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417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docx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综合题训练

一、综合题

1.读东北三省地形图,回答问题。

(1)山脉A是__________。

(2)河流B是__________。

(3)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

(4)省会C是__________。

(5)辽阔坦荡的平原D是__________,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__________,耕作制度__________。

(6)东北三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用两个字来描述东北地区的气候,最贴切的应该是__________。

(7)想一想,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至少回答2点)

2.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资源,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辽宁省濒临的边缘海有__________和黄海。

(2)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省有丰富的煤矿和__________资源。

_______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有利于发展船舶工业。

(3)影响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请你谈谈如何全面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地处亚洲东部,气候类型为_____,四季分明,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合农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

这里由于纬度_____,气温_____,熟制一般为______。

(2)东北人口约占全国的8%,粮食产量却占全国的16%,是我国最大的_____生产基地,下列有利于其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    )

A.黑土广布,土地肥沃

B.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大

C.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

D.工业部门齐全,机械化程度高

(3)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拥有丰富的______资源。

(4)下列工业,不宜在东北三省发展的是(    )

A.机械制造          B.石油化工      C.家具制造      D.甘蔗制糖

4.《航拍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航拍纪录片,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纪录片,开创性地挖掘了地理素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三省积雪厚度分布图和气温分布图。

材料二 东北三省人口及粮食占全国的比重。

材料三 东北工业城市分布图和铁路与城市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图中长春到漠河积雪厚度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延吉比长春积雪厚度大,主要影响因素为________。

(2)气温分布图中甲处虚线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____(高或低),试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4)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辽中南工业基地更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试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5)材料三图中乙地位于长白山山脉腹地,海拔千米以上,地形复杂,但是人们仍然把铁路修到了这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6)东北地区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过程中,由于长期过度开垦,出现_____的问题,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7)伊春被誉为我国的“林都”,结合材料分析伊春市发展木材工业最有利的条件。

(8)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为了实现东北三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金点子?

(至少两条)

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资源枯竭、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自从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定以来,该地区已成为我国西部开发后又一块投资热土。

材料二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和哈尔滨气候资料图。

(1)A是________(邻国),D是________海。

(2)阴影区B是________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该区域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

(3)C是________(港口)。

由哈尔滨的气候资料图可判断出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

(4)根据图上信息,从交通和矿产资源两方面说明辽中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5)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你建议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至少答两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1)大兴安岭

(2)黑龙江

(3)山地  平原

(4)哈尔滨

(5)东北平原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一年一熟

(6)温带季风气候  冷湿

(7)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从图可以看出,山脉A是大兴安岭。

(2)从图可以看出,河流B是黑龙江。

(3)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4)省会C是黑龙江省的哈尔滨。

(5)从图可以看出,辽阔坦荡的平原D是东北平原,周围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被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所围绕,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由于该地区纬度较高,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

(6)东北三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寒冷;又由于冬季降雪多,蒸发微弱,气候湿润,东北地区的气候可以用冷湿来概括。

(7)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有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等。

2.【答案】

(1)渤海

(2)铁矿  大连

(3)海陆兼备,靠近资源丰富区

(4)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多样化;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辽中南工业基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明确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地理为这和特点等是解题关键。

(1)读图可知,辽宁省濒临的边缘海有渤海和黄海。

(2)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省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有利于发展船舶工业。

(3)影响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是海陆兼备,靠近资源丰富区。

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工业接近原燃料产区;交通便利。

 

(4)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整改措施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多样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3.【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   小麦(玉米、水稻、)    高     低    一年一熟 

(2) 商品粮    AB 

(3)矿产资源

(4)D

【解析】

(1)本题考查东北地区气候类型及农作物生产特征,旨在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熟记东北地区相关知识即可。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三省地处亚洲东部,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合农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

这里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熟制一般为一年一熟。

(2)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及有利的自然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可结合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由所学知识知,东北人口约占全国的8%,粮食产量却占全国的16%,人均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 黑土广布,土地肥沃,A正确,东北以平原地形为主,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大,B正确,而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工业部门齐全,机械化程度高等属于社会经济因素,故CD错误。

故选AB。

(3)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旨在考查考查学生和、解读图示信息能力。

准确读取图示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由图可知,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为东北发展重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4)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工业部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可结合选项信息进行分析。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为家具制造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而甘蔗分布在我国南方热量充足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故D符合题意。

4.【答案】

(1)积雪厚度变大  海陆

(2)低   此处是大兴安岭,海拔高,气温低

(3)地广人稀,本地消费粮食少;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4)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5)开发矿产资源,发展边境贸易

(6)湿地面积锐减  

(7)位于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

(8)开发新资源、更新设备、发展多元化产业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我国东北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读图可知,漠河比长春纬度位置更高,气温更低,因而积雪厚度更大;延吉位于长白山东侧沿海地区,距海较近,降雪多,长春位于内陆,降雪较少。

故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2)读图可知,甲处为大兴安岭山脉,此处虚线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低,是因为大兴安岭,海拔高,气温低。

(3)读材料二可知,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因为地广人稀,本地消费粮食少;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4)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5)读图可知,位于长白山腹地的乙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且临近边疆,可发展边疆贸易,因此虽然乙地位于长白山山脉腹地,海拔千米以上,地形复杂,但是人们仍然把铁路修到了这里。

(6)东北地区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过程中,由于长期过度开垦,导致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出现湿地面积锐减的问题,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7)读图可知,伊春被誉为我国的“林都”,是因为位于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

(8)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为了实现东北三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开发新资源、更新设备、发展多元化产业等措施来改变现状。

5.【答案】

(1)朝鲜  渤海  

(2)松嫩平原  甜菜  

(3)大连  温带季风气候

(4)①工业基础好,开发早;②丰富的矿产资源;③丰富的能源资源;④发达的水陆交通;⑤优良的海港。

(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针对个别地区进行具体分析,改善该地区因发展重工业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依托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发展一些新兴工业等。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的位置,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掌握东北地区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图中字母标注的位置,判断出邻国A为朝鲜,D是渤海。

(2)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农业,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熟知各作物的生长习性是解题的关键。

读图可知,阴影区B为松嫩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这里气候冷湿,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

(3)本题主要考查东北的气候,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东北气候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读图可知,港口C为大连;根据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这里夏季短促温暖、冬季漫长严寒,降水集中在夏季,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4)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工业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基础知识的考查。

从图文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辽中南地区水陆交通(铁路、水运等)便利,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开发早,优良的海港等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5)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工业存在的问题及振兴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为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