组成员曾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均取得了优良的研究成果,他们具有成熟的课题研究管理经验。

课题组中教师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更有对自己成功的渴望。

全体成员对研究目标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对所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决心为完成这一研究课题而不懈努力,并能很好地相互合作,严肃认真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4、有制度和经费保障课题组将依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6年度课题申报有关管理条例,制定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条例,用制度来保证课题的正常和深入进行。

相关单位保证经费到位,为课题组成员购买书籍、添置设备,并为外出考察学习提供支持。

5、教研专家的专业引领课题组将引导教师参与网上的学习和交流活动,通过网站、微博或论坛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并邀请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朝辉博士以及区教研室教研员等关专家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指导。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