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255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docx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化学二轮热考题型第7题理解化学科学特点

第7题 理解化学科学特点

题组一 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1.十九大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C.生活污水可灌溉庄稼,所以能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D.创新生产工艺,实现电动机车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方式

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下列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在厂区大量植树绿化,净化污染的空气

B.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将煤液化后使用以提高煤的利用率

D.将化石燃料充分燃烧后再排放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标志:

B.农谚“雷雨肥庄稼”中固氮过程属于人工固氮

C.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D.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4.下列行为不利于遏制污染的是(  )

A.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扩建小型钢铁厂、水泥厂,提高钢铁、水泥的产量

C.推广机动车用天然气替代汽油、柴油的“油改气工程”

D.研发可降解的聚碳酸酯替代聚乙烯作一次性塑料袋的生产原料

5.近年来,不少商家通过各种媒体发布违反科学常识的宣传广告,误导消费者,目的是吸引眼球并获取不正当利益。

这就提醒公众和有关部门,面对违反科学常识的误导性宣传,要增强辨别能力,避免被“忽悠”。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碘的食物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PM2.5是指直径接近2.5×10-9m的颗粒物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化学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

B.“低碳经济”提倡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故明矾可作漂白剂

D.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

7.化学与生命、材料、能源等学科密切联系。

下列有关化学发展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研发新药物,预防和治疗人类的疾病

B.研发高效、高残留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C.开发光电转换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

D.开发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8.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

A.积极开发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工业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的灌溉

D.大量生产防霾口罩以治理PM2.5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B.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展现

C.用活性炭为糖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的原理相似

D.明矾作为净水剂,可以除去废水中的铜离子

10.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题组二 常见无机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C.氯气和明矾均可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D.食品保鲜剂中所含铁粉和生石灰均作还原剂

2.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铁粉具有还原性

袋装食品的抗氧化剂

B

铁离子的氧化性比铜离子强

FeCl3溶液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氧气

呼吸面具中的氧气来源

D

SO2具有漂白性

豆芽菜、银耳等食品的漂白

3.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家可用食醋代替CO2来增强漂白粉的漂白性

B.用食用碱去除燃气灶的油污

C.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处理秸秆的方法之一,将秸秆转化为乙醇以做汽车燃料

4.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SO2具有漂白性

SO2可使溴水褪色

B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用可见光束照射可区别胶体和溶液

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浓硫酸可用于CO2、Cl2的干燥

D

SiO2具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5.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煤油

B.为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使用时可滴加几滴醋酸溶液

C.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有CO2气体生成

D.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铝制器皿可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B.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2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的铝制品与不锈钢均不易被腐蚀

B.日常生活中,小苏打常用作食用碱而苏打不能

C.在牙膏中添入Na2PO3F、NaF,能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D.向含有纯碱的废水中加入适量生石灰,不能消除水的污染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可用于填充飞艇、气球

B.镁铝合金质量轻、硬度大,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C.纳米铁粉有较强的物理吸附作用,可除去水体中的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

D.K2FeO4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作为净水剂

9.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市售苏打水的pH约为7

B.维生素C能使Fe2+转化为Fe3+

C.光导纤维的导电性能优于铜

D.硫酸钡常用作X射线造影剂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醋除水垢、明矾净水、油脂的皂化都是化学变化

B.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C.用淀粉溶液可以直接检验海水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D.氧化钙、硅胶、还原性铁粉都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题组三 分类思想的应用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

A.元素B.单质

C.分子D.原子

2.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与胶体:

分散质微粒的大小

B.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C.强、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D.共价化合物:

是否含有共价键

3.防冻剂是一种能在低温下防止物料中水分结冰的物质,下列可用于防冻剂的物质中,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是(  )

A.甲醇(CH3OH)B.氯化钙(CaCl2)

C.尿素[CO(NH2)2]D.亚硝酸钠(NaNO2)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和

C属于同一种元素

B.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C.CH3COOCH2CH3和CH3CH2COOCH3分子式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

D.CH3CH2OH可看成是由—C2H5和—OH两种基团组成的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g(HCO3)2、NaHSO3和(NH4)3PO4都是酸式盐

B.BaSiO3、HClO4和Na2S都是强电解质

C.蛋白质溶液和淀粉溶液的分散质直径都小于1nm

D.CH2Cl2、C6H6和CH4O表示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是非电解质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D.乙醇、乙酸分子中均含有官能团—OH,所以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7.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Cl、KMnO4、NaOH、Na2O2不可能归为一类

B.NH3的电子式:

H··

··H

C.H2SO4、Na2CO3、FeCl3、NaOH中能两两发生反应的物质共有4组

D.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SO3等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反应SiO2+4HF

SiF4↑+2H2O,可知SiO2是碱性氧化物

B.由酸性溶液中Mn

可以氧化Cl-,可知酸性溶液中Mn

也能氧化Br-

C.由CuSO4+H2S

CuS↓+H2SO4,可知酸性:

H2S>H2SO4

D.由常温下金属钠、铝可溶于NaOH溶液,可知金属镁也能溶于NaOH溶液

10.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

B.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硝酸钾

C.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其中“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指粉末状固体

11.类推法在化学学习中经常采用,下列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2+2KBr

2KCl+Br2,所以F2也能与KBr溶液反应置换出Br2

B.常温下,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所以Fe也能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

C.Cu+Cl2

CuCl2,所以Cu+I2

CuI2

D.钾保存在煤油中,所以钠也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12.一种高品质的磷矿石——鸟粪石的化学式为MgNH4PO4,下列关于该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鸟粪石既属于镁盐又属于磷酸盐

B.鸟粪石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

C.鸟粪石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鸟粪石中两种阳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2+、[H··

··H]+

题组四 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                  

1.明代名臣于谦作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乌金”是(  )

A.焦炭B.煤炭

C.磁铁矿D.软锰矿

2.《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

“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

”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分液B.加热C.称量D.过滤

3.“化学是你,化学是我”。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水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本草经集注》对“消石”的注解如下:

“……如握雪不冰。

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

这里的“消石”指的是高锰酸钾

D.《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4.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描述内容所做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描述

分析

A

《本草纲目》中“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洗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所描述之物为K2CO3

B

《新修本草》对“青矾”的描述:

“本来绿色,……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指干馏

C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

D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其中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5.《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

“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

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溶解B.萃取C.过滤D.蒸馏

6.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成语“刀耕火耨”,其化学原理是以灰肥田,并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酸度

B.东汉蔡伦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较低成本的书写纸,史称“蔡侯纸”,“蔡侯纸”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天然纤维

C.《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

D.《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和芒硝的方法: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是真消石也”。

“真消石”是碳酸钾

7.《本草纲目》中记载:

“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取碱浣衣”与酯的水解有关

B.取该“碱”溶于水可得到一种碱溶液

C.“以灰淋汁”所涉及的操作有溶解、分液

D.“薪柴之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8.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D.古剑“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9.《本草衍义》中对精制芒硝过程有如下叙述:

“朴硝以水淋汁,澄清,再经熬炼减半,倾木盆中,经宿,遂结芒有廉棱者。

”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溶解B.蒸发C.蒸馏D.结晶

10.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

“绿矾形似朴硝(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色赤”物质是Fe(OH)3

B.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

C.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区分绿矾和朴硝

D.绿矾分解过程中硫元素部分被还原

 

答案全解全析

题组一 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1.C 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污染,若是含磷污水,则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赤潮等,C项不正确。

2.B 在厂区大量植树绿化,能够净化污染的空气,是治理污染的方法之一,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A错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无污染、无资源的浪费,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正确;将煤液化后使用以提高煤的利用率,仍然有污染物被排放出来,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错误;将化石燃料充分燃烧后再排放,仍然有污染物被排放出来,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错误。

3.C 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标志是

故A错误;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随雨水降到地面,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溶于水的硝酸盐可作氮肥,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故B错误;煤燃烧生成CO2和SO2,CaO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最终被氧化成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4.B 小型钢铁厂、水泥厂等资源综合利用困难,能耗大、排放的污染物多。

5.B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是要多吃富含碘的食物,而是要适量摄取,A项错误;新鲜蔬菜做熟后,维生素C的结构被破坏,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B项正确;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10-6m的颗粒物,C项错误;“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D项错误。

6.A B项,“低碳经济”提倡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错误;C项,明矾水解时产生氢氧化铝胶体,故明矾可作净水剂,不能作漂白剂,错误;D项,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BaSO4,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Ag+,也可能含有S

、S

错误。

7.B 高残留农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8.A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够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A正确;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增加能源的消耗,造成环境污染,B错误;工业废水直接用于农田的灌溉,会给土壤、绿色植物带来污染,C错误;大量生产防霾口罩最终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应提倡,D错误。

9.A 过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故A正确;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焰色反应,是某些金素元素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活性炭利用吸附性漂白,臭氧利用强氧化性漂白,则漂白原理不同,故C错误;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除去水中悬浮颗粒,不能除去铜离子,故D错误。

10.D 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A错误;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B错误;酸雨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引起的,二氧化碳不会引起酸雨,C错误;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关系,D正确。

题组二 常见无机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A 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A正确;煤的气化和液化均是化学变化,B错误;氯气可作自来水的消毒剂,明矾是净水剂,C错误;食品保鲜剂中所含铁粉作还原剂,生石灰作干燥剂,D错误。

2.D 二氧化硫有毒,虽然具有漂白性,但是不能用于食品漂白,故D错误。

3.C 化肥和农药的作用时间长,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应尽量食用无农药、无化肥食物或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C项不正确。

4.B 二氧化硫可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A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但是溶液没有,用可见光束照射可区别溶液和胶体,故B正确;浓硫酸可用于干燥CO2、Cl2,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C错误;SiO2不导电,SiO2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是因为二氧化硅具有导光性,故D错误。

5.B 煤油属于矿物油,主要成分是烃,碳酸钠溶液与矿物油不反应,不能除去矿物油污渍,A错误;漂白精中含有次氯酸钙,在漂白精中滴加醋酸溶液,可增大HClO的浓度,则氧化性增强,可加快漂白速率,B正确;B的非金属性比C弱,则硼酸的酸性小于碳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硼酸不能制碳酸,C错误;咸菜等腌制食品中的氯离子等会破坏铝表面的致密的氧化膜结构,进而导致容器腐蚀,故铝制器皿不能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D错误。

6.D 硅胶具有吸水性且无毒,所以可以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故A正确;硫在空气或纯氧中的燃烧产物均是SO2,而不是SO3,所以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2,故B正确;蛋白质在受热时会变性,失去蛋白质的活性,故C正确;聚乙烯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分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故D错误。

7.B 生活中常用的铝制品与不锈钢均不易腐蚀,故A正确;日常生活中小苏打、苏打都常用作食用碱,故B错误;在牙膏中添入Na2PO3F、NaF,F元素能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故C正确;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CaO+H2O

Ca(OH)2,Na2CO3+Ca(OH)2

CaCO3↓+2NaOH,生成的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消除水的污染,故D正确。

8.C 氦气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于空气,可用于填充飞艇、气球,故A正确;镁铝合金质量轻、硬度大,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故B正确;纳米铁粉可除去水体中的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是由于铁将其置换出来,而不是由于其较强的物理吸附作用,故C错误;K2FeO4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是铁离子,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有吸附作用,可作为净水剂,故D正确。

9.D 市售苏打水的pH约为8,A项错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使Fe3+转化为Fe2+,故B错误;光导纤维是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来传导光线的透明度极高的细丝,不导电,故C错误;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常用作钡餐,故D正确。

10.A 食醋除水垢利用的是醋酸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明矾净水利用的是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的吸附性,油脂的皂化利用的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三者均为化学变化,A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约为75%,B错误;碘元素只在以单质形式存在时才会与淀粉溶液反应,而海水中的碘元素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不能与淀粉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用淀粉溶液检验,C错误;硅胶、氧化钙均能吸收水分,故均可用作食品干燥剂,还原性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剂,不能用作干燥剂,D错误。

题组三 分类思想的应用

1.A “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都是指的含这种元素的物质,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前面说的物质大多数都是混合物,在解释一种分子时才能用原子来表述。

2.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氢氧化钠,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3.C 氯化钙和亚硝酸钠属于无机物,甲醇和尿素均属于有机物,甲醇不含有氮元素,故选C。

4.C

C和

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A正确;红磷与白磷是由磷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CH3COOCH2CH3和CH3CH2COOCH3结构不同,是不同物质,C错误;CH3CH2OH可看成是由—C2H5和—OH两种基团组成的,D正确。

5.B Mg(HCO3)2、NaHSO3是酸式盐,(NH4)3PO4是正盐,A项错误;BaSiO3、HClO4和Na2S都是强电解质,B项正确;蛋白质溶液和淀粉溶液都是胶体,其分散质直径为1~100nm,C项错误;CH2Cl2只能是二氯甲烷,只有一种,CH4O只能是甲醇,只有一种,C6H6的结构不止一种,即分子式为C6H6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D项错误。

6.B A项,油脂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及蛋白质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均属于电解质,A错误;C项,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C错误;D项,乙醇与NaOH溶液不反应,乙酸分子中的官能团为—COOH,D错误。

7.B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A项错误;碱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B项正确;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并列关系,C项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D项错误。

8.C HCl、KMnO4、NaOH、Na2O2都可归为化合物(或纯净物),A错误;NH3的电子式应为H··

··H,漏写一对电子,B错误;H2SO4能与Na2CO3、NaOH反应,Na2CO3能与FeCl3溶液反应,FeCl3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两两发生反应的物质共有4组,C正确;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D错误。

9.B SiO2是酸性氧化物,SiO2与HF反应,产物不是盐,且SiO2与其他酸一般不反应,故A错误;还原性:

Cl-

10.A A项,油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