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390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27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docx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从现实情况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导入反比例函数。

2、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R(Ω)

20

40

60

80

100

I(A)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

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

为什么?

答:

①I=

②当R越来越大时,I越来越小,当R越来越小时,I越来越大。

③变量I是R的函数。

当给定一个R的值时,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I值,因此I是R的函数。

二、新授: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2、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两条边长分别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

是反比例函数吗?

解:

y=

,是反比例函数。

三、课堂练习:

P133,12

四、作业:

P133,习题5.11、2题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答:

图象法、解析法、列表法

2、一次函数y=kx+b有什么性质?

答:

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二、新授:

1、作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

列表:

X

-8

-4

-3

-2

-1

1

2

4

8

y=

描点:

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

连线:

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即可得到函数y=

的图象。

2、你认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列表时,自变量的值可以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一对一对的数值,这样既可简化计算,又便于描点。

3、作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

4、观察函数y=

和y=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图象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它们都不与坐标轴相交,两个函数图象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自都有两条对称轴。

5、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三、随堂练习

P136:

1、2

四、作业:

P137习题5.21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y=

(k≠0)的增减性质。

培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质

教学程序:

一、新授:

1、观察反比例函数y=

,y=

,y=

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内;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怎样变化的?

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

可能与y轴相交吗?

为什么?

答:

(1)第一、三象限

(2)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

(3)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因为x≠0,所以图象与y轴不可能有交点,因为不论x取何实数值,y的值永不为0(因k≠0)所以图象与x轴不可能有交点。

2、考察当k=―2,―4,―6时,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回答

(1)中的三个问题。

3、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当k>0时,在第一象限内,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4、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S1=S2=|K|

5、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能与原来的图象重合吗?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以原点为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反比例函数是一个以y=±x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二、随堂练习:

P1391、2

三、作业:

P141习题5.31、2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程序:

一、新授:

1、实例1:

(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

为什么?

答:

P=

(s>0),P是S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

答:

P=3000Pa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少?

答:

至少0.lm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

(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做一做

1、

(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所示。

(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

你以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

电压U=36V,I=

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如果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R(Ω)

3

4

5

6

7

8

9

10

I(A)

3、如图5-9,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

,2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

你是怎样求的?

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随堂练习:

P145~1461、2、3、4、5

三、作业:

P146习题5.41、2

 

花边有多宽

教学目标:

1、经历方程解的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2、渗透“夹逼”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用“夹逼”方法估算方程的解;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用具:

幻灯机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

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一般形式:

ax2+bx+c-0(a≠0)

2、指出下列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2x2―x+1=0

(2)―x2+1=0(3)x2―x=0(4)―

x2=0

二、新授:

1、估算地毯花边的宽。

地毯花边的宽x(m),满足方程(8―2x)(5―2x)=18

也就是:

2x2―13x+11=0

你能求出x吗?

(1)x可能小于0吗?

说说你的理由;x不可能小于0,因为x表示地毯的宽度。

(2)x可能大于4吗?

可能大于2.5吗?

为什么?

x不可能大于4,也不可能大于2.5,x>4时,5―2x<0,x>2.5时,5―2x<0.

(3)完成下表

x

0

0.5

1

1.5

2

2.5

2x2―13x+11

从左至右分别11,4.75,0,―4,―7,―9

(4)你知道地毯花边的宽x(m)是多少吗?

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

与同伴交流。

地毯花边1米,另,因8―2x比5―2x多3,将18分解为6×3,8―2x=6,x=1

2、例题讲析:

例:

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x+6)2+72=102

也就是x2+12x―15=0

(1)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

(2)x的整数部分是几?

十分位是几?

x

0

0.5

1

1.5

2

x2+12x―15

-15

-8.75

-2

5.25

13

所以1

进一步计算

x

1.1

1.2

1.3

1.4

x2+12x―15

-0.59

0.84

2.29

3.76

所以1.1

因此x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

注意:

(1)估算的精度不适过高。

(2)计算时提倡使用计算器。

三、巩固练习:

P47,随堂练习1

四、小结:

估计方程的近似解可用列表法求,估算的精度不要求很高。

五、作业:

P47,习题2.2:

1、2

 

九年级上期数学教案

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2、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未能,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

3、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曾经利用数方格和割补图形的方未能得到了勾股定理。

实际上,利用公理及其推导出的定理,我们能够证明勾股定理。

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图,在△ABC中,∠C=90°,BC=a,AC=b,AB=c,

延长CB至点D,使BD=b,作∠EBD=∠A,并取BE=c,连接ED、AE,则△ABC≌△BED。

∴∠BDE=90°,ED=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四边形ACDE是直角梯形。

∴S梯形ACDE=

(a+b)(a-b)=

(a+b)2

∴∠ABE=180°-∠ABC-∠EBD=180°-90°=90°

AB=BE

∴S△ABC=

c2

∵S梯形ACDE=S△ABE+S△ABC+S△BED,

(a+b)2=

c2+

ab+

ab即

a2+ab+

b2=

c2+

ab+

ab

∴a2+b2=c2

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当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时,我们曾用度量的方法得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已知:

如图,在△ABC,AB2+AC2=BC2,求证:

△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

作出Rt△A’B’C’,使∠A=90°,A’B’=AB,A’C’=AC,则

A’B’2+A’C’2=B’C’2(勾股定理)

∵AB2+AC2=BC2,A’B’=AB,A’C’=AC,

∴BC2=B’C’2

∴BC=B’C’

∴△ABC≌△A’B’C’(SSS)

∴∠A=∠A’=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此,△ABC是直角三角形。

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却不一定是真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

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练习题:

随堂作业

作业:

P20:

1、2、3

九年级上期数学教案

直角三角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2、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未能,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

3、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教学过程:

复习:

1、勾股定理即其逆定理。

2、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新授:

引入: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如果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呢?

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用“斜边、直角边”或“HL”表示。

已知:

如图,△ABC和△A’B’C’中∠C=∠C’=90°,且AB=A’B’,BC=B’C’,

求证:

△ABC≌△A’B’C’

证明:

Rt△ABC和Rt△A’B’C’中,

∵AB=A’B’,BC=B’C’,AC2=BC2-AB2,A’C’2=B’C’2-A’B’2

∵AC2=A’C’2∴AC=A’C’

∴△ABC≌A’B’C’(SSS)

做一做:

用三角尺可以作角平线,如图,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M、N,使OM=ON,再过点M作OA的垂线,过点N作OB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P,那么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请证明:

证明:

∵MC=NCPC=PC

∴Rt△MCP≌Rt△NCP(HL)

∴∠MCP=∠NCP(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议一议:

如图,已知∠ACB=BDA=90°,要使△ACB≌△BDA,还需要什么条件?

把它们分别写出来。

随堂练习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作业:

P231、2

 

配方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2、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解下列方程:

(1)x2=9

(2)(x+2)2=16

2、什么是完全平方式?

利用公式计算:

(1)(x+6)2

(2)(x-

)2

注意:

它们的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解方程:

(梯子滑动问题)

x2+12x-15=0

二、新授:

1、引入:

像上面第3题,我们解方程会有困难,是否将方程转化为第1题的方程的形式呢?

2、解方程的基本思路(配方法)

如:

x2+12x-15=0转化为

(x+6)2=51

两边开平方,得

x+6=±

∴x1=

―6x2=―

―6(不合实际)

因此,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方程转化为(x+m)2=n的形式,它的一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另一边是一个常数,当n≥0时,两边开平方便可求出它的根。

3、配方:

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1)x2+12x+=(x+6)2

(2)x2―12x+=(x―)2

(3)x2+8x+=(x+)2

从上可知:

常数项配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4、讲解例题:

例1:

解方程:

x2+8x―9=0

分析:

先把它变成(x+m)2=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解:

移项,得:

x2+8x=9

配方,得:

x2+8x+42=9+42(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即:

(x+4)2=25

开平方,得:

x+4=±5

即:

x+4=5,或x+4=―5

所以:

x1=1,x2=―9

5、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闪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

三、巩固练习:

P50,随堂练习:

1

四、小结:

(1)什么叫配方法?

(2)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怎样配方?

五、作业:

P50习题2.31、2

六、教学后记

配方法

(二)

教学目标:

1、利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般一元二次方程。

2、进一步理解配方法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给方程配方。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什么叫配方法?

2、怎样配方?

方程两边同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解方程:

(1)x2+4x+3=0

(2)x2―4x+2=0

二、新授:

1、例题讲析:

例3:

解方程:

3x2+8x―3=0

分析: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后,用配方法解此方程。

解:

两边都除以3,得:

x2+

x―1=0

移项,得:

x2+

x=1

配方,得:

x2+

x+(

)2=1+(

)2(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x+

)2=(

)2

即:

x+

所以x1=

,x2=―3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2)移项,方程的一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另一边为常数项。

(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根。

3、做一做:

一小球以15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m)与时间t(s)满足关系:

h=15t―5t2

小球何时能达到10m高?

三、巩固:

练习:

P51,随堂练习:

1

四、小结: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化二次项系数为1;

(2)移项;

(3)配方:

(4)求根。

五、作业:

P33,习题2.41、2

六、教学后记

配方法(三)

教学目标:

1、经历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2、进一步掌握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配方:

(1)x2―3x+=(x―)2

(2)x2―5x+=(x―)2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3、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3x2―1=2x

(2)x2―5x+4=0

二、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在生产生活中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答,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54页,阅读课本,并思考:

三、出示思考题:

1、

如图所示:

(1)设花园四周小路的宽度均为xm,可列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

(16-2x)(12-2x)=

×16×12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什么?

x1=2x2=12

(3)这两个解都合要求吗?

为什么?

x1=2合要求,x2=12不合要求,因荒地的宽为12m,小路的宽不可能为12m,它必须小于荒地宽的一半。

2、设花园四角的扇形半径均为xm,可列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

x2π=

×12×16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什么?

X1=

≈5.5

X2≈-5.5

(3)合符条件的解是多少?

X1=5.5

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请设计出来与同伴交流。

(1)花园为菱形?

(2)花园为圆形

(3)花园为三角形?

(4)花园为梯形

四、练习:

P56随堂练习

五、小结:

1、本节内容的设计方案不只一种,只要合符条件即可。

2、设计方案时,关键是列一元二次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般有两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舍去不合题意的解。

六、作业:

P56,习题2.5,1、2

七、教学后记:

为什么是0.618(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掌握黄金分割中黄金比的来历;

2、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依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解方程:

(1)x2+2x+1=0

(2)x2+x-1=0

2、什么叫黄金分割?

黄金比是多少?

(0.618)

3、哪些一元二次方程可用分解因式法来求解?

(方程一边为零,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

二、新授

1、黄金比的来历

如图,如果

=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

,得AC2=AB·CB

设AB=1,AC=x,则CB=1-x

∴x2=1×(1-x)即:

x2+x-1=0

解这个方程,得

x1=

x2=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

黄金比

=

≈0.618

注意:

黄金比的准确数为

,近似数为0.618.

上面我们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了求黄金比的问题,其实,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

2、例题讲析:

例1:

P64题略(幻灯片)

(1)小岛D和小岛F相距多少海里?

(2)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

(结果精确到0.1海里)

解:

(1)连接DF,则DF⊥BC,

∵AB⊥BC,AB=BC=200海里

∴AC=

AB=200

海里,∠C=45°

∴CD=

AC=100

海里DF=CF,

DF=CD

∴DF=CF=

CD=

×100

=100海里

所以,小岛D和小岛F相距100海里。

(2)设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x海里,那么DE=x海里,AB+BE=2x海里

EF=AB+BC―(AB+BE)―CF=(300―2x)海里

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x2=1002+(300-2x)2

整理得,3x2-1200x+100000=0

解这个方程,得:

x1=200-

≈118.4

x2=200+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相遇时,补给船大约航行了118.4海里。

三、巩固:

练习,P65随堂练习:

1

四、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三个重要环节:

1、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问题;

2、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3、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五、作业:

P66习题2.8:

1、2

六、教学后记:

为什么是0.618(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黄金分割中的黄金比是多少?

[准确数为

,近似数为0.618]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三个重要环节是什么?

3、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找等量关系)

4、销售利润=-

[销售价][销售成本]

二、新授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1、讲解例题:

例2、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市场调研表明,为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为多少元?

分析:

每天的销售量(台)

每台的利润(元)

总利润(元)

降价前

8

400

3200

降价后

8+4×

400-x

(8+

)×(400-x)

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5000元

如果设每台冰箱降价为x 元,那么每台冰箱的定价就是(2900-x)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2900-x-2500)元。

这样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进而解决问题了。

解:

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根据题意,得:

(2900-x-2500)(8+4×

)=5000

2900-150=2750元

所以,每台冰箱应定价为2750元。

关键: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2、做一做:

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一元,某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20000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

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分析:

每个台灯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台灯的销售量=10000元

可设每个台灯涨价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