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977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垃圾坑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相关资料

(1)XXXXXX工程设计图纸;

(2)XXXX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现场实测取得的数据资料;

1.2主要规范、规程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4)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

(5)关于印发《北京市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建施【2009】841号;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J-01-2003;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1)《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5-2000

二、现场概况

2.1场区条件

垃圾坑所处场地地势整体平坦,场地标高为44.61~45.32m。

根据图纸及甲方提供的资料和现场实地调查,本工程施工区域内无现况地下管线。

2.2地层岩性

根据本工程地勘资料显示,本次勘察期间最深钻至22.00m。

探测范围内土层划分为:

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并根据各土层岩性及工程性质指标进一步划分为5个大层及亚层。

(1)工堆积层

拟建场地表层为一般厚度约1-5.2m的人工堆积层,包括人房渣土、碎石填土

层;粉质粘土填土

1层及房渣土

2层;

(2)新近沉积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新近沉积的粉质粘土

层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1层;

(3)第四纪沉积层

新近沉积层下为粘质粉土、粉质粘土

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1层,细砂、粉砂

2层,及重粉质粘土、粘土

3层;细砂、中砂

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1层,粉质粘土

2层及圆砾

3层;卵石、圆砾

层及中砂细砂

1层。

2.3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期间(2011年8月)最深钻至22.00m,未测到地下水。

根据资料,场区历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43.8~42.3m,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19.10~18.40m(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2.4位置、埋深

依据勘察报告显示,垃圾坑中心位于XXX施工中线桩号0+180处,东西向长约80米,南北向宽约50米,最深处达20米。

坑底东西长约40m,南北宽约20m,坑体形状大致为V型。

垃圾坑所处道路断面结构为:

施工中线向北依次为主路宽13m,绿化带宽1.5m,辅路宽3.5m;向南依次为主路宽11.5m,绿化带宽3m,辅路宽3.5m。

平面位置关系如下:

立面位置关系如下:

2.5周边建筑物

XXX道路桩号0+170处施工中线以南52m有一座高压线塔,距施工槽边16m;桩号0+210处施工中线以北57m有一座高压线塔,距施工槽边21m。

位置关系见附图一。

三、施工部署

3.1技术措施目标

(1)保证垃圾坑开挖期间边坡安全稳定;

(2)施工安全可行;

(3)满足工期要求;

(4)维护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

(5)防尘、防噪声、防污染、防扰民,营造绿色施工现场。

3.2组织机构

(1)为保证垃圾坑开挖期间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成立施工领导组。

(2)人员组成及职责:

工程负责人:

XXX对工程总体负责

技术负责人:

XXX负责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安全负责人:

XXX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

经营负责人:

XXX负责现场工程计量

测量负责人:

XXX负责施工中的测量工作

3.3机械设备准备

(1)挖掘机、运输车、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均已到场,并检查机械的性能、状态符合施工要求,已经对操作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技术安全交底。

(2)主要施工机械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实际进场

1

挖掘机

小松PC300

1

2

挖掘机

日立200

2

3

装载机

ZL50F

2

4

运输车

斯太尔

5

5

推土机

TY140-1

1

6

压路机

10t

2

7

洒水车

5t

1

8

发电机

30KW

1

3.4材料准备

(1)现场准备安全防护及应急材料主要如下:

序号

材料名称

材料规格

数量

单位

1

编织袋

500

2

塑料布

2000

3

钢管

φ48

3

4

密目网

500

3.5施工周期

依据现场实际条件及施工准备情况,此垃圾坑开挖清理定为7天,回填周期为14天,共计21天,以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指令开始计算。

进度计划横道图如下:

日期

项目

6月

7月

24

26

28

30

2

4

6

8

10

12

13

首层开挖(深5m)

第二层开挖(深5m)

第三层开挖(深5m)

底层开挖(深5m)

底层回填(深5m)

第三层回填(深5m)

少量剩余垃圾注浆

第二层回填(深5m)

至路床3m以下位置

四、施工方法

4.1开挖形式

由于施工场地较大,垃圾坑的开挖清理采用分层大开挖的施工方式,使用机械开挖。

拟分4层,每层高度5m,层间设台阶,宽度1m。

边坡放坡比例以本工程土质状况及开挖深度经计算确定,由上至下依次为1:

0.75、1:

1、1:

1.25和1:

1.5。

开槽断面见附图一示:

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车辆通行要求,由东向西分层开挖,西侧留马道,宽度不小于4m。

坡道设置部位方便车辆出入现场,并保证车辆不在槽边通行。

4.2边坡稳定措施

(1)必须做好垃圾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保持坑底和边坡的干燥。

(2)严格禁止在垃圾坑边坡坡顶2m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置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械。

(3)垃圾坑开挖过程中,随挖随刷边坡,不得挖反坡。

(4)如果垃圾坑暴露时间较长,应采取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等措施。

(5)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开挖,并迅速查清原因,待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施工。

4.3护坡措施

开挖要保证连续作业,衔接工序流畅,开挖过程中要严密监测坡顶位移及边坡土体变化,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

由于此处土质多为砂层、卵石层等,受日晒、风吹、雨淋等影响,边坡表面土、砂粒等极易沿坡面滑落,造成边坡失稳,引起开裂,甚至塌方。

每层开挖完毕后,及时用塑料布将边坡覆盖。

必要时用编织袋装砂(或土),沿坡脚叠放一层或数层,沿坡面叠放一层,确保边坡稳定。

4.4局部处理措施

依据勘察报告显示,垃圾坑整体形状为V型,但局部仍呈现不规则分布,由于现场条件局限和放坡要求,垃圾坑东北角将剩余部分垃圾未能开挖,该部分垃圾位于XXX道路北辅路(宽3.5m)正投影下,断面关系见下图示:

为保证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整体均匀性,对剩余垃圾及周边土体采取注浆加固措施:

(1)垃圾坑回填至剩余垃圾顶部时,开始实施注浆施工,注浆管采用φ108钢花管,长度以深入垃圾底部为准;钢管间距1m,梅花状布置。

(2)浆液采用普通水泥单液浆,使用注浆泵注浆,注浆压力由现场试验确定,注浆时一定要上压并稳压10min,孔隙要注满。

(3)进行二次注浆,弥补上次注浆不足。

4.5基坑回填

(1)质量要求

①由于垃圾坑位于东西街道路主路及辅路结构下,故垃圾坑按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换填级配砂石和2:

8灰土(白灰与素土体积比),压实度不低于0.90,路床以下1.5m范围内压实度不低于0.93。

②自坑底至路床3米以下换填级配砂石,路床以下3米范围内换填2:

8灰土。

③采用机械回填、压实。

(2)材料要求

①土中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物及垃圾,灰土中土的粒径不得大于50mm。

②含水量:

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搀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若土料过干则应预先洒水湿润。

③石灰要干燥,用1~3级磨细生石灰,受潮失效的石灰禁止使用。

④级配砂石或天然级配颗粒应坚硬,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0mm;5mm以下颗粒的含量不得大于30%(体积比);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粒径小于5mm)的10%。

⑤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3)作业条件

①已按施工方案和技术规程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②选择的填方土料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已现场取土做击实标准试验,确定回填最大干密度和土的最佳含水量。

③已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质量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④现场灰土拌合能达到回填要求。

⑤已作好水平高程标志:

在边坡上每隔10米钉水平桩,控制分层厚度。

⑥垃圾坑清理工作已按要求通过验收并同意回填。

(4)级配砂石回填工艺

①回填前彻底清除坑底的垃圾、腐殖土及其它杂物,并将坑底碾压密实。

②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200~300mm,用水平桩控制。

③铺筑的级配砂石要均匀一致,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立即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碾压密实,并设置纯砂检查点。

④铺筑级配砂石在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温度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碾压过程中随时补水,保持湿润。

⑤采用10t的压路机碾压。

碾压不得少于4遍,其轮迹搭接不小于50cm。

(5)灰土回填工艺

①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宜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当采用不同的土壤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的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

②灰土拌和:

现场预先拌合,然后回填至坑槽中。

拌和时严格执行配合比2:

8(石灰与土体积比),拌和时均匀一致,拌和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③回填土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为200mm~300mm。

④机械压实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2km/h。

碾压时,轮迹应相互搭接,碾迹重叠15~20cm左右,防止漏压,每层碾压6~8遍,至表面无显著轮迹,且达到要求压实度为止。

⑤压实应在回填土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

压实应均匀一致,施工过程中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并经常检测含水量及压实度,做好试验记录。

(6)压实度检验

①每层填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取样,测试回填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填。

②灰土取样方法:

环刀法,每1000㎡每层取样1组,每组三点。

③砂石取样方法:

灌砂法,每1000㎡每层取样1点。

4.6堆载预压

(1)回填至路床3m以下高程后,进行堆载预压,采用道路宽度内全幅施工,不留车道,预压土的边坡按1:

1.5执行。

填土采用“薄层轮加法”,在保证回填面稳定的条件下尽量加快分层填筑的速率。

由中心向两侧填筑,每层的松铺厚度不超过50cm。

压路机碾压到规定的密实度85%,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按85%压实度当量土进行换算补足预压土荷载。

(2)预压达到三个月时,组织进行工后沉降预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预测卸载时间点,如不能满足节点工期要求,应及时调整预压高度。

(3)预压达到六个月时,通过沉降观测,进行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时,分层进行卸载。

五、监控量测

5.1监测目的

(1)及时了解开挖过程中基坑边坡的变形速率和变形趋势,把握开挖过程中基坑所处的安全状态。

(2)估计开挖过程中基坑的稳定性,掌握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及时预防。

(3)监测高压线塔的沉降变形,确保施工期间的稳定。

5.2基坑等级与监测项目

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规定,按工程地质条件及表3.1.3规定计算,本垃圾坑基坑等级为一级,基坑监测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日常巡视检查。

本工程监测对象主要为垃圾坑土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及高压线塔的沉降、倾斜。

5.3测点布置

(1)基准点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基点的布设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共设基点2个。

具体位置视现场情况确定。

要求基准点之间通视,且均匀分布于测区以内。

基准点的位置应该在沉降影响以外。

基准点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

(2)测点

由于垃圾坑为方形基坑,故测点延基坑四周布置,每组间距15~20m。

每组不少于5点,由基坑向外间距依次为2.5m,2.5m,5m,10m,测点应牢固,并应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

高压线塔四角各布设一点。

测点平面布置图如下:

5.3监测要求

(1)监测仪器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精度要求

全站仪

尼康DTM-452C

1台

2″,1+2ppm

自动安平水准仪

TOPCONAT-G2

1台

0.4mm/Km

铟钢尺

2把

(2)监测频率

开挖深度

≤5m

5~10m

>10m

监测频率

1次/2d

1次/d

2次/d

(3)控制值

地表沉降及土体水平位移观测控制值为40mm,高压线塔沉降观测控制值10mm,水平位移观测控制值为5mm。

取其75℅作为警戒值,一旦观测到实测数据达到警戒值,应及时作出报警处理。

警戒值

监测项目

变化速率

(mm/d)

最大值

(mm)

警戒值

(mm)

地表沉降

2~3

0.2%H

0.15%H

土体水平位移

2~4

0.2%H

0.15%H

高压线塔沉降

<1

10mm

7.5mm

高压线塔水平位移

<1

5mm

3.7mm

备注:

H为基坑开挖深度(m)

(4)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提高监测频率:

a.监测数据有不断扩大趋势;

b.周边地面出现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开裂;

c.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现象;

d.长时间连续降雨、基坑周边大量积水等;

e.出现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等。

(5)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危险报警,并停止施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a.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累计值;

b.边坡突然垮塌、破裂等。

(6)监测记录及信息处理

每次监测得到的数据,在测试完成后立即处理,若超限应立即将数据反馈项目部技术人员。

(7)监测周期

暂定基坑边坡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监测自开始开挖施工至基坑回填结束,高压线塔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延长至基坑回填结束后一个月。

5.4巡视检查

基坑开挖和回填期内,每天均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出现以下内容及时向项目部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1)开挖后暴露的士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是否一致;

(2)基坑开挖分层厚度及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规范及方案要求;

(3)地表水、雨季积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

(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5)其他影响基坑安全稳定的情况。

六、雨季施工措施

6.1雨期施工原则

防排结合、以排为主、不积水、不倒灌。

确保基坑边坡稳定,道路不塌不泥泞。

6.2组织机构

成立防汛抗洪领导小组及抢险大队,使防汛工作落实到实处,责任到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XXX

成员:

XXXXXXXXXXXXXXX

6.3技术准备

(1)制定雨季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建立健全雨季施工责任制度,做到人员、设备器材、制度三落实

(2)雨季施工期间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一次雨季施工知识教育及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6.4材料物资准备

为保证雨期施工顺利进行,准备主要防汛物资如下:

污水泵DN100:

4台;橡胶管(φ50~100)200m;铁锹:

20把;塑料布:

500m2;抢险车2台;30KW柴油发电机一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2台;推土机1台;编织袋500条。

6.5防雨措施

(1)收听气象预报,根据天气情况安排相应施工内容。

(2)认真查看现场布置情况,作好现场临时排水沟,保证现场积水的顺利排除。

(3)在基坑顶部四周地面处修筑500×500mm的截水土埂,重要部位可砌筑挡水墙,防止明水流入基坑。

基坑内随开挖进度沿坑边挖好集水沟,最低处做集水坑,以便随时抽水。

(4)在下雨前用塑料布覆盖在坑边10米范围,防止雨水渗入坡顶周边土层,致使边坡被冲垮坍塌。

七、安全措施

7.1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坚持现场安全巡检制度,安全员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制止违章操作、无证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

(2)进行岗前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贯彻落实安全交底制度,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书面技术安全交底。

(3)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有时间、有要求,明确重点部位、危险岗位。

安全检查有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将及时整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

7.2施工安全措施

(1)基坑四周做1.2米高的临时围栏,并用密目网封闭,夜间设红色警示标志。

(2)基坑边2m范围内不许堆放土方及其他材料,5米范围内不许机动车辆通过。

(3)夜间施工,基坑四周、马道要设置足够照明和警示红灯。

进出口设专人指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要求使用五芯电缆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规定开关箱(末级)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30mA或15Ma,0.1S),实行“一机一闸”制,每台设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规定。

(5)土方施工及回填作业时机械较多,现场设专人指挥车辆;机械作业时坑中不得站人;回填时质量检验人员应在确认安全情况下进入坑中,压实度检验完毕后及时、迅速返回坡顶安全位置。

(6)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7)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作业时,注意架空线路,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

停止施工时,所有机械不得在坑中停留,均返回地面安全位置停放。

(8)土方及回填施工,必须设置马道,宽度不小于4米,紧急情况时在施机械应有序撤离。

(9)垃圾开挖清理过程中,应定时用气体检测仪检测现场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

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施工现场严禁烟火。

(10)水泵必须接地,单机单闸。

八、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8.1文明施工措施

(1)加强现场综合治理,施工区用围挡与非施工区分开。

(2)周围居民出行地段设立显著的施工警示牌和宣传标语。

(3)教育施工人员讲究个人卫生、衣冠整齐,不赤身光脚,穿拖鞋进入作业区。

8.2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环保教育,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周围绿化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2)施工现场洒水降尘,防止扬尘。

(3)保证施工场地内道路平整畅通,并设排水设施。

(4)土方、石灰等材料运输和堆放进行苫盖,减少对空气、环境的污染。

(5)所有施工机械不得鸣笛,确保离开施工作业区边界30m处噪音小于70dB,撞击噪音最大不超过90dB。

(6)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运转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九、应急救援措施

9.1方针

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指挥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措施到位、抢险及时,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9.2原则

(1)救人高于一切;

(2)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首先接报,就近施救;

(3)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

9.3危险源分析及对策

基坑开挖主要危险源为:

落物伤人、塌方、人或机械产生的安全事故。

(1)落物:

原因:

坑边坡上松动土块没有清理干净或者施工过程中落物。

对策:

将坑边异物清理干净,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2)塌方:

原因:

主要是因为土质不好,支护措施不及时、不合理。

对策:

确定合适的开挖坡度,严格执行分层开挖。

加强监控量测及专人巡视频数,发现险情及时汇报和处理。

(3)机械伤害

原因:

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

对策:

对所有进场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验收合格方准许使用;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

9.4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培训和演练。

(2)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及必要物资。

(3)塌方处理措施

a.发生坍塌事故后,立即报告应急抢险指挥小组,组织施工人员紧急撤离至安全区域。

b.如有人员受伤,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取得联系后准确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c.如有人员被掩埋,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制定出处理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清理。

在接近坍塌坑底时,必须停止机械作业,全部改用人工,防止误伤被埋人员。

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人对边坡进行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

d.立即上报公司及有关部门,并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4)落物事故应急措施

a.救援人员首先根据伤者受伤部位立即组织抢救,使伤者快速脱离危险环境,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并保护现场。

察看事故现场周围有无其它危险源存在。

b.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迅速向上级报告事故现场情况。

(5)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措施

a.发生机械事故立即停车、切断电源或者熄火,再根据伤害部位和伤害性质进行处理。

b.根据现场人员被伤害的程度,一边通知急救医院,一边对轻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对伤者伤口临时包扎止血消毒,并包好,立即将伤者送到医院。

c.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设备损坏的程度、人员伤亡等情况,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